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没拥有自己石化企业石油公司的尴尬局面。

国际上开采石油的人都知道,采油是赚辛苦钱,炼油才是轻松捞大钱的生意,国际上许多著名产油国都面临石油储备丰富,却无法满足国内石油产品需求的诡异局面,问题就出在本国炼油能力缺乏上。伊朗、尼日利亚等产油国经常连国内民众开汽车的汽油都得进口,而韩国、日本等贫油国却能把自家的石化产品高价卖给全世界,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高于资源的例子。

作为一个大国,尤其是经受过美苏联合制裁的国家,中国对于石化产业非常重视,由于石化产业是一个需要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出于历史和资金原因,石化产业长期处于国家直接管理之下,即使改革后石化产业实行市场化改制,仍是牢牢控制在后成立的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大企业手里,形成了事实上垄断。

这种情况虽然保证了国家石油产业的**自主,并为建设国内门类完善的石化工业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时间久了,两桶油的垄断地位也客观造成了国内石化工业相对封闭,技术落后于国际,服务意识差。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关于这点中 央也曾做出了改革实验,曾经放松过民营资本进入石化产业的大门,但在已跻身于世界前百强企业的“两桶油”的实力面前,仍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所以业内人士就把打破石油垄断的希望放在了至少勉强能和“两桶油”相提并论的“第三桶油”——中海油身上。

中海油前年在星富投资帮助下海外成功上市后,对于扩张石油版图信心满满,不但想在海南附近大陆架作为新一轮海洋开发的重点,还想以海南为基地,建设自己的石化产业链。现在海南洋浦、东方市、海口和文昌,到处可见中海油建设队伍挥汗如雨的建设石化厂房。

对此文仁贵表态,他是支持中海油挑战“两桶油”的石化垄断地位的,除了打破垄断给石油产业引入活力外。海南这里如果建成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和大型石化基地,对海南的军民两地发展都大有裨益。

军事上,随着文昌航天基地的建设和未来航母和核潜艇基地落户海南三亚,拥有自己石油产业链的海南即使面对敌方封锁,也能保持长时间的战斗潜力。民用方面更是对海南飞快发展的旅游、交通等起到助推作用。尤其是海南放开航权后,许多国外航空公司在海南落地,对国内提供的高价航空煤油非常不满,要求同国际接轨。提供廉价航空煤油。

这个问题已开始制约海南航空业的腾飞,海南zhèng 府多次打报告要求解决此事。如果中海油能够在海南建成完整的石化产业链,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并且也能为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的海南再添加一个新的有力经济支柱。

只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可是利益纠缠的两颗参天大树,想要挑战他们的利益,就连总理都不能轻举妄动。好在这几年中 央对于开发海洋已经达成共识,对于涉及海洋业务的中海油有众多政策优惠支持,从海洋中取得滚滚金钱的海上石油开采完全由中海油垄断,所以有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中海油也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它和“两桶油”之间的大戏才开锣,这涉及到更复杂的政治博弈,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分出胜负。

除了传统能源,海南四面环海,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海风习习,是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发电的理想实验环境。文仁贵早就注意到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上的路灯、求救电话、电子jǐng示牌等都有太阳能板、风扇叶子等装置。

问起来才知道是中星集团和海南zhèng 府签订的协议,集团在高速路上推出实验新能源发电产品,并采用最先进的储电和智能电网技术,zhèng 府给予补贴,既可以满足这些电器得到用电需求,也能把多余电量储存出售给电网公司,还可以在新能源发电装置产生故障时从普通电网中救急,在保证高速公路用电设备正常使用情况下,大大降低了用电量,效果非常好。

文仁贵对此很感兴趣,毕竟使用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是国际潮流,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目前主要依赖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但鉴于这些能源对环境的破坏和不可再生性,国家早就提出对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新型能源加大了研究和推广。当初杨星能说动文仁贵当他的新靠山,文仁贵就是看重杨星对新能源深谋远虑。现在能看到杨星果然言而有信,已经开始在海南实践他的理想,文仁贵很感欣慰,感觉的确所托非人。

文仁贵本人是地质勘探专业出身,对新能源特别有感情。他有些激动的再给杨星透露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前几天由中 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地区煤矿勘查中取得重大发现,不但找到了一处资源量达510亿吨的超大型煤矿,还发现了一处国内最大规模的超大型铀矿。

连同此前在xīn 奸g伊犁地区取得的勘查成果,我国北方地区累计探明的铀资源量将使我国一跃跻身于世界铀矿大国行列。这对我国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加大利用核能资源,保障国家能源**有重大意义。

这次特大铀矿发现打破了国内地质界长期存在的认为中国是“贫铀”资源国的成见,也让才成立不久的中 央地质勘查基金名声大噪。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耗随之大幅度增长,特别是石油、铁、铜、铝等大宗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相应加剧,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改变这种局面,中 央两面出击开源节流,节流方面成立了国家战略物资管理局,加强对国内资源管理力度,打击矿产资源被低价走私外流,储备部分国家珍稀资源。而在开源方面则从中 央财政上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的支持力度,由国家出资开展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前期勘查,适当提高工作程度,降低商业勘查风险,引导和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这是国内第一次允许社会资本介入到地矿勘查和分享勘察成果中来,是我国资源领域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来前世要几年后才能推动该基金的成立,但杨星为了给文仁贵这位新靠山捧场,直接捐了几亿元出来作为地勘基金的启动资金,所以该基金比前世早了好几年诞生,没想到一出手就赢了个开门红,更令杨星没想到的是发现的还是特大铀矿,不由自豪穿越众的运气果然逆天。

这次发现的特大铀矿对国内意义非凡,除了能多造核弹头外,最主要还是满足核能发电的需要。中国毕竟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没必要和美俄比较核弹头数目,文仁贵更关心的是满足国内核电站的需求。

他接着跟杨星商量,考虑到海南这里基础资源贫乏,火电和水电等传统能源效益不高,而可再生能源还处于试验阶段,最有发展前景的只有核电站,最近国内同时启动了引进国外第三代核反应堆和自研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计划,海南能否有意成为新型核电站的选址地。

杨星听到这里却少见的没有立即发表意见,前世里他对核电站的态度颇为纠结,一想到法国、日本等国核电量占到全国用电的50%以上,就觉得这是新能源中最有前景的潜力股。可一想到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又担心和核辐射危险,那可不是什么美妙的事情,核电站一旦出事,那可是超级灾难啊!

好在他现在不是孤军奋战,眼看夜已深,他先请文仁贵去休息,明天接着讨论此事。一转身就把俞歌等秘书班成员全都叫来,命令她们利用集团遍布全球的网络,收集关于核电站的一切,就算要通宵加班明天他去见文仁贵时也要有一个准确的答复。

虽然对杨星如此压榨自己很是不满,但俞歌总觉得这次中东之行后,好友孔思羽和老板看自己的眼光不对,她担心自己的秘密东窗事发,也不敢还嘴,狐假虎威的立即通过集团刚升级的全球电视会议网络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叫醒,特别是星斗研究院关于核物理的专家全都叫来,群策群力为老板出谋划策。(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三章 核电站

事实证明成为华人首富后,杨星能够运用各种资源的能量是很大的,当第二天杨星和文仁贵坐在一起时,他谈起国际核能现状的熟稔程度连一旁的国务院核能专家都惊叹不已,这可都是俞歌她们熬夜通宵恶补给他的,现在他俨然是一名核电站专家,滔滔不绝的谈起当今国际上四代核电站的划分来头头是道。

国际上一般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被称为第一代。七八十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则是指上世纪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而第四代核电技术概念是1999年6月美国克林顿zhèng 府的能源部第六百九十三章 核电站首先提出,并得到一些国家支持,但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有六种设计概念,但都没有实用化。

现在国际主流运用的核电站都是第二代产品,由于当时对于核泄露和辐射防范等条件考虑得不太周全,核电站发展中出现了美国三里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重大核泄露事故,引起了国际上对于核电站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忧虑,导致国际上一直有反对兴建核电站的呼声,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加,这股浪潮还在不断扩大,许多曾经上马核电站的国家都纷纷宣布不再发展新的核电站,国际核电建设处于一个低谷中。

但对于许多大国来讲,核电技术是保证国家能源dú lì,不受制于突发能源中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核电是新能源技术中唯一在价钱、能源输出稳定性上可以和传统发电技术相媲美。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面临着单位能源价格高、能源输出不稳定,需要对整个电网实行改造等难题,不少国家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实行巨额的财政补贴。从长期来第六百九十三章 核电站看难以为继。

由于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世界各国除了对正在运行的第二代机组进行延寿与补充性建一些二代升级机组外,目前国际上的核电建设趋势都将采用更安全、更经济的先进第三代核电机组。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科学家们在第二代成熟核电站基础上研发出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已经能够保证极高的安全水准。第三代核电站以美国AP1000核电站和欧洲EPR核电站技术为代表,它们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明显优于第二代核电站。

我国自己发展核能发电的脚步并不晚,几乎和两弹研发同步,但受困于自主技术薄弱和商业核电站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国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广东大亚湾的诞生比国际上晚了三十多年。并且基本采用的是法国人的技术。但国家对于上马核电站的决心很大,为此引发临近大亚湾的香港强烈反对也在所不惜,消化外来技术后开始建设带浓厚实验性质的秦山核电站。

经过一段时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后,国内很快发现了核电的巨大优势。相比火电的环境污染和沉重的燃料运输压力,核电站清洁高效,原料需求小等特点很适用于填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差距,在我国十五长期发展规划中,力图把核能占国内能源的比重提高到5—10%的水平。90年代起,沿海审批兴建的核电站数目一下就达到了十几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