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郭太临阵退缩,是想要叛变太平道。
    只有“大贤良师”张角,在与郭太通信之后,默认了郭太的做法。不但如此,张角还特地去信各地,为郭太解释说道:
    “郭太坚贞,无需多虑。承吾志者,盖此人耶?”
    作为张角最为倚重的弟弟,又负责整个太平道的秘密联络和谍报机密,张宝对当年的事情,当然极为了解。据说,郭太之所以没有按照张角的指使,全力发动起义,是因为郭太以郭氏一脉流传的上古占卜巫术,得到了不详的结果。
    东汉自开国以来,天命谶纬之术极为流行。其中最出名的一句“谶语”,便出自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刘秀在写给公孙述的信中,极为郑重的提出了“代汉者当涂高也”。皇帝都如此相信谶语,民间的风俗,也就可见一斑了。
    对于张角来说,谶语这种东西,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他自己也曾经亲手炮制出一个“七星会,汉室毁”的谶语,当然对其中的奥妙,有所了解。
    但是,郭太所掌握的上古占卜巫术,却是一门连张角自己,都感到高深莫测的学问。对郭太用巫术占卜出的结果,张角心中,还是信了五、六分的。
    作为名士郭泰、郭林宗的侄子,郭太当年之所以加入太平道,拜张角为师,便是由于郭林宗临终前的最后一次巫术占卜。
    这次占卜,郭林宗得到了“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的卜语。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之句,出自《诗经·大雅·瞻仰》。意思是贤人死亡了,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之句,本为《诗·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意思是说,可怜我们这些人;在何处才可以维生?当求明君而归之。
    如果总结一下,占卜的结果,是说大汉朝廷的统治,已经没有多少年了。新的明君即将出现,将要取代汉室!
    张角学究天人,也正是看出大汉的国祚已然不长了,这才兴起“黄天当立”的念头。有着这样的因果,郭太所掌握的上古巫术,自然让张角不得不小心对待了。
    那么,在这个庞大的,牵涉到太行军、并州太平道和并州高门世家的战略计划当中,郭太为什么愿意表示支持呢?
    答案,居然还是因为上古巫术占卜的结果。
    在数月之前,张狂在张宝的引荐下,与郭太在白波谷曾经悄悄的见过一面。听完张狂对这个战略计划的简要规划后,郭太立刻进行了一次巫术占卜。占卜的结果,是:
    “室星当值,大利北方!”
    有着这样的考语,郭太当即表示了对张狂战略设想的赞同。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郭太特意提出,为自己的独子,迎娶张氏的女子为妻子。同时,他还下达召集令,为张狂奇袭南匈奴王庭的行动,提供了一千并州游骑兵和若干匹好马。
    在郭太的眼中,张狂是继“大贤良师”之后,唯一有可能再次大兴太平道的人选。所以,当他听说韩暹居然勾结匈奴王于夫罗,合谋奇袭太行军的消息时,愤怒的几乎当场就要兴兵讨伐这位,有着二十年交情的老朋友兼老伙伴。
    但是,郭太是个重情义的人。火头过去以后,又得知太行军和张狂并无大碍,郭太也只得长叹一声,通知韩暹,率领他的心腹,赶快走人,以免太行军到时候找他算账。当张宝终于放过这个话题,说起其他事项来,郭太可以说真的是如释重负。
    至于韩暹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来,郭太心里是明白的。他这位老朋友,可以说是野心不小,向来以并州太平道第二号人物自居。如果张狂这个年纪轻轻的外人,以后将成为并州太平道的首领,这对韩暹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韩暹的事情,已经被暂时放到一边。郭太面对张宝的询问,很快回答道:
    “在得知无忌的胜利消息后,额就在准备此事。第一批四千人的流民,含精壮丁男一千四百人,已经准备好了启程。一切顺利的话,五天之后,便能够动身!”
    “而且,再过二十天,第二批三千人,也可以上路。在今年之内,额会从河东,至少输送两万六千人的流民,到无忌手下。”
    说到这里,郭太停顿了一下,苦笑道:
    “要知道,当今的大汉,别的没有,那流民可是遍地都是。听说,额们河东还是好的。青州、豫州和兖州那边,流民都是上百万了!”
    张宝听了这话,阴沉的脸色也越发的难看了。他接过话头,说道:
    “于毒、张饶那些小子,怕是高兴坏了。听说这些小子计划今年再次起事,重新竖起黄巾大旗。有了这些流民做兵员,却不知这些小子,会闹到何等地步?”
    郭太说道:
    “莫说这些小子了。就是额老子,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现在就反了!说实在的,这次如果不是无忌打下了匈奴故地,额手下这些流民,还真是没法子安置。额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流民饿死。到时候,怕是不得不反了!”
    张宝点了点头,又问道:
    “这些流民,可都信了我道?”
    “流民嘛,地将也不是不知道。只要给口饭吃,要他们信奉啥都成。只是,这里面,真正能成为合格道众的,十个里头有一个,额就会笑死了。”
    郭太说到这里,眼睛盯着张宝,有些踌躇的说道:
    “地将,现在的粮价,又涨了不少。一斛米粮的价钱,都涨到了六百钱了。额们并州实在是太穷了,都快要买不起粮了。地将,你是不是应当让无忌,支援额并州些钱啊?”
    郭太与太行军的联系,最早就起源于经济问题。两、三年前,本来在张角战死后,陷入各自为政状态的并州太平道,听说太行山的一支黄巾军残部,出手很是大方,于是派出人手,试探着进行联系。
    听到并州太平道求援的消息,张狂本来并不打算理会。还是张宝出面为张狂解释了一番并州太平道的事情,张狂才意识到并州太平道的价值,很痛快的答应了支援的要求。
    几年当中,张狂仗着自己手头宽松,已经陆陆续续的支援了并州太平道两亿多钱。如果没有这笔资金,一直从事于流民收容工作的并州太平道,怕是经济上根本支撑不到现在,在年初的时候,就不得不走上造反的大道,来抢钱抢粮谋生了。
    由于张狂提醒张角时日无多,张角在死之前,已经对身后事,有了一些准备。在暗中负责藏匿财物兵甲,以备后日之需求的人,正是“地公将军”张宝。
    除了交付给张狂携带,运进了太行山的价值近十亿五铢钱的黄金珠宝以外,还有价值三十亿以上的财货和五铢钱,被张宝悄悄的掩埋在冀州的十余处隐蔽地点。虽然有几处藏宝处,因为风声走漏而被发现,但是剩下的藏宝,至少还有价值二十亿钱以上。
    有了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什么张狂不肯老老实实的呆在太行山里,等待天下大乱的天时呢?
    有钱却不好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未来,随着大汉局势的不断混乱,经济必然将陷入极其严重的萧条衰退中。
    以张狂头脑中来自后世的,那一点儿不算多的金融知识想一想,伴随着乱世的到来,通货膨胀必将居高不下。物资的价值,将会越来越高。十年以后,这些不能及时花出去的钱,怕是根本买不到多少东西。甚至有可能出现,有钱却买不到东西的地步。
    所以说,要花钱,就要赶早。趁大汉的钱财,还比较“值钱”的时候,将它们及时花销出去,必然比起以后物价高企之时,能够带来更大的回报。
    如果没有手头这些高达数十亿的巨额财富作为底气,张狂的西北移民战略计划,纯粹就是个空想。但是,若能成功的用这数十亿钱,打造出一个兵源和军粮基地来,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可是真正说得上一本万利呢!
    张宝虽然心中对郭太留有芥蒂,却不会在关系到太行军未来发展战略的大事上发作。他似笑非笑的看着郭太,好一会儿才说道:
    “现在匈奴之地还不稳,奴子们常常干些个掳掠袭扰之事。我军抽不出足够的人手,来运送财货给你。这样,阿太,你每送一批流民到北边,顺便就让护送流民的手下,携带一批财货回白波谷。你说如何?”



第54节 故王留胡族
    听张宝如此说,郭太笑道:
    “这样啊,再好不过啦!额等下就让小子们加快动作,再让靖儿跟着跑一趟,一定不让这些小子出什么纰漏。”
    “靖儿?是你的独生儿子?”
    “哈哈,就是额那小子。”
    张宝有些诧异,脸色明显好转了不少:
    “靖儿若我没有记错,今年应该十九了?”
    郭太笑道:
    “是啊。额这个小子,小时候发过高烧,虽然被大贤良师给救了回来,可也落下了点儿毛病,脑子不太灵光。如今世道不安宁,额也不敢让他出去游学。正好,要送流民去北边,额想让靖儿这傻小子,也出去见识见识,当今的第一流人物。”
    瞥了一眼张宝,郭太接着说道:
    “无忌和退思,都是后一辈里的杰出人才。额让靖儿到了北边以后,别急着回来,就跟着无忌和退思两位兄长,好好的学习磨砺一番。”
    听到这些话,张宝脸上的诧异,已经隐藏不住了。郭太的这番安排,明明就是将独子送到张狂手下做人质嘛!
    ——难道,韩暹之事,真的与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郭太送出独生子作为变相的人质以后,双方谈话的气氛,明显的轻松起来。与郭太敲定了流民换钱财的大纲,张宝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情了,便开口告退。郭太作为一地的霸主,事务繁多,也不能总陪着客人。不过,他还是派出了得力助手胡才,负责接待郭太一行人。
    数日之后,接到张宝传回的消息,正被新占领土地上的杂事,纠缠的焦头烂额的张狂,忍不住难得的大笑起来。
    “大事定矣!”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程昱,也罕见的露出了笑脸。原本程昱对张狂设想出来的这个复杂而宏大的战略,认为只有三成把握。现在,确认了郭太的合作态度,程昱将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调高到了五成。
    按照程昱的脾气,有五成成功的机会,就值得全心的投入!
    目前,匈奴故地的局势,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
    南匈奴自从背靠大汉,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人丁繁衍,已经拥有了不下八十万人口。就算经历了羌渠单于被杀的内战,损失不小,计点下来应当也不少于七十万人口。
    不过,在太行军奇袭美稷王庭以后,又被张狂设计逼反,放手屠戮了一番,这两个月内,至少死掉了十万匈奴人。
    除此之外,有不少匈奴贵人,畏惧于汉军的凶威,又不愿乖乖的交出人口和财富,干脆就带着部下的牧奴,向四周的大漠、草原逃散。其中,光是向北逃到了鲜卑人地盘上的匈奴人,就有至少八十个部落,十万人以上。
    这些逃走的部落,虽然带走了大批的人口和牲畜,可是,却不得不将他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土地,留了下来。张狂对这些逃走的匈奴人,也是乐得放过。毕竟,他并没有把握,将一个实力完整,却又心怀不轨的匈奴族,一口吞下。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张狂还是明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