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元-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照依心绪很乱,她没有注意到,前面的黄三悄悄地将手伸进了裤腿脚。

突然,黄三猛地跃起,手中已经多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向何照依扑来,他已经清楚,想要脱身,只有制服了何照依再说,刚才一乱,自己失去了绝好的机会。

“砰”火铳声再次响起,黄三感觉自己仿佛断了线的风筝,刚跳起来,就再次落回了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小姐,你们都先出去。”李行素说道。

剩下的人听了李行素的话,立刻全部跪下磕头:“将军,您饶了我们吧,我们上有老,下有小”

“砰,砰砰。”几杆天阙铳同时开火,很快,就再也没有人说话了。

对于这种人,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他们受到应有的处罚这些人,都该死

何照依和敏敏,小爱,在外面听着里面的火铳声,她们闭上了眼睛。

如今,自己还能去哪里?原来,想凭自己这几个人去找扩廓大哥吗?根本不可能。带着他们去?那更不可能。

“小姐,我们走吧。”李行素一行人解决完了里面的人,走了出来。

至少这个村子是不能呆了,李行素已经准备好了几辆马车,先离开扬州城再说。

“我们去哪里?”何照依问道。

“这”李行素笑了:“应该是我问小姐的话吧您说去哪里就去哪里。”

何照依看了一眼敏敏:“向南,我们去平江路。”

敏敏点了点头,跟着上了车。

先脱离开了这里,然后再做打算。

李行素没有多想,“走,上路了”

身后,一团熊熊大火,从院子里面烧了起来。

扩阔帖木儿,带着自己的精兵,火速沿着来路,向北疾驰。

快,快,一定要救下太师大人扩廓已经下定了决心,太师大人没有罪,这场仗虽然打输了,可是,太师即使有失职之责,也不应该将太师押解回大都,太师大人为国家呕心沥血,绝对不能落得这个下场,让天下人寒心

扩廓的骑兵,在飞速地向回赶,他们都是扩廓的手下,扩廓说打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撕碎对方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扩廓的私人武装,即使是扩廓命令他们去打大都,他们也也不会有太大的反感,他们对大都,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他们只听扩廓的命令。

在此时的元朝,已经有不少这种武装,扩廓和李思齐两人的武装是最大的,这种武装,朝廷是同意他们存在的,因为,朝廷已经无力应付此起彼伏的起义,朝廷只能靠这些地方势力。

终于,在快到淮安路的时候,扩廓追上了自己曾经错过的那个车队。

“冲上去,包围他们”扩廓说道,他很清楚,自己的部队冲上去,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必须那样做,他想起了自己在太师府里面,受到脱脱太师的礼遇,士为知己者死,自己一定要救下太师

负责押运的士兵没有料到,会被一大队骑兵围上来,唯一让他们庆幸的是,围上来的是自己人,不是反贼。

说是自己人,他们一点也不友好,好多骑兵的弓箭,都已经拉开,仿佛一言不合,就会把他们射成刺猬。

怎么不往前走了?脱脱感觉到车子停了下来,也感觉到了四周有军队的气势。

“太师,太师大人在吗?”扩廓问道。

“我在这里”脱脱听出是扩廓的声音,走出了马车,此时,他已经被套上了枷锁。

“混账,是谁把太师锁住的?”扩廓大声骂道,他目光扫过那些人,用手握着刀柄,仿佛随时要抽出来砍人似的。

为首的太监已经哆哆嗦嗦起来,他没想到,自己这次出来,会遇到这么多麻烦,开,还是不开?

“扩廓,不得无礼。”脱脱说道:“既然皇上要治我的罪,那么,给我套上枷锁,也是应该的。”

“太师大人为国鞠躬尽瘁,何罪之有?”扩廓说道:“都是朝廷里面的小人的恶语中伤,才让太师大人有今日之难。”扩廓差点连昏君两个字都要说出来,他知道,朝廷里面以哈麻为首的一伙佳n臣,在皇上面前出坏主意,连许多男女一起,脱光了衣服的那种游戏都干,简直就是败坏皇室的名声。

“太师大人,您先到我的军队里面歇息,等我奏请了皇上,问明缘由之后,您再次回大都也不迟。”扩廓说着,看了一眼这些护卫,他们要是识趣,就放他们走,要是不识趣,可别怪自己不客气

“扩廓,不得无礼,你的这些话,要是让皇上听到了,岂不是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脱脱一向研究汉人文化,于忠义两字,看得非常重。

“反正我就是不能让太师这么回去”扩廓说道:“您这样回去,恐怕还没见到皇上,就被那伙歹人给害了。”。

第三百章 朱元璋下集庆

扩廓很直白,看问题也非常清楚,伴君如伴虎,既然皇上临阵易帅,将太师给撸下来,肯定没好事,太师若是回去了,恐怕有性命之忧,如今,大都里面有一批高官被抓了,这是一场政治风暴。{。首。发}

扩廓还知道,现在的元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全靠太师在这里撑着,如果太师倒了,那么,元朝的末日就要到了。哈麻一伙上台,他们搞些阴谋阳谋还行,治国,他们没这个本事。

一定要保护好太师这是扩廓最直接的想法,至于其他别的,他没想那么多。

脱脱就不一样了,如果他要是想反抗,早在军营里面就反抗了,他知道,是大都的皇上听信了谗言,他要回去,和皇上解释清楚。即使皇上还要治自己的罪,自己也不怕,几起几落,他已经看开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脱脱要做忠臣,要做天下的表率。

“扩廓,你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回到宝应城,收拢所有部队,打败张士诚。”脱脱说道:“只要你能够将高邮府拿下来,那我的安危才有保障。”

扩廓七尺男儿,这时也有些慨然:“太师,您先到我的军队里,看着我打败张士诚,我们再一同回大都”

脱脱坚定地摇了摇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我回去,我不能耽搁,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我们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分。”脱脱回到了车内:“军情紧急,你当以国事为重,不要再耽搁了。”

扩廓咬了咬牙:“撤”为今之计,只能先拿下高邮府再说。

军队再次踏上了南去的道路,扩廓走出了几里,总是觉得心里不安,他调出一个千人队,再次返回,悄悄跟在脱脱太师的车队后面,要是脱脱太师有什么不测,也好有个照应。

第二天,扩廓到达了宝应城外围,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

宝应城内的官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自从脱脱太师被抓,数十万大军失去了主心骨,已经无心作战。泰不花和雪雪并不能压制众人,再加上反贼的突袭,宝应城内部全部乱了套,溃兵遍地,一泄千里,宝应城,再次插上了张士诚的大旗。

扩廓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机会,没有了那些剩余的官军,只凭自己现在的人马,想要攻打宝应城,都是不现实的,和张士诚的军队硬磕,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思量再三,扩廓决定,再次回到自己的驻地,和父亲商议之后,看看大都的情况如何,再做决定。自己的这些兵力,绝对不能平白无故地消耗在这里。

宝应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张阳站在宝应城的县衙内,望着四周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这次战斗,已经彻底结束,从今以后,鞑子再也没有能力对自己构成太大的威胁,而且,恐怕用不了多久,鞑子就会派人前来和自己议和。

因为,大都人是需要吃饭的,张阳占据了高邮府,就在运河上面插下了一个桩子,隔断了朝廷与南方的联系。

虽然他们可以靠其他的方式来运输南方的粮食,但是,成本一定会很高,大都粮价会大涨。朝廷和自己议和,或者说,朝廷来招安自己的话,自己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自己该提些什么要求?自己当行省左丞?还是要得再多点?

此时,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或者说,一个分岔口,自己的这次胜利,会在全国造成巨大的影响,自己是趁着这次胜利,一下打到大都去,彻底埋葬鞑子,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向,先向南发展?

“主公。(更新本书最新章节)”耳边传来一个声音。

张阳知道,是施耐庵来了,外面也有喧嚣声传来,应该是当初分散出去的百姓,再次搬回了宝应城。

“施先生,百姓们安置得怎么样了?”张阳问道。

“主公,百姓们都已经安置妥当,得知这次我们又打了个打胜仗,他们都在欢庆胜利呢。”施耐庵说道:“我们这次,以少击多,打败了朝廷的大军,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前来参军的人,络绎不绝。”

张阳点点头,这次虽然胜利了,但是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足:几经扩军,军队的规模还是不够,想要转战全国,没有个几十万的军队,根本不行,他已经打算,再进行一轮招兵,将军队的规模,扩充到十万人。

但是,以行省一地,扩充得人数太多的话,留下种田的人就少了,自从自己发布了均田地的措施之后,而且免去了三年赋税,百姓们都喜欢种地,盼望着好日子的到来。

“施先生,鞑子这次大败,北方恐怕会空虚了吧?”张阳问道。

“主公,鞑子虽然大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鞑子仍然有很大的实力,北方的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率领的两路军队,就非常难对付。而且,北方是刘福通的势力范围,他趁着这个机会,一定会再次复出的。”

听到张阳的话,施耐庵就知道,主公恐怕是动了心思想北上了,这与原来定的计策是相违背的,先南下,抢占大片的富裕之地,才是正确的选择。

“而就在我们的正南方,平江路这些地方,还在鞑子的统治范围之下,那里的百姓,等待着我们去解救,而那里鞑子的势力,不是很强,借助着这次兵威,我们应该渡江南下,占领那些地区。”

施耐庵侃侃而谈:“江南士子很多,主公一直都想招揽人才,到了那里,一定会有收获,那里的大户多以经商为主,田产为辅,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既均田地,又不对他们构成太大的损害,就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毕竟江南的士子,大部分还是想着赶走鞑子,还我汉人河山的。”

张阳一想,不错,军队要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为自己注血。现在居高邮府一地,虽然自己有精盐这个大买卖,但是要养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有一定难度,到了南方,商业发达,只要征收一定的商业税,就能够有足够的收入,虽然这个时代不兴收商业税,但是,自己会为他们建立起这一套规章制度来的。

至于那些人手中的田产,完全可以按照对待沈家的方法来解决。

打下北方,虽然有更鲜明的政治意义,却拿不到更多的好处,还是先打南方,巩固自己的基础为妥。

想要打天下,有一个坚固的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随着这次胜利,大大小小的各路起义军都会冒出来,在张阳的记忆中,最大的两股势力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

朱元璋,自己已经和他打过交道,本来以为这个后世的明朝开国皇帝有做皇上的器量,可是,实践证明,这个人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小人,根本不光明磊落,后世的史书记载一定有误想想也是,关于他的历史,是明代的学者编写的,谁敢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