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字风暴-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罗斯托克愣了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是……”

“我知道测试要求里尤其注明了动力学测试部分,9903他们也真够鬼的,不花功夫就想拿大家的方案参考。”林闻方故意做出愤愤不平的样子。

罗斯托克对莫亚的诸多官方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占企业的便宜倒是很理解,云淡风轻地叹了口气说:“那怎么办呢?好歹我们公司也对小型动力系统比较有心得,将就着搞一个方案出来,做了测试就算了好了。妈的,现在这年头,想挣点钱真不容易啊。”

罗斯托克摇了摇头,准备认命了。但他又发现这个柯永华的表情显然不像是准备钻进这个圈套,连忙劝道:“没办法的。只有先搞好了关系,让他们占点便宜就占点便宜吧。反正到了最后,亏是肯定不会亏的。”

“这个我明白,我也不是第一次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了。可是,我在想,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能把这东西搞得比他们的要求更好一点呢?我是说,假如我们能做得比所有其他接到类似工作的公司都好呢?”

罗斯托克一下子怔住了。他们是家小公司,这一点,他明白,9903研究所明白,约尔根自己也明白。的确,他们的技术力量可能不如那些大公司,但这也不是全无坏处。大家没有期待他们什么,可他们有任何好的表现,能够带给别人的惊喜却会被放大到最大限度。罗斯托克知道是哪些公司拿到类似的任务,知道里面有几家声名显赫的大企业。一辈子,哪怕只有那么一次,他也想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堂而皇之地告诉那些不把他们当回事的人,赤翼科技可以比他们强!

一股热血在胸腔里翻滚至沸腾,罗斯托克咬着牙说:“只有那么点时间,来得及吗?”

“我不知道你们这里的风气和习惯是怎么样的,在德累斯顿,到了集中攻关的时候,大家都有一项绝技。”

“哦?什么?”

“加班!”林闻方耸了耸肩说:“老板比较好人,会管个加班费和晚饭夜宵什么的。要是不够好,那也没办法。做出更好的东西,把别人的下巴都惊掉,那毕竟是我们的乐趣所在啊。”

他脸上满满的神往刺痛了罗斯托克。罗斯托克哼了一声,说:“你立刻找人开工,专题攻关,其他的问题我来解决。”

林闻方笑了笑,看着罗斯托克匆匆而去,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让罗斯托克这个虽然有点心机,但还算是个典型的技术人员的家伙被挤兑住了,自动自觉地去奔忙了。其实,这只是个掩饰罢了。他怎么会没信心没把握呢?当初搞出“哮天”,整个研究过程里可是攒下了无数资料,步进系统的动力和传动前前后后十几个方案,找个方案改头换面一下,怎么都能让莫亚这些人惊艳一把了。当然,也不会白白便宜了莫亚人,各种方案的优点缺点他都了如指掌,只要到时候在里面再动点手脚,绝对会让莫亚人上当而不自知。

约尔根并没与罗斯托克想的那么小气,他显然明白什么时候花钱是值得的。柯永华只是提出了一个目标,甚至都没有具体的想法,但这个目标让他很心动。如果不成功,不过是付出了一点加班费和饭菜饮料的费用,那能有多少钱,可要是成功了,不说能赢得什么大的订单,只要赤翼科技能够在那些大佬云集的场面上露一下脸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要是真的能够力压群雄在展示会上拔得头筹,赤翼科技的地位将完全不同,再不是现在这种鸡肋的模样了。

“干了!”约尔根暗自下了决心,他对罗斯托克说:“这事情,你亲自负责。有任何需要,你安排不了的立刻告诉我。这次机会,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第272章 两种结构

“我来向大家解释一下脑子里冒出来的两种动力结构,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打断我。然后我们就准备分成几个小组,分头进行试验。”被大家环绕着,林闻方一点都没怯场,哪怕机械和动力并不算是他的专长。不过,从当年在天池山跟着邱铭学习以来,他在这个领域虽然没下过多苦的功夫,可不管是邱铭还是后来天耀制造那帮人,全都是顶尖的技术人才,让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着极高起点,加上有火羽辅助,这段时间又填鸭式地恶补了一些,应付这些人绰绰有余。

林闻方拿出的两种方案都非常新颖。由于小型步进装置对体积、重量等的限制,采用的基本上都是连杆和金属线主导整个动力系统,至于输出,靠的都是小型电机。小型电机技术虽然还有提高的潜力,不过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赤翼科技原先的主营业务是无人机,在小型电机方面有一流的合作伙伴,这方面的产品不用担心,必然是莫亚一流水准。关键就在于传动。不管是线动还是连杆,最大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一个方向上能够保证稳定有力的输出,但很难兼顾其他几个方向的。可是,动力犬不可能只跑直线,也不能总是靠着左右侧的速度差来转弯。如果不做出调整,动力犬的运动能力会很受局限,可是,这两种最基本的结构可不是那么容易调整的。

林闻方一开始就没考虑过连杆式的传动方式。不仅仅因为连杆式的传动本身消耗的动力比较大,更因为这种方式大量采用固定形体的零部件,本身就让整套机构的灵活性下降了不少。线控传动要灵活得很多,而且,自重很轻。在线控和连杆这两种方案之间,有足够的重量差让林闻方设计出自己需要的机构来。

他拿出的第一个方案很简单,就是在每一根动力线两侧都装置一个可以调整的线夹,通过调整线夹的位置、方向,让动力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比如原来在和运动方向垂直的动力线活动到平行位置,也就让动力犬能够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能够横向输出的动力。横向输出的动力一般似乎怎么都没办法提高到和垂直方向一样,总是要损失不少,但至少好过没有。随着结构的优化,应该可以让侧向输出的动力达到总动力的六到七成。

这个方案拿出来之后大家都在挠头。的确是很好理解,但需要设置的线夹太多了,一条动力犬上有几十根主干动力线,那就是上百个线夹,密密麻麻的线夹虽然每个都不难设置,但数量摆在那里,会让整体的可靠性大大下降。零件越多越不靠谱,大家都明白这点。

另一个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样采用活动的动力线布局,但活动的方式非常不同。在大部分位置,动力线都是单股,但在四肢、背部这些运动最频繁的地方,全都采用由一股动力线分出三股分支的动力线布局。线夹是固定的,但和关节的安装位置分离。在四肢和背部主轴上都安装了一个活动的盾状的装置,上面开出三条凹槽,让三股动力线分别卡在凹槽里,通过调整这块活动的盾状物,可以改变动力线的施力方向,从而达到改编力量输出方向的目的。这种方式相对于第一个方案,优点非常多,尤其是可以同时调整几个方向的施力,让整体的动力输出瞬间偏向到极致,可以做出高速连续急转等动作,纯粹说短时间爆发出来的运动性,只要后台驱动程序跟得上,甚至比“哮天”都要强一些。

但这个方案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从加工精度的要求上来说,这个方案的加工精度要求几乎在每一项上都很极致,至少达到了目前赤翼科技的工坊里好几种主要设备的精度准线。那几个盾形零件的要求更高,无论是材料、形状设计、表面工艺处理等等全都得达到高标准。尤其是材料。这个金属盾状物由于一直有金属线在表面来回摩擦施力,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这个零件不但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强度,却又不能是实心的,必须在背面铣出片层结构来散热……这对赤翼科技目前的加工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讨论,为了能够在展示会上一举压服其他公司,大家还是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如果能够攻克这个难关,那整个公司的平均技术水平都能够提高一层,对于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另外,部分也是因为罗斯托克和约尔根仔细询问了柯永华。既然柯永华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出手加工盾形零件没问题,那其他的技术难度并不算很高,无非是动力线整体结构的布局微调,和各个零部件从材质、功能等各方面的整合,以及后台驱动程序的编制而已。单纯从进行动力学测试的角度来说,这个后台驱动程序甚至不用太复杂精密,只要能按照要求,将走、跑、跳、冲撞、转向、翻滚、缓冲等动作都做出来就行,不过,赤翼科技觉得这方面也可以做得比9903研究所要求的更好一些。赤翼科技是有程序部门的,不过平时这帮人都在办公室里兼着网管和数据服务的工作。约尔根居然又临时请了以前合作过的一些程序员来,顶下了公司日常的电脑系统方面的活,将这些公司老员工解放出来,一起攻关这次的项目。

林闻方隐隐有些兴奋。这次他提出的两个动力结构,和哮天、玉爪用的从钟表中寻找灵感,逐渐发展出来的多点咬合式擒纵动力系统截然不同。哮天和玉爪动力系统非常精致,丝丝入扣,各方面来看都是目前最强最先进的,但在莫亚,这种动力系统绝对做不出来。林闻方也无意在这边复制“哮天”的动力系统,相信莫亚人自己早就明白,“哮天”不是他们山寨的对象,但那种动力系统会让他们所有的供应商崩溃的,成品率会非常低。对莫亚来说,那绝不是个经济的选择。

但林闻方的提出的这种动力系统,却不完全是针对莫亚的陷阱或者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更多想法在其中。三条动力线并不是这种方案的终极目标,如果可能,这个系统可以融入更多数量的动力线,而且绝对是动力线越多,性能就约好。在林闻方的想法里,这个方案的终极的目标是环绕着动力线布置的主轴,安装一个梭形的动力线基座,将一根根动力线分理开来,在两端安装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线夹,而是可以调节的束线环。通过束线环,将动力分配给不同的动力线,以达到不同的动力输出方向。这样的方案可以避免现在那个盾形的零件的机械运动,降低发热,提高可靠性,也能够做到方向更细致丰富的动力输出。这种想法模拟的就是肌肉线的收束来的,但要做到这个,至少以赤翼科技现在的加工水平还不行。那个束线环的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恐怕天耀制造那帮技术牛人要批量加工都不容易,最多也就是手工一个个做,在赤翼科技,设备精度就不够看,连尝试的必要都没有。

林闻方提出的方案经过火羽的几次模拟计算,大致计算出了最佳方案,将动力线的布局形成了图纸。不过,林闻方总不能一下子就端出最佳方案,只能和赤翼科技的那些“同事”们反复尝试各种方案,逐渐将“最佳方案”弄了出来。

在工坊里忙碌了差不多12天,他们才将这条动力犬大致做完,但还是不折不扣的工程版,线路全都暴露在外面,也就是在那些动力线外面加了一层硬质半透明树脂材料的护罩,其他部分连最简单的外壳都没做。这次是真的没时间了,说起来是一层简简单单的外壳,但这个外壳也得符合动力犬在运动中的特性,不能有副作用,到底用什么材质,做成怎么个结构,也要反复尝试的。但他们其实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