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跨海来到清朝-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城来的多样化了。想了想也就能了解,毕竟这儿是京城,对海外的接触没有广州来的多。 而且这儿的人想必对京城人士的身分挺自豪的吧?讲究大气,讲究身分,自不会随随便便的接受夷人的服饰。 美国纽约客不也是那么的高高在上,且看不起西部人的吗?

看着看着,眼看前方道上却围聚了一大群人,将宽大的道路给占掉了一半以上。 隐隐约约似乎听到了一些法文句子,心里不由得蹦蹦直跳,也感到好奇了起来。 一行人被迫停了下来,只见一位伴当上前查问一番后,回来在性音的耳边轻轻的低语了几句。

性音走到了车前,站在车外尊敬的对邬思道请示:”邬先生,前头有两个洋和尚,其中一位似乎是被急驰而过的马匹给踢伤了。那骑马的是阿灵阿的儿子…阿尔松阿,现在那两位洋和尚不肯罢休,正闹在一起呢!"

邬思道不愿多生事端,要求性音就此改道而行。

就在大车转向的同时,苏菁看到了几位明显是豪门子弟的青年,骑在马上,粗鲁的挥鞭驱赶围观人群,急急的朝他们驰聘过来。 一时之间被惊的人荒马乱的,拉大车的两匹马选的是温驯的两匹母马,也被惊吓到而开始狂奔起来。 前头围观的人群尚未完全散开,眼见就要出事,性音和一名伴当,连跑带跳的跨骑到两匹受了惊的母马上。 性音大喝一声,双手死死的拉住了坐骑的缰绳,而一旁的伴当也出了吃奶的力似的,把缰绳拉的紧绷。 还好这两匹马一向听话,很快的就停了下来。

道旁的摊贩七倒八歪的,虽没人被马儿撞倒或踢伤,但在推挤奔逃中,仍是有不少人因而受伤。 而那始作俑者却已逃之夭夭,扬长而去。

马被惊吓而跳起之时,邬思道随即反应快的扶住了一旁的窗框,而苏菁也急忙扑过去护住邬思道。 匆促之间,竟也护住了邬思道不便的那只腿。 待大车停顿下来之后,邬思道扶起了苏菁,感激得看向他。 虽然没出大差错,但在那一霎间,苏菁的第一反应是护住他,这让邬思道心里很是感动。

车外传来了各式各样的骂声,但那阿灵阿应是朝中大臣吧,竟没人敢指名道姓的骂。 几名百姓和那两位传教士走上前来,对性音的力挽狂澜表示感激。 听那两名传教士浓厚的法语口音,不会卷舌的说着简单的汉语夹杂着几句merci致意,让苏菁感到十分好笑。

原来这两位传教士各名巴多名和雷孝思。 都是康熙三十八年之时 由白晋自法国带到北京的。 倒霉遇上了这档子事,两人之间用法语细细密语着表示怨忿。 她也不想表现出听得懂的神情,看起来十足好奇神色。 性音打发了众人离开之后,钻进了大车看望邬思道的情况。 邬思道说:”我没事,还好小青护住了我。 咱们还是快出发吧,这一耽搁又是不少时间了。”

进了内城,又过了约一个多时辰才总算到了贝勒府。大车停下后,苏菁利落的跳下车,转身扶下了邬思道。 待她站立向府门一看,惊愣的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高耸的三道府门,数十名人肃立在正中那道府门前两旁。 看来这位四贝勒非常的重视邬先生呢。

一位中年人带着微笑走上前来,性音对他交代:"高管家,这位就是邬思道邬先生,这是他的小厮。" 原来这位就是四贝勒府的管家:高福。

高福向性音及邬思道打了个揖,口中说道:"大师,您可终于回来了,四爷每天都来信问及您的行踪呢。 打前两日收到您的来信,福晋就赶忙将东书房一旁的小院给打扫的齐齐整整的,就等着邬先生大驾了。 原本福晋也是要来迎接邬先生的,可巧儿的,今儿个一大清早的就被德妃娘娘招进宫了。"

他转向邬思道又打了个恭,恭敬的说:"邬先生,真真是久闻大名,久候大驾了。 四爷有信,过几日就回京了。 这几日就请您在府里好好安歇安歇,有什么需要的,尽管交代小的。 福晋说了,您老可是爷的贵客,万万怠慢不得的。"

性音大笑说:" 高管家,你也别在这说客套话了。 赶紧的安排邬先生入院子安顿吧。 这一路舟车劳顿的,在菜市口又遇到阿尔松阿那混蛋,邬先生可是受了惊的。"

邬思道接过话说:"高管家,你也不用太过客气。 蒙四爷恩遇,容邬某投靠避难。 不敢自视过高,也万不敢自许为四爷的贵客,不过一书房先生耳。"

高福急忙的招呼了一顶二人小轿过来,说:"邬先生,请您上轿,这车不好入府的。"

一路无话,进了府门,沿着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向前行。 左右两侧见到两座亭楼,各有一大鼓一大钟,想必就是钟鼓楼了。 两边种了十数颗大槐树,现正是初秋时分,古槐参天,秋风乍起,槐枝欢舞。 一行人迎着散落的槐花,漫步其间,体会着“满地槐花秋”之境。苏菁虽没有深厚的汉文学底子,但女性对浪漫景色的敏锐和喜爱,也让她深深迷上了眼前的景色。

3、拜师

苏菁跟着小轿子,一行人进了东书房旁的一座小院子内。 院子位置偏僻,环境清幽,四周都围了起来,仅仅留了一个出口,直通东书房。 进了院子,众人各去安顿。

许是看在邬思道的面子上,高福对苏菁也很是照顾,拨给了她一个单人小房。 虽然偏了点,就在膳房一侧,但好歹也是自个儿一间房,苏菁很是满意。 进了房,她也没什么随身行李,简单的将自己上下打点清理了一下,就有ㄚ鬟前来通知她到膳房领餐。 没想到下人的餐食还挺不错的,一碗闪闪发亮的大白米饭迭得老高之外,两素一荤也没少油水。 ㄚ鬟琴儿在一旁还想多帮苏菁向大厨讨要甜点和时鲜水果,苏菁连忙客气的说:

" 这位姐姐,不用麻烦了,我吃不了那么多的。 真没想到在贝勒府,连下人都能吃得这么好,我很知足了。"

琴儿嘴角向上一扬,笑着回说:"小青子啊,虽然贝勒爷和福晋一向对咱们奴才好,可府上其它奴才吃的用的,可还比不上咱们院子里的人。 咱是因为被指派来服侍邬先生的,哪能跟其它人一样呢。 更何况你还是邬先生身边的人呢。"

听到琴儿的说法,苏菁不由得暗暗庆幸。 用饭时,其余的人也都忙着向苏菁打探邬思道的喜好和习惯,都害怕服侍不好,会被赶出这个院子。 当初被高管家选进到书房院子来,可都是在其它下人们的艳羡眼光中搬进来的呢!

这几天四贝勒还没回京,邬思道也没有事情要忙,除了偶而陪性音和尚喝点酒,空闲之余就教导苏菁写字读书。 虽说苏菁自认为汉语文学底子差,但比起其它下人来说,她既识字又能看懂通俗的文章,也算是很难得的了。 除了读书写字,棋和画也都碰上一些。

邬思道真是个全才,虽说腿脚不便,但胸中所学却是难有它人可比。 对于邬思道的热情相授,苏菁也很用心的学。 对中国文化一直很感兴趣的她,穿越前是缺乏方便接触的环境与学习的对象。 现在好不容易有人相教,又是个那么好相处的老师,她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抱着书学习呢。 她穿越前可是大学高材生,本就聪慧,习惯了西方逻辑性思考的教育,这个身子又正处于启蒙年纪,吸收容易,她学起来又快又好。 邬思道直呼收了个好弟子,真想正式收她为徒了呢。

她学起下棋来,上手特别快。 一开始学的时候,邬思道要让她十五子,而短短十五天后,在让她五子的情况下,还需要用心应对,才能不输给苏菁了,偶而苏菁还能小胜一局。 画更不用说了,苏菁穿越前油画素描都画得极好,在观察以及写真方面的底子还在。 虽要习惯中国的毛笔和颜料,但画出来的中式写实画让邬思道大吃一惊。 面对邬思道的好奇,苏菁将此归因于在广州时,常看到洋人的画作,因能更真实的留下被画之人或物的一切,所以她才喜欢这样的画画方式。 而她对中式的写意画法也很感兴趣,在邬思道的指导帮助下,试着想融合东西方画法的优点。 当她试画出了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笔法采用的是东方古典的泼墨风格,但构图步局却符合西方的视觉三维效果,邬思道为此惊艳不已。 虽然下笔粗疏,墨水浓度掌握得不恰当,但整体显得很大气,将滔滔江水与雄雄高山表现得很壮观。 邬思道越来越觉得这个少年真是深不可测。 因为苏菁无法出口成章,写起字来仅称得上方正,毫无大家风范。 邬思道也不对她的表现加以怀疑。 他只想是苏菁的悟性高罢了。

早在性音答应带苏菁一同上路后,就有人去查苏菁的身世来历。 对苏菁的经历,也许邬思道还比苏菁本人来得更清楚一点。 他很认可她的独立和努力,决定正式收苏菁为徒。

苏菁用心得向邬思道学习,除了她自己感兴趣之外,她也知道要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生存下去,这些都是必须要学会的。 毕竟邬思道不可能护着她一辈子,而府里的正主子四贝勒尚未现身,是否愿意让她常住府中犹未可知。 她的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忐忑不安的。 至于那位大官父亲,苏菁打算将母亲遗物交给他之后就离开。 两人之间毫无情感基础,独立的她实不想依人而活,就此被关在大宅院里头。 还有自己的女儿身,若是要她被大官父亲给用来当作结交权贵的棋子,那她还真不如死了算了,也许还有机会穿越回去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邬思道的耐心教导和细心关怀,让苏菁感到很窝心也很感动。 这几个月的相处下来,她已真心的将邬思道视为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 对于能拜他为师,实是开心不已。

“师父,我觉得我终于又有亲人了!我真得太开心了。 我以后一定会更孝敬您,永远也不会违逆您的意思。”

苏菁感动于邬思道的用心栽培,一心想着做点什么来回报于他。 这天忽然想起,邬思道的拐杖只是最简单的竹节拐,表面光滑,并无可着力之处。 长度略短,邬思道走起路时还须稍微驼背,十分不便。

心想:"怪不得师父老是不喜出门走走呢。"

其实邬思道不常出门自有他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带着拐杖行走不便 。不过苏菁一心一意的只想帮上师父的忙,就开始埋头苦干,想着要做一支最合适的拐杖给敬爱的师傅。

因为小青子外貌清秀,五官虽不特别出色,但双眼大而有神。 尽管身材稍嫌瘦弱,但年纪尚幼,平时待人又斯文有礼,院子里的下人们都乐意与他相处一起。 此时听说小青子有心帮邬先生打造一支拐杖,都很愿意帮忙。 透过高管家的帮忙,苏菁取得了几根野生山藤,花了两天的时间稍加打磨,使得外表摩擦度刚好 。她请木匠帮忙,在底端嵌入一小块圆木板,木板下则是钉上了三个圆滚滚的小木轮。 整体拐杖长度也特别讲究,就是当师父穿平底鞋站于平地,两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势,然后测出手腕部皮肤横纹至地面的距离,这个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长度。 经过一再的测量和修改,苏菁终于完成了这支虬龙拐。 木板上方部分的杖体,通体如虬龙盘曲,古趣盎然,也适合让师父腋下有着力点。 还特地请人在虬龙拐细部,刻上了几株青草图样。

一日清晨邬思道刚刚起身,一旁的小ㄚ鬟连忙送上平时用惯的竹节拐。邬思道梳洗过后,门外传来几声敲门声,"师父,您老起身了吗?"

"起了起了,进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