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却用凌厉的目光打断了他的话头。

“老哥说的对,只要你们好好干,将来的日子肯定会更好的。”诸葛亮笑着亲切的鼓励道。

“主公,末将迎接来迟,还请恕罪。”陈到正在东城巡查之时,得知诸葛亮来了工地,匆忙的赶了过来。

“叔至,我不过是来走走,何须弄得这样大张声势。”诸葛亮摆摆手,示意陈到无需多礼。

“你,你是诸葛太守……”刚才那名大汉,惊得脚下一个趔趄,吓得慌忙跪倒在地上磕头喊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工地上的上前百姓,得知眼前身着简朴的青年竟然是新来的诸葛太守,无不纷纷拜倒在地:“见过太守大人。”

“乡亲们们,都起来吧,地上凉,可别受寒了;老哥,你也是快起来吧,只要你把活干好了了,这里没人会治你的罪。”诸葛亮笑着伸手把他扶了起来,道:“老哥干劲不错,回乡之后,可以任个里正,好好的带领乡民们,多种地,多打粮,把小日子过好了。”

城墙上前百姓,听着诸葛亮朴实的话语,不由纷纷交头接耳的赞誉着诸葛亮的仁德,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也多了一份敬重。

城西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墙的工地,干活的百姓和士卒,在接下来的工程进度中,自是更加卖力,几乎是人人争先,个个效力。

这让诸葛亮不由感慨的道:“民心可用啊。”

离开城头时,诸葛亮郑重的对陈到道:“俊义,我送你一句话,以诚待民。”

“末将谨遵主公教诲。”陈到凛然应道。

“主公,蒋大人从江夏来了,正在县府候命。”诸葛亮刚回到县府,门口的亲卫忙上前回禀道。

诸葛亮来到大厅外时,就听见了厅内传来一阵笑声,显然贾诩和蒋琬聊得甚欢,诸葛亮先前还有些担心,贾诩会对蒋琬不感冒,但现在听到他们的笑声,他顿时放下了心事。

“拜见主公。”诸葛亮身影刚出现在门口,蒋琬和贾诩等人就纷纷起身行礼道。

“无需客气,都免了吧。”诸葛亮笑着回了一句,目光不由注视到了蒋琬身侧的两名文士身上。

“主公,这位是武陵大贤廖立廖公渊,特意前来投奔主公的。”蒋琬当下忙侧身一让,指着一身华服的廖立介绍道。

身长七尺的廖立,年约三十上下,留在一缕短须,身穿一身锦衣,头戴玳瑁,看起来像个商贾富豪,看此人穿衣打扮,诸葛亮就料定此人必定是个在乎声名之人,只怕是空有才智,却不肯脚踏实地的干事之人。

“不才之士廖立,见过诸葛太守大人。”廖立恭敬的行礼道。

“公渊先生大名,亮闻名久矣,今日得见,幸会幸会。”不管此人是否可堪大用,但对于来投之人,诸葛亮自是倾心接纳。

“这位先生是?”诸葛亮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那个青年身上。

“下官潘浚,现任湘乡令,因得表兄书函,特来拜见大人。”潘浚作揖躬身道。

“主公,承明乃下官表弟,师从荆州儒学大师宋忠,原本他想回返江陵,某得知此事,遂劝说他转投主公,还望主公接纳。”蒋琬接着上前补充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笑道:“凡是俊杰之士,亮皆扫榻相迎,焉能拒之,来人,上酒宴,吾要款待二位大贤之士。”

潘浚廖立二人在历史上的事迹,诸葛亮虽然并不熟悉,但二人的名字他还是听过,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足可见二人皆是有才之士,只是诸葛亮没有想到,这潘浚竟然也是蒋琬表弟,再加上先前的刘敏,由此可见蒋琬家族,不愧是以书门传家士族家族,家中出来的士子,都堪称一时俊杰。

第一百十七章 以蛮治越(

第一百十七章以蛮治越(第二更,求收藏,求收藏。。。)

酒宴之上,诸葛亮率先举盅敬了廖立和潘浚一盅酒,笑问道:“二位皆是荆南本土人氏,吾欲经营荆南,不知二位有何可以教我?”

廖立和潘浚皆是才智之士,自是领会到诸葛亮有考量自己的意思,当下二人沉思片刻,潘浚率先道:“荆南之事,祸患只有一个,那就是蛮夷,武陵郡,零陵二郡之内,五溪蛮人,不下数十万众,他们分散在广袤的黔江山岭之中,大的部落三万人,小的部落千余人,他们从事狩猎,农业和染织为生,年头好的时候,就小规模入侵村郭城镇,年头不好的时候,就大规模攻打县城郡府,为害一方,让百姓苦不堪言。”

“若官军出缴,他们能打就打,打不赢就分散潜入深山老林,着实让人头疼,自我大汉建国以来,就一直剿了又抚,但却始终未有太大的成效,故下官以为,若要治理荆南,首要平定五溪蛮各族。”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承明,既知道根结所在,不知可有破蛮之策?”

“下官的意见是首先在武陵和零陵两地,实行坚壁清野之策,然后再抚剿并用,一方面以重利诱五溪蛮下山安家,一方面以雷霆手段对不服者进行屠戮,不出三年,当可收到奇效。”潘浚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却有股子大将的豪气,尤其是从他口中说出,行屠戮一事时,竟然充满凛冽之气。

潘浚的话音刚落下,廖立却反驳道:“承明之言虽然有理,然却劳民伤财,费时费力,吾以为对付这些蛮夷,理应收其心,让其为我所用,方为长远之策。”

诸葛亮淡淡一笑,轻摇手中的羽扇,道:“文和,公琰,你们以为如何?”

“蛮人和北方的匈奴一样,你强则我弱,你弱则我强,所以下官的意见,对付蛮人,只有用强硬的手段,方可收到奇效,不过潘大人之策,不失为目前可行之策。”贾诩对于蛮人虽然不熟悉,但对于北方各地的羌人,氐人、匈奴人却不陌生。

蒋琬道:“公渊之策,不无道理,但五溪蛮凶悍,若不能用武力压服他们,只怕难以让其归心,自然也就谈不上为我所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管是蛮人还是越人,虽然可以为我所用,但却必须掌控在手心之中,如此才是长效之策。”诸葛亮听完四人的建议,表情肃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廖立自诩善于揣摩人心,他原本以为诸葛亮书生出身,处理事情,应该更善于用儒家的怀柔之道,所以他才会反对潘浚的杀伐之计,可听完诸葛亮的话,他却发现自己错了,显然诸葛亮的想法,更倾向于武力平乱。

“主公所言,自是有理,不过若是向蛮人用兵,却不宜大军深入,还得派勇悍的精锐,以部曲为单位,深入山林,对五溪蛮部落进行毁灭,如此方能打疼蛮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廖立不愧是历史上,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的贤士,这会他竟然迅速的做了调整,思维灵敏的再次献上了策略。

“深入虎穴,这招确实良策。”诸葛亮对于廖立的这条建议,还是给予了肯定的,当下他再次举盅,道:“来,吾再敬诸位一盅。”

“主公请。”

诸葛亮一饮手中的酒,叹道:“亮今虽然拥有六郡之地,可却从未获得朝廷诏书认可,说实在的,着实有些名不副实,若能面见天子,获得天子认可,也就无憾了。”

堂下的贾诩、蒋琬、潘浚、廖立四人,皆是是当世俊杰之才,正所谓主忧臣辱,当下四人齐声开口道:“主公,下官愿为主公分忧,前往许昌朝拜天子,向陛下面呈主公的功绩。”

诸葛亮凝目看了四人一眼,沉声道:“公渊,现在本郡任命你为长沙郡主薄,携带礼品文书,前往许昌朝拜天子,还望你不要辜负本郡重托,早去早归。”

“请主公放心,下官定当不辱使命。”廖立欣然起身作揖道。

诸葛亮满意的点了点头,起身为廖立亲自倒了盅酒,暗忖道:“廖立虽然重名好官,但却确实是个有才之士,若是用好了,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帮手。”

接着诸葛亮又任命潘浚为武陵郡长史,负责武陵郡大小政务,以及针对五溪蛮的坚壁清野政策,另外调动黄忠领帐下五千飞羽军,前往武陵驻扎训练;至于零陵郡防务,诸葛亮已经有了人选,只等吕岱领军一到,他就会命吕岱率领飞甲军前往零陵驻扎。

午宴结束后,诸葛亮就命人领廖立,前往库房挑选财物,准备北上面见天子所需,蒋琬也和潘浚前往驿馆休息而去,随后他们将各赴长沙和武陵任职。

“文和,廖立潘浚二人,可否担当重任?”诸葛亮与贾诩回到书房议事时,开口询问道。

“廖立有才学,好卖弄,若不如意,必出怨言,故此人只能富贵不甘贫苦,非良臣之相。”贾诩可谓是一语中的,接着他又道:“潘浚为人正直,明察事理,有古贤之风,当可委以重任。”

贾诩的评语无疑坚定了诸葛亮的心意,他让廖立北上,就是有考验廖立之意,若廖立不回,他就当没有招纳过此人,若此人回转,将来到还可以启用一二。

诸葛亮叫贾诩来书房,当然不是议论二人的,他真正想与贾诩商议的事情,确实比五溪蛮危害更大的山越人。刚才在席上,众人皆只说了五溪蛮人,却忽视了山越这支夷人,虽说如今荆南四郡中,只有桂阳境内有少数越人,但若是诸葛亮要经略交州,山越定是首要之敌,潘浚虽然献了平蛮之策,但其实却并未达到诸葛亮的要求。

诸葛亮内心真正的想法,就是用蛮人来治越,若能让蛮人打越人,让双方共同消耗,那才是他最想看的结果。

当下诸葛亮思虑片刻,组织了脑海中的思绪,道:“刚才潘浚献策,坚壁清野对抗五溪蛮的策略虽好,但却正如廖立所言,并非真正的上上之策,我真正想要的策略,是如何驱使蛮人与越人交战,若能让双方互相消耗,这才是真正的安邦之策,不知文和以为此计能否有可行之法?”

贾诩沉思片刻,道:“五溪蛮和越人一样,都是居于深山密林,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生活必然清苦,一年收成皆靠天意,他们内心之中,必然渴望下山进城,过上舒适踏实的生活,主公若想以蛮人治越人,第一步执行坚壁清野之计,当可收到孤立蛮人之效,到时主公再率兵征伐,一边以重兵打压,一边以高官诱惑,给主动投诚的蛮人,给予良田爵位,驱使他们取攻打越人,缴获财物人口,各分一半,并专门设立蛮越夷人的等级制度,对那些酋长和立下大功者,厚嘉封赏,让他们相互层层压迫剥削,从而使相互攻讦,最终必然使他们分崩离析,彻底散落汉人之中,从此再无蛮越之分。”

诸葛亮听罢,不由想起后世元朝时代,蒙古人把各族分为四等人,其中汉人为四等,受尽屈辱,要不是汉人人口众多,源远流长,几乎亡族灭种,可见这种等级压迫,是十分残酷有效的,用来对付那些人口不多的蛮人越人无疑是能收到奇效的。

“文和之言甚善,汝可先制定一套方案,容后我们可以好好筹划一下。”诸葛亮欣喜的点头赞同道。

第一百一十八章 零陵刘巴

第一百一十八章零陵刘巴(第一更求收藏,求收藏。谢谢。)

自从入春以来,荆扬各地,大部分地域滴雨未下,眼看春耕时节即将来临,可放眼望去,几乎赤地千里,所有的农田被骄阳晒得干裂。

面对这样罕见的旱情,诸葛亮虽然在江夏早有准备,可荆南四郡,由于刚刚取得,根本没来得及修缮挖通河渠,从而导致土地大面积干旱,各郡报灾的文书,雪片似的送到了诸葛亮在巴陵的府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