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抗战918-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老希的政策已经开始频繁出台。三五年的注定要让纳粹走上种族清理的道路。现在,那些犹太人的生活已经苦不堪言,等三八年后的,犹太人在德国注定是死亡,除了德国,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一样难逃厄运。
    董库不是救世主,他不认为自己家里的事情还没抖落干净。却想着拯救别的民族有什么不对。
    就眼前来说,找技术工人没有比犹太人更合适的人选了,他们里面很多原本就是技术工人,而且聪明,学习技术也比较快,犹太人的忠诚也足够,只要是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你。这根他们的教义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说,董库现在的厂子、矿井虽然没开工,可是需要工人却要有几十万、上百万之众。从国内招收都是个麻烦。
    至于其他的,董库并没过多考虑,他只是需要工人而已,需要能尽快上手的技术工人而已。
    我不是救世主,但这些人我却能用上。那就让我来顺便拯救这个即将支离破碎的民族吧!
    良久,董库吐出口浊气,最终定下了雇佣犹太人的决定。虽然这些被雇佣的犹太人在六七百万的大屠杀中占的比例很小,但董库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起码目前是这样。
    花钱雇人,这本来是件小事,但董库极为慎重的给邵胖发了电文。有当初大卫?约翰蓝给制造狙击镜和消音器的人情,董库对于德国的犹太人格外照顾,他希望能多救出几个算几个,让铁罗汉用ars公司用奴隶的名义,从老希手里要到尽量多的犹太人,包括妇孺儿童。
    接下来的事情还真就简单,当邵胖将指令传递给铁罗汉的时候,还在德国并未离开的铁罗汉直接找到了帕里奇诺。
    “帕里奇诺先生,设备已经落实,可是,我们那些矿井却缺乏劳工,而我们公司不比国家有人口基础,所以,公司让我看看贵国能否帮助我们解决部分劳工,也好尽快开始着手生产。”
    “劳工?”
    帕里奇诺很诧异,如果不缺钱的话,雇人并不难吧,难道这也要找生意上的伙伴帮忙?
    “曹先生,不知道贵公司将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劳工问题呢?”
    铁罗汉明白帕里奇诺的意思,他微笑着说道:“花钱雇佣,当然,如果少花钱,或者不花钱那更好。如果少花钱,或者不花钱,岁数大点小点,男的女的都没关系,全要。”
    “哦”
    帕里奇诺明白了,这家财大气粗的公司还是很抠的,起码在雇佣劳工上就没有跟他们做生意时的大方。而且这后一句显然是说,如果是奴隶的话,岁数大点小点就无所谓了,反正不花钱。
    “行,我明天安排人帮曹先生招募,这些不是什么大事。”
    帕里奇诺有元首的指令,在小事上尽量让这家公司满意,当然不会拒绝,更何况对方还是雇佣,境内可是有不少可以被招收的劳工,完全可以满足他们,就算工钱低点,反正不是德意志人就是了,什么土耳其人,犹太人,都是可征召的对象。尤其对方那句不花钱,这让他想到了可恶的犹太人,他已经有了腹案,单等一会跟元首请示下,看看是不是用放逐的方式,将这些犹太人全部清理走。
    这里的顺利出乎董库的预料,德国人还非常的配合,这一来,就看到底能有多少犹太人被铁罗汉拉走了。
    铁罗汉这边跟帕里奇诺会面,他挺尸也派了出人手,赶奔波兰,乌克兰等犹太人密集的国家,按着邵胖给的数量,不算德国的,他至少要雇佣八十万犹太人。不过,这些地方雇佣的标准就有所改变了,除了有技术的以外,只有三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犹太人在征召的范畴里,但男女不限。
    董库不是救世主,当然不可能弄一帮老幼妇孺回去养老,他那里是厂子,也并非养老院,所以,在其他国家招人,还是本着工厂利益出发的。

第250章AK54

    

第251章 空袭?
    
    ps:鞠躬感谢老王投来的来两张月票,拜谢啊!感谢2006开始投来的第二张月票
    第一款冲锋枪出炉,工业园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过程。那些闲置了大半的地下车间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新车床填满。而董库部队换装,最多两个月就可完成,这还是因为有了那些坦克大炮的残骸,让炼钢炉有了食物。
    第二批的后半部设备和随车来的战士和技术人员并不多,只有不到两万。至此,月牙岛成熟的战士已经大半到来,最后一批随设备来的将不会超过两万,也就是说,月牙岛上能来的战士9万之数将完成偷渡,全部加起来四万技术人员也将全部到位。
    再有五天,第三批设备就要到了,钢管,克里斯蒂安已经再次通知董库,将在十天后到达,也就是说,三月初,钢管就会到位。
    董库此时已经不再担心武器的生产了,冶炼炉在这几天就会到位,钢铁也会在试炉后,一个月内满足炼钢炉的吞吐。
    此时,他全部精力都投放到了炮弹的研制上。他亲自跟那些犹太的十三位火炮专家日以继日的探讨,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全力研制高炮的炮弹。
    那些日本造的高炮射速慢,射程不超过八千米,打击精度低,不利于防空。
    现在,工业园区的脆弱不是一般的低,那些露出地面的大型设备因严寒无法浇筑出水泥防护,只要炸弹落下,即便是不直接命中目标,设备也会被冲击波或者弹片碎片损伤,所以。防空在六月份到来前就是重中之重了。
    基于日本75高炮射速慢,射程近的弊端,董库将精力放在了炮弹上。二战后期,高炮为了适应飞机速度越来越快,高度越来越高的防空。开发出了镶嵌钢珠的榴弹、燃烧弹、碎片燃烧脱壳穿甲弹,和近炸、延时引信。
    对付皮薄的日本飞机,镶嵌钢珠和近爆是最佳选择,不需要研究穿甲效果,哪怕直径一公分的钢珠都能轻易的撕开飞机的外壳。
    犹太这些火炮专家是在大卫?约翰蓝他们到达海岛后,发电第二波接来的。里面有几位在这方面有相当深的造诣,通过董库给出的数据和讲解,他们佩服之余,也很快领悟了其中的精髓,在董库期待中,短短两天的时间。镶嵌钢珠,并能使其均匀激射的设计方案就拿了出来,让董库这个只知道数据,却解决不了问题的“专家”大为惊叹。
    同时,这些聪明的犹太人还加入了延时引爆的引信,在设计中,三千米到六千米的高空将是所有皮薄飞机的梦魇。那里。将是无法穿越的禁区,就算垂直,也会先被击毁然后坠落。
    这样一来,只要经过试验,最多十天半月,新型的防空炮弹就出现了。这将是日本飞机的噩梦,他们在已经坐在卡车上的移动高炮的钢珠弹幕中,来多少,空中就会绽放多少焰火。
    在董库成功设计出了防空炮弹的同时,已经抵达柏林的火烈鸟图纸也被送进了飞机制造厂。
    经过数百名专家的细致研究。他们都惊叹这种设计,而且造价并不高,充其量也就是十来万美金的造价,并不比国内的战斗机造价高。
    随着数据的核准,样机的制造也开始了。相信不出五天。一款崭新的零式将提前面见世人。
    已经得到通知的日本官员在得知做好样机观摩准备时,期待,在所难免。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用钢管和一部分黄金换来的飞机,在哈尔滨的上空并不能称霸,甚至生存都困难,倒是在其他战场找回了尊严。
    董库守在秘密研制炮弹的一处水泥地下室的远处,他在等待心炮弹的出炉,急迫的想知道炮弹的效果。
    试制的炮弹一共十枚,它们将会在随之的射击中被搜集到各种数据。
    就在这时,近卫小声的跟董库耳语了几句,让站在房间里等待结果的董库一惊。
    “空袭?”
    这个季节不可能出现空袭,等3年后,为了适应严寒中飞行,不但机舱密闭,还出现了电热飞行服,那时,在30度以下的低温里才可以实现远距离飞行,而现在,显然还不能能出现轰炸机。
    “让双城核实,目测观察!”
    琢摩了下,董库沉声下令。
    十几分钟后,董库接到了电话,的确有飞机飞过双城附近的上空,向哈尔滨飞去。
    “他们怎么做到的?”
    董库很奇怪,这种季节他已经有了电热飞行服,还不敢让那些飞行员在空中飞行呢,训练全部是起降滑行的操作,并没有离开跑道,就连山洞里那上百架的战斗机,轰炸机也是同样,除了每天训练飞行员外,并不升空。
    “隐蔽所有防空火力,不得开炮!”
    董库略一沉吟,就给哈尔滨下达了指令。
    他认为,听到飞机的声音,却看不到大队的机群,这应该是飞行高度在五千米以上的侦察机。
    果然,他命令下达还没有两分钟,双城那里再次传来消息,山顶的观察手看到了飞机,是双翼的飞机,飞行的高度不好判断,大致有三千米左右。
    我就说嘛
    董库心理踏实了。如果现在日本飞机大群起飞,对于哈尔滨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一旦让日军发现这里成片的木笼房和冒起的蒸汽、热气,那,这里只需要两架平行轰炸机就可以夷为平地,防护太脆弱了。
    不过,他也知道,就算开化,也来不及加固防护,所以,在飞机抵达上空前,将其摧毁就尤为重要了。
    轰鸣的飞机引起了哈尔滨民众的好奇。守军得到指令,不得露出防空力量,不得惊扰民众,所以。高度越来越低的飞机并没有引起恐慌,反倒是那些孩子奔跑在街道上,喷着半尺长的哈气喊道:“飞机!飞机!”兴奋的不行。
    试探着下降盘旋的飞机在发现地面并没有发动攻击的时候,遂大胆的降低了高度,距离地面仅有三四百米的高度在哈尔滨上空盘旋。
    “小岛君。看,那里的两门高炮并没有移动,是不是支那人没有会操作高炮的?”
    前面的小岛次郎一边操作着飞机,一边用小铲子刮着玻璃上的霜花说道:“按说不能,他们的火炮技术这么厉害,怎么会没有人操控防空炮?我看。我们不要大意,可以返航了,我的手已经冻僵了,一会降落都是麻烦。”
    “那我们就返航,照片已经拍了。”
    后面的日军飞行员附和道,随之呼叫新京飞机场。请求返航。
    他们的呼叫是明码,董库这边当然能够知道了。听到飞机离去,董库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对方的飞机既然能够起飞了,这说明,已经有了要空袭的准备。
    “王厂长。炮管的几个车床什么时间可以安装试生产?”董库放下电话,头不回的问道。
    前一个月,从上海被偷偷赶到哈尔滨的王宜海,曾经在捷克学习火炮制造五年的他,拥有着非常成熟的火炮制造技术和研究能力,四十二岁的他在被柳败城的暗堂在上海的乡下找到后,得知是为华夏先遣军制造火炮,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举家北迁,来到了天寒地冻的哈尔滨。
    到了之后,他跟董库详谈了一个多小时。董库确认他有着成熟的经验,遂让他出任了火炮厂的第一任厂长。
    听到董库的问话,王宜海不假思索的回道:“三号镗床明天就能组装完,一号、二号镗床太过庞大,还需要三天。75口径的炮管在三号镗床安装完就可以挑来福线了,车床的工序已经完成。”
    “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