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
    “臧霸!?”
    臧霸不接口,不承认。
    他的脸上,蒙着一块黑巾,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直接认出自己。
    毕竟,如今的太行军已经被大汉朝廷所招安。臧霸出兵袭击大汉州兵,这种事情,根本是形同反叛。臧霸这次出动,在表面上所打出的旗号,也是一群在山中残留的黄巾流寇。无论别人怎么猜测,臧霸都要避免落下确实的证据。
    没有确实的证据,就算有人凭借臧霸的武技,猜出了他的身份,只要臧霸没有真正露面,太行军也大可用打口水仗的方法,把这一点糊弄过去。
    “格老子的!别乱叫!看刀!”
    借着几句话的停顿,臧霸回过一口气,手中宝刀刀锋闪烁,再次一跃而上。对面的武将,长矛使用的不错,连刺九矛,与臧霸拼了六刀。臧霸趁这将长矛刺出的一个空挡,身子一团,揉身而上,正要在此将身上斩上一刀,却被一旁短刀一档,不得不退后,回到原处。
    臧霸的攻势一歇,他手下的士卒,立刻感觉到前方汉军的阻挡,变得坚实起来。不过,在借助臧霸刚才的凌厉反击,稳住了阵脚之后,太行军士卒也从最初被伏击的混乱中回复过来,倒也没有在严阵以待的汉军面前,吃什么大亏。
    如今的局势,对臧霸部很不利。
    不算一开始,臧霸部就被汉军的伏击,一举击杀不下五十人。就看现在,双方在军营的门口相持不下,凸出在汉军军营中的队伍,承受到三面夹击的围攻。如果臧霸部不能赶快扭转这种不利的阵型,时间长了。失礼就是必然的事情。
    “这个麹凉儿,果然谨慎!他是从哪里,看出我军的破绽来的?”
    对于奇袭的失礼,臧霸嘴上不说,心中却极为郁闷。这次出击,并不是臧霸本人对麹义有什么仇怨。而是对麹义在数月之前,所做的那件事情的反击。
    提到这里,臧霸不得不对主公张狂的识人、用人之能,表示衷心的佩服。当赵风遇害的调查任务,被张狂交给一个此前毫不出众的无名之辈——史阿,来进行调查的时候,臧霸心中,对此并不以为然。
    就如臧霸这等在太行山和冀州西部厮混了好几年的“悍匪”,都对赵风之死查不出什么明显的线索。史阿一个无名之辈。又不是冀州本地人,怎么可能有能力调查处这等毫无头绪的公案来呢?
    但是,短短一个月里,事实却是,这个史阿居然就将赵风遇害事件的内幕,给大致理清。
    虽然,这里面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冀州刺史王芬和冀州都尉麹义是幕后的黑手。但是。结合史阿回报的种种线索,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赵风之事与王芬、麹义二人的关联。
    这就足够了。
    毕竟,太行军可不是一个需要证据确凿,才会动手报复的执法组织。
    接下来,让臧霸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冀州刺史王芬,还没等张狂正式下令报复。居然就莫名其妙的自杀身亡。于是,剩下还活着的直接打手麹义,就成为张狂的报复令中,最主要的被打击者。
    麹义若是乖乖的呆在他的冀州州军大本营里,臧霸也不能奈何他分毫。要知道。麹义在冀州的名头可不是假的。这几年当中,但凡与麹义交过手的义军,就没有几个,能够全身而退的。臧霸虽然立功心切,也没有正面硬抗麹义的把握。
    不过,也算是难得的机会,这次麹义亲自带兵,出征一支近来颇为活跃的黄巾军余部,就被臧霸窥探到了其中的战机。
    只要麹义不是守在冀州州师的大营里,臧霸自信,以他部下的行军能力,外加几个与太行军关系密切的沿途豪强的补给配合,必然能够在麹义措不及防的情形下,对麹义的临时营地达成突然奇袭,从而一举击垮冀州州师。
    只是,现在的局面,是麹义居然提前有了防备。这样一来,臧霸的奇袭活动,说不定就变成了以卵击石。
    不过,有一点,臧霸不太明白。麹义带兵打仗,向来喜欢身先士卒,冲杀在战斗的第一线。可是,从战斗展开后,到目前为止,臧霸都已经出手了,麹义却还没有露面。
    什么,有人问,刚才与臧霸交手的那两员武将是谁?
    可以肯定一点,他们都不是麹义。麹义在冀州的名头,很有两分是建立在对抗太行军的战绩上边。双方打过的次数不算多,可臧霸在战场上,毕竟与麹义照过面。
    如果臧霸没有记错的话,那两员,不,还要加上旁边的另外两元武将,没有一个是麹义本人。他们应该便是被称为“麹氏九子”的九名麹义部将里,其中的四人。
    麹义是西平麹氏的嫡子,手下赖以威震冀州的部队,便是以麹氏子弟为主的私人部曲。而麹义部下,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组成,就是据说能够与“江东猛虎”孙坚的“猛虎义从”,“白马公孙”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相提并论的“先登义从”。
    所谓的“先登义从”,目前约为四百人,都是至少斩杀过三名敌军的精英。而“先登义从”里,又有九名武将,武技超群,更兼配合默契,被好事者冠上了一个“麹氏九子”的称呼。
    臧霸刚才与敌将接战了两次,已经试探出那四名“麹氏九子”成员的大致实力。
    若是论起武力,这四人里也就是一人拥有“千人破”的实力,其余三人则大约都是“百人斩”一级的顶峰。然而,借助四人间的那份默契,四人合力组成了一个小阵,居然成功的压制住了“万人敌”臧霸的突击。
    对敌人的小阵,臧霸的心中也很是无奈。
    虽然几年前借助张狂的点化,臧霸就晋入了“万人敌”的级别,可是他却不是那种擅长正面交手的武将类型。移动力和身法极为高明,特别擅长山地作战,便是臧霸的战斗特点。
    若是在山地,臧霸凭借自己的步法优势,足以将两个典韦一级的强者耍的团团转,并通过不断的纠缠疲劳敌人,最后战而胜之。但是,遇到当前这种需要正面强行破阵的情形,只怕要两个臧霸,才能抵得上一个典韦对敌阵的冲击力。
    就比如眼前由四名“麹氏九子”将领所组成的军阵,他们虽然可以通过默契的配合挡住臧霸,可是遇上典韦的话,在典韦的恐怖怪力和浑厚“战炁”面前,却绝对撑不过十招。
    至于臧霸的副将褚飞燕,更是一只山猴子,号称“天下没有他爬不上去的山”。只是,与臧霸一样,实力达到“千人破”级别的褚飞燕,在缺乏腾挪辗转空间的正面军阵接战之中,战斗力并不比一般的“百人斩”武将,要强上多少。
    “该撤退了!”
    褚飞燕挤到臧霸的身边,低声提醒道。
    他们这支军队擅长的是长途奔袭和游击袭扰,却并不适合阵地战和攻坚战。既然眼下捞不到什么好处,那还是先撤退比较好。毕竟,麹义军的战斗力,臧霸他们也是见识过的,可以说是心有余悸。要是再打下去,褚飞燕估计也是得不偿失的。
    “好!你带着滑雪队,先准备好反击!”
    击退了汉军的一波围攻,“战炁”消耗不少的臧霸在阵后恢复了一下体力,给褚飞燕下达了指挥命令,立刻又冲到了战斗的第一线,带领着敢战的部下,再次与“麹氏九子”拼杀在一起。
    战场之上,进攻其实不难,难的就是撤退。一支军队,是不是精锐,在组织撤退的时候,就可以清晰的观察出来。
    军队的撤退,可不是主将一声令下,大伙儿就一股脑的向后跑。那不是撤退,那叫溃逃。如果发生这等事情,敌人一个追击,一支军队只怕就要损失四、五成的兵力。
    真正的撤退,必须有组织,有纪律,要安排好后卫部队,还要准备好反击部队。这样,才能让敌军不敢肆无忌惮的追击,最终安全的完成撤退的任务。
    “风大,捞帽子!”
    臧霸又冲上前去,与汉军拼过一场,感觉体内的“战炁”消耗了快到一半,也不敢再逞强,乘着双方士卒脱离接触的当儿,低声的对周边的部下,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臧霸所部多是山贼游侠出身,用黑话传令,那是驾轻就熟的事儿。
    虽然听到撤退的命令后,军中士卒略有些骚动的意思。但臧霸既然还担任着后卫,其他士卒的心中倒也不算慌张。
    好在臧霸军这些年来,正面交战的次数不多,可游击战战法却是用过不少次,撤退起来也是经验丰富。臧霸一声令下,很快全军就后队变前队,开始了有秩序的撤离。
    臧霸所部的撤退,并没有引起汉军的追击。这一点,让臧霸有些疑惑。
    不过,既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军中的斗志自然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形下,就算臧霸看出了汉军的破绽,也没有可能更改命令,让部下重新组织进攻。(未完待续。。)



第23节 臧霸露破绽
    臧霸的感觉并没有错。汉军一方,的确是到了勉力支撑的地步。如果臧霸敢于冒险督军猛攻的话,说不定再攻击片刻,汉军一方就垮了。
    因为,就在此时此刻,汉军的主力,其实并不在营中。
    就在前一天,麹义亲自督军,打破了目标黄巾军的大寨。上万的黄巾军溃兵,分成好几股,向西南一面溃散而去。
    所以,麹义所部的主力军队,其实已经沿着败兵溃逃的方向,一路追击下去。臧霸今日进攻冀州州师大营,遇见的,仅仅是麹义的留守部队。
    虽然是麹义军留守部队,可他们的战斗力水准,也远超过一般的郡国兵。在留守的“麹氏九子”成员心中,光凭留守的五百步卒,击垮一支想要混进大营的黄巾流寇,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麹氏九子”在简单的讨论之后,便设计打开大门,让对方先进入大营。待到对方得意的时候,再以雷霆一击,摧垮敌人的斗志。接下来,他们就可以一路追杀,得到无数的首级功了。
    至于为什么“麹氏九子”能够提前发现对方的阴谋?
    原因很简单,只是源于臧霸的一个疏忽。
    汉军对烽燧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虽然许多时候,这些规章制度已经没有被严格的遵守。不过,在重视军纪的麹义严格管理下,没有哪个部下敢于玩忽职守。
    按照烽燧的守卫规定,每天或每隔几天,烽子们都要在傍晚时分,举上一次“平安火”,以表示本烽燧依然在己方的控制之下。
    如此设计,本来就是针对敌人对烽燧的突袭行为。而臧霸的疏忽。就发生在这里。
    夺取烽燧之后,臧霸并没有对烽子们进行严格的拷问,也就无法得知,麹义军居然还有这样一手安排。汉军大营的士卒,在没有收到“平安火”的信号后,不敢耽搁。急忙通报了上一级的军侯。
    得到消息的留守“麹氏九子”诸将,对麹义定下的规矩不敢掉以轻心,趁夜暗中探查了一下烽燧附近,立刻得到了臧霸所部的第一手情报。
    臧霸虽然派出小队士卒暗中埋伏,无奈麹义部下的斥候也不是弱者。臧霸没能发现麹义军的动静,倒也不算是无能。
    所以说,臧霸这一战,其实败得不冤。
    “麹氏九子”唯一错误的估计,就是没有料到。已经被招安的太行军,居然敢这样直接的打上门来。就算这些太行军都换上了黄巾军的装束,可是臧霸的武力,已经深深的出卖了他们的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