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7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
  沿途只要发现有暴民在街头胡来,他们二话不说扬手就是一刀,或者立即挺枪直刺,大街上立即便响起了一片暴徒们的惨叫之声,在他们战马席卷而过之后,他们身后丢下了满街的暴民的尸体,鲜血再次染红了平度城的街道。
  于家军的骑兵连,最先冲入平度城之中,控制住了城中官署、库房、水井、兵营、牢房等重要地点,包括部分已经被叛军屠杀一空的大户人家的屋宅,也被他们临时控制了起来。
  随后不久,两个步兵连便紧随其后开入到了平度县城之中,他们奉命开始在城中进行搜查,顺便也弹压城中趁机作乱的暴徒,以最短时间,便将城中的混乱给压制了下去。
  在于家军入城之后不长时间,平度城总算是重新恢复了秩序,并且在城中开始实行为期三天的宵禁。
  有专司负责地方事务的海狼成员,进入城中,开始恢复城中各种事务的运转,征调城中百姓,清理乱七八糟的城市街道,将各种丢弃的杂物收集起来,交给于家军进行甄选,留下有用之物,其余的则运出城丢弃。
  至于城中那些胡来而被杀的暴徒,则被于家军剁下人头,悬于各街道的街头巷尾,作为对城中不安分之人的震慑。
  另外在各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设置临时的投告之所,接受城中普通百姓的投告,然后按照他们的投告,对于城中参与叛军逃离之后抢劫杀人以及淫辱妇人的暴徒进行搜捕。
  三天下来,清查出来并且被抓获的参与乱来的那些暴徒,基本上都被抓获,对于其中重犯,在进行了确认之后,当即斩首示众,对于那些罪不至死之人,也分别痛打了一顿,搜缴了他们非法所得“充公”。
  但是于家军的兵将,对于普通百姓,却还算是比较不错,起码没有于家军的兵将,在入城之后也胡来一番,绝大多数于家军兵将,都坚守了军纪,在城中恪尽职守,甚至给一些受难的普通百姓,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人力方面的帮助。
  原来城中百姓天天盼官军来克复平度城,但是官军真的来的时候,他们又感到十分害怕,因为官军的名声实在是不堪的很,特别是这些异、地(我晕,这俩字居然也违禁)调来的客军,更是比起叛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一旦得住机会,杀人越货糟蹋女人,干的比强盗还要猛。
  所以当于家军开入城中,控制了平度城之后,城中百姓无不吓得心惊胆战,躲在家中不敢出来。
  但是观察了一阵之后,他们发现这批入城的操着南方口音的官军,似乎军纪很不错,基本上没有人擅自闯入民宅之中,大肆搜掠或者是糟蹋女人,而是恪守职责,在大街上巡逻或者站岗,并且派人敲着锣,在城中大街小巷里面行走,宣布他们的公告,让百姓苦主到街头有秩序的进行投告,他们可以为百姓做主。
  如此几天下来之后,老百姓终于发现,这伙福建官军,确实堪称是一支仁义之师,不敢说他们爱民如子,但是起码他们不轻易祸害百姓,甚至于强行征调去,打扫城中街道,收殓城中尸体的青壮百姓,在干一天活之后,还会给予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带回家中让家人也吃上一口饭。
  于是老百姓们这才渐渐的安心下来,变得不再那么恐惧这些福建官兵,这时候街头巷尾,都张贴上了安民告示,让城中百姓不必恐慌,三天宵禁结束之后,做生意的可以复市,需要干活的人可以复工,同时还给城中百姓,每家发放粮食十斤,先让他们能暂时活下去。
  老百姓得知这支官军居然还给他们放粮放赈之后,不少人都感动得差点又一次嚎啕大哭,连称总算是遇上了一支仁军,这一下他们不用天天再提心吊胆了。
  在发放粮食的事情上,于家军也没有让老百姓自己乱哄哄的去领,因为粮食不多,少不了会有人跑去多次冒领,这样实在不容易控制,于是他们便在城中找了百十个平时素有德行比较不错的名声之人,代他们给每家每户送去一张看上去印制很精美的票据,持着这张纸票,方能在放赈点上,领到十斤粮食。
  如此一来,想要多领或者冒领的人,就没了办法,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家每户,都领到临时救济粮食,但是事后还是发现,有部分人没有领到,严查下去之后,发现本该给他们的粮票,却被几个家伙私吞,让他们自己领回了家中。
  这几个怀私之人,少不了又被揪出来游街示众,还当场脱光了,就按在他们家门口附近,公开暴打了一顿屁股。
  总之于家军入城之后的各种举措,都在平度城中深得民心,让于家军在当地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这种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今后肯定会被渐渐传开,而且会越传越远,这对于以后于家军再在北方开展行动,将会起到令人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这时代其实皇权只是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东西,明面上皇权占据着大义,但是这种大义,其实也多只是在读书人心目之中强大一些,但是对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却并无那么大的威慑力,要不然的话现在也不至于天下大乱,流民纷纷从贼造反。
  而一支仁义之师的名声,对于于家军来说,至关重要,老百姓根本不管你是谁,他们最关心的只有谁才会对他们好,谁才会对他们有利,历史上李自成为何能攻入京师,说白了还是李自成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之所以后来短短时间之内,又被赶出京师,说白了也是他又失了民心,所以他才最终被打回原形,成了草寇,最终落得了一个死的不明不白的下场。
  所以虽然于家军来登莱这边平叛,他们只是客军身份,但是于孝天却并未因为他们是客军的身份,便放松军纪,让手下去胡来。
  他只允许手下,针对那些缺德的有钱人下手,拿那些无主的财货,对于普通百姓,却不能去进行肆意的加害欺凌,这也是在为他以后的行动,提前做铺垫。
  在他克复平度城之后,也没有马上就领兵杀往莱州城,而是在平度州境内停止了前进,将消息禀报给了青州坐镇的朱大典。
  朱大典几天之中,便连续接到了于孝天数次报捷,兴奋的差点没晕过去,跟其他几路官军相比,于孝天所率的福建官军,完全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这短短十多天的工夫,他们便从胶州到平度,接连打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胜仗,按照于孝天所呈报的战报,这些天来,他们斩杀叛军近千人以上,俘获叛军,也起码在两千人左右。
  自叛军起兵作乱以来,明军官兵对阵叛军,可以说是打一场败一场,损失官军已经数万之巨,叛军却是越打越多,除了登州本身的东江军旧部之外,他们还不断的强行逼迫被俘的官兵入伙,给他们当炮灰,并且征召逃到登莱一带的辽东汉人入伙,跟着他们作乱,加之裹挟的民众,使得叛军现在总兵力发展到了数万之巨。
  但是山东这边的官军却越来越少,打一场败一场,一支支官军就这么成了叛军的补给大队,平白给叛军送去了大量的兵员、器甲、营帐、钱粮,让叛军越来越嚣张了起来。
  现如今山东兵、浙兵、川兵被朱大典调往青州和莱州沿线布防,这些兵马到现在有些还没有到位,有些即便是到位了,也是紧闭城门,坚决不肯主动出击,除了偶尔双方夜不收之间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偶然斩获了几个叛军夜不收,也会被这帮家伙大肆宣扬,号称大捷,屁颠屁颠的派人跑到青州奏捷,还要求给他们赏赐。
  但是这帮货和于孝天所率的福建兵一比,简直就没法看,说起来他们也有两万多兵马,可是总共这些天下来,斩获叛军人头,不过区区几十个都不足,其中到底几个是真的叛军的人头,这还有待考察,弄不好干脆就是他们杀良冒功,也说不定。
  (继续鸣谢大漠笑西风兄弟和叉鱼、飞起来看书等几位兄弟的打赏!继续求月票!)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任知州

  可是于孝天奉命出发之后,从他在浮山所出发,到平度州,这才区区半个多月的时间,于孝天便先在胶州城,“破获”了顾家庄试图勾结叛军谋夺胶州城的逆案,接着又在十天不到的工夫里,连败叛军数阵(和散布在平度州城外小股叛军交手也算),现在居然一举便将平度州克复。
  这实在是太给力了,简直就是太给力了!这也是自叛军作乱之后,官军正式克复的第一座叛军所实际控制的城池,如此消息,无疑给朱大典打了一针兴奋剂,于是他一边急急忙慌的写奏折,朝京师送,向朝廷奏捷,一方面急急忙慌的派人去接管平度州,还要急急忙慌的给于家军调拨各种钱粮、火药等物资。
  朱大典真是高兴坏了,于孝天率部到来,实在是给他解决了大问题了,这家伙确确实实没有辜负他在福建打出来的威名,其麾下的福建兵马,也着实是一支强军,居然如此能打,叛军似乎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可是他哪儿知道,于孝天在平度打的这几仗,完全就没有费多大力气,对付盘踞在平度州的这帮叛军,这数日的战斗下来,他麾下的兵将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战损比几乎达到了一百比一、二,叛军损失百人,他才损失一两个,最大的损失,也就是消耗了一部分弹药罢了,甚至连大炮都没用上,便把平度城给克复了下来。
  于孝天在战报之中,对于他的损失刻意的夸大了一番,号称损失也很大,就是不想让朱大典和朝廷方面,对他的战斗力了解太深,眼下他只想通过平定登莱的叛乱,把触角伸到山东这边来。
  他可不想把事情闹得,最后皇上一高兴,把他调往辽东,现在就去打建奴,以他的能力,现在去打建奴,其实也不是多大的问题,可是辽东那边的关宁军还有东江军,各自为战,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过去,肯定要受制于其它官员,到时候完全失去自主权不说,随时还要跟那些窝囊的关宁军打交道,随时还要防备着被他们背后捅刀子。
  另外于孝天眼下压根就没想要灭了建奴,建奴军在他眼中,现如今已经根本不算是什么太厉害的对手,反倒是他未来逐鹿中原的一个大帮手,现在就灭了建奴的话,大明岂不就恢复了元气?
  一旦有朝一日他正式揭竿而起,宣布要叛变大明的时候,大明便可以集结全国之力,来对付他了!
  所以他才不想,现在就彻底变成大明的枪杆子,被崇祯当枪使,他要亲眼看着大明的局势,逐渐的彻底糜烂下去,直至到最终无法收拾的程度之后,他才立马横刀,为大汉民族力挽狂澜,重整河山。
  故此他虽然干掉了平度州一带的叛军,但是却在战报之中,刻意的夸大了他的损失,表示此战之后,必须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整之后,才能继续朝莱州挺进,否则的话他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想必朱大典现在这么倚重于他,他这么一说,朱大典也肯定不敢让他孤军冒进,独立前去莱州解围,这平叛的活儿,他可以自己干,但是却也不能让那些山东兵、浙兵、川兵们太清闲了,起码让他们溜溜腿,吃点闷亏才行,要不然的话,就太便宜那些战五渣了。
  朱大典果真不了解真实情况,而且他也认为,叛军战力很强,虽然于孝天率领麾下福建兵马,取得了大胜,但是想必肯定也损失不小,毕竟平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