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萱太后-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斜轸也去世了。

统和十六年、统和十七年,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辽国的两员大将,先后离开了人世,整个辽国笼罩在一片沉痛的悲哀中。

两位为辽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一代勇将的离世,在辽国内部引起不小的震动,那些原本被压制住的种种势力,纷纷抬头,挑衅那满头白发,痛失两员得力干将的小萱。

现在大辽朝臣中老的老、死的死,活着的也都是一把老骨头了,谁还愿意听这个老婆子的话,尤其又是个再没人能依靠的老太婆。

王位,永远都有着无穷无尽的诱惑力。

悲痛的小萱,还没有糊涂到分辨不出周围情况的地步。她整日里悲痛的在群臣面前,唠叨着休哥、斜轸的名字,暗里却在寻思该怎么压制风雨欲来的情景。

她想告诉所有人,在她还没死前,他们的命运很简单,就是乖乖的听话,老老实实的认命。

契丹皇后——契丹太后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围城

“燕燕,汤炖好了,快来吃。”皇宫中的一间寝宫里传出一声温柔的低唤。

被封为太保、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后又晋为大丞相,封爵齐王的韩德让,端着刚炖好的鸡汤,走到小萱的书桌前停下脚步。见小萱还在看着桌上的地图,韩德让不禁发着牢骚:“看看看,一张地图看了两三年,你还看不够?”

“德昌,我想攻打宋国。”小萱冷静的说道。德昌是她赐给韩德让的新名字。

韩德让一惊,手中端着的汤碗不禁洒了出来,洒在他的手上,烫的他慌忙将汤碗放在桌子上。

“怎么搞得?也不小心点。”小萱眼见他端着的汤洒出来,烫到了自己,不由站起身,心疼的埋怨道。

“不碍事,不碍事的。”韩德让一边说,一边将手放置在身后。怎奈小萱一把将他的手从背后拽出来,盯着那烫的通红的手背。

“我叫太医来。”

“燕燕,这点小事没什么的!你别大惊小怪!”

瞪着韩德让一眼,小萱冲着门外喊道:“传太医来。”

“是!”

韩德让回头看了眼门外,又看向小萱说道:“刚炖好的鸡汤,很鲜,快趁热喝了。”“嗯”,小萱点点头,坐回座位上将汤端到自己面前放下,正欲拿起小勺喝汤,就听韩德让轻语道:“怎么忽然想起来要攻打宋朝了?”

“因为不想日后再打仗。再有战事。”小萱说完低下头喝着碗中的汤。

韩德让听到后,不再说话,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她小心翼翼的喝着热汤。等到太医来了,帮他把手包扎上后。小萱才又说道:“休哥、斜轸都不在了,我大辽以前的许多干将,老地老、死的死,现在朝廷正在经历以新换旧的局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要如何才能平安,才能再不打仗,结果只有一个,只有我们强大了,别人才会看我们地脸色。只有我们拿下了这个天下,天下才会太平。我想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是这个想法,先把天下打下来后,再去计较其他地事情。隆绪不小了。我也老了,我想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能为孩子留下点什么东西。”

“你瞧你。说的这是什么话!”韩德让猛听到小萱最后一句,不由怒道。

小萱抬眼看向他。看着同样白发苍苍的他瞪着自己发怒。不由“噗呲”笑了一声。

“你想做什么都行,我会陪着你的。”看着她笑。韩德让低下头轻声说了句。

“嗯!”小萱站起身,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说道:“就这么定了。”

统和二十二年,在离赵光义辞世七年后,萧绰偕同辽帝耶律隆绪,重臣韩德让,率领二十万精兵,开始了南下伐宋的战争。

辽国举国百姓都关注着这场战事,以往他们地皇太后亲征,总是捷报频传,但是那时她有两位得力的干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现在的她,还能行吗?她还能再为他们带来新的捷报吗?百姓们心中有疑惑,大臣们心中有疑惑,出征的将士们心中却没有疑惑。

皇太后的威名,他们早已经听说过了,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主帅往差里想,毕竟自己的命就攥在她的手中,更何况这位皇太后,还是有数场战斗经验地老将。士气高昂的辽兵,在皇太后、皇帝一同亲征的鼓励下,势如破竹,不停地攻城掠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辽兵打到了澶州,距离东京府仅有一河之隔。

东京城内百姓慌作一团,朝廷中的大臣也都乱做热锅上地蚂蚁,急得议论纷纷。这个说要迁都金陵,那个说迁成都更安全。慌乱中一位威严地老人,瞪着众人,对着赵光义三子,年已三十一岁登位称帝的赵恒说道:“陛下,臣寇准请战。还请陛下亲征以鼓励我军士气。”赵恒一听寇准这话,心里很是不乐意,那么危险地地方,你叫朕去那里?你不是叫朕送死去嘛?朕才不去。想到这里,他对寇准的话仿若未闻,沉默不语。

寇准见状,不由又劝说道:“陛下,正因为辽国萧太后与皇帝御驾亲征,鼓舞了士兵的士气,他们的攻势才如此迅猛。眼下我军士气低迷,陛下如若御驾亲征,一定会激发将士们的士气,说不准还可扭转战局的胜负。”

见赵恒还是不语,寇准心里冷哼一声,说道:“如陛下思量着迁都的话,那么辽军也一定会得寸进尺,先拿下我东京府,再一步步将我们的土地都夺了去,那时候,甭管是什么金陵,什么成都,一样要变作是他人的掌中物,所以,寇准还请陛下三思。”

“退朝!明日再议!”赵恒吩咐道。

回到寝宫的赵恒,心里乱作一团,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想起寇准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不由暗下决心,准备照着寇准的话这么做一次,看看是不是真像他说的那样能扭转战局。

第二天,宋帝要御驾亲征的事情就在朝野中传开了,那些防御着辽兵的宋军,听到消息后,心情都很振奋。而当赵恒的辇车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宋军们兴奋的齐声呼喊:“万岁、万岁、万岁奇书…整理…提供下载。”呼喊声震动天地,连绵不绝。

行军帐中的小萱闻言,走出帐子,遥望向河对岸,心里已经明白了宋军中发生了什么事。被大辽统军擒获的宋朝大臣王继忠见此情景,忙向小萱建议议和。小萱闻言,思量了良久,看着河对岸亦非旧日赵光义统治的宋朝,与自己也已遥远的那些恩怨是非,于是点头应允了这个建议。没想到的却是,议和的建议却被此时士气正旺的赵恒给拒绝了。大怒之下,辽军又先后攻下祁州、翼州、贝州、德清等地,将澶州三面包围。

双方战事在此时陷入僵持,小萱远眺东京方向,心中万千感慨。

不知落霞庵是否安在,想当年曾有人约我同游落霞庵,现如今却只有我站在这里,远眺东京府。

统军萧达凛眼见小萱愁容满面,不知她心里所想,以为她是在为久攻不下澶州而忧郁,当下,带着数十骑人马前往澶州城下巡视,寻找战事的突破口,却不料被早已潜伏好的弓弩手射中。弓箭正中他的头部,他应声落马。当众人将他送回辽营时,他早已身体僵硬,没了呼吸。眼见自己的大将竟这么就阵亡,小萱嚎啕大哭,辍朝五日。

十二月初,僵持的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并着手开始谈判。宋方派出曹利用带人前往辽营与辽帝耶律隆绪进行谈判。

小萱将此次的谈判全权交给隆绪去处理,自己则独坐在一旁,默默看着双方争论不休,直到最后和谈完成,她才站起身来说道:“来人,赐宴。”

曹利用忙说:“多谢辽国皇太后。和谈已经完毕,我主还在等着消息,曹某就不耽搁了。”

“曹大人客气了。”小萱笑道:“难得寇大人也在,不如留下一同叙叙话。”

“寇大人?”曹利用闻言脸色惨白,说道:“曹某不明白皇太后说的是什么意思?”

“寇大人,委屈您了。”小萱看着曹利用身后一同前来的一位官员说道。

契丹皇后——契丹太后 第一百一十二章 和谈

隆绪、韩德让闻言都是一惊。

寇大人,母后口中的寇大人难道是宋朝的宰相寇准吗?不由将目光都看向曹利用身后那名面色沉稳的官员。

只见小萱微微一笑,看着那名官员说道:“我认识一个叫做赵匡胤的人,我还知道他有一项发明很是了不起。当年他取了柴荣的天下后,怕自己的将领背着自己私下言谈,交头接耳,就发明了一种官帽。呵呵,就是曹大人现在头戴的这种燕翅帽。本来我也猜不到寇大人会来,可是曹大人带的都是下属,怎么随行人里面,偏有一个明明离曹大人很近,却又自然的将脖子向后伸张着,与曹大人说话的人?我就很奇怪,最后一想心里明白了,因为这燕翅帽两头伸出两条长长的翅,说话时如果相隔太近的话,就会碰撞到对方的官帽。戴惯了这种帽子的人,说话时,自然会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我断定您,一定与曹大人同朝为官。曹大人与我儿谈论时,每逢棘手的问题,便会斜眼偷窥您,曹大人是这次和谈的主要人物,怎么会如此惧怕您呢?宋朝里,我虽了解的不多,却也知道有寇准这一号人物。一定是您不放心曹大人,怕他答应我契丹的条件太多,所以才会跟着他一路来的,大人,我猜得对吗?”

小萱这番话说完,那名官员脸上微微一笑,说道:“契丹皇太后,果然名不虚传,好眼力。”

“寇大人,您知道我胸前的这枚明珠是谁送的吗?送我明珠之人,名叫赵匡胤。”

宋朝官员闻言俱惊。就听寇准说道:“皇太后既然与我大宋先皇有所交往,怎地如今却要与我大宋兵戎相见?”

小萱闻言微微一笑,说道:“我身上正巧也有一处伤。一路看小说网让我受伤的人叫做赵光义。我还知道这天下本不该由赵恒来坐,该由他大伯的儿子来坐才对。

寇准一听。皱了下眉头说道:“我等身为臣子,只知报效朝廷。“

依旧是微微一笑,小萱问道:“寇大人,南京城里地落霞庵您可知道?”

“寇某略知一二。”

“您此番回去,能否为我在那落霞庵中的香案上。摆上五枝桃花。”小萱说道。

寇准看着双鬓斑白的小萱,点了点头说道:“小事一桩,寇某记下了。”

“想当年,我与赵匡胤就是在那落霞庵中相遇,他曾对我说过,如若日后有缘,必会邀我再游落霞庵。如今庵堂虽在,却已是物是人非,可惜、可叹。那五枝桃花就分别代表我萧绰、赵匡胤、花蕊、杨业、杨延玉五人。重又聚首,一起畅游落霞庵。寇准眼里闪出一丝精光,随即问道:“皇太后口中所说地五人。可都是皇太后的故人?”

“那是自然地。”小萱对他一笑说道:“我与大哥、花蕊初逢在落霞庵,大哥送我这宝珠。花蕊送我这头上的金簪。那一日。这辈子都忘不掉。杨业、杨延玉,我虽与他们重逢在宋、辽交战的战场上。可是早在他们还是汉臣时,我们就是故人。”

“原来如此。”寇准垂下视线喃喃自语,然后看着小萱沉吟了下,说道:“皇太后,可否借一步说话。”

“帐外天气正好,萧绰也正想邀寇大人一起赏景,难得寇大人也有此意。”小萱回道,说完与寇准出了大帐,在帐外一路慢行,其他人则远远的跟在他二人身后。

“寇准闻听皇太后所言,心知皇太后与我大宋必有些渊源,寇准斗胆,想请皇太后看在先皇的面上,将燕云十六州归还我大宋,寇准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