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不识没有说话,狠狠的挥了挥拳头。想想当初,周阳下令,要他们交出弩的时候,自己还不愿意,那是何等的短视,让人羞愧啊!

“大汉骑兵少,却多弩,弩要多少有多少。而匈奴,却没有弩,他们的弩是掳掠所得,用了之后,没法补充。有此弩阵,匈奴的骑兵又有何惧呢?”窦婴拈着胡须,笑呵呵的,脸上泛着异样光辉,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汉朝在边关上的弩不少,象雁门、代郡、定襄、云中这些大郡,就有数百架之多。即使障城堠堡,也要配备少量的弩。

若算总量的话,汉军在边关上的弩有数千架,可是,却分散在上千里战线上,威力大减。当然,这是汉军奉行了数十年的防御战略所致。

把弩集中起来使用,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一想就能明白,可是,数十年来,汉军就没有用过,又不得不服周阳的奇思妙想。

周阳为何能想到这点呢?那是因为周阳可不想打防御战,而是想给匈奴痛击。要是打防御战的话,那就是兵连祸结,数年兵灾,消耗大,收效微,这种事,干不得,太不划算。

要痛击匈奴,有骑兵当然是好。可是,骑兵不可能速成,虽然缴获了不少马匹,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

那么,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弩集中起来,布成弩阵。弩,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成千上万架集中起来使用,具有毁天灭地的威力。

“大帅,快下令吧!我想看看威力究竟有多大!”李广心急之人,脖子伸得老长,眼睛瞪圆,盯着山下的弩阵。

数千架弩集中使用,那威力肯定大得让人难以想象,可是,还是亲眼过瘾。李广这话,正是程不识、窦婴他们所想,无不是附和。

“大黄弩,准备!”

周阳下令,传令兵展动令旗,大黄弩开始准备。

大黄弩是汉朝最著名的强弩,射程远、杀伤力惊人,可是,对兵士的要求极高,必须是身材高大健壮的人才能使用。

一个个身材异常高大的兵士七手八脚的忙活起来,开始拉弓装箭矢。大黄弩的箭矢很惊人,酒杯粗细,近丈长,全用精钢打造而成,亮闪闪,箭尖更象毒蛇,欲吞人噬骨一般。

大黄弩有几条矢道,主矢道在正中,两边各有数道副矢道,其箭矢长度依次递减。

装上箭矢后的大黄弩,巨大的弩臂弯曲,好象一只只蓄势待发的远古凶兽,让人紧张、激动、期盼。

“射!”

周阳一声令,令旗展动之下,弩机声响成一片。大黄弩的弩机发动,声音很大,上千架大黄弩一齐发威,那声音比起炸雷丝毫不逊色,震得人耳膜隐隐生疼,就连旁边的人说话都听不清。

“咻咻!”

数千枝弩矢划过长空,带起的声音尖锐刺耳,丝毫不比现代社会的导弹掠过差。周阳一听之下,还以为身处现代战场。

箭矢落在树林里。树林摇晃不已,好象给不计其数的凶兽冲撞一般。更有不少树林禁受不住,翻倒。

只一轮射击,就有不少树木倒下,威力之惊人可想而知了。

周阳眼前浮现出一幅奇景,那就是匈奴给大黄弩做成了人肉串,每枝大黄弩矢上就有数名匈奴给串在一起。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周阳,李广他们谁个不是如此想呢?

这种威力,早已不是血肉之躯所能抵挡的了,更别说只会盘马弯弓的匈奴了。

“呼!厉害,厉害,真厉害!”

李广他们大声赞叹。

第二轮是擘张弩射击。弩机声如雷,箭矢破空声如同导弹掠过,射得树木翻倒。

第三轮是瘦弩,第四轮是夹弩。周阳这是要检验一下每种弩的性能。

李广摸着下巴,沉思道:“这是怎么回事,弩的射程变远了。大黄弩竟然能射近一里了。”

这事,窦婴他们也发现了,惊奇的皱着眉头。

当然是周阳调整了弩的仰角。弩放箭都是仰射,不可能平射,这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摸索出来的经验。可是,我们的祖先却不知道,仰射要四十五度角才能射得最远,周阳要汉军以四十五度角度放箭,自然是远了。

周阳没去解释,而是下令,准备齐射。

在战场上,敌人会由远而近的冲杀过来。当敌人进入大黄弩射程时,大黄弩就可以发威了。然而,这时节,因为大黄弩少,杀伤力虽然惊人,却不能构成密集的箭矢,威力有限。

随着敌人的冲近,擘张弩加入射杀,箭矢的密集程度就会提高,威力就会大程。敌人越近,发威的弩越多,箭矢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弩阵的威力越来越大,到了四种弩齐射时,那就是天崩地裂的威力了。

当四种弩齐射时,弩机声、破空声响成一片,就是如李广、程不识这些久历战场搏杀的名将,也是紧咬牙关,才能抵受得了声响对耳膜的刺激痛感。

那种声响,让周阳有身处炮火纷飞的现代战场之感。

有些承受力稍弱的兵士,更是脸上发白。

一轮齐射之后,周阳下令,再次齐射。这次,要弓箭手也加入。只要敌人冲到射程内,弓箭手就要放箭,这威力更增。

此时此刻,密集的箭矢组成一张巨网,密密麻麻的好似雨点一般。这可是数万枝箭矢,其密集程度可想而知,在如此密集的箭矢面前,不要说人,就是苍蝇也别想活命!

一轮又轮,直到所有人都适应这种声响,周阳这才下令停止。

李广最是心急,二话不说,飞身上马,一拍马背,疾驰而去,下了山岗,直奔树林。

周阳他们赶到时,只见李广嘴巴张大,眼睛瞪圆,直勾勾的看着前面,连眼珠都不知道转动一下,要不是他的胸口急剧起伏,一定会把他当作一尊雕像。

“飞将军,你这是怎么了?”窦婴奇怪的问一句,李广喉头发出几下“咕咕”声,算是回答。

窦婴朝树林一瞧,惊呼一声“天呐”,步了李广后尘,变成了雕像。

周阳朝树林一瞧,惊讶得差点连下巴都掉下来了,眼前情景让人震憾!

树木翻倒,断裂,那景象就跟现代社会遭到炮火轰炸没什么区别。唯一让人觉得不同的是,地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而不是一个个弹坑和飞溅的弹片!

第三十八章 无奈的单于

如此威力,毁天灭地,足以毁灭一切,别提众人的心情了,激动、振奋、喜悦……

李广他们足足在树林里欢呼了半个时辰,这才稍抑激动之情。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汉朝长久以来,没有找到对付匈奴骑兵的有效战术。为了对付匈奴的骑兵,汉朝大量使用战车。战车,是春秋时期的主要武器。到了战国时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已经给淘汰了。

战车笨重,行动迟缓,用于防守还可以,却不能进攻,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汉军。可是,没有对付匈奴骑兵的办法,只有重祭这一法宝。

如今,弩阵一成,就有了对付匈奴骑兵的法宝,谁能不欢喜若狂呢?这可是汉军数十年来,无数人在寻找的办法呀。一朝实现,李广他们的激动之情可想而知了。

窦婴感慨无已,拈着胡须,赞叹起来:“这种战术,自从前朝覆灭,就未再出现过。前朝名将蒙恬,在河套之地与匈奴大战,就投入了上万架大型连弩,打得匈奴血流成河,头曼单于惨败。五十万匈奴,逃回漠北的不过数万人而已。”

河套之战,秦军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战果,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地用,很好的压制了匈奴的骑射。匈奴精于骑射,一旦骑射不占优,他们就没有其他的本领能用了,等着他们的只有大败亏输。

赵武灵王在阴山南麓与匈奴大战,以十五六万赵军大破三十余万匈奴,也是因为大量使用了弩,压制了匈奴的骑射。

弩,一直是压制匈奴骑射的利器,可是,自从汉朝创建以来,就没有重拾这一法宝,没有结成大型弩阵,周阳继承了我们祖先的传统。

“好是好,可也有不足。”周阳的眉头紧锁:“一旦匈奴冲到近前,弩就会失去效用,这需要一只能征善战的步兵。”

“步兵?大帅,你就别愁步兵了,我们大汉多的就是步兵。”程不识笑呵呵的,一点也不担心。

周阳却是摇头:“我需要的步兵,是要能与匈奴骑兵正面对抗,还要打得匈奴无还手之力,不是我们现在的步兵。我们现在的步兵,就是再多,也不能与匈奴骑兵硬撼,这于弩阵不利。”

程不识不说话了,摸着额头,沉默不言。这可是汉朝步兵的短处。

“还有,我们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即使打败了匈奴,却不能进行追击,扩大战果。”周阳有些痛心,上次的雁门之战,要是有数万骑兵在手,单于能不能逃走很成问题。

确如周阳所言,这一战术还存在很大缺陷,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没有一支强大的步兵与之与之相辅,光靠弩阵,还不能把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弩,我们祖先早就在使用,然而,由于科技的限制,主要是钢铁产量不的足,使其威力一直不能完全发挥。

直到唐朝,由于钢铁产量的激增,弩的威力得到空前发挥。强弩、轻骑兵、陌刀,成为唐军的三大利器,唐军正是凭着这三大利器,纵横无敌,灭国数十。就是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在唐军面也会发抖!

尽管有此不足,只要运用得当,打一个大胜仗不是问题!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提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细节方面的。李广、程不识久历战阵,经验丰富之极,他们提出的看法,非常珍贵,周阳一一采纳,重新调整弩阵。

这一讨论,就是三天时间,方才把各种细节、兵种之间的协调与号令处理妥当。

这三天里,窦婴是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是全程参与讨论。他通晓兵略,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很宝贵。

三日后,窦婴带着挑选出来的几万匹**、母马、马驹,押着匈奴俘虏,心满意足的回长安去了。

汉朝缺马,景帝要改良马的种性,急需要大量的母马、**。这是周阳特的从缴获的匈奴马中挑选出来,要窦婴带回长安。

可以想得到,有了这些马匹,就象做买卖多了很多本钱一样,要不了多久,汉朝就会有大量的战马,就可以大规模组建骑兵了。

来时的窦婴,很不踏实,景帝把如此重任交给周阳,让人难以放心。可是,如今的窦婴,却是信心满满,他相信周阳一定会痛击匈奴。

临别之际,窦婴说了很多鼓励的话,钦佩之语。

周阳、李广、程不识、冯敬、公孙贺、公孙建他们又扑在训练军队上。

军臣单于斜靠在他的宝座上,摆弄着手里的黄金权杖。如今的黄金权杖,污泥已经除去,又恢复了昔日的光泽,闪闪发光。

“左谷蠡王来了吗?”军臣单于问道。

“禀大单于,左谷蠡王快到了。”

“他还是那么奄奄一息吗?”军臣单于问道。

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大臣们闭口不言。

没过多久,传来蹬蹬的脚步声响,伊稚斜一头扎了进来。此时的伊稚斜,不再是给发配去狼居胥山软禁时的模样。当时的伊稚斜,气息奄奄,随时可能会断气,而眼前的他,又恢复了以前的龙精虎猛模样,一举一动,虎虎生威。

“左谷蠡王伊稚斜见过大单于!”伊稚斜冲军臣单于行礼。

“左谷蠡王,你好了?”军臣单于有些惊奇,不住打量伊稚斜。

伊稚斜大声回答:“禀大单于,我接到你兵败的消息,立时就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