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香门第-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跟着曲老道修道的童儿上前来说:“师父和严老先生下棋,师弟和这位小兄弟未免无趣,不如徒儿带着他们往后山甘泉处走走。”

曲老道“嗯”了一声:“去吧,好好带着他们两个,”回过味来又骂:“你个猴儿倒精乖,认师弟认的忒快,平日叫师父也没见你有这么勤。”那童儿笑嘻嘻的带着黄悫和严诚去了。

等转过了弯,曲老道再看不到他们了,那童儿才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对严诚和黄悫说:“你们别见怪,师父就这个样,爱说笑,人却是极好的。”

严诚和黄悫都是自小家庭教育出来的涵养,因此都笑答不会,严诚又问:“不知师兄如何称呼。”

那个童儿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人生的竹竿一般细瘦,偏偏脖颈上顶着个又大又圆的脑袋,头发在头顶绾了个小小的髻,用一根木簪绾着。脸上一对圆溜溜的眼睛,虽然不大却很灵活,听严诚问就笑咪咪的答:“师父给我取的道号叫做明虚,师弟是叫严诚?这位小兄弟却怎么叫了个雀儿的名儿?”刚才严景安介绍的时候明虚就在旁边,因此他知道这两人的名字。

黄悫觉得脸上有点热,略有些窘迫,严诚赶忙给他解围:“师兄误会了,黄世兄的名字并不是那个雀字,是这一个。”说着拉过明虚的手,在他手上写了一下“悫”字。

“唔,原来是这个呀,倒是我弄错了。黄兄弟勿怪,我没读过几本书,识得的字不多,让你见笑了。”明虚略带歉意的一笑,两只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黄悫摇头:“我这个名儿常有人弄错的,怎会怪明虚师兄?”

明虚见严诚黄悫都谦虚懂事,并没有那些富家子弟的骄纵习气,就对两人更多了几分亲近,给两人介绍起这玄真观内的景致来。

凉台上两个老头儿的这一局棋已经下到尾声,严景安手里提着棋子看了半天,最后弃子认输:“数年不见,你这棋力又精进了,我竟然连一局都赢不了你了。”

“你们宦途中人,镇日琢磨的都是如何升官发财,哪里会钻研这个。只有我这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的,才会闲来无事以琴棋自娱。”曲老道把棋子一颗一颗都收了起来,又问:“你这回倒真的是铁了心辞官了?”

严景安长叹了一口气:“形势比人强。不辞官也难再维持下去,不如自己退下来再做打算,面上也好看一些。不过我离京之前,陛下还曾再次问起你,我说你行踪不定,云游四方,也不知现下在何处。”

“哈,这些帝王当真好笑!不思如何治世理政、保土安民,每日里倒只会寻思着如何能长生不老!也不想想从古至今多少人,哪一个是真的长生不老了?”曲老道语气嘲讽,当朝天子在他口中,也就如谈起一个无知乡民一般。

严景安一笑:“那你又为何要修道?”

曲老道瞥了严景安一眼:“难不成你心里也以为求道乃是为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我自然不做此想,只是世人皆谓道家专精神仙方术、炼丹修真,终可求得长生成仙。秦皇汉武尚不能免俗,又怎么能怪陛下也有此想呢?”严景安拾起旁边的蒲扇,自己给自己扇了起来。

曲老道不太高兴:“都是这些不知所谓的人污了我道家名声!他们这等人,只求仙丹神药,又酒色财气俱全,不求道还可,真求了道反倒死得更快!”

严景安明知这是在玄真观内最隐蔽的凉台处,左右绝无第三人可能听闻,还是被曲老道的话吓了一跳:“我说老道士,你这嘴上若不装个把门的,只怕你死得最快!”这一吓觉得身上出了一层冷汗,手上的蒲扇摇的更快了。

曲老道哈哈大笑:“我就说你当了官之后这胆子是越来越小了!我问你,你现在想不想回京官复原职,甚或再进一步?”

作者有话要说:  嘟,这里是书香门第专属服务台,感谢您阅读本文,请您对本文做出评价:

满意请按1,并打2分,送鲜花一捧;

一般请按2,并打1分,送小花一支;

不满意请按0,出门右转关注一下作者专栏,期待作者下次能写出您满意的作品~~~~(》_

戳我戳我

好吧,不管满意不满意,求包养~(≧▽≦)/~

任调戏肯卖萌~~大侠,您就收了我吧~~

注:1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

26恶妇

曲老道的这个凉台是一块天然大石修整而成的,四面环绕着些银杏、桂树之类的树木,两个人坐在树荫下,有微风袭来,带着一点凉意,让严景安身上的汗略消减了一点。他摇摇头答道:“现在的燕京城就是个大火炉,里面的人都烤的焦黑一团,我都出来了,又怎么愿意去回炉接着烤?”

“你才真是个精乖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辞官返乡,天下士子们莫不翘指称赞你有骨气不阿谀谄上,又躲开了那一潭浑水,清清白白的抽身而退。今后哪怕你不能回去了,等你几个儿子皆入了官场,众人看着你的名声作为,也自然有人愿意提携他们,好盘算!”曲老道一边说一边从旁边小炉子上提了一壶水,给严景安面前的杯子倒满。

严景安摇头:“哪有你说的这么简单?若有一日,陛下真的一意孤行,立了皇四子……”

“你别以为我避居山野就什么都不懂,他再一意孤行,立太子这么大的事,内阁是不会妥协的,除非他杀尽朝堂内的士人官员。”一边说着话,曲老道一边自己拿起杯子来啜了一口烧开的泉水。

严景安无奈一笑:“你以为斯文败类还少吗?我离京之前朝廷里就有不少官员明里暗里的支持皇四子了。徐端这个人一味明哲保身,在立储之事上一直态度暧昧,吴阁老这次不得已致仕,其中也少不了他的功劳。”

曲老道已经喝完了一小杯水,自己又倒上,然后才说:“这倒是,要说朝中这些当官儿的,哪一个都有一身本事,若齐心一力的务实做事,何愁国家不昌盛太平?可惜呀,一个一个的只想着自家的高官厚禄,把那聪明才智都用在了互相倾轧上。嘿,你退下来也好,从此修身养性,说不得做个长寿翁,把内阁那一班老家伙都熬死了,你便能封阁拜相,一展胸中抱负了。来,再下一盘,下完也好吃饭了。”

数年以后严景安偶尔回想起曲老道这一番话来,都不免在心中感叹,曲老道仅凭这胡说八道、一说就准的本事,真是走到哪里也都不愁饭吃。

鸿恩寺里,刘氏和范氏送走了曲家一家人,又叫金桔和阿环带着丰姐儿在门口玩,婆媳俩对坐歇息闲谈。

“娘,我看三表婶除了瘦弱些,面色也有些苍白,并无什么病态,怎地这么些年竟一直在家养病,逢年过节都不见她出来走动的?”范氏手里拿着绢扇,亲自给刘氏缓缓的扇着风。

刘氏闻言深深叹了口气:“你不知道,这里面有个缘故。你和阿宽一直住在平江家里,应当知道曲家那边我们走动颇少,除逢年过节外基本并无什么来往,心里就没觉得奇怪么?”

其实范氏早就在奇怪了,曲家是公公的舅家,正是正经亲戚,可自己在平江这些年,跟曲家的来往还真是少之又少。更奇怪的是,向来有往来的只有曲家二房和三房,大房那边竟从无半点来往。

她听了婆婆问就点了点头:“可是一向就不甚亲厚的缘故?”

刘氏摇头:“早先你祖母在时,两家是十分亲厚的。我们全家刚到京城那几年,曲家常有信来,那时曲家老太太也还在,逢年过节的都要送些平江土产来。后来你祖母过世,你公公丁忧扶灵返乡,办丧事的时候,曲家也多有帮衬。”说到这里又深深的叹了口气。

“一直到我们快出孝的时候,曲家老太太也病故了,办完了丧事,兄弟三个自然就要分家。你也知道,你三表叔早年就因病亡故,只剩下你三表婶带着个孩子,曲家老太太临死之前特意嘱咐大儿子要帮扶弟媳和侄子,家产除了祖产须得平分,又把自己的体己分了一半给曲家三婶。可办完了丧事,那位大表嫂就不认账了。”

每每想到那位大表嫂,刘氏都觉得心里很不舒坦,她这一辈子也只见过这么一个自私自利、眼中除了钱财再无其他的女人。这位大表嫂姓彭,家中是开绸缎庄的,因着性格泼辣到了十九岁都没嫁出去。

当初曲家大表哥原配妻子死了,曲家舅舅和舅母想着大儿子性情温软,他是长子,还是须得找个性格爽利、有主见的媳妇为好,找来找去,就找了彭氏。刚嫁过去时,彭氏倒还颇为老实。

后来彭氏见公公婆婆都是讲理的人,妯娌们里面,老二家的虽然嘴上爱喳喳呼呼,实际是个没成算的,老三家的是个寡妇,从来没底气,于是胆子就大了起来。在自己屋里辖制住了丈夫,就开始冷待前妻的孩子,接着又私下里克扣曲三婶那里的用度。曲三婶还指望着孩子以后要依靠两位伯父,自然也不敢声张。

本来这是曲家的家丑,刘氏也并不知道的,还是分家的时候三房闹翻,找了一众亲戚去评理,二房曲二婶一怒之下就嚷了出来:“婆婆如今尸骨未寒,大嫂就开始明刀明枪的欺辱我们了。早先你冷待大侄子大侄女、克扣三弟妹时,婆婆是怎么说的?这次暂且饶了你,下次若还敢如此,一纸休书,你回你们彭家去!”

彭氏当场撒泼:“你少拿脏水盆子泼我!有你这么和长嫂说话的么?婆婆在时,你言语不恭我就多番忍让你,现在你还这样污蔑于我,你给我说清楚,我何时冷待哥儿姐儿了?”说着一把拉过旁边的两个孩子,“你瞧瞧,我把他们养的白白胖胖的,这还叫冷待?”在场众人一看那两个孩子,少年肥头大耳,少女也是堪比杨妃,俱皆无语。

又伸手去拉曲三婶:“三弟妹,你来说句公道话,我何时克扣你了?你要出门走亲戚,哪一次我没好好整备了马车给你?你要给表亲送东西,哪一次我不是挑了好的送过去?上次你娘家表哥惹了祸,还不是你大伯出面才解救了他回来?”

曲二婶在旁冷哼了一声:“这倒不知是谁要泼脏水给人了!三弟妹从来若无婆婆答应是决不会出门的,大嫂这样说话,是想让旁人以为三弟妹不安于室么?”

曲三婶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大嫂这话何意?我何曾经常出门走亲戚了?又何时常给表亲送东西了?我娘家表哥明明是因为帮大哥办事才惹下的祸!大嫂这样说话,是要逼我以死明志么?”

彭氏立刻嚎啕大哭:“婆婆哟,您老人家快张开眼睛瞧瞧吧,您这才刚走,两个弟妹就合起伙来欺负我们长房了!要多分家产还不算,还要搞臭我的名声,我不活了!”说着起身用头往一边撞去,好死不死的就撞在了曲三婶身上,两个人摔作了一团。

范氏听到这里吃惊的无以复加,她自小也是书香门第长大的,后宅妇人耍心机动心眼她也知道一些,在娘家时母亲也曾教导过她如何提防,可像这样蛮不讲理、村妇一般撒泼的,却是从没听说过。

“就是因为闹翻了,所以后来曲家长房就搬离了平江么?”范氏问婆婆。

刘氏又叹息了一声:“彭氏那么厚的面皮,哪会这么容易就舍了旧宅而走!是你曲三婶,半夜里越想越羞恼,竟然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

范氏听到这惊叫了一声,明知曲三婶如今好好的,却还是吓了一跳:“是有人救下了三表婶?”

“嗯,她身边的丫头警醒,幸亏发现的早。这样一来,曲家宗亲纷纷指责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