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台湾这些年-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长大了,全家人都在不同的地方了,我总是想念起那段全家人守在电视机前看《庭院深深》并讨论剧情的情景。

解严

1987年的解严,解除了在台湾长达38年,号称全世界最长的戒严令,这件事对台湾绝对有极大的影响。

虽然戒严对一般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太直接的影响,但就跟前面说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警总”一样,对心理到底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莫名其妙地牵连到。戒严时代,社会看似和谐,其实是暗潮汹涌。所以一解了严,就如同压力锅爆开来一样,一时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当时参与各种抗争的分子,从基层的计程车司机、农民、工人、老兵、少数民族,一直到牧师、作家、教授等,社会上不管什么阶层,似乎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压抑已久的各种力量顿时激荡而出,各种反对运动、社会运动突然有了宣泄的窗口。让人眼花缭乱的议题,从民主一直到劳工、环境、人权与女性等,每一个议题看起来都是那么让人血脉喷张。上街头的人士也陶醉在革命般的激情中向前冲。那是一段警察与抗议者对峙、棍棒与乱石齐飞、拉布条抗议及举牌警告的年代。

旧秩序已经崩解,但新观念还没开始建立,所以每天电视一打开,看到的尽是这些混乱的场面,给过惯旧有保守稳定环境的人一种社会失序的印象。

虽然解严了,但是电子媒体仍受到当局控制,对相关社会运动的事件也倾向于一言堂,许多议题诉求都被模糊化,而一律以暴民代之。但是,当时有个非常流行的“地下媒体”,就是在各大竞选及演讲中才买得到的一个自称“绿色小组”所拍摄的录像带。这个组织扛着摄影机到各个不同的抗议场合,在当时的各个场子里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拍摄不同于当局掌控下一般媒体所叙述的真实。因为都是在抗议的第一线拍摄,那有时晃动得令人晕眩或免不了被喷到水的镜头,以及站在抗议方这一边不断向前冲或逃跑的场面,不管是视觉的震撼力,还是对事件真相赤裸裸的描述,到现在看起来都还绝对是生猛无比。

我那时候就特别喜欢看“绿色小组”拍的片子,但那时看的只不过是一种影像的刺激,后来上大学跟同学聊起这件事,才发现许多人都看过他们拍摄的这一系列纪录片,而且这些录像一定都是被爸爸好好收起来,自己偷拿出来看的,大家聊得津津乐道。“绿色小组”也是在台湾社会运动史上、台湾纪录片发展史上,头一次由人民拿着摄影机而提出不同看法的组织。

1987年的台湾社会

1987年,让人印象深刻的事还有年底的南非航空747失事事件。这架由台湾飞往南非的班机,在经过东非海岸模里西斯(大陆称“毛里求斯”)附近时爆炸失事,全机罹难。因为机上有不少南非华侨,再加上是由台湾起飞的,因此格外受人关注,后来还在机场附近建了一个纪念碑。

没想到这件事的隔天,又发生了朝鲜女特工金贤姬炸毁大韩航空客机的事件。两起空难掀起了大众对飞机的高度恐惧,好一阵子旅游业都很萧条。

这年发生的陆正绑架案,也是台湾第一起学童遭绑架撕票案,震惊全岛。虽然主嫌被判了两个死刑,但是一直没有执行。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全台湾的家长简直人人自危,到学校接小孩下课的家长一下多了起来,有些比较有钱的家长是开车来接送的,但也会故意开一辆比较破的车子。以前妈妈总是说,有钱人容易被绑架,没想到现在一般家庭也开始有这种烦恼了。

《倩女幽魂》也在1987年上映,算是当年最轰动的电影。对宁采臣与小倩的唯美爱情印象不深,不过我喜欢把软的侧背书包往头上一戴,“你看,宁采臣耶!”当时小学的扫地时间,倒是可以看到一堆死小孩挥着拖把不断转圈,学燕赤霞在那大唱“道道道……非常道……”结果拖把上的水洒了老师一脸。

“很喜欢道道道是吧?给我用毛笔抄一百遍!”师大怒云。

“老师!什么是Y道?”

“算了算了,去走廊上罚站。”

而前一年《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潇洒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衣墨镜成为许多人在模仿秀及变装秀时的打扮。在小学里,一群小孩穿着爸爸的风衣,几乎可以拖地了,但里面穿的是短裤校服,风衣一飘,反而像个变态一样猥琐。年纪大一点儿的小混混,喜欢跟小马哥一样摆阔,拿百元美钞点烟,但是他们不可能真的拿百元美钞,这下又成了被耻笑的对象。

那也是个僵尸片当道的时代。从几年前开始的《暂时停止呼吸》开始,有点儿恐怖又有点儿喜感的僵尸电影流行一时,林正英也与灵幻道士画上了等号。僵尸片影响所及,后来有好一阵子,台湾的小学生间有种传闻,台湾嘉义某某地出现了僵尸,已经有好几个人受害了,并且那个僵尸正在慢慢地北上,搞得大家都在练习憋气。而问某人是从哪里听来的,每一个人都说是“我乡下的亲戚”说的,搞得老师也不得不赶紧出来辟谣。等到上了大学后,同学来自台湾各地,说到这件事才发现大家原来都有同样的回忆,只不过住北部的同学听到的是僵尸往北部跑,住南部的同学听到的是僵尸往南部跑。

在引进电影方面,《末代皇帝》的上映,掀起一股话题,也让我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故宫。《太阳帝国》也在这一年上映,不过里面有一幕,日军进入上海时,蒋中正的像被取了下来,却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差点儿被剪掉。

这里不得不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电影四大女星:王祖贤,张曼玉,钟楚红,关之琳。这四位各有拥护的影迷,又互相攻击。王祖贤气质脱俗,张曼玉清纯可爱,钟楚红成熟动人,关之琳美丽大方,当时许多人喜欢在摩托车后方装一块有女星照片的挡泥板,以至于每次我看到王祖贤脸上被泼了一块泥,都想帮她擦擦。到了今日,王祖贤消失了,钟楚红最早嫁人,张曼玉跟外国男友同居了,只剩下关之琳还在拍电视购物广告。

录像带出租店

在过去,台湾一般家庭想要看影片,除了第四台和电视台经过配音的影片外,只能到录影带(录像带)店去租了。所以几乎每个家庭,除了电视以外,录放影机也是必备的。而录影带有大带(VHS)与小带(BETA)的区别,各有支持的厂商,有点儿像现在的蓝光DVD和HD的规格之争。小带的优点是画质较清晰,但放映时间较短;大带反之,不过后来VHS赢了,所以大家后来都用VHS大带。

因为一块录影带大概也都要当时的三百多块钱,不太便宜,因此出租录影带的行业应运而生。在这类出租店里的影片主要有几大类:欧美电影,台产电影,综艺节目(通常是私录的),港剧,卡通,日本节目(含摔角、综艺节目、剧集等)。→文·冇·人·冇·书·冇·屋←大部分人要租的话需要交一笔押金及预付金,然后再从这里面慢慢扣钱。当然啦,成人影片也是个很大的市场,业主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但是警察会抓的,怎么办呢?所以这些录影带店都有一个小隔间或暗室藏在成柜的录影带架后面,通常老板见到熟客才会帮他们打开这个暗门。那时候多想进去啊,每次门只要微微打开,我都会假装在旁边选片,事实上是在往里面一探究竟!那对我来说简直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天国之门,不过我那时候还是个发育不良的小孩,说是帮爸爸租的也没有人会相信。

录影带的影片与节目,陪我度过了很多没有第四台及电脑的童年时光。我尤其喜欢租日本综艺节目来看,因为不管制作还是喜感,都比台湾的综艺节目好多了。再说,台湾的节目也都是模仿日本的。那时比较喜欢的有志村加藤的“大爆笑”以及整人节目。

因为录影带是可重复读写的,但每次新存入又无法把旧的都覆盖干净,所以一些私自录制的影片偶尔也会出现些让人尴尬的场面。比如说,全家看小叮系列,大雄与恐龙看到一半,好感动的时候,突然宜静发出激情的呻吟声,然后脸一扭曲,画面变成了某种运动的场面,全家当场傻眼,默不作声地继续低头吃饭。等到画面又回到小叮时,妈妈总算松了一口气,忍不住说:“喔!你看你快看,小叮又出来了。”

这种情况常有发生,害我到现在一直怀疑那时候是不是片名少看了两个字,其实片名是《激情小叮》。另外一种情况是,小时候好奇心比较强,片子完了之后,后面还有一大段雾沙沙的画面,想看看后面还有什么,结果一直快转,有一次还真的看到了以前录过没清洗掉的画面。喔喔喔!有好多日本女人没穿衣服呢!赚到了赚到了!从此,我看录影带都会看到它全部放完为止。

我家有录放影机的时候,也正值我性启蒙之时,很想去租一些黄片来看,可是老板又不让我进密室,所以只能租些片名比较意淫的片子,而且租的时候一定把这部片夹在其他片中间,可能又顺便附上一片自己都看不懂的艺术片做烟幕弹。所以就会有一些比较无良心的录影带商人,取名字特别有技巧,比如说《世界性娱乐》这部片,它的“性”字放得特别大,封面又放着比较诱人的图片,而且在一般区出租。等回到家一看,什么?内容竟是各国的花车游行啊,马戏杂耍啊之类的,原来内容是“世界性的娱乐”啊!

有时候出租店也会办促销,通常都是港剧系列,比如一次租十片会更便宜,但是有时间限制。所以常常都一次租一袋子装的港剧,疯狂看港剧赶进度,看到眼睛出油、眼压升高都在所不惜。而录影带店倒掉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就会大喊赚到赚到了,不过妈妈马上泼冷水:“可是还有五百块预付金嘞!”

后来,这些个人经营的录影带出租店慢慢被大型连锁的出租店如百事达所取代。再到后来,录影带也慢慢被VCD、DVD所取代了。

1988

蒋经国去世

1988年年初,又有两个禁解除了,分别是报禁与发禁。在这之前,台湾报纸每天发行的篇幅数只有“三大张”,即三张纸叠起来折一半。第一张是政治新闻,不过大都是政令宣导或当局公布的新闻。第二张是民生社会新闻,第三张是娱乐版及副刊。报纸的编排永远四四方方,文章很整齐,字很多,图很少,当时的报纸都是这样。

而小朋友比较常看的是《国语日报》。这是一个为儿童读者和学习中文者设计的报纸,字旁边都附有注音符号,也有些连载的漫画可以看,每个班级都一定会订的。

1月1日解除报禁后,报纸的篇幅马上多了起来,新成立的报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各种言论纷纷出现。

而发禁则是指,过去台湾的中学生有一定的仪容规定,在发型方面,男生一律都是三分头,女生则一律都理着耳下一公分,俗称“西瓜皮”的发型。发禁开放后,这个规定由校方自行考虑。实际上这是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解禁,因为在后来几年里,许多学校仍然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发型的,不过通常会做到学校与学生都可以接受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留长发,但男生不得盖住耳朵,必须露出后颈;女学生不可以超过衣领,超过衣领者必须扎马尾,当然是不准烫不准其他装扮的,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