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首富-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巴葡之间的特殊关系,巴西是南美洲除苏里南、圭亚那这些殖民国外唯一加入大西洋联盟的国家,其他如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都保持中立。

美洲、非洲、欧洲、莫斯科四大战场的同时发力是一种很奇特的策略,蔡锷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让英美部队无从顾及,分不清主次,各个方面都同时出现破洞。

战争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峰值差距,无论是军事生产和兵力动员等等因素都存在着一个峰值’,蔡锷一步步的调整,逐步将中国的峰值调整到了这个时期,他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和大西洋同盟全面决战,一战而定胜负,彻底让大西洋同盟失去翻盘的可能性。

莫斯科战场是最早开始大范围攻势的地方,远东集团军抽调了22个师抵达莫斯科外围,北线集团军增编140万人,增投兵力达到310万人。

这一时期,在俄国战场集中的中**力总数已经达到了740万人,坦克32000辆,装甲车5万余辆,飞机2万余架。

中国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已经全面介入整个大西洋,不断以维尔京群岛为跳板,全面攻击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并依靠庞大的航空母舰群骚扰整个美国东海岸,截断美国对大西洋对岸的通航。

大西洋联盟对这场硪争有过无数的考虑,却绝对没有想过会有这种情况一一整个大西洋联盟居然彻底丧失了对大西洋的控制!

新服役的四艘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全面调入中国大西洋联合舰队,大西洋联合舰队总部也迁移到海地太子港,开始重点针对美国东海岸实旖海洋封锁战略。

德军在中国船正芟支持下建造的三艘威廉皇帝级航母和两艘提尔皮茨级护航航母也开始走出波罗的海,驻扎在威廉港,逼紧整个北海。

英国毕竟曾是世界上第一大的海军强国,她的基础是那样深厚,即便是在维尔京群岛海战结束后,英国仍然保留着2艘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44艘轻重巡洋舰和超过150艘的驱逐舰。

在这一段时间,英国已经全面调整战略,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建造航空母舰,并和美国联合制造新的喷气式战斗机,美国同样在大规模的建造航空母舰和新的护航舰艇。

以他们的底蕴和生产能力,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就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特别是美国。

问题是眼前这段时间,英美在大西洋上确实不占据任何优势,两者加起来也无法和中国的大西洋联合舰队相抗衡,在主力决战之后,中国的印度洋和地中海联合舰队分威两个战区,主力集中在新的地中海联合舰队,并将驻地从希腊调整到阿尔及利亚,对整个地中海的入口实施封锁,并随时可以离开地中海和大西洋联合舰队共同行动。

德国海军除了此前的狼群行动外,直到目前都没有和英国海军有过任何的主力交战,整体实力保存的很完整,这个时候才敢于冲出来驻守在威廉港,并不断开始加大在北海的巡游范围,逼紧英国到俄罗斯的北方航道。

此时的北方航道已经不如以前那样重要,在中国大西洋联合舰队的封锁下,美国船只不断在大西洋航线中被击沉,逐渐无法承担对大西洋对岸的支援。

在中国的干预下,德军没有进攻荷兰和丹麦,而以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为首的北欧阵营虽然继续保持中立,但在大局渐渐偏移向亚欧同盟的情况,他们也开始更多的和亚欧同盟合作。

1942年7月24日,中国开启了对俄罗斯的第三**规模攻势,德军也派出了44个师和波兰、乌克兰的部队攻入白俄罗斯,从西线和中国一起夹击俄国。

俄军虽然在总兵力上占据一定优势,此时全面动员的总兵力达到了1700万人,依靠北部航道的艰难补充,以及自身粗放式生产的特点,坦克数量和飞机数量并不比同盟国低,但在步兵装甲车方面的差距就比较远了。

俄军只能靠大量的火炮部队来弥补这个缺点,本身继续立足于防守作战和消耗战。双方的空军规模都在两万余架,实际上的技术代差是非常明显的,飞行员的技术素养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双方在空中大规模交战的结果只是俄军再次丧失了制空权。

在此基础上,同盟军空军开始新一轮的大规模轰炸,装甲兵团部队则在空军的支援下强行切割对手,大规模空降部队在空降坦克的支持下,不断包抄对手的腹地要害,武装直升机的大规模出现,火箭炮和导弹的全面投入。

从1942年8月22日发起总攻,到1942年10月,俄军开始大面积的溃败,俄军战俘已经多达五百余万人,中国北线集团军率先突破莫斯科防御圈。

此时的莫斯科早已被炸的一片荒芜。

赢取莫斯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自此,整个亚欧同盟在铁路运输上就多达三条贯穿线。

与此同时,大西洋联盟国和亚欧同盟国连续在多个战场爆发了大规模的战役,由于在海军方面失去了相抗衡的实力,大西洋联盟驻扎在非洲的军队迅速向南非、摩洛哥两个地区大规模撤退,开始实施战略上的大收缩,而在此期间,同盟军则迅速扩大占领地区,并在摩洛哥和南非投入兵力进行更大规模的决战。

在西班牙战场,亚欧同盟军依靠海军优势对巴塞罗那实施了大范围的轰炸,并着手封锁英国到葡萄牙的航线。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英德两国在英吉利海峡的空战中也逐步分出了胜负,F…7山猫战斗机虽然在中国空军和海军中的军购合同中负于F/FEI…8系列,却有了机会在亚欧同盟国的其他市场大面积生产,特别是在德国,依靠阜康财团在欧洲市场上协调和生产,F…7系列战机迅速加入整个德国空军。

1942年4月之后,F/FEI…8系列的双引擎两侧进气重型战机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欧洲战场,对海峡空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F…20系列战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大面积投产,生产数量日益扩大,对整个战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到了1942年的阶段,特别是随着美英在大西洋上的联系被扼制住后,英国逐渐无法抵抗住亚欧同盟的空军攻势,伦敦等重要工业城市惨遭到大面积的轰炸。

随着美军采取紧缩战略,试图在中北美洲和亚欧同盟进行本土决战,西班牙和非洲战场原有的平衡迅速被打破,由于无法对巴西战场给予援助,巴西也被中**队攻克。

接连在多个大战场的失利,特别是俄军的惨败已经让大西洋联盟走到了最为惨烈的阶段,战斗士气也急剧低落。

中国北线集团军继续向俄国紧逼,11月底完成对圣彼得堡的包围。

1942年10月底,印度全境被攻克。

11月27日,南非被占领。

由于美军对中美洲的争夺异常激烈,至1942年10月,中国陆军美洲集团军被迫撤至巴拿马防线,南洋联军和南线集团军部分主力开始调往中美洲战场。

蔡锷之所以要在中美洲开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是非常难以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无论地理、环境、气候都是异常的恶劣,比越南恶劣一百倍,到处都是热带雨林。

换句话说,他可以在这里用很少的兵力就能守住,投入小,回报大,几十万人的部队就能拖住美军几百万人,并能很好的切断美英大西洋联盟同南美洲的联系。

在各大战场都逐渐进入尾声后,对日作战计划提上日程,远东集团军和南洋联军开始从南北两路对日本九州岛实施登陆作战。

此时的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和德国正在完成一个更为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彻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1941年底完成,代号雷神1号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沙漠里引爆成功,目前正在继续加大铀235原料的提取,试图制造更多的原子弹,同时继续进行氢弹的研制工作。

根据鄂托克旗研究所的报告,氢弹的研制工作会进展的更为顺利一些,如果只是单纯想要引爆,大约在两年就可以完威。

从美英方面搜集的资料显示,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工程也已经全力拉开,某种程度上更是他们最后的保护伞。

是否要使用原子弹,这在国家军事委员会七名常委间产生了比较大的争论。

1943年4月,俄罗斯第三次被击溃,首都圣彼得堡被攻陷,同年3月,远东集团军完全占领日本九州岛,对日本沿海大城市的轰炸计划也已全面开启。

由于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美英海军还是无法同中国海军抗衡,中国大西洋联合舰队甚至开始和德国海军联合夹击英国皇家海军的本部舰队,孤立无援的伊比利亚半岛最终被攻陷。

1943年5月,西班牙被全面攻克,临时政府宣布退出大西洋联盟,6月14日,葡萄牙宣布战败。

1943年7月3日,欧洲大陆战场全面结束战斗,超过170万人美英部队成为战俘。

随着亚欧大陆战场上的战争已经暂告平息,大西洋联盟最后剩下来的国家就剩下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然而还有一大堆的伪政府,在华盛顿,法、俄、西、葡、比利时……大量的流亡革命政府居无定所。

在东京被连续轰炸了几个月,大西洋联盟却根本无法援助的情况下,日本政府选择承认战败,退出大西洋联盟。

这根本就不是胡楚元熟悉的那个日本。

日本的陆军虽然很早就完威的总动员,集结了四百多万陆军准备和中国远东集团军抗衡,结果却是残酷的,在装备和战斗素质完全不如中国、外部没有任何援助、海洋封锁长达两年的情况下,日本根本不能继续打下去。

这已经不是一个靠陆军兵员数量和步枪就能决定胜负的时代了,特别是对日本来说,它的主要工业基地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随着“轰”计划的执行,东京、横滨等地区的工业基础不断被毁坏,他们几乎无法再打下去。

日本如此早的放弃挣扎,这样的结局让胡楚元颇感意外,也感到遗憾。

为了阻止美国人继续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国家军事委员会最终同意使用原子弹攻击美军,然而是在差不多同时期,美国已经开始和中国重新接触,希望达成停战协议,问题是此时停战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即便是美英两国也无法付出足够的军费赔偿,而美国提出的停战协议中确实没有任何和战争赔偿有关的条款,只是将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割给中德两国。

为了最终迫使美英两国同意中方的所有条款,1943年9月4日,太平洋舰队对美国大西洋舰队总部诺福克海湾实施核导弹攻击。

或许,这就是命运。’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让整个美国震惊,蔡锷同时发表名为“最后的机会”的演说,希望美英无条件接受所有条款承认战败,否则,中国有能力对美英两国发射超过两百枚核导弹,并且,下一个攻击目标将是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

虽然中国此时没有两百枚核弹头,三十颗还是有的,更重要的是氢弹的研制实际上也接近了尾声。

1943年9月10日,英国丘吉尔首相宣布辞职,新首相接受中国所有条款,无条件宣布战败,承认印度、南非、英属维尔京等殖民地归属中国,承认加拿大独立,并对亚欧同盟赔偿战争损失120亿中圆,英国承诺不从事核武器研制。

同日下午4点,美国宣布接受所有停战条款,承认战败,对亚欧同盟赔偿战争损失242亿中圆,阿留申群岛归中国所有,中止现有核武器研制计划。

1943年9月14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