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龟大陆-第6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夜懒洋洋的摆了摆手,笑道:“单个人的力量再强大,在千军万马中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这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永远都不是武力人皇大人,你说对吧?”
  老李点点头,认同了将夜的看法。


'正文 第七百二十章 仁与利'

  “你小子心态还真不错,我挺喜欢这个传人,我选定你了”老李最后还是忍不住道。
  将夜一边收取着地上的能量团,一边审视着地上的一面盾牌,一边说道:“好啊,只要是真知灼见,对我来说多多益善,我也不怕老师多”
  “怎么感觉好像是我在求你,而不是你在求我?要放在之前,我说一声收徒,这排队的人得从天骑城排到天铸城现在,哎”老李感叹道。
  “呵呵我只能说我运气好,而且你来运气太差了;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将夜懒洋洋的说道,“不过,放现在,你要是吆喝一声,照样会有一大群人排队等你收徒。”
  老李摆摆手,说道:“我可不傻,如果我真出去招手,恐怕全世界的人都会来抢这理气宫,哪里会在乎我这个已经陨落的人皇?”
  老李倒是把这个世界认识得挺透彻的!
  将夜把玩着手上这枚小盾,查看了一下这枚盾牌的功效,顿时感觉自己的眼球被灼伤了。这小盾显然有点变态了,居然能够豁免50晶一下的攻击力。也就是说,英雄传承者只要装备了这枚盾牌,就能够形成一个无形力场,将攻击力低于50晶的敌人的攻击豁免掉。
  这以为着,装备了这门小盾的英雄,不再惧怕群战。敌人的士兵虽多,但都拿他没有办法。
  这枚小盾的名字也极具儒门色彩,同时霸气侧漏,名为:仁者无敌。
  将夜难免产生“仁者无敌盾在手,天下我有”的感慨。
  这宝贝,他显然都不舍得送给妹子们了,而准备自己用。反正,他凝练的人族秘密传承装甲,拥有九个识海,完全不怕识海不够装备神器。
  此时,将夜完全能够明白,天骑城李伯叔那老乌龟知道自己和伙伴们得到他先人老李的传承后,会有那么丧心病狂的举动即使他是李伯叔,他也难免要同样丧心病狂一回。
  世界上没有白得的馅饼,即使是白得的,这馅饼也得砸在人脑门上,让你疼一疼。将夜现在就感觉有些头疼,因为收了老李的神器,自然得听老李唠叨一阵。
  老李不余遗力的又给将夜讲授经文,这段是讲平天下的。
  经文如下: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中国古籍全录阅笔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意思是:《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
  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
  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将夜听到这里,还是颇有感触的。他对老李说道:“人皇大人的教诲,我有些感触。
  这人生一世草生一秋,遵从着潜在的规律,人在日常中却不知,偶尔符合规律便兴盛崛起,违反规律便衰败消亡,这些都是自然赋予的规则,凡人不知道这些,容易逆行倒施只有真正有道的人,才能够知道并得到这规律。
  就好像这天下篇经文所说一样,真正可以左右天命的不是统治者的命格,而是民心的得失,可是统治者容易把自身命格看得比民心更重要。再比如说,对一个国家来说,仁其实比利更重要,可是大多数人,往往会毫不犹豫的将利置于仁之上。
  这和大多数人的眼光有关系,他们所见都比较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会为长远打算。
  所以,有道有德的人,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凡人。
  人皇大人,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老李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嗯,果然你已经通过这通天阶梯,修行圆满,德行也小有圆满,可以进入渡海之桥,传承我的之法。”
  说完之后,将夜便走出流星雨幻境,走出了天下殿,老李的身形也随风飘散。
  叮.
  将夜又听到识海中传来一阵轻吟之声,他知道自己又能够看到一章,这次,可能火种姑奶奶真的去睡美容觉了,并没有说话。
  将夜用意念翻开懒人心经,见到懒人心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意思是:道荫庇着万物,它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托求庇护的归依。嘉美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交互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让人们互相感染,对那些不为现行价值观所认可的不善之人,为什么要横加贬弃呢?所以,自诩为“天子”而自贵,设置三公九卿以供驱使,虽然好象是有了玉璧由四驾马车供奉护拥着似的尊贵显耀,其实还不如来进修我所说的道。从古以来,人们如此推重我所说的道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达成目的,避免过错吗?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
  懒人心经的解释是:懒人纯粹一心,舍道之外,别无他求,得道之后,万物可求,舍得之间,有舍有得,先舍后得,舍而得!


'正文 第七百二十一章 舍与得'

  懒人心经的解释,又看得将夜心中一阵激动,说的真是太精辟了。结合刚刚老李给自己讲解的天下篇,他深切的体会到了道的重要性,常人无法触及,即使触及也无法真正掌握。而求道之人,若不能纯粹一心,用儒者的话说,便是惟精惟一,那只能偶尔的契合大道,大部分时间可能颠倒大道,和自然相违,倒行逆施。
  因为,真正的求道者,当舍道之外,别无他求。就好像真正的用剑宗师,需要做到舍剑之外,别无他求,真正的弹琴高手,也需要做到舍琴之外,别无他求。这样,为了追求的东西,将其他东西都舍去,方才能够在自己的追求上有所建树。
  舍弃,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生活中,生灵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人总是本能的拒绝认识真正的自我,而不断编织虚假的自我,打破虚假的自我形象,是需要偌大的勇气的。
  当然,舍弃之后,得成自己所求之道后,并非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