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学-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 乐作品总有一种由作曲家审慎选出,或亲手写出的优秀的歌 词做基础。没有一个艺术家应该把它所处理的材料视为无足 轻重,音乐家尤其不应如此,特别是在诗先已把内容的较确 切的形式,史诗的,抒情的或戏剧的,替音乐家刻划好和写 定了的情况下。
   对于一种好的歌词所应提出首要的要求就是:歌词的内 容本身要真正是·纯·结·坚·牢的。如果内容本身就呆板,平庸,枯 燥和荒谬,就不可能根据它作出优秀的深刻的音乐作品。作 曲家尽管用调味剂和香料,也不能用烧焦的猫来做成兔肉饼。 在单纯的旋律里,歌词在大体上固然不能起很大的决定作用, 但是也要本身就有真正的内容意义。另一方面,这种内容也 不应有太重的思考气味和哲学的深度,例如席勒的抒情诗所 表现的激情的广度就不是音乐的抒情方式所能充分表达的。 埃斯库洛斯和梭福克勒斯的悲剧中的合唱也有这种情况,这 类合唱在见解深刻之中却有丰富的想象和敏感,把个别细节

……………………………………………………………………………………………………………………………
8 1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刻划得淋漓尽致,作为诗来看,本身就已尽善尽美了,就没 有剩下什么让音乐来加工了,心灵仿佛不再有在这种内容上 发挥作用使它表现于一些新的音乐运动的余地。所谓浪漫派 诗的新的内容和处理方式却与此正相反。它们大部分本应具 有素朴的民间风味,但是往往只是一种弄姿作态的,人为的, 勉强装配的素朴,带来的不是真纯的情感,而只是勉强的通 过思索费力造作的情感,低劣的眷恋情绪和卖弄风骚的技俩, 过分地以枯燥,愚蠢和庸俗自豪,陶醉于毫无内容意义的情 欲,妒忌,魔鬼的邪恶之类,对自己的优点和对这种淫荡卑 鄙都一样沾沾自喜。 ① 这种诗里丝毫没有原始的单纯的真实 的深刻的情感,如果音乐要在自己的领域里也采用这种办法, 就会受到不能更大的损害。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毫无价值 而沾沾自喜的情感都不能向音乐提供一种正确的内容。最适 合于音乐的是一种中等诗。我们德国人不肯把这种诗看作诗, 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对于这种诗却有很好的敏感和才能。这种 诗用来抒情时是极简单而真实的,用寥寥数语就写出一个情 境和情感;用在戏剧里它就很生动鲜明,不用过多的错综复 杂的情节,对个别细节也不精雕细刻,一般只钩出粗线条的 轮廓,用意不在写出一部详尽完备的诗作品。这种诗必然只 对作曲家提供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创 造和对一切题旨的尽量发掘,来建成他的大厦,而且可以向 许多方面自由活动。乐调既然应吻合歌词,歌词就不应尽量 描绘出内容的个别细节,否则就会使音乐的宣讲流于琐碎零

① 黑格尔对当时消极浪漫派的诗极端厌恶。

……………………………………………………………………………………………………………………………
第二章 音  乐
9 1 4

乱,弄出许多节外生枝,这样就会破坏统一和削弱整体效果。 从这个观点看,人们对一首歌词是优秀的还是不合式的判断 往往是错误的。例如我们往往听到人责备《魔笛》 ① 歌词太平 凡,实际上这是值得称赞的歌剧脚本之一。席侃尼德写过许 多粗犷,离奇和呆板的作品,但是这个脚本却射中了目标。其 中所写的夜的王国,王后,日的王国,宗教秘密仪式,入教 典礼,智慧,爱情,各种考验都具有一种平凡的而在大体上 却很优秀的道德品质—— 这一切加上乐调所表现的深刻而美 妙的灵魂都是激发想象和感动人心的。
   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在宗教音乐方面,大弥撒典礼的乐 调所伴的拉丁歌词是很卓越的。它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时而 表达出最普通的宗教信仰的内容,时而表达出信士群众的情 感和意识发展中的重要阶段,这样就使音乐家有最宽广的加 工的余地。伟大的《挽歌》 ② 和《颂圣诗》中的一些段落也是 很可利用的。韩德尔也曾运用一些宗教的教义,特别是运用 圣经中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段落和情境,来作为他的乐调的 歌词,把这类材料刻划成为一个完满的整体。—— 至于抒情 诗,特别宜于用来谱曲的是些情感真挚的小诗,尤其是形式 简朴,语言简单而情感深刻,渗透到某一种情调和情感境界 里去而又美妙地表达出来的作品,或是一些轻松愉快的作品。 这类诗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在戏剧领域里,我只想提到麦塔


莫扎特临死前(1791)所作的歌剧,歌词是由席侃尼德(Schikaneder)作
的。
② 指基督教会弥撒典礼中替死人唱的安魂歌。

……………………………………………………………………………………………………………………………
0 2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斯塔骚 ① 以及玛蒙特尔 ② 。后者是一个富于敏感,有教养,很 可爱的法国人,教过皮契尼 ③ 的法语,他在戏剧作品中善于 把发展情节的熟练技巧和情节本身的兴趣跟美妙而爽朗的风 格结合在一起。但是在一切这类作品之中首先应提到格鲁 克 ④ 的一些著名的歌剧脚本,它们的题旨都很简单,范围只 包括情感方面的最纯真的内容,例如母爱,夫妻爱,兄弟姊 妹的爱,友谊,荣誉之类,他让这些简单的题旨和重要的冲 突平平静静地展现出来。因此,所写的情绪始终是纯洁的,伟 大的,高尚的,而且具有造型艺术的简朴。
   3b)这种内容就适合表现于既重性格特征而又不失其为 旋律式的音乐。要达到这个目的,歌词就不仅要表现出严肃 的心胸,喜剧性和悲剧性的伟大情绪,深刻的宗教的思想情 感以及人类心胸的力量和命运,而且作曲家还要全神贯注,对 这种内容意义透彻地心领神会过才行。
   此外,表现性格特征的音乐和旋律式的音乐这两方面的 关系也很重要。我认为这里的主要的要求在于在这两方面之 中,优先地位应永远属于旋律方面,因为只有它才能达到融 贯和统一,而不应属于性格特征方面,因为它依靠一些互相 脱节的个别细节。例如现代戏剧性的音乐往往追求强烈对比 的效果,所用的办法是凭艺术技巧把互相对立的情绪挤压到

麦塔斯塔骚 (Metastasio,1698—1782),意大利诗人,写过一些悲剧。 玛蒙特尔(Marmontel,1723一1799),法国百科全书派作家,写过一些 悲剧和歌剧。 皮契尼 (Piccini,1728—1800),意大利作曲家。




③ ④ 格鲁克,已见前注。他和皮契尼同时,代表当时对立的两派。

……………………………………………………………………………………………………………………………
第二章 音  乐
1 2 4

同一个音乐发展过程里,使它们互相斗争。例如它一方面表 现出欢乐,结婚典礼和庆祝宴会,另一方面又把仇恨,复仇, 敌视之类情绪夹杂进去,结果是热闹,欢喜,跳舞的音乐跟 激烈的争吵和最恶劣的分裂混作一团的大喧嚷。这种分裂破 碎状态的对比,没有统一,时而把我们推向这一方面,时而 又把我们推向另一方面,是与美的和谐背道而驰的,对立双 方的性格特征的对比愈尖锐,它离开美的和谐也就愈远,于 是旋律所应有的心灵欣赏它自己和返回到它自己的情况就不 可能出现了。一般说来,旋律方面与性格特征方面的配合总 不免冒着一种危险,就是比较具体的特征描绘易于越出划得 很细微的音乐美的界限,特别在要表现的是暴力,自私,罪 恶,暴躁之类极端褊急的情绪时,这种危险就很大。如果音 乐在这种情况下把明确的性格特征纳入抽象化的形式里,它 就不可避免地走到歧途,变成尖锐生硬,简直没有旋律的音 乐性质,甚至只是乱用些不和谐的噪音。
   与此类似的情况在描绘·个·别·特·殊的性格特征中也可以发 生。如果这些特征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而过分突出地描绘出来, 它们就很容易互相脱节,变成仿佛是静止孤立的,而在音乐 的展现中却应有一个基本的进展运动,而这种运动应有一个 始终不离的线索,上述的孤立化就会破坏音乐的流泻过程和 统一。
   伴奏乐的真正的音乐美在于单纯的旋律虽然发展成为性 格特征的描绘,而在这种特殊具体化之中,旋律却仍保持着 灵魂的支撑和统一的作用,正象拉斐尔的绘画作品中的描绘 性格特征的方面始终保持着美的调质。这样,旋律方面就充

……………………………………………………………………………………………………………………………
2 2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满着意义,尽管描绘了明确的个别特征,它起着渗透到一切 和统摄一切的灌注生气的作用,具有性格特征的个别特殊的 因素显得只是某些受到定性的方面从这旋律中脱颖而出,这 些方面总是经常要返回到上述的统一和生气灌注。不过在音 乐里想找到正确的标准,要比在其它各门艺术里较为困难,因 为音乐比较容易把上述两种对立的表现方式拆散开来。所以 几乎在某个时代里对于音乐作品的评判总是有分歧的。一派 人只重视旋律方面,而另一派人却偏袒性格特征较强的作品。 例如韩德尔在他的歌剧里对于某些个别的抒情片段也要求表 情严格,而在当时就往往和演奏他的作品的意大利歌手们发 生冲突,后来由于听众都站到意大利人一边去了,被迫完全 转到只谱颂圣乐章,在这方面他的创造才能算是用得其所。在 格鲁克派和皮契尼派之间长久而热烈的争执也是很著名的。 卢骚也反对早期法国缺乏乐曲式的音乐,袒护富于乐曲意味 的意大利音乐。最后,在目前也有拥护和反对罗西尼 ① 和意 大利新派的两派人之间的争执,反对派责备罗西尼的音乐只 产生一种空洞的耳痒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他 的旋律,就会觉得他的音乐是最富于感情和才智的,有力量 深入人心的,尽管他不从事于描绘性格特征,而我们德国人 凭较生硬的音乐知解力,就特别爱好这种描绘。无可讳言,罗 西尼对他的歌词往往不忠实,让他的乐曲随意自由驰骋,使

    ① 罗西尼(Rossini,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当时旋律派和性格特征 派的争执实际上是音乐方面形式与内容的争执,旋律派着重音乐形式的融贯完 整,性格特征派着重描写内容与特殊细节。黑格尔是偏袒旋律派的。

……………………………………………………………………………………………………………………………
第二章 音  乐
3 2 4

得听众只有一种选择:或是拘守题材,对和题材不一致的旋 律感到不满;或是放弃内容,无拘无碍地全神贯注地,享受 作曲家的自由的信任灵感的旋律以及其中的灵魂。
3c)最后,关于伴奏音乐的最主要的·种·类,我想谈得简略 些。
   作为·第·一·个主要种类,我们可以举·教·堂音乐。由于这种 音乐所处理的不是个人的主体情感而是一切情感的实体性的 内容意蕴,或则说,信士群众作为集体的普遍情感,它绝大 部分具有·史·诗的纯真坚实,尽管它并不为叙事而叙事。艺术 的构思在不假道于叙事之中如何仍能成为史诗的,我们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