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7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两个人对坐在一个清雅的书房之中,捧着茶碗相互审视着对方,孙元化这才第一次见到于孝天本人。
  对于于孝天他听闻了许多有关他的事情,在他心中,早已勾勒出了一个于孝天的形象,但是当见到于孝天本人的时候,他还是不得不叹息了一声,于孝天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眼前的于孝天,身上带着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气质,根本无法和他在内心中勾勒出来的那个形象重合起来。
  虽然于孝天身材魁梧,但是脸上却带着一丝儒雅的气质,这种儒雅之中,还有一种刚硬,似乎很矛盾,但是这些气质却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丝毫不给人产生出一种突兀的感觉。
  两个人相互审视了对方一番之后,又相互见礼寒暄了一番,这才言归正传。
  孙元化直到这个时候,才问出了一直以来想要问的问题,问于孝天此次把他不远千里,从登莱弄到这里的目的。
  于孝天朗声笑道:“孙大人乃是当世一个大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于某虽然未曾见过孙大人,但是也早已仰慕已久!
  此次登莱大乱,于某料定朝廷一定不会放过孙大人,而于某认为,孙大人这样的人,如果就这么被当今圣上杀了的话,那么对我大明来说,实乃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故此于某这才斗胆,派人去把孙大人请了回来,不为别的,只为了能为我华夏保留一颗科学的火种,而不至于令大人如此泯灭!仅此而已!”
  孙元化听罢之后,沉默了一阵,忽然接着问道:“那么敢问于将军,你又是如何料到,孔李二人,会将我释放?又如何能提前派人,在我返京路上,将我绑至西山村?孙某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还望于将军释疑!”
  于孝天端着茶喝了一口,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也算是天机不可泄露吧!有一高人,曾经给在下了一些指点,料定大人将会被叛军释放,故此于某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派人去将大人请了回来!至于其它的事情,大人不必多问,于某实在是无法回答,还望大人见谅!”
  孙元化再次沉默了下去,好一阵子摇头苦笑道:“于将军就不要再称呼孙某为什么大人了!孙某现在乃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还有何颜面被称为大人?
  看来于将军是不想说了,那么也罢,孙某也就不问便是了!这世上难不成真有这种身负鬼神之能的大能者吗?”
  于孝天耸耸肩膀,对孙元化的这番话不置可否。
  好在孙元化也知道,这种事于孝天恐怕是不可能给他说出实情的,接着问下去,也是白问,于是他便换了个话题,问于孝天道:“那么于将军将在下请到这里,不知道以后要让在下做些什么?”
  于孝天站起身道:“好吧,那么于某就斗胆称呼您为先生好了!先生不要担心,于某绝不会效仿孔李二人那样,逼迫大人来当什么反王!
  在于某眼中,大人乃是一个学者,很显然大人并不是一个很合格的为官者,也不是什么治世之臣,这么说实在是冒犯先生了,但是先生冷静这么长时间,也应该可以接受于某的这种评价!
  但是在于某眼中,先生虽然并不算是一个治世能臣,但是却无愧于一个学者的称呼,于某曾经有幸拜读过先生几本著作,深感先生在数算之学以及西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先生一身所学,如果就这么泯没的话,实乃我华夏之悲哀。
  故此于某对先生没有什么所求,只要先生愿意,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沉心继续做先生的学术,能给世人多留下一些学著,那么于某也就不枉费如此大的力气,将先生救回来了!”
  听于孝天说,他并不打算逼着自己给他做什么事情,只需要他潜心继续研究他所喜爱的西学,能继续著书立说,孙元化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大明他很清楚,真正重视西学的人极少极少,他的恩师徐光启算是一个另类,但是西学在大明,却根本不受重视,虽然有些读书人或者官员,也时常把西学挂在嘴上,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却多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对于真正的西学,也仅仅是知道一鳞半爪,便拿出来滔滔不绝,甚至于著书立说,不过只是为了一个名罢了,让人说起来他们好像多有本事一般。
  但是像于孝天这样重视他身上所负之学的人,此世间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起初有点不太相信于孝天的话,觉得于孝天费这么大的工夫,把他弄到这里,却只是让他潜心研究西学,却并不利用他的身份,来做一些其它事情。
  但是仔细看看于孝天的表情,他却感觉于孝天似乎并不是在说谎,于是心中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他这个人虽然有些怕死,可是在一些事情上,还是很坚守底线的,他绝不会答应于孝天,未来在于孝天揭竿造反的时候,为于孝天充当马前卒,为于孝天摇旗呐喊,来攻伐大明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宁可得罪于孝天,承担于孝天因此而起的震怒,哪怕是杀了他,他也在所不惜。
  但是现在于孝天没有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就让他放心了下来。
  仔细想想,现如今他的处境,返回陆上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什么仕途之类的东西,早已成了过眼云烟,现如今他也唯有听于孝天的安排,留在这淡水城之中,利用残生多做一些学术方面的事情,这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于是他在考虑了一阵之后,最终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着他们又谈及了于孝天的未来打算,孙元化也算是不客气,直接便指出于孝天的不臣之心,质问于孝天到底心中所想什么,是不是想要有朝一日,借着他以台员岛这块后方基地,去和大明争夺天下。
  于孝天也不遮遮掩掩,反问孙元化对于天下二字的理解,孙元化毫不犹豫的便说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这样的话语。
  (让月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笑话

  于孝天听罢之后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对孙元化说道:“这话于某已经听了不止万遍了!几乎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但是我没有想到,先生居然也会说出这等话来!先生和其他人不同,先生饱学西学,对于这个世界应该比其他人更了解,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话,先生最不该说出来。
  因为先生知道,在这大明之外,还有泰西,还有很多不为世人所知之地,难道这些地方,也都称之为王土不成?大明绝大多数人甚至连这些地方闻所未闻,又何谈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再有,先生也知道世上还有这句话,天下有德者居之!大明朱家太祖皇帝,最初不过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和尚罢了!但是却最终得了这大明天下!难道这天下,注定要让朱家当个千年万年不成?
  现如今天下在朱家手中,已经是被经营成了如何景象,恐怕先生也很清楚,身为皇帝,不管时下的朝中那位圣上如何努力,可是只要他无法重振大明,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将这大明延续下去!
  更何况大明现在官府上下,已经都变成了什么,恐怕先生也非常清楚,官吏们贪墨成风,不思报国,却只一门心思捞钱!结果导致天下黎民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官府朝廷,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
  所以于某以为,这时候确有必要有人来取而代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还天下黎民百姓一个丰衣足食!
  于某不才,自以为还有一点本事,所以如果当今圣上无法力挽狂澜于既倒,那么于某绝不介意,来替他做这件事!
  关外建奴对关内现如今虎视眈眈,流民军席卷了整个中原,大明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断的加饷,加赋,却养了一些什么军队?
  关宁军每年消耗粮饷数十万两之多,可是都做了些什么?整个辽东现在已经可以说尽数被建奴所占,明军屡战屡败,裹足不前,倒是安分的很!从无人想过要光复旧土,却各个想尽办法捞钱发财。
  现如今朝廷年年加辽饷、剿饷、练饷,但是先生难道看不出来,这乃是在饮鸩止渴,自取死路吗?天下百姓早已被勒逼的无以为生,可是乡绅勋戚却大批兼并土地,却不用交赋,导致天下富者更富,穷着更穷,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
  可是现在呢?老百姓劳作一年到头来,却连温饱都顾不上,还被官府苦苦相逼,承担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赋税,以至于让他们只能揭竿而起。
  先生难道以为,靠着这些办法,大明就能重振当年雄风了吗?
  不瞒先生,于某可以打赌,大明到此已经是穷途末路,早已无力回天,覆亡只是顷刻之间,那么于某自认为还有那么一些本事,为何就不能在这个时候也参与其中,逐鹿中原呢?
  另外先生认为,于某难道只是想要有朝一日登临天下,坐北朝南,当个什么皇帝不成?那么先生就太小看于某了!
  于某可以毫不掩饰的告诉先生,于某平生之志,绝非仅仅局限于这小小的华夏大陆之上!
  眼下恐怕连先生都不太清楚,这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什么改变,自百年之前,这个世界已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大航海时代,泰西人早已走在了我们华人之前,把足迹留在了极远之地。
  来来来,先生请看,这是于某闲来无事的时候,搜集到的一些情报,亲自手绘出的一份这个世界的粗略地图。
  先生虽然学富五车,可是恐怕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谓的泰西真正在什么地方吧!”
  说着于孝天转身取来了一卷地图,命人悬挂在了墙上,而这份地图,展现出了一个椭圆形的世界,基本上是于孝天凭借记忆,绘制出的一份世界地图,上面将七大洲四大洋都标注了出来。
  孙元化这会儿已经被于孝天的话震惊的有点傻了,呆呆的看着于孝天挂起了这份地图,目光瞬间便被吸引到了这份世界地图上面。
  于孝天随手用刀鞘作为指挥棒,指着地图对孙元化说道:“先生请看,我们华人自诩为这天下之翘楚,自认为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先生睁开眼睛请看一下,这里才是我们大明,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繁衍生息之地,这里也就是亚洲,我们大明在这亚洲,也不过仅仅是占据了一小块地方,却完全不知道,这大明之外的世界还有多大!
  这里就是大家常说的南洋,我称其为南中国海,围绕着这里,是吕宋、黎朝、三佛齐、马六甲、暹罗这些先生大概都有所了解。
  可是在外面呢?这里乃是印度,也就是常说的天竺国,再看这里,乃是非洲,这里有许多肥沃土地,生活着很多黑人土著,也就是你们常说的昆仑奴的家乡,而不是以前有人说的天竺国!
  绕过这里之后,便进入到了这一片大洋之中,我称其为大西洋,而你们常说的泰西人,其实就是指的这一带,我称其为欧洲!泰西人乃是你们对欧洲白人的统称罢了!
  而向南,也就是这里,现在还存在着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大陆,我称其为大洋洲,仅仅这片大陆,就远超出了我们大明的国土!
  向东看,这里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现如今年年流入大明的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先生认为是来自何地?不错,是泰西人运来的,可是他们又从什么地方弄来了这么多银子?
  就是这里!北美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