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8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军方面,按照要求也是每两年发放一套春夏军装,在山东以北以及济州岛驻防的兵将,也同样配发棉靴棉衣,而且还配有棉被和防潮防寒用的毡垫。
  一旦作战或者训练期间衣服破损,导致已经无法修补的,还可以临时申请换新军服,北方的陆军军官,同样还配发羊皮大衣,可保他们冬季不会被冻坏。
  至于武器装备,于家军的陆军,放眼这个世界,手中的武器可以说是最先进的,除了装备了不少大炮之外,他们最厉害的就是手中使用的狼牙一式和二式步枪,另外精锐的营队,基本上全部配发了胸甲头盔。
  这样的装备水平,放眼大明,就连关宁军也没这么豪华,让人看着就眼红不已。
  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是后勤压力剧增,为此海狼集团以下的许多工厂,都要为军队服务,平均一个士兵,要有好几个工人,来为他们保障各种军需供应。
  这些年来,于孝天不遗余力的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许多产品其实当时生产出来并没有用处,但是却都被储存了起来,以至于于孝天在决定出兵京畿的时候,海狼各地的库房之中,各种物资储备的堆积如山。
  即便是如此,于孝天还是令海军和商船队,在九月之后,开始朝着北方运输大量的物资,暂时先储备在养马岛、浮山所、灵山岛、芝罘岛、长岛等地,确保今后一段时间他在北方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所需。
  三个月间,海狼集团一共朝山东一带投送船只达到近千船次,运送各种物资数十万吨,这样的运输规模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海狼三个月间走海路北运的物资总量,超出了大明运河漕运北运物资全年总量的好多倍,这要是让崇祯知道的话,估计当场就会吐血。
  大明这些年受到漕运问题的困扰,让崇祯始终头疼不已,因为漕运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上到朝廷之中高官,下到运河上最低下的船夫,有上百万人要在漕运之中分一杯羹,要靠着漕运吃饭。
  每年通过运河北运的粮食,但凡运至京师一石粮食,途中就要消耗两石粮食甚至更多,这对于本来就不宽裕的大明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曾经有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奔走疾呼,改海运取代漕运,通过海路把粮食物资,直接运抵天津卫登岸,这么一来每年大明将会减少巨大的财政浪费。
  但是崇祯却始终担心,海船放舟海上,很可能会遭遇大风导致飘没物资太多,另外就是这样的呼声,大大触及了那些要靠着漕运捞钱的权贵的利益,始终都被死死的抵制,就算是崇祯有心想要改海运代漕运,有这么多人抵制,他也没有办法实施。
  但是于孝天的海狼集团却不同于大明朝廷,他们是自海起家,一直都在吃海上的饭,对于大海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大海的脾气,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而且在于孝天的努力之下,他们掌握了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建造了大明目前最大的艨艟巨舰,更培养出了大明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水手。
  在别人看来,这样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大规模军事物资长途运输的任务,在海狼集团看来,却并非什么难事,甚至于不必倾尽全力,仅仅是抽调出一部分船只来做这件事,在不严重影响其它主要商业航线运力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这样的运输任务,故此这也是于孝天敢于直接在北方动手的原因。
  到了十二月间,海狼整体上的兵力调配以及物资准备工作,便已经基本上到位,这时候仅仅是浮山所一个地方,就登岸了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几乎达到了一个旅的兵力规模。
  另外仅仅是在浮山所一个地方,海狼集团就囤积了几十万石的粮食,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很多人相当长时间了。
  当然海狼忽然间这么大规模的朝着山东一带投送兵力和物资,也不是没有人发现,就算是海狼封锁了浮山所、芝罘岛、养马岛等周边数十里方圆之内的区域,可是也遮不住所有人的眼睛,当地官吏还是隐约察觉到了近期于孝天方面的人,大批朝北方投送物资甚至兵力。
  有心人便隐约之间感觉到了一些什么,心不由得揪了起来,甚至于想要提醒当今朝廷,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事情,提前做一下准备。
  但是于孝天选的这个时间,却很是合适,就在他大举朝着北方调兵遣将,并且调运大批物资的时候,也正是建奴大军肆虐在北直隶和山东等地的时候。
  各地官府天天发往京师的告急文书以及军事奏报,已经充斥了整个京师,以至于山东方面发至京师的有关于家军方面的异动情报,全部被淹没在了这一大堆建奴大军的事情之中。
  这时候朝野的那些大佬们,几乎都把目光投注在了建奴南下的事情上,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自动被他们屏蔽,根本没有人关注其它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甚至于中原会剿流民军的事情,这个时候也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了。
  所以京师之中,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于孝天会选在这个时候,向大明摊牌,也没有想到,短短数月时间之内,于孝天已经亲赴山东,亲自坐镇浮山所,并且调集了于家军陆军三万多兵马,移驻到了山东登莱沿海各地。
  这样大规模的调动兵力,对于海狼来说,虽然不能说倾尽全力,但是也算是对于孝天的一次考验。


 第六章 成败在此一举

  幸好在崇祯数年之前,于孝天曾经率兵北上登莱平叛,当初虽然只率领了八千兵马,但是却通过那次大规模的北上活动,积累了相当的大规模转运兵力和物资的经验。
  这一次当他下令大规模北上的时候,海狼各部门之间,才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
  但是长途运输兵马进行远距离的机动运输,这期间对于不善于乘船出海作战的陆军兵将来说,无疑也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封闭的船舱,污浊的空气,以及逼仄的船上空间,令陆军兵将在渡海期间,损失很大的体力。
  所以这些被调往北方的陆军兵马,到了目的地之后,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才能获得大规模展开军事行动的能力。
  而且于孝天还面临了一个困难,那就是他在登莱一带,虽然占据了不少桥头堡,包括浮山所、芝罘岛等地,但是却缺乏一个大块的集结兵力的地方,而且在他动手之前,也不想让大明提前有所准备。
  所以他在率军抵达登莱一带之后,不能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只能临时将他们安置在几个地方进行休整恢复体力。
  好在这些年来,他在山东一带提前布局,现如今登莱一带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成为了他暗中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浮山所、芝罘岛、养马岛、长岛群岛还有威海卫一带,现在都尽数被海狼明里暗里控制在了手中。
  这些地方每天都有船只驶入港口,停靠在栈桥旁边,大批物资从船上源源不断的被卸到码头上,接着被蚂蚁一般的民夫用独轮车或者四轮马车装上,运往储存地点。
  而且时不时会有运兵船驶抵码头,一队队整装齐备的于家军兵将,身背着帆布背包,在背包上卷着一卷毡垫和一床薄被,穿着簇新的军服,从船上一列列的走下栈桥,并且在码头上集合起来,然后以连为单位,迅速的被带离码头,前往他们临时宿营地进行休整。
  这些地方第一批到达的并不是物资,可是海狼各部的后勤人员,这些人提前先行抵达各自被指定的位置之后,迅速的召集民夫在这些临时集结点建设各种临时仓库,以及一列列用提前预制好的木板拼装起来的营房,准备迎接下面蜂拥而至的大军以及各种大批物资。
  而原来本地的那些乡勇团练身份的于家军兵将,则提前接到命令,分批抵达这些地点,一方面对这些地方进行戒严,一方面协助筹建各种屋舍。
  登莱的冬季是非常冷的,到了十一月间,已经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了,这么多部队开拔过来,如果不提前准备好宿营的兵营,在夜间很可能导致大批人员冻伤,另外也要准备充足的柴薪,来生火取暖之用,如果这些事情不提前做好的话,到时候总参谋部肯定饶不了他们。
  不少从南方调过来的陆军兵将,当从船舱之中走出来的时候,迎面吸入了一口凉气,猛然都打了个哆嗦,赶紧把腰间的皮带扎紧一些,把领子拉一下,遮住脖子,暗骂一句,这北方还真他妈的冷!
  站在甲板上集结等候下船的一会儿工夫,不少人便觉得被冻透了,赶紧从怀中取出手套戴上,不时的哈一口热气暖暖手,嘴里面喷出的热气,在人群之中升腾起来,呈现出一片氤氲的雾气,很快又在人的眉毛胡子上凝结起来,形成了白霜。
  可见得北方的冬天,是如何的寒冷,不少兵将下船之后,都不太适应,但是好在这里准备充分,下船之后,每个人就可以领到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还放了一些胡椒和辣椒面,用猪骨或者牛羊骨头熬制出来,灌下去顿时身上便暖洋洋的舒服多了。
  在进入临时营地安置好之后,这些兵将被准予休息一整天时间,不用做任何事情,第二天之后,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
  一般情况下,在经过五六天时间之后,这些兵将便渐渐的从长途航渡的疲劳之中恢复过来,另外也渐渐适应了这边的气温。
  和南方调过来的兵将不同的是从济州岛,这一次也调来了六七个营的陆军,这些兵将多以北方的山东、辽东甚至是北直隶一带的人为主,这些士兵多是这些年来,海狼在北方收容的难民,从中精选出来的一批青壮。
  所以这些北方兵对于这边的气候适应能力就要比南方兵好很多,加上从济州岛移驻到这边,海上行船时间也短很多,使得他们在抵达临时目的地之后,比南方兵恢复的速度更快一些,很快便恢复到了可以投入作战使用之中。
  于孝天在十一月间,已经亲临了浮山所,现如今浮山所一带胶州湾已经成为了海狼集团在北方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北海舰队的母港,各种设施最为齐备,另外也成为了于孝天在山东这边的情报基地。
  于孝天抵达这里之后,便立即下令搜集有关建奴大军以及明军的各种消息,由专业情报官来负责梳理进行分析,最后每天把报告呈交到他手中。
  所以于孝天基本上掌握着建奴大军近期在山东和北直隶南部的活动情况,不敢说对建奴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但是对他们的活动状态还是相当清楚的。
  于孝天和陆海军以及总参谋部的参谋还有后勤部门的军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之后,加之他在另一个时空的时候,对这次建奴南下入侵大明的行动的了解,于孝天认为建奴将会在正月底之前,便收拢兵马,开始踏上回程的道路。
  而建奴此次返回关外,最大的可能并不是再走涿州一带,绕过京师从长城沿线出关,而是极有可能走河间府,过天津卫,然后择地出关。
  那么他这一次动手,也唯有在天津卫一带,才能把建奴大军尽数堵在关内,阻止他们出关,把他们此行所获的财货以及掳掠的人口牲畜等,尽数截留下来。
  这一点对于家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放走了这些入关的建奴大军的话,那么对以后绞杀满清鞑子,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其实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