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沈心怡传奇-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过去有半个月了,在大草原上越走越深入,让沈心怡感到惊讶的是,一路上只是偶尔才能够见到被攻破的村落和寨子,大军行进之处,十分的畅通无阻。她知道辽国是草原上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数百年之前,整个草原上势力十分的复杂,羌族、鲜卑、契丹、哈萨克等各个部落林立,彼此之间征战不休,时不时的还会趁机南下,偷袭中原各国,但是却没有一个成功建国的。

直到一百多年前,契丹部落壮大起来,统一了草原的各部落,当时中原诸国互相混战,他们趁虚而入,锐不可当,将中原好一番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并且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国号为“辽”。紧接着中原又出了一个英雄人物,就是当年的齐武帝,率领着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士卒,经过数次大战,把辽军给赶了出去,一直打到塞外,他们也从此一蹶不振,好多年都不敢南下,齐武帝也建立起了绵延百年的基业。

但是辽人一直怀恨在心,想要一雪前耻,虽然不敢大肆侵略,但是偶尔还会在边疆劫掠一番。在北方称霸的齐武帝驾崩之后,中原各国又陷入了战火纷飞的局面,包括齐国在内的诸国的国力都日渐衰退,不得不同慢慢壮大起来的辽人议和,献上大量的美女财帛,以求自保。

齐国建国初年,也曾经选派公主前去和亲,名为公主,实为宫里面的宫女,直到近几十年来齐国国力日渐强盛,而辽国国内又四分五裂,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地方而打起仗来,齐国也才占据上锋,不再和亲了。

辽人退守草原之后,依照中原的习俗,建立了辽国,都城名为上京,皇室宗亲都住在那儿。

夏建华率领的军队一路打下来,处处可见辽国实在是空虚的厉害,防备不堪一击,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幼,战斗力低下。

辽军这一次也是失算了,他们想着倾巢南下,进攻中原,驻守在齐州的兵马必然会前去支援,谁能够想得到,夏承志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竟然让自己救命的底牌北上,来了一个围魏救赵,直接攻击辽国的都城上京。夏承志为了胜利可是把自己的性命都抛到一边了。

鹿死谁手?天下到底会落到谁的手里面?大概只有老天知道吧。

凡是遇见进攻的部落,都没有负隅抵抗,好多人一看寡不敌众,就直接败退而去;还有看到自己弱的不行的,直接赶着牛羊就早早跑了,夏建华也不去追赶,只要他们不反抗,就当没有看见他们,直接过去就行。

最让沈心怡惊奇的是,他们一路行来,夏建华的大部队离他们也是有些距离的,粮草辎重,没有一个人来抢。

沈心怡坐在马车上,看着远方发呆,想起了前几天和夏建华的对话。因为心里面的疑问实在是太多,终于趁着兵马休整的时候,她也忍不住了,就问道:“你就不怕这些败退的人,联合起来,把我们给包围了?”

“这些人没有那么傻,他们可是很惜命的,也不会妨碍我们的大事,何必赶尽杀绝呢?”夏建华笑着说道。

沈心怡仰起头,看着他的笑脸道:“在战场上可是很少有人像你一样存着仁慈之心?”

“我可没有仁慈之心。”被她的目光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夏建华还是平复心情迎上她的眼神,又笑道:“这一路行来,有几个部落抵抗的?”

“那是他们见到远征军阵容庞大,自然不敢抵挡,但是,等我们到了上京,难道就不会和辽军交手了吗?”

“他们不抵抗并不意味着他们害怕,”夏建华解释道:“这些胡人性格向来强悍不惧生死,就算是明知敌不过,只要伤害到他们的同胞,就会冲上来,以命相搏,他们的信仰天神,认为战死是最光荣的,是勇士。这一次,他们不抵抗,不过是想要看热闹罢了。”

“那是为什么?”沈心怡继续问。

“草原民族的凝聚力远远不及我们中原的汉人。他们民族众多,各有各自的族长,族长管理一切事务,就好像是我们中原的皇帝一样,而辽国的皇帝在他们的心中,远远不及自己的族长威望高,平日里,辽军强悍无人能敌,用武力一决胜负的各部落自然臣服,但是这些年来,大辽的政权一直都是耶律楚齐在把持着,此人喜欢奢华的生活,对草原上的各部落收重税,那些部落早已经对他心生不满,只是碍于辽军的武力,不敢反抗而已。这次我们只要能够打败辽国的主力军,国内必然会大乱,到时候不用我们动手,他们就自取灭亡了。”

沈心怡沉吟了片刻,看着夏建华脸上自信的光芒,顿时灵光一现道:“看来,你们夏家果真不简单,那些弱小的部落你们应该有联络吧?”

夏建华看着她,眼里面都是赞赏,看着远方道:“最开始的时候,父亲就让我们夏家再做生意的时候,对那些弱势部落十分的照顾,从来没有欺压过他们,甚至在他们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接济他们粮草,经年累月下来,我们夏家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很讲义气的朋友,和他们关系还不错。”

“辽国现在的皇帝十分的软弱,整日沉迷于酒色,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南院辅政大王耶律楚齐,他又是个性情暴躁,凶狠如狼,血腥暴力的人,这些年来,对那些小部落的压迫一年比一年还要重,所以,他们对……”夏建华剩下的话都没有说出口,沈心怡也可以想象。

长久的压迫使得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对上京的贵族十分的不满,只是契丹部族兵强马壮,武力值过高,草原上无人能及,耶律楚齐又勇猛过人,斗不过,只能接受。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们团结起来的理由,而夏承志恰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理由。

他们都恨不得点起篝火,载歌载舞一番。这一次,不用他们直接动手,不需要浪费一兵一卒。只要他们看热闹就可以,夏家要是成功打败契丹主力军,束缚他们的枷锁就可以解开了,夏家要是失败了,对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不管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对他们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看热闹,谁不喜欢。

她的神色有些不自然,夏承志的谋略真是无人能及,这一招极其高明,慢慢地播下信义的种子,在用恩情加以浇灌,静待时机,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一天,就可以收获果实了,未雨绸缪,天底下还有谁能够比得上……

如果他最后要是功亏一篑的话,就连沈心怡都忍不住要同情怜悯他了。

沈心怡正在出神的看着远处的草地,前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抬头一看,那是传令兵。

已经行走了一个月,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上京,要开始攻城了。

☆☆☆☆☆☆☆☆☆☆☆☆☆☆☆☆☆☆☆☆☆☆☆☆☆☆☆☆☆☆☆

沈心怡隔得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看着下面战场上箭如雨下,刀光剑影的景象。

战鼓擂得震天响,无数士兵沿着架起的高高云梯,勇往直前的向上爬去,而城头上的守军早已经严阵以待。上京虽然是用土新建筑的城池,但是其坚固险峻比中原用巨石砌成的城池还要坚固异常。高耸的城墙是用草原上特有的黏土,夹杂着猛兽的血烧制而成的红砖砌成的,其上城墙、瞭望台、烽火台和城墙外侧的各种障碍物以及外围的关堡组成,是一座看上去血腥气十足、防御体系完整的城池。

城墙虽然只有七八丈高,但是在平坦的草原上看上去就好像高耸入云,还带着一股肆意张扬的气息,看上去很难侵犯它。

这是沈心怡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在这样残酷的战场上,人命就像草芥一样,双方的人马时不时的都会倒下,满地鲜血,战鼓声、喊杀声、士兵受伤时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狼烟阵阵……

满眼皆是刺目的血红;满耳都是喊杀声;遍地都是断肢和尸体。前一刻还活生生的人在下一刻就倒在地上,失去了生命,而那个结束他生命的人说不定在下一刻,也会变成一具尸体倒在地上。

攻城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开春四月份,这已经是夏家军队第五次攻城了。虽然说辽军的大部分兵力被抽调去中原的战场,留在上京的兵力依然不容小觑。这一次次的攻击下来,这座城池依然坚不可破,挡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只是城墙上的血色更加的深沉,在夕阳的照耀上还会呈现淡淡的红紫色,这样的色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雨水冲刷干净。

沈心怡明白。这一场战争的目的不是攻陷上京,灭掉辽国,而是要将辽国陷入危机的消息给传出去,最好是第一时间告知京城里面的辽军。

目前,夏建华《‘文。》手中的兵力《‘人。》根本不足以彻《‘书。》底的灭掉一个《‘屋。》国家,尤其是辽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他们真的彻彻底底的灭掉了辽国,只怕耶律楚齐会高兴地睡不着觉,实现了他称帝的欲望。

而且目前辽国的几大部族都虎视眈眈,一旦攻陷了上京,夏家的人进入其中,他们作为真正灭亡了辽国的敌人,定会成为各个部族的目标。毕竟,只要将他们吃下,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成为辽国下一任的皇帝,这样重利的yin*之下,谁还管得了平时你给了他们多少恩惠。

如今辽国皇族的势力,经过这样的一次失败,辽国的契丹族势力必然会大大衰退,此消彼长,原本就不稳定的各个部族必然会更加的不安分,每个人都想要分一杯羹。

只有让他们内斗,才是解决北部危机的最佳手段。

最初紧张的攻城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了。远征军开始采取时不时的偷袭配合着围城的作战方法,同时派人送出重金联络安抚周围的部落。

上京的城池虽然坚固,防御体系牢靠,但是粮草并不充足,尤其是草原上这几年接连大旱,就像今年开春后又来了一次寒潮,不仅大大拖延了行军的速度,也使草原上无数的牛羊都被冻死了。再加上乾晖四年的时候,那场天灾,根据预测,今年必定会发生大饥荒,这也是辽人当初为什么会答应夏承志南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夏建华的密报,上京中的粮草、牲畜顶多只能支撑半年左右。

围城这个作战方法见效不是最快的,但是损失却是最少的。围而不攻一直持续到了六月份,后方的辽军依然没有动静。夏建华手下的将领都已经开始躁动不安了。

上京被围困的消息,现在应该早就已经传递到京城里面了。可是耶律楚齐听了之后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就算是耶律楚齐为了稳定军心,封锁了一切关于辽国都城的消息,那么在赵云退出玉门关之后,从上京抽调进入玉门关的辽军总应该得知消息吧。

为了对付辽军的回援,夏建华他们专门在路上设下了埋伏,可是到现在一个辽军都没有,难道他们改了计划,放着他们的老家不管不顾了。

时间还是一天天的走到了六月末。

驻扎在玉门关的辽军终于有了动静,不是北上救援他们的京城,而是南下和耶律楚齐会师。听到探马传回来的消息,夏建华的脸色也大变了。

看来耶律楚齐也准备孤注一掷了。他肯定明白,自己如果北上救援上京的话,一定是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就算他到时候能够平平安安的回到上京,也是损失惨重,而身后的那些部落又在蠢蠢欲动,所以对于京城里面的辽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停下兵马,和夏家谈判,答应他们的条件,退出京城,保存自己的实力,又可以解了上京之围。

但是,耶律楚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