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把,他要到西校场,让督标们实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一章 右手大刀左手枪

  杨猛将二百把左轮枪配给督标也是无奈之举,从二哥杨毅和刘存仁那里的得来的消息,林则徐已经往永昌下了抓人的谕令,破五一过,押解人犯到昆明,这事儿已经不能更改了。
  可这事儿做了,永昌必乱,杨家就是想要解决这事儿,现在也不敢下手,林则徐虽废,但是没变傻,万一杨家勉强出手,让林则徐看出什么不对的地方,再勾起他的战心,那就轮到杨家倒霉了。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杨猛和自家老爷子,决定坐看永昌一事,现在杨家避开朝廷的注视才是最重要。
  永昌如果变乱,尽多死个万八千,杨家如果和朝廷对上了,死上个十万八万,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永昌之事,只能由着林则徐的性子来了。
  永昌一乱,就是督标出力的时候了,现在的这些督标,对上一场的哨练,打肯定能打得过,但死伤多少就不一定了。
  这次到西校场,杨猛除了带来二百把左轮枪之外,还带了四门二十四磅臼炮,一百发开花弹,这些东西就是为了防止永昌哨练,拦河而战的。
  永昌这个地方,也算是滇西的重镇,金沙江是永昌天然的屏障,黄巴巴叛乱之时,火烧霁虹桥逃生,永昌的哨练,弄不好也会再来一次,只要撤了桥板,想要凭刀剑打过去,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这二百把左轮枪,杨猛就是为突击队准备的,不然单凭大刀、长矛。攻入永昌死伤必然不少。督标的人手可不是绿营兵。如果是绿营兵杨猛可以赶着他们去死。可轮到杨家的私军,杨猛就没有那个狠心了。
  到了西校场,经过十几天的休整,督标的精气神也上了一个台阶,看人的眼光有点像恶狗了,但比恶狼还差了不少,在杨猛的心里,职业军人就是杀戮的武器。他们的职责就是杀戮,恶狼一般的性情,才是职业军队所需要的。
  而督标正是职业军队,如果永昌出了乱子,正好锻炼一下,这支职业军队的杀性。
  四门臼炮,引起了大多数的注意,大将军炮啊!这可是稀罕玩意,杜伏虎这样的,也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将军炮。
  “接下来选兵。四门大将军炮,一门炮五十个炮手。只要眼力好,力气大的。
  这二百把左轮枪,也是好物件,想要就得拿出本事来,老子这里就一条要求,力气大的优先!”
  杨猛的话说完之后,大多数人的眼光都聚在了四门臼炮上,而一桌子的左轮枪,却被忽略了。
  这些人以前不是山民就是老百姓,他们判断东西威力大小的标准,就是体型的大小,看着大将军炮那黑漆漆的炮口,就知道这玩意威力不小。
  而桌子上摆的黑漆漆的火镰一样的物件,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是大将军炮实在一些。
  而杨猛这次来主要就是选枪手的,炮手滇西有的是,实在不行,找几个合适的炮手来就是了,这枪手却是要实验一下的。
  “杜伏虎,找几头牛羊过来,今天晌午吃炖肉。”
  为了改善伙食,西校场可是养了一批牦牛和山羊的,没办法,为了试枪,只能拿他们下手了。
  杜伏虎去牵牛羊的功夫,杨猛就装好了一把左轮枪,这左轮枪的性能不错,可就是装填很麻烦,如果有子弹就好了!
  但这个杨猛只能在心里想一下,子弹?铅头的铜壳弹还好说,那步枪子弹,工序可就多了,一发上好的步枪弹,起码几十道工序,杨猛的前世,也没试制过步枪弹,子弹这玩意的制造门槛可比枪械高多了。
  杜伏虎牵来两头牛,十几只羊,正好装上两把枪试试威力,这柯尔特m1847的威力,杨猛也没在活物的身上试过,这次正好试一试。
  拿起两把空枪,熟悉了一下击发的过程,觉得能左右开弓之后,杨猛便让杜伏虎,将牛羊散放在三十米开外。
  “都给老子瞧好了,这玩意的威力,可比鸟枪强多了!”
  跳下点将台,隔着三十多米的距离,杨猛就开了火。随着一声声枪响,最先倒下的就是那两头牦牛,接下来就是八只羊,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两枪打偏了,这左轮的后坐力太大,左右开弓,杨猛这个玩枪的行家,也失了准头。
  “上去几个,把乱窜的那几只羊放倒,剩下的都过去看看挨枪的那几只。”
  为了打死那两头牦牛,杨猛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铅弹太软,就怕打不进牦牛的头骨,杨猛下手的位置在那两头牦牛眼睛的部位,头两枪最准两头牦牛双双命中。
  而那几只羊也比较惨,三十米的距离,铅弹的威力大的不像话,打哪哪烂,三千多督标转着圈看了一眼倒地的十头畜生,那一桌的短枪,就成了人人欲得的宝物。
  “都给我听好了,单手舞的动大刀片的出列!”
  看到了左轮的威力,三千八督标也都红了眼,但狼多肉少,一个个矮壮的汉子,不断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
  好嘛!这能单手玩刀的人还真不少,足有五六百人,这一人一把现在还没那个条件,杨猛只得提高一下标准了。
  “当官的出去!”
  杨猛一句话,近百位底层军官就退了出去。
  “拿出你们的大刀片,单手练无回八刀,二百个撑得最久的留下。”
  四百多人摆好了阵势,从背后抽出了大刀片,一个个就站在校场之中,开始了演练。
  一盏茶的功夫,就退出了一百多人,剩下的二百来个。足足舞了半个多小时。才选出了整二百的好手。
  “好!你们不错。从今天开始练枪,左手打枪,到大年三十必须能在二十步之内打中靶子,打不中的,把手里的枪给老子交出来!”
  右手大刀左手枪,这就是杨猛的法子,远距离的用枪打,近距离的用刀砍。肉搏战之中,才是左轮手枪显威的舞台。
  如果这个法子好用,杨猛就会在整个云南新军之中推广,一人一把左轮,一人一把大刀片,别的先不说,先把云南的军队弄成近战无敌的存在。
  督标是杨猛的一个试验场,韦驼子那里的八千新军,滇西的几万新兵,都需要重新整合。李星沅和林则徐的到来拖延了。重整云南新军的步伐,可杨猛也从中看到了一些好处。
  一年多管饱的饭食。和不间断的训练,让新军的体质在不断的复苏。想督标里这些能单手舞动八斤多大刀片的人,一年之前是不会有这么多的。
  刚刚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滇西的新兵,这一段时间的拖延,虽说花了不少钱,但却为杨家养出了一群身体素质还算合格的兵员。
  等刀枪组合法得到了印证,就是云南新军,真正成军的时候。能打的兵做步卒和骑兵,不能打的就做炮兵,这一来一去,云南新军的战斗力,就会成倍的增加。
  步枪,也是杨猛心中的一个惆怅,没有定装的弹药,即使自己弄出把带着螺旋膛线的步枪,射程和威力,也不一定比褐贝丝这样的燧石枪或者现在流行的击发枪强多少。
  膛线对黑火药和圆形铅弹来说,无疑是个门槛,弄上膛线,就会大大延迟装填的速度,不弄膛线,火枪的有效射程和精准度就要受到影响,这事儿杨猛暗地里也想过好多遍,他还是觉得射击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十几二十米的射程,在战场上无非是多打一枪两枪的事儿,而且带着膛线,装填的速度就慢了许多。
  双方列队互相执行死刑,这样的战法,杨猛还是极端厌恶的,这是对职业军人的侮辱。
  组建这么一支左枪右刀的小队,也是杨猛在职业军人道路上的探索,如果有机会投入战场,将是检验杨猛职业军人设想的最好途径。
  训练一个合格的军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花费都不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军,五六年的时间混在军队里,二十五六岁退役,这无疑是对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经过五六年的职业训练,军事素养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再经过几年的实战磨练,三十岁左右他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人。
  三十岁到四十五岁,将近十五年的时间,是一个巅峰期和衰落期,这段时间才是职业军人最有杀伤力的时间段。
  做过职业佣兵的杨猛清楚,战场最可怕的不是年富力强的佣兵,而是那些从血水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兵油子。
  训练职业军人,训练战场上的屠夫、侩子手,才是最节约、最能保持军队战斗力的法子,有了让人恐惧的军队,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
  望着一个个摩挲着新枪的矮壮汉子,杨猛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杜伏虎,让人在二十步之外树上靶子,三爷教教你们怎么打仗。”
  右手大刀左手枪,杨猛也是第一次试手,这法子好用是不错,但身体必须协调,不然打枪的时候忘了刀,挥刀的时候忘了枪,这刀枪结合,远近皆打的法子就不管用了。
  杨猛的身体协调性很不错,即使这样他也在不断的试验着这种法子,右手挥刀的时候,左手的枪也要配合起来,近战之中,枪托、枪管也算是武器,一番试验之后,杨猛觉得该创一套刀枪结合的法门了。
  时间不大十几个箭靶就被竖了起来,杨猛在一百米开外就开始了急速的运动,侧身z字形的战术规避,到了三十米左右,开始开火,六枪打完杨猛也到了箭靶跟前,刀枪结合放倒了面前的十几个靶子,这次演练还算是不错。
  “都看仔细了吧?练枪别忘了刀,练刀别忘了枪,只要在你手里的家伙事,都是杀人用的玩意儿,枪该往哪打,刀该往哪劈,以前都交给了你们。
  到过年前的这段时间,你们得给老子练出来,这打仗是随时随地的事情,你们练不好,瞧瞧身后的那三千多人吧!
  你们手里的家伙事可不是烂大街的货色,一百两银子一把,弄坏了,老子饶不了你们!”
  夸大枪炮的价值,一是可以让兵卒们爱惜枪炮,二是能让他们使用枪炮的时候,有种自豪感,几千、几百两银子的东西,握在手里,与握着几个大子儿不值的玩意儿,感受可是绝不一样的。
  这种优越感,并不能提高刀枪火炮的杀伤力,但能提高人的气力,精神状态不一样,发挥出来的战力也大不相同。
  督标的二百人,听了杨猛的训示之后,握枪的手也加了不少的力气,好像生怕别人夺走似得,看到这一幕,杨猛知道,自己该做的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看督标和永昌一案的结果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临近年关又到了各处管事交账的时候了,滇西的六大茶山,已经全部归属杨家,茶山包括那边马帮的收入很不错,足足有三百多万两,滇西六大茶山到手,杨家也是开了一个大财源,收入足足抵得上以前杨家两年的纯利。
  大哥杨勇下属的云南商号,在贩卖湖广茶叶尾料入藏一事上的收入也颇为可观,一百多万两的结余,也证明了杨家老大在买卖上的作为。上好的滇茶入川黔、进湖广,各地的粗茶入滇,一进一出杨家在茶叶的买卖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云南商号所属的洋货销售,利润也是不菲,广西、云南、四川、藏边,四省洋货的利润也有四百万左右,但这个利润里面是含着水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