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粮胡同十九-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先生,我男朋友刚好有事去了一趟广东,这是他带回的几张风景明信片。我想,一来您是画家,二来广东是您的家乡,兴许会喜欢这些图片。我就带来转送给您——”

费阳拆开封套,仔细端详着那一张张沙面的风景,毫不掩饰地泛起一脸的思乡之情:

“家父过去就在沙面开过商行,专做象牙雕刻、玛瑙雕刻和广彩陶瓷一类艺术品的欧美贸易。要知道,我们肇庆的雕刻工艺,历史是非常悠久也堪称辉煌的啊。我家的货源,主要还是来自家乡的……”

“我自己,就是在广州沙面这附近长大成人的。我从法兰西留学回国,特地到家乡肇庆去祭了一次祖。也就是那次,我把自梳女黄姐,从广东带到了北平。可惜我却没有时间,到沙面去寻寻故居……现在,能够看到这些沙面的旧景新貌,还是多亏了您啊,美丽的秋姗大夫……”

紫姨心里顿时涌起了一丝丝的感伤:“费阳,你终于还是不得不……说谎了。”

来到画家的家,自然是要看画的。费阳应邀拉开隔在房子中间的那道绒布帘子……一个殿堂,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十几幅大小不一绷在木框上的画布,似朦胧若清晰的人物、花草,无不体现出女性艺术家对“光、影、形、色”温存多情而忧郁的独特视角。

人物,都是女性的形象:有单纯可爱、目光充盈着无辜神情的少女;有因为极端冷漠而显得十分圣洁的自梳女;还有,很多很多幅婀娜多姿的……铃兰花。

窗外,雨无声地停了。

紫姨说,外面的空气一定难得的新鲜。善解人意的费阳,便幽默地邀紫姨一同到小院子里去“雨后赏花”。

两个女孩子则请求费阳先生允许她们,留在屋里翻阅欣赏那些中国尚极为少有的精美欧版画册。

费阳对这个要求,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书、画都是为了被人赏阅而存在的——慢慢看吧,孩子们……”

黄姐奉命帮助紫姨在院子里的轮椅上坐下,费阳亲自推着她,在这幽静的咫尺方圆中,细细品赏脚边一丛丛挂着雨露、低垂着苞蕊的白色小花……

紫姨笑着问道:“费先生,您只画这一种花吗?”

费阳却不笑:“莫奈画睡莲,画了整整二十年。”

紫姨几乎是“单刀直入”了:“您家附近的后海一带,夏天的荷花可是皇城几百年的名胜呢。费先生为什么会对铃兰,那么情有独钟呢?”

费阳也很坦率:“因为她比睡莲、荷花,更多了一分反抗的性格。她虽然很弱小,但是,对于生命的摧残者、侵犯者,她是有毒的。”

紫姨从心底发出了一声赞叹:“我完全理解您,费先生。理解您对铃兰的内心感受。”

那天,雨后出霁的什刹海上空,升起了一道令人叹为观止的七彩长虹!

紫姨和费阳一致认为:这是吉兆,上天赋予今天每一个人的吉兆。她们在湿漉漉的小院子里,无声地抬头仰望着那座璀璨神奇的天桥,很久很久……

第二天,没有“口福”的几个男人,却有更加刺激食欲的“耳福”——小町干脆把自己的采访本儿拿出来,连说带念:

“对不起各位绅士,昨天中午,费阳先生在什刹海斜街一家叫‘粤来亭’的广东菜馆请客,令我多少体会到了所谓‘食在广东’的境界。四碟爽口的岭南地方小凉菜之后,先上了一道‘猪骨煲’。据说这是最早起源于澳门的一种民间养生汤——懂吗?先用猛火煮熟带肉大骨,汤底要事前配好枸杞、香茜米和好多秘传的佐料——懂吗?再用文火炖它整整五个小时啊——懂吗?每人捞出根大棒骨,先把高汤灌进骨管里,再用一根麦管儿来连汤吸出骨髓——懂吗?然后,还是用手抓着骨棒儿,啃那脱骨的嫩肉……啧啧,那滋味儿啊,就别提什么淑女优雅、绅士斯文了!”

孙隆龙不无妒忌地“恭维”了小町一句:“这倒是再适合你不过的一道美味佳肴了!”

小町正说在兴头上,也顾不得反击隆龙的攻击:“‘冬瓜盅’——你们八成是听说过。可正宗的,还没吃过吧?打开那小冬瓜皮盖子,就跟打开了百宝罐子一样——里面有嫩鸡脯肉、鲜肉丁儿、大虾仁儿、鱿鱼丝儿、香菇片儿……连蒸软的瓜瓤一起舀出来——啧啧!还有一道费阳家乡的名菜,传说从明朝永历年间到现在,只有到鼎湖山庆云寺,才可以让那些大施主们品尝到的一品。秋姗姐姐吃得最多,半盘子都是她干掉的……叫什么来着?”

秋姗赶紧申辩:“正好它就摆在我面前嘛——就叫‘鼎湖上素’。其实用料非常朴素,冬菇、草菇、银耳、木耳……号称‘六耳’。这是费阳特别推荐的一道斋菜,口感十分脆爽嫩滑。粤菜本来就不像京菜,油盐放得那么重。不知不觉的,我就吃了好多好多……不好意思啊各位!”

紫姨也忍不住插话了:“那费先生毕竟是肇庆大户人家的小姐,她还推荐了一种主食小吃,我很喜欢——”

小町又开始拼命的翻本子:“叫作‘肇庆裹蒸粽’。虽说不过就是个粽子,可制作的讲究程度,堪称‘天下粽子第一’了。岭南人都说:‘广东肇庆三件宝,鼎湖七星裹蒸粽。’费先生说,从秦代开始,当地农人们用新鲜竹叶包着米饭下田,那是最原始的‘裹蒸粽’了。后来,它逐渐被发展成了当地的名小吃,要选用最好的糯米和当年的新绿豆经过浸泡,用新鲜的冬叶,加上曲酒、五香粉儿之类的佐料,裹进不肥不瘦的鲜猪肉,拿一种特殊的模具定型,包裹时刻意地做出有棱有角的形状。然后蒸上十个小时,直到绿豆糯米猪肉完全融化在一起了……浑球儿啊,你知道什么叫‘真香’吗?”

隆龙被她气得放下筷子,不吃何四妈做的饭了:“小町,你能不能除了让我陪你到什么南城张记姚仲梁家去,偶尔也带我到费阳家去坐坐呀——”

严大浦也被刺激得忍不住发问了:“你们,今天在什刹海斜街的那间广东馆子……吃鱼了吗?”

小町正好等着继续发挥呢:“广东菜,还能少得了‘鱼’——?!讲究整条清蒸,必须现杀活鱼。可不是你吃的红烧死鱼啊……”

连秋姗也觉得,小町再这样“忽悠”下去,有点不太公平了:“大浦,等你这次破了那两起,不,应该说是三桩连环套的案子,我请你去吃‘粤来亭’。”

没想到,曾佐在一旁突然开了腔:“我请你,大浦——”

一时,就这区区五个字半句话,“讼棍”竟差点把个严大探长的鼻子,都弄酸了……

小町当然也不是白吃饭的。她趁着费阳陪着紫姨在院子里低头赏花,抬头望虹的时候,就在秋姗的掩护下,溜进费阳的画室里,翻开了一本被压在一只画框下面的素描本。把里面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几幅素描和速写,拍摄了下来……在紫姨的那间牌室里,她出示了自己的“谍报”成果:十几幅素描和速写,竟都是同一个美女的形象——

费阳“证言”自己在舞会上亲眼见到:端来毒酒的大眼睛“幽灵”!

在费阳可谓炉火纯青的素描和速写作品中,有“幽灵”穿着戏装眉目传情的神态;有她叼着香烟、专注地读着脚本的样子;有她握着手镜正往脸上补妆时的背影;有她正在凝神沉思那令人惊艳的七分侧姿……还有一张,则是她正在跟身边一个小伙子说话的笑脸——

那小伙子的神态殷勤备至,仿佛怀着满心的崇拜。看情景,他像是那个大眼睛美女的跟班儿小跑腿儿,一手提着化妆箱,一手递送着大衣……

小町发出一声惊叫:“看,费阳画的这个小伙子,难道不像是袭击冯雪雁的那个傻瓜刺客……‘小段子’吗?”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同一个焦点上了——果然不错,那神气的两道剑眉和线条富有个性的嘴角……很明显,美女身边的小伙子,就是那个段越仁。

每一张作品右下角处的时间落款,早的是在一年以前;而最晚的,也是在大半年以前。

显然,全部都是费阳在那个艺名叫梦荷儿的女演员割腕自杀之前,亲笔所绘。仿佛一块七零八碎的汉璧,渐渐开始断环重圆。几个在不同时间出场的角色,开始在一团迷雾的舞台上,飘飘忽忽地牵起手来:

不但已经永远沉默的“持枪抢劫犯”姚顶梁,生前就认识那个“花穷匕首现”的刺客段越仁;费阳也早就认识那个大眼睛的女伶人梦荷儿和跑龙套的段越仁!

——一个强盗、一个刺客、一个目击证人,还有一个从阴曹地府跑到副市长官邸的舞会上,放毒杀人的美丽“幽灵”。

曾佐又恢复了以往的沉静和淡漠。在这间牌室里,只有他和紫姨,还保留着一段历史的故事,没有对所有人公布。他们两个人还在思虑中,思索得更深更远一些。曾佐从广州捧回了一篓子“星光”。而一点星光与另一点星光之间,如何连接一个完整的星座?他们还在思虑……

孙隆龙决心再出一趟苦差——应募去当跑龙套的临时演员。

他混在那些永远一肚子“怀才不遇”的前辈们中间,递烟点火,竭尽殷勤、讨好、恭维之能事……显然,那个“小段子”段越仁和“幽灵”梦荷儿在他们中间,早就成了大伙儿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小段子,我早就说他是个死心眼儿了。人家梦荷儿,虽说也就是个三流的角儿。可再怎么也不会看得上你一个跑龙套、当替身的小棒槌嘛……”

“话可不能这么说,小段子刚到咱们这一行来混饭吃的时候,还真没人待见他。就是梦荷儿对他能关照就关照。八成,因为听说小段子是个亲妈早死的孩子,忒可怜他呗!”

“可不是嘛,但凡有出镜的机会,梦荷儿就使劲儿把他往前推。小段子鞍前马后地跟着叫‘荷儿姐’,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这梦荷儿突然割腕自杀,把咱们小段子的魂,也给‘割’断了似的。”

“他一准儿是气昏了头,才突然去演了那出‘荆轲刺秦’的好戏……”

“我看啊,那小段子可不是因为昏了头,才冒死上演了那一出。相反,他是因为比谁都明白,才横下一条心杀出场的!相信我的话,小段子啊,人小鬼大着呢,他心里比谁都明白!”

“德宝大哥,您把戏码儿说白一点儿行不?他一个小屁砬子,能‘明白’什么啊?人家梦荷儿,好歹还是个权势大人物金屋里藏的‘娇’,他小段子就是知道点什么,又能把人家怎么样?!”

“再说,没有点儿靠山,哪个女孩子就能想红便红,想紫就紫呢?”

“听说梦荷儿自杀前,靠上个‘后台老板’。还听说公司已经定下了一部本子,决定让她出来演女主角的。小段子高兴还来不及呢,跟着这位‘荷儿姐’,他不是多少也能混上一段‘开口戏’啦!”

“问题是,谁把梦荷儿给逼得非去割腕儿寻死不可……我把戏码儿都说到这个程度了,该听明白了吧?行了,不能再嘞嘞啦——祸从口出,祸从口出……”

孙隆龙就盯死了这个后悔“祸从口出”的老替身演员“德宝大哥”。收了工,他便死乞白赖的,说什么也要请人家去吃夜宵喝小酒。

这个叫德宝的,是个爽快性子的东北人。生得膀大腰圆,一副好身子骨,可惜就是没读过几天书。前脚说完“祸从口出”,后脚几杯衡水老白干落肚,就又接着“嘞嘞”开了:

“我跟小段子交情不错,大抵知道他为啥拼死要演‘荆轲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