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台湾这些年-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行使,为人民提供必要的协助。其中,关于“监督政府”、“领土主权”及“修改宪法”等“中央政权”则是交由“国民大会”行使,并将“国民大会”的“宪法”层级置于“五院”之上。人民通过选举“国民大会”的代表于“中央机关”行使政权,进而控制政府施政的治权,使得政权与治权之间达到平衡,人民权益不受政府侵害,同时也得以享受政府所提供的一切功能。

立意很好,但是,行使起来却是畸形万分。比如说,以前就常常看到“国民大会”各种自肥情况,或者“宪法修正案”一变再变,即所谓“山中传奇”。另一方面,“国会”已经有“立法院”了,“国民大会”随着时代的演变,也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台湾民众记得比较清楚的,可能是每次开完会,“国大代表”在中山楼下面的餐厅吃些什么料理而已。所以,“宪政”改革,将“宪法”议题交由“立法院”处理,并且民众要求废除“国大”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但是,依照“宪法”,台湾的政治体制仍然是“五权宪法”加“国民代表大会”,如果要作“宪政”改革,仍需要“国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在此前提下,这一次选举的意义就是选出“国大代表”,通过“国民大会”来修改“宪法”,使其“自废武功”。所以,这次选举意义是重大的,气氛却异常冷清。

这次选举对台湾以后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也许不是最强烈的,但我个人认为是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选举。“任务型国代”选况的冷清,其实也多少反映了台湾人民的政治态度:喜欢热闹的选举气氛。

到了6月,“国民大会”正式归为历史。而建得美轮美奂的中山楼,最近外包给了酒店业者,要改做温泉度假中心。

而在2005年上半年,最大的政治性新闻应该是泛蓝三党纷纷都跑到大陆去访问了。

2005年到大陆旅行

退伍后不久,我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又跑去大陆旅行。又是一次没有目的的旅行,带了当兵时存的一些钱,在家人有点儿反对的情况下上路了。

我先是到了深圳,然后坐大巴,清晨到了厦门,租了一间短期房。没想到过几天闽北遭遇特大暴雨,往北交通中断,结果我在厦门待了一个星期。厦门是个讲闽南语就能沟通的城市,感觉这座城市婉约秀气,不仅仅存在于城市美丽的风景,也存在于闽南人敦厚的个性里。这样的性格,显现在公交车的让座里,显现在与人日常的对话中,显现在城市的干净整洁里,也显现在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里。因此,相对于其他都市的喧嚣及匆忙,厦门就多了一份安静及闲逸。

去厦门,当然去了美丽的鼓浪屿。后来几年到过南洋之后,才发现南洋那些老厦门移民对这座小岛的情感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后来,混进厦大去听台研所的讲座,发现厦大台研所的研究果然如传说中那样最贴近台湾实情。那天是知名的陈孔立教授主讲,分析连宋访问大陆后两岸的情势发展。现在看来,他在那时就能冷静地几乎完全预测到后来几年台湾政局的发展,并且说明,当时大陆政府对台的政策已经是“不表态不介入”,就是选举时不说话,让台湾自己玩去。但当时民进党人还没发现这一点,每次选举都还想激怒大陆以博取同情,事实证明这些伎俩已经没用了。

厦门之后,我到了南昌,看了多年未见的朋友。第一次到南昌,看了八一起义纪念馆与滕王阁。南昌比起其他省会都市,给人比较旧的感觉,许多房子看起来都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灰灰黑黑的建筑。在火车上我与一堆南昌人聊起这些事,他们自己认为也许这是革命老区的通病。

但是南昌的餐饮业真的很火爆,到处都是餐厅。我看到南昌许多的新房正在建筑,另外也有许多旧房正被推倒。也许南昌的发展起步在同级城市中比较慢,但未来应该会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奋起直追。

我在南昌待了一天,当晚坐火车往杭州转往宁波。受了余秋雨那篇《风雨天一阁》的感召,我特地再去宁波看了天一阁。

但后来比天一阁更吸引我的是月湖。“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月湖位于宁波老三区市中心的海曙之地,四周被热闹的市区包围,中间也被路桥切为一半,但岸边垂柳婆娑飘飘,清风扑面,曲径深流,水道静谧,亦有花溪石拱桥,颇有大隐隐于市之姿。月湖水波逸韵,在湖边小坐,时有清凉之感。虽然月湖比起杭州西湖小了很多又不那么出名,却又更生活化,在偶有微风吹皱如镜湖水的夜里,湖畔的烧烤、茶余饭后的乘凉、一家大小的散步、铺席纳凉而睡,都诉说了月湖的可亲。

我喜欢宁波那种典型的江南城市的气氛,随处可见的那种小水道般的细细流水,三五个老人在岸边搬椅搬桌而坐,打牌品茶,快意纳凉。

我在宁波待了一天,坐大巴经沪杭甬高速来到上海。没想到那几天遇到高温黑色警报,我却又一直在太阳下走来走去,后来几天严重脱皮。我在上海五天,看了一些很久不见的朋友,然后,就离开往山东去了。

第一次进入齐鲁大地,首站是曲阜。这座城市的商业看起来没其他城市那么发达,比较大的商场几乎没有,大多是中小型的。而许多店的灯光也不是特别明亮,开了日光灯却呈现一种有点儿昏暗的气氛。走在路上,除了一般市民很容易认出来外,有很大部分都是观光客。在这里,尽其一切“消费”孔子就对了,就连大排档名或小吃也喜欢取如“孔府”、“孔门”之类的名称。沿桌卖艺的乐手拿的都是简易版的古琴,击出来的音乐都是古乐,真让人禁不住感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呀!

儒学对中国文化造成的阴影随着圣人家门的开放而逐渐消散。也许这两年兴起的国学热,终于让孔夫子的思想不再带有沉重包袱,而重新成为现代人立身处事的指导方针。

半夜,我从山脚开始爬泰山,累得跟狗一样,终于在爬完最后一阶楼梯,凉风扑面而来时大声欢呼出来。正所谓“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想必当年李太白也是这种心情吧!不过很不幸,天阴没看到日出,整个人就瘫倒在石头上了。

下山后坐火车至青岛,几天后再往济南。青岛海岸线的市区景色是极佳的,从古典优雅绿树红瓦的青岛一直到现代化的高楼青岛,山、海、城,尽收眼底,融为一体。若薄雾迷蒙,就如同海市蜃楼般迷离。青岛整个市区的建设就依着地势坡峦起伏,逐层而建。如果从海上看青岛,野味的海风,蓝色的海波,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山坡上红色的屋瓦散落,又整齐地叠在其中。众所皆知,这是德国人规划的城市,因此充满了想象中的异国情调。

而济南的旧市区又是另一派风景了,在这里有灰砖、乌瓦、黑门。小户门楼,或大户人家,无不给人苍凉的安静之感,无不带着岁月的痕迹。但隐藏其中的处处泉水各有特色,汩汩地从泉眼流泻而出,在民居之间串流,再合流入大明湖,醇美而令人回味,如同这个城市,朴实但渐渐发现她的美妙而令人流连忘返。济南不是秀气的江南,而是直爽朴实的北方城市,但又因为有泉水缓缓流过而温柔,使她刚柔并济。济南自古以来以泉闻名,如同这个城市的灵魂与精神般,令多少文人雅士魂牵梦萦。真无法想象,如果济南少了泉水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离开山东后到了北京,托朋友的福,这次得以深入北京的各大街小巷。在北京待了一个礼拜,也见了许多长期不见的朋友。之后,我就往河南去了。

清晨我在新乡下火车,搭小巴往辉县去,再转车往北寨,最后坐摩的到郭亮,进入太行山区。夜宿一日后,第二天早上9点半开始步行至南坪。约12点到达,在南坪待了一晚,隔天穿越昆山挂壁公路,进入山西境内。太行山势绝壁连绵,危岩相叠,但走在其上可说是移步换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天下午我到了王莽岭下的锡崖沟,途经锡崖挂璧公路。此段公路,在同一个悬壁上盘旋了三层,可说是鬼斧神工。我在遗世独立的沟内住了两天,第三天早上离开当地,经山西陵川县再绕回郑州。

郑州这座位于中原的北方城市,虽然比东边的开封、西边的洛阳历史悠久许多,但就是给人缺少一点儿文化底蕴的感觉,在中国的各大都市中,并没有给人特别的印象。提到郑州,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总是只能想到京广线跟陇海线的交会点,一下子就没话好讲了,总觉得郑州根本就是一个特大的单位院子而已。但话说回来,郑州的绿化还是蛮成功的,法国梧桐的随风摇曳,到底使这座朴素而大气的城市有了点儿优雅的感觉。

在郑州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以及二七塔附近的街道后,我隔天晚上就往洛阳去了。

洛阳被洛河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当然古代的洛阳城大概也是这个格局的,现在河以北是传统的旧市区市中心,以南旧城墙外是新开发区。

我参观了洛阳的王牌景点龙门石窟群,在远处即可很明显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洞窟石龛,或浅或深,如蜂窝般排列。上面的佛像,或立体地神采飞扬跃出石面,或浅浅地表情拘谨浮雕于石上,各有姿态。架在石壁上的楼梯栈道上下起伏,爬起来也挺吃力的。时至中午,烈日当头,真难想象当初几百年间,多少工匠在此,不知流下多少汗水,才完成了这艺术史上不朽的历史集体创作。

龙门石窟里的奉仙寺那几尊雄伟的大佛与其他人物,代表武则天时代以及历史上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也代表着盛唐时期大帝国的恢宏气度。据说这尊佛是照着武氏的面形雕造的,意味着武则天成佛化身的地位,但在佛慈祥又带点儿神秘的眼神注视下,却让人深深感到自己如同孙悟空逃不出佛的手掌心般渺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渺小,更是一种面对人类艺术巅峰之作时,感受到的精神上的渺小。

在洛阳的第三天早上我参观了白马寺,下午继续往西安去。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西安。西安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钟鼓楼以及南大街,这次发现南大街的夜色更为美丽,霓虹灯更为绚烂迷离。到了晚上约10点,路上人潮依然川流不息,充满朝气而热闹异常,夜生活挺发达,这完全跟一般古都的印象不同。而让我一直在意的是,西安的女人是那样的美丽,就是那种轮廓较深的美丽,活脱脱都像陈红扮演的唐朝美女般那样的婀娜多姿,看得我眼花缭乱。

本来想去爬华山的,但我一想到之前爬泰山时的惨烈,遂打消念头,但到现在又后悔不已。在西安时我认识了一个六十几岁的希腊老头,骑着脚踏车一路从希腊出发,经过中亚到了西安,要继续环游世界,那几天还上了西安当地的报纸。

我在西安休息了几天,一解一路奔波之苦。之后往北到了延安,一路见识了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的黄土高原。

那几年很流行“红色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游览一些与中共历史有关的景点,借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延安当然是红色旅游第一首选了,重要的景点有枣园、杨家坪、清凉山、王家坪等。

离开延安去壶口瀑布。站在瀑边才感受到照片上无法感受到的震撼力。黄河在壶口这一段,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