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扩军到两万,这就更符合杨猛的心意了,瞧石相公的架势,近期是不打算与自己为难的,洞庭湖那边插起了杨字血旗,这局势也不会太过糜烂。
  太平军这次来的不怎么是时候,正赶上秋收结束了,湖南那地方,没什么粮食可抢,现在湖南最大的粮商,就是杨家,石相公派到湖南的七八万大军,怕是要面临补给的难题了。
  太平军入了湖南,接下来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左骡子和曾涤生两人,手下都有万余人马,虽说多了石祥祯和韦俊的四万多人马,但这支人马的第一战,怕是要在左骡子的岳州打响,打岳州,早几个月或许很轻松,现在么!怕是四五万人马,去了岳州,也得遭殃。
  他现在是兵部的郎中,武昌的知府,湖南的事儿,就与他没多大关系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湖北和洞庭湖的船厂、炮厂了。
  船厂、炮厂,虽说依在建,但杨猛现在还缺了几项重要的资源,那就是煤铁铜。守岳州,一方面是为了洞庭湖的地盘,另一方面就是岳州有铁矿,洞庭湖另一侧的常德有煤矿,走水路很方便,保岳州不失,其实就是保岳州的铁矿不失。
  兵出黄州,为什么要兵出黄州呢?在武汉三镇周边阻击太平军不是更好?这原因也简单,黄州和对面的鄂州,煤铁俱全!
  因为意气打仗,死伤数千人,抚恤的银子花去几十万,这样的事儿,杨猛还是不会干的,打黄州,一是为了威慑太平军,第二么!尤为重要,那就是为了夺岳州、鄂州的煤铁。
  话说这湖北的防务与杨猛也没多大干系,几千人马,几十门臼炮,他会平白的丢在黄州地界?这次扩军,对杨猛来说也是个绝妙的机会,散去之前的练勇和绿营,从云南调派一万左右的新军,补充到水师团练,散去的这些练勇和绿营,在黄州、鄂州驻防,一并将锁江的炮台群也建造起来。
  杨猛要在岳州、汉阳、黄州、鄂州四地,开煤铁矿,建造一个横跨两湖的,在世界上也是规模空前的大铁厂。
  当然这样的工程不是几个月可以完成的,想要建成,怕是得一两年的时间,如今杨猛的主要目标,就是洞庭湖之中的岳州铁厂、炮厂,君山的船厂。
  武汉三镇,汉口的船厂、汉阳的铁厂、武昌的炮厂,有了动力船和驳船,依托长江水路,先在这两地动工,之后制造就地制造机械,在黄州、鄂州,建世界最大的铁厂!
  在两湖地区,建这么庞大的工业区,杨猛也是有考究的,从四川到湖南从湖南到湖北,都有不少的石墨矿藏,这里的煤铁石墨俱全,又有宽阔的长江水道,将运河挖到矿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就有了基础。
  而如今周边几省,十几万太平军在肆虐,灾民难民怕是数以百万、千万计的,杨猛手里的粮食充足,乱世之中,粮食就是聚集人丁的神器,有了这个东西,建造大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是最轻松的活计了。
  安徽、江西、湖南的形势不容乐观,杨猛却在武昌,绘出了一个依托长江的巨大工业基地,没有铁路之前,驳船的巨大运力,就是这个工业基地的运输保障。(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五章 厚与黑(十三)

  “芷晴,拟几道文书,让明湖书院派出五百地理师,来两湖勘察地形矿产;三百建筑师,准备大型厂房的建设。
  让西山书院以及下辖的西山铁厂,出一千师傅,三千工匠,到两湖教授建造高炉以及冶铁的法子。
  让滇西的丁叔,派出八千精熟坑道掘进的矿丁,散布到岳州、常德、黄州、鄂州的煤铁矿,准备大规模开掘煤铁。
  让广州的丁泰辰,这段时间,着力于粮食的收购,现在正值周边各国的粮食收获期,三个月的时间,不管是买还是抢,让他一月最少进口一万万斤粮食。
  让广州的船厂李明福,派出一万精熟造船的技工,五十设计师,以不耽误铁甲舰和翻江龙的建造为前提,来两湖督导造船事宜。
  让广东船政学堂的谭玉彬,选派三百精英教习,来两湖建江防学堂。
  同时,着令宜良兵工厂、广州铁厂、广州炮厂,近期选派骨干技师入两湖建造工业学堂!”
  没有什么建厂之前的论证,更没有什么不同意见,涉及到上百万人,数千万两银子的巨大产业,就在杨猛的几句话中,草草的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杨猛也不需要去研究什么,他只需要知道,两湖之地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口就好了,当下这个年景,想要在一处立足,最基础的就是粮食、人口和武力,其他的都在次要的位置,你的理论再好。没有这三样东西。全都是白给的滥材货!
  粮食、人口、武力。粮食和人口是基础,武力却是最重要的,而武力的基础就是军工业和军工技术,技术,杨猛肚子里的一些东西,已经可以与西山的技术挂钩了,所以顶尖的技术,云南并不缺乏。
  至于工业的基础。更简单!两种资源而已,煤和铁!
  对于两湖长江流域的巨大工业区,杨猛的定位也很简单,一个足以在三五年之内,武装四万万人的巨大兵工厂,现在在杨猛眼中,除了军工制造业,其他的产业,一律都是副业。
  自打洪杨定都天京之后,长江口岸。也繁忙了起来,据情报显示。许多外洋的有心人,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向天京了,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英吉利。
  安南的法军,迟迟没有进展,本打算以铁路支撑云南的军工制造业,没有滇越铁路的建造,根本难以积累在西南山区建造铁路的经验,对于法兰西,杨猛已经等得有些厌烦了。
  进驻武汉三镇之后,杨猛上折子要建船厂、炮厂,可不是为了倡导劳什子洋务,而是为了利用手里有限的资源,建造一个大型的军工产业基地。
  两湖的资源,虽然远不如云南丰富,但畅通的水路交通,与杨猛掌握的驳船技术,成了天造地设的绝配,无论是木壳驳船,还是铁壳驳船,十几二十年之内,足以满足工业基地的运力了。
  两湖的资源虽说不富足,但煤、铁、石墨、以及一些炼钢、炼铁的基础资源,却是一样也不缺的。
  翻江龙的设计,看来也是正合时宜之举,有个几十条翻江龙,再配上正在筹建的密集江防炮台,石达开再跟自己玩千船过江,杨猛伸手就能打他个满江浮尸。
  石达开只是个小对手,有了这些武力基础,就是满江都是列强的炮舰,杨猛也能轻轻松松的送他们去见龙王爷。
  安徽、江西、两湖的战乱,对杨猛来说,也是天赐良机,错过了这个机会,还有什么时节,你摆出一堆粮食,招招手就能招徕几百万人呢?
  现在看来,自己这次进军官场的计策,是极为英明的,自打接了朝廷的差事之后,地盘一下就大了一倍,两广虽说之前就有谋划,但真正到手也是自己接了提督之位以后的事儿了,这段时间,两湖、四川接连到手,虽说这五省之地,对抗的势力不小,但理教学堂、武庄、田庄,这些东西一建,对抗势力再大,也只能乖乖的与自己平分秋色,接下来,就该对两湖四川的州县官员下手了。
  满清朝廷,在施政上有一个绝大的漏洞,那就是皇权不下县,只要控制了一县的父母,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土皇帝,一县父母权力之大,难以想象啊!
  “爷爷”
  就在杨猛陷入沉思的时候,魏芷晴有些嗫喏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一听这话头,杨猛就知道没好事儿。
  “说吧!”
  “前段时间,左先生那边亏空了一些粮食和银子。”
  杨猛说到了粮食的问题,魏芷晴也知道,左宗棠这茬,怕是要盖不住了,与其让自家男人从影子那里得知消息,还不如主动坦白呢!
  虽说身边有两个姐妹帮衬着,但自家男人在后宅,对付她们这些女人的法子,越来越凶残了,虽说虽说有的时候感觉不错,但连绵几天,却是不怎么好受的。
  “两月之前,左先生开始大笔的支取粮食,每次的用量都在几万斤上下,因为是加强岳州防务的原因,我就允了。”
  对于有才的人,魏芷晴是敬佩的,贵县的石相公如此,湘阴的左先生,更是值得钦佩的一个人,作为杨猛的管家,许多事情,魏芷晴也是可以独断的。
  几万斤粮食,在别人看来是不少,但在杨家,这几万斤粮食不比桌子上的宣纸贵重多少,粮食几乎是杨家最不值钱也最多的东西了。
  “哼!怕是那左骡子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了吧?说说,这厮还要了些什么?这遭瘟的骡子,吃大户吃到老子身上来了。”
  粮食!这东西可不能小看了,别看杨家现在的粮食不少,但杨家最大的死穴也是粮食。两湖工业基地的建设。看着是大手笔。可在杨猛看来,这也是一个极度畸形的产业。
  现在的粮食生产,就是以人为本的一个产业,虽说大牲口能节省一部分人力,但现今的粮食生产,还脱不开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这个魔咒,精耕细作,产量就多。粗枝大叶,产量就少。
  虽说粮食生产,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农家肥,但之前的土地,也没少用呐!大量的人口出来做工,地皮上的人数自然就少了,而且现在哄地皮的主要是些老弱,粮食产量自然要受影响的。
  一旦米利坚那边开始了内战,一个巨大的粮仓,就要消失了。虽说印度那边也是个产粮大国,但海路不通。即使印度有粮,运到这边,也是天价啊!
  靠着如今杨家手里的大量土地,杨猛面前可以保证自己领地上的人饿不死,但粮食生产,也是个靠天吃饭的活计,一旦,连年遭灾,两年!最多坚持两年,杨猛费力建造的整个家业,就会因为大规模的缺粮而崩塌。
  杨猛谋图五大湖区,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规模的存粮,同样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存粮最多只能保证两年,而五大湖区,也不是风调雨顺的地方,太平军要受困于粮食问题,朝廷要受困于粮食问题,同样杨家也要受困于粮食问题。
  左骡子在岳州做的事情,杨猛不是不清楚,他不过是选择暂时无视而已,左骡子是个新丁,影子的人岂会不监视他?暗影的人就没有密报了?
  对于用人,杨猛可比对粮食的态度要严谨的多,做别的事儿,杨猛自认有不少的疏漏之处,但在对自己人的监控上,杨猛自认做的是极为不错的。
  “这两个月的时间,左先生那边,亏空粮食七十万斤,在商号支取硝磺十三万斤、桐油五万斤、陶缸陶罐三十船,零碎物件折价七千余两,左先生还另外支取了十五万两的现银。”
  说完之后,魏芷晴扫了一眼杨猛的面色,还好!没什么大的变化。
  “嗯!折价也就三五十万银子,花三五十万银子守岳州,这耗费略大了一些,之前,守长沙的时候,也不过花了这么些钱,你这笔头子有些阔绰了,说说左骡子都干了些什么?”
  三五十万两银子,对杨猛来说不算多也不算少,这些天,两湖这边大举动土,耗费的现银,一天也在三五万左右,两厢一比的话,三五十万,还真不算多。
  但左骡子的身份不同,这位是个新丁,杨家新丁,入门之后就坑主家,这左骡子是第一个,不涉及军械,魏芷晴可以直接答复,这事儿魏芷晴厚道了,左骡子心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