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一点火光,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江东军和江夏军发生流血冲突了。

蒋干已经向他汇报,刘璟想把马延秘密转移去武昌,却被周瑜事先猜到,派太史慈在半路拦截,杀死了马延,如此,刘璟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否则他难以向手下交代,向江东军发难是必然的,就算不把事态扩大,但也会要求江东军交出杀人凶手。

曹操可以想象双方的态度,他冷笑一声,回头令道:“让蔡和来见我!”

自从蔡和抓住了黄盖后,颇得曹操器重,已经被提升为水军校尉,封关内侯,实权超过了名义上的水军大将张允。

蔡和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礼,“参见丞相!”

曹操笑了笑,温和地说道:“我很想了解江东军的情况,他替我去抓几个江东军的巡哨回来,明天上午再去。”

“卑职遵命!”

蔡和匆匆去了,曹操又回头吩咐于禁,“把黄盖放了,现在就放人。”

旁边程昱连忙道:“丞相真的要放黄盖吗?”

“黄盖又不是孙权,他对我有何用?再说我既然已经许之,就不用再反悔了,放了黄盖,只会让他们矛盾更深,何乐而不为?”

“丞相高见!”

曹操微微一笑,“仲德有什么话就直说,不用这样言不由衷的夸赞。”

程昱心中暗暗苦笑,丞相果然了解自己,他沉吟一下道:“微臣只是有点担心刘璟,此人智勇双全,实为我们的劲敌,丞相还是小心点好。”

“呵呵!我承认此子有过人之处,不过有些事情他也身不由己,就算他想顾全大局,也须给将士们一个交代,而且周瑜杀了他的部将,也让他颜面扫尽,从上次他利用我来教训江东军,我便知道此人的弱点,他的主导欲望太强烈,一心想控制江东军,这必将成为两军分裂之根。”

说完,曹操步履轻快地向大营走去,已经三更了,他这几天都没有休息好,终于可以好好睡上一觉了次日上午,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在江东军营里传开,江夏军巡哨扣留了从邾城过来的江东军五十艘运粮船,船只驶进了江夏军水寨内。

不多时,前去交涉的副都督鲁肃回来禀报,“江夏军要求交出太史慈换取粮船。”【wWw。WRsHu。cOm】

为此,周瑜在中军大帐内紧急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此时黄盖已经被换回来,他默默坐在主帅座位下首,一言不发,他在大帐内的存在就是一个标志,向众人宣示他已经回来,江东军不再有羁绊。

实际上这就是周瑜给众人的一种暗示,黄盖之事,江东军绝不会让步。

“大家说怎么办?”

周瑜很冷静地环视众人,“江东军在逼我们交人,甚至用断军粮来威胁,我想请大家替我做一个决定,我们该怎么办?”

周瑜是水军大都督,江东军所有重大决定都是由他来做出,现在他既然让大家帮他做决定,那这个决定一定是感到为难,那会使什么?

只有一样决定会让他为难,那就是撤军,他没法向吴侯交代,可如果是众人一起要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一点众将都心知肚明,吕蒙第一个起身施礼道:“都督,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我们无法和江夏军走到一起,那么我们就自己行动,我建议退兵回邾城。”

“为什么撤到邾城!”

周泰极为不满道:“我们撤回江东不更好吗?让他江夏军强势去,他刘璟不是很厉害吗?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对付曹军,与我们何干!”

大帐内众人窃窃私语,大多赞成周泰的想法,这时,一直沉默的黄盖道:“各位,听一听都督的意见吧!”

大帐内再次安静下来,周瑜这才缓缓道:“我们要尊严,所以必须离开,但也要给吴侯一个交代,虽然我们不满江夏军的傲慢,不愿与合作,但如果我们贸然撤军回江东,会让吴侯背上失信之名,所以我赞成吕蒙将军的建议,撤军到邾城,这样江夏军也抓不到我们的把柄。”

众将皆躬身行礼,“愿听都督安排!”

“很好,那大家回去收拾物品,两个时辰后,我们启程离开赤壁!”

江夏军最终没有挽留江东军,下午,江东军数百艘战船驶出了水寨,顺江而下,浩浩荡荡向邾城驶去。

一艘大船上,刘璟站在船头默默地望着江东军驶去,如果说他的连环计中还有什么漏洞,或者说还有什么他难以把握住的东西,那就是江东军。

尽管江东军是以退为进,可如果周瑜拥有大气魄,坐看两强相斗,最后他来收取渔利,那么他刘璟一点办法都没有,问题是,周瑜有这么大的魄力吗?

此时,刘璟深深感到了火中取栗的危险。

……

第382章 东山再起

河间郡易县,这是河间郡被最北的一个县,紧靠幽州范阳郡,在曹操去年进攻乌桓的战役中,易县便是曹军的大后方,囤积了大量的军械粮草。

尽管曹军备战荆州,将大半的粮草军械等物资运去了南阳郡,但易县的上百座仓库内依然储存着为数众多的粮草和军械兵甲,也正是因为这样,易县显得十分重要,在普遍驻军的河北各郡中,唯独易县驻扎了三千军队。

此时易县已进入了多事之秋,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易县和附近的高阳县、莫县一起,遭遇了严重的蝗灾侵袭。

铺天盖地的蝗灾横扫一切,它们所过之处,即将成熟的农作物被啃噬一空,易县种植的豆类、粟米等粮食几乎绝收,整个易县的民众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灾荒愈加严重,存粮渐渐吃完,大部分人家开始断粮。

也就在这时,邺都的批复终于传来,准许河间郡开仓赈灾,易县县衙也开始砸县城内赈粥,消息传出,易县民众如蚁聚集,从四面八方向县城涌去。

小小的易县县城内竟然聚聚了从各乡各里赶来的三万余民众,三万张口嗷嗷待哺,但几名县官却勾结豪强,倒卖官仓粮食以牟取暴利,能流入民众手中的赈济粮只不到三成。

饥饿使各种矛盾渐渐激化,表现出来的便是县城秩序十分混乱,抢劫、杀人,逼良为娼,城外盗匪横行,商贾绝迹,城内数万人在饥饿中挣扎,最后的反抗一触即发。

这天中午,三名衙役快步来到城南的一条狭窄小巷中,之所以是三名衙役,是因为没有哪个衙役敢单独上街。

只要当他们走在街上,就会有无数双饥饿而仇恨的眼睛盯着他们,已经有五名衙役被杀,县衙上下人心惶惶。

三名衙役走进小巷,尽头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院子,黑漆漆的大门紧闭,其中一名高个子衙役上前有节奏地拍了三下门环,片刻,门开了一条缝,三名衙役闪身进了院子。

“先生在吗?”为首衙役问道。

“在内堂,就在等你们。”

三名衙役快步向内堂走去,衙役口中所说的先生便是兴袁八俊中的首领荀谌,河间郡北部发生的蝗灾使荀谌看到了机会,他和众人商议决定,将起事放在易县。

一方面是易县受灾最重,另一方面易县有极其重要的粮食军械等物资,一旦成功夺取,对他们起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房间里,荀谌和李孚正在商议下一步行动,夺取易县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他们要在河北立足,就必须要击败将来曹军对他们的绞杀。

荀谌极为信任李孚,不仅李孚足智多谋,见识高人一筹,更重要是,他是刘璟的代表,他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得到刘璟的全力支持,所以荀谌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孚,再获取他的支持。

“我之所以主张第一步夺取易县,并不仅仅为了易县的粮草物资,更重要是我打算夺取幽州为我们的复兴基业。”

李孚没有立刻回应荀谌的话,他目光注视着蓟城,幽州确实是一个割据的好地方,背靠燕山,向南可逐鹿河北。

即使兵败,也可以退守辽东,凭借袁氏和乌桓的良好关系,很容易在辽东立足,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李孚沉思良久问道:“幽州驻有一万曹军重兵,荀公有应对之策吗?”

荀谌微微一笑,“你忘了吗?手握幽州军权的大将便是阎柔,他虽被曹操重用,出任护乌桓校尉,但当年主公对他同样恩重如山,我希望能说服他支持新主公?”

“可能吗?”李孚疑惑地问道。

“应该有可能,事实上他知道我们兴袁会,也知道少主住在哪里?但他却保持了沉默,我曾经拜访过他,希望他能支持我们起事。”

“结果如何?”

荀谌有些掩饰不住兴奋道:“他没有表态,不过他说我们势单力孤,不可能成功,但如果是现在,有江夏支持我们,再加上曹操在南方遭遇重挫,恐怕就不一样了。”

李孚点点头,如果真是这样,能有一万多正规军投降,那么成功的把握就大多了。

这时,随从带着三名衙役上来,“先生,他们来了!”

三名衙役都是郭颂的手下,郭颂人脉极广,他花钱在易县买了一个门下贼曹之职,掌管一部分衙役,他便利用手中职权将十几名精干的手下安排当了衙役。

三名衙役上前施礼道:“参见荀先生!”

荀谌立刻问道:“县衙那边情况怎么样?”

“回禀先生,县衙外面聚集了上万饥民,恳求赈灾放粮,情绪很激动,但粮仓已经空了,所有官粮都被县令倒卖,现在县衙内很着急,县令已准备向仓库驻军求救了。”

荀谌和李孚对望一眼,时机已经成熟了,荀谌立刻吩咐三名衙役道:“你们速回去告诉郭公,一个时辰后动手!”

……

易县县衙前的广场上若人山人海,跪满了上万饥民,从上午开始,便有上百个家族的长者前来恳求县衙放粮赈灾,但县衙始终没有答复,没有任何人理睬他们。

时间到了下午,越来越多的饥民闻讯赶来,背着空空的米袋,拿着破旧的陶罐,跪求县衙放粮赈粥,广场上人声鼎沸,哀求声一浪高过一浪。

“求求县老爷放粮吧!”

“我们粮食断绝,已经饿了两天。”

这时,人群中站出几名大汉,他们高声大喊:“这些粮食都是我们种出来,凭什么不给我们?我们要自己的粮食!”

有人带头鼓动,饥民的情绪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不再哀求,开始大喊起来,“还我们粮食!开仓放粮!”

在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呼:“那是我们的粮食,要求官府开仓放粮!”

“放粮!”一万余人高声怒吼,吼声震天,粮仓就在县衙东侧,上万双饥饿的眼睛盯着县衙旁边粮仓高高的尖顶。

……

县衙大堂上,几名官员焦头烂额,皆束手无策地望着县令,县令姓周,是一名五十余岁的县官,就是易县本地人,从一名小吏做起,在官场上打拼了三十年,极会察言观色,也善于见风使舵,去年曹操驻扎易县,他当时出任主簿。

但他却抓住机会在曹操面前表现出了精明,悉心照顾郭嘉,郭嘉病故后,他又将郭嘉安葬在风景秀美之地,墓也修建得很好,使曹操悲痛之余,也能深感安慰,提升他为县令。

周县令已经五十六岁,再向上的仕途之路已经断绝,因此他一心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这次蝗灾邺都并没有派监督官员下来,使他抓住了机会。

他勾结易县豪强,将官仓中的八千石粮食贪污了七千石,运往外地高价贩卖,牟取暴利,而易县民众他只用一千石赈灾,帐上却走了赈济了八千石,就这样使他一夜暴富,解决了养老问题。

但现在他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