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因缘-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些理论前面也讲了,但目前还是要通过这些理论来观察。当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无论痛苦的感觉,还是快乐的感觉,虽然在不观察的时候似乎存在,但如果认真去观察,就根本得不到,最后只能消失于虚空而变成空性。当这种思维达到与亲眼所见的感受一样强烈之际,就不再往下观察,也不想其他事情,而是安住在这种体会当中,把这种空性的感觉保持下来。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都可以,时间越长越好,这就是安住。 

除了保持这种状态之外,既没有什么别的安住,也没有什么可以分别的安住者、安住处、安住境界等等。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一个人坐在床上打坐,应该可以有安住者、安住处、安住的境界等等的分别。在哪里安住呢?在床上安住。谁在安住呢?心在安住。在什么状态中安住呢?在空性的状态中安住。但实际上,所谓的安住并不存在什么安住者、安住处等等。心和空性的状态并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不可分割的一回事。 

如果没有这种空性的体会,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安住不安住了。 

由于我们的修行深度还不够,所以这种状态只能停顿很短的时间。当这种状态消失的时候,我们又会产生杂念。当杂念产生的时候,我们又回过头去观察。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一再观察。 

刚才我们观察了快乐的感受,接下来再观察痛苦的感受。 

当我们生病或被别人打骂的时候,就会有痛苦的感觉。那种痛苦的感觉也可以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前面也讲了:先把这种感觉分解为很多的一刹那——针尖穿过一张花瓣所需的时间。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间被一再细分之后,最终会一无所存而成为虚空。我们最终所需要的,也就是这种空性感受。 

当然,因为我们刚刚开始起步,所以不一定能马上进入这种状态,也不一定每一座都修得很好。假使一两天没有什么感受,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如果长期观察来、观察去,一直都没有什么感受,那就是有问题了,那时就应该去找找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环境、思维方法等等都没有问题的话,则也许是我们的方法不对,也许是因为刚刚开始观察,人的情绪等等还没有调整好,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业障过于深重。 

对治这些情况的方法,首先是念修金刚萨垛,以清净我们的业障,然后再去思维这些内容;如果不修金刚萨垛,而直接去思维、修持上述内容的话,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罪业,不过,我们最好还是先修金刚萨垛,然后再去思维,这样如理如法的结果,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 

虽然经书关于空性的修法说了一大堆,但我们最终所需要的,就是这一瞬间——无论观察快乐的感受也好,观察外界也好,观察自己也好,最后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都是幻觉,这种感觉越强越好。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惊动”这种感觉或者状态,尽量让它延续、保持。 

前面也讲了,在保持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这个状态当中,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此,然后从侧面去监督,看自己的心有没有离开这种境界,有没有胡思乱想,这就叫做修空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修法了。 

在观察了痛苦和快乐的两种感受之后,再继续观察无记的感受。 

所谓“无记的感受”,就是在平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的状态下所有的,既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的普通感受。观察的方法也像前面一样,在分解完毕之后,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并尽量保持这种状态。 

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书上讲过,一些有经验、有成就的修行人也说过,修行修得好不好,主要在于有没有侧面的监督。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精神的自由,如果没有这种监督,我们的心就很容易失控,想让它专注的它不去专注,不要它思考的它偏要思考,随随便便地就跳出这种状态,想别的事情去了;在有了这种监督之后,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只要一发现心走神,就立即让它转身,并赶回到空性的境界当中。 

当空性感觉慢慢消失,其他杂念产生以后,就停下来修下一个修法。 

3、想即是空的修法 

受、想、行三者,都属于精神的运动。因为精神是活跃的东西,所以它会活动——胡思乱想、前思后想、东想西想等等,都属于它的活动。 

所谓“想蕴”,不仅是指第六意识的思维,也包括其他五识所产生的观念等等。比如说,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朵花的时候,这朵花上面的每一种颜色——白色、红色、绿色等等,都属于不同的想。 

如何观察想蕴呢?这很容易。譬如说,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花以后,就可以像前面所讲的一样,去分解这个红花的念头,当分解到底的时候,这朵花的念头就变成了虚空。同样,当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之际,对声音的感觉,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分解。依此类推,对鼻子闻到的芬芳恶臭、舌头尝到的酸甜苦辣、身体触到的柔软粗糙的感觉,也可以逐步分解为空性。 

请大家注意,在听声音时,并不是作为肉体的耳朵在听,耳朵只是一种工具,真正在感觉声音的,是耳识。当感觉到高、低、粗、细的不同声音时,每一种感觉都是一种属于耳识的想。还有,动听刺耳、芬芳恶臭、酸甜苦辣、柔软粗糙本身并不是想,只有对它们的感觉才是想。 

所谓第六意识的想,是指我们的思维、念头、想法等等。在每一个小时当中,我们心里都会像河流一般出现各种各样的念头——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念头层出不穷地闪现,所有的这些念头,都可以分解到空性。 

如果真正能够精通这些分解的理论,最后就真的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一切都是空性。我们以后修行的时候肯定也会感觉到的,以前的高僧大德、瑜伽行者走的也是这条路,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而写下的要点就是这些。因为我们修的是一个法,走的是一条路,所以,他们有过的感觉我们也一定会有,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 

当深深地体会到万法皆空的时候,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专注于这种境界。 

我为什么要说“深深地体会到”呢?如果没有真切的体会,只是通过看书而了解到——经过逐步分解,就可以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这只是书面的理解而已,还不能称之为体会或者感受。我们的工作,是要超越字面上的理解,所以要说“体会”;如果体会是模模糊糊的,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一定要十分清楚、明了地感觉到这种境界,所以要说“深深地体会到”。 

这就是抉择“想即是空”。 

4、行即是空的修法 

所谓“行蕴”,包括内在肉体的运动,比如甩手、走路等等;属于外在物质的时间、空间、方向、速度、顺序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因为它们属于意识的运动,是意识活动的某个阶段,虽然它们与意识不可分割、互为一体,就像手的运动与手本身无法割裂一样,除了意识以外,没有意识的运动;除了物体以外,也没有肉体的运动,但它们与意识本身还是有些不一样,意识属于总体,而念头则是意识的分支。比如说,意识像一朵花,而念头就像花的花瓣、花心、花冠等等。 

分解行蕴的方法,也和前面所说的一样,此处不必赘述。 

5、识即是空的修法 

所谓“识蕴”,是指我们的意识,也即我们经常思维的东西。它是最关键的,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虽然肉体不是我,但意识应该是我,故而执着于意识。 

虽然在不观察的时候,或者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意识是存在的,它可以思维很多东西,可以辨察各种事物,但就像彩虹一样,从远远的地方看去,彩虹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完整的东西,但如果去追踪,就永远也找不到彩虹的本体。同样,如果去追究意识到底是什么,我们也根本找不到所谓的意识。 

如何抉择意识的不存在呢?首先,意识是一种综合的名称,它可以分成很多种,同时也有很多名字——善的念头、恶的念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等,其中眼识又可以分为红色、白色、绿色等等。对每一种意识,也可以依靠意识所延续的时间长度来分解,这样一路分下去,直到最小的时间单位,再往下分,意识就消失了,最终谁也找不到一个实体。 

以上所讲,是通过中观的逻辑推理方法来抉择空性。 

另一种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意识自己去观察自己。因为,意识本来是我们的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哪怕借助科学仪器,也无法直接测量意识的本体,所以,要想透彻地了解意识,只有依靠意识本身。 

这是与密宗十分接近的,也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不过,这种修法有一些前提条件,首先要修五加行,并对空性有一定的了解和修证,否则是修不出来的,即使现在讲了也没有用。 

(三)修持空性,断除我执 

意识本身是很奇怪的东西,很多人从来没有去看过什么叫做意识。我上次也讲了,西方哲学家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一种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本来大家都认为“我”是存在的,现在再加上他这种错误逻辑的推波助澜,就更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再也不会去思索、去探讨,从而助长了无明,并由此掉入愚蠢的陷阱而无法自拔。 

我们都是学佛的人,不但是学佛,而且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慈悲和智慧,此处所说的“智慧”,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而不是世间的智慧。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以前有没有去观察、了解或者探讨过意识呢?如果探讨过,那么,探讨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以前没有去研究意识,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弄清楚意识的真相。 

我们所有人,都承认前世后世,对我们而言,“我”存在的基础不是肉体很容易理解。那么,如果有人问,究竟是什么东西从前世来到今世并去到后世呢?我们往往会认为是意识,是我们的意识在流转轮回,意识就是“我”。这样一来,意识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我”存在的基础。如果能现见意识不存在,那么,所谓的“人”、所谓的“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说明,观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令我们彻底斩断轮回之根。 

哪怕通过观察意识,能在一瞬间证悟无我,即使没有修其他的忏悔法门,也能清净无数的业障,因为证悟空性本身,就是最好的清净业障之方。 

我们不能认为,有吃有穿、衣食无忧就万事大吉了,在我们的前面,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这些事情既不神秘、也不复杂,都是清清楚楚、简单易懂的。如果我们不去做,就永远无法解脱。 

释迦牟尼佛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全方位地证悟空性,获得解脱,所以才会循序渐进地指导我们去观察色、受、想、行、识等等,因为每个人对肉体的执着都比较强烈,故而先观察肉体,之后再观察精神,如果能抉择出意识的空性,就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如何观察呢?观察的方法,包括显宗和密宗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