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蛛丝马迹结合在一起,让张狂不由得想起了后世,一本以曹操为主角的网络小说。
    小说的内容,自然是忘得差不多了。就连这本书的名字,张狂也记不清了。但是,这本书里的一个配角,却意外的被张狂给记住了。
    这个人,在后世的网络上最为人所知的事情,就是在缺粮的年份,将人肉当做军粮,供应给曹操的军队。甚至有些网友,根据这一条,干脆给此人取了个诨名,叫做“人肉程”。
    然后,张狂又想起这位“人肉程”,好像还有一个梦见在泰山上,两手捧日的故事。出于他个人的恶趣味,以及对一个合格谋士的渴望,张狂特地嘱咐臧霸,一但见到了这位程立,就用这个梦境故事刺探一下对方。
    如果这个故事发挥了作用,张狂将试着想办法收服一下此人。但是,若是此人对这个故事毫无反应,张狂暗中吩咐臧霸,此人,可立杀之!
    于是,臧霸带领一百多名以泰山轻侠为骨干组成的轻装部队,疾行了两日,于深夜时分,发起了对东阿县的奇袭!
    三丈五尺高的城墙,也许挡得住身躯沉重的典韦,却不可能挡得住步伐轻灵的臧霸。在东阿城下,臧霸只是助跑了十丈的距离,就一口气踩着成八十度坡的夯土城墙,冲上了墙头。
    然后,绳索从墙头垂下。伴随着前锋精锐轻侠们对守夜县兵和更夫的袭杀,近百名轻装战士,随臧霸鱼贯入城。
    本来那名本地信徒对东阿城内部的情况,并不太了解。他误以为程立兄长的大宅院,是近来名声鹊起的程立所居住,根本不知道程立的真正住处。幸好,阴差阳错之下,臧霸从宅院后方翻墙而入之时,正遇到前来纠合兵众的程立。这才有了前边的那一幕场景。
    可以说,自从穿越以来,张狂在战事中的运气,一向不错。就连得到的一条错误信息,居然也能抓住关系胜负的正主。
    程立被抓住之后,虽然对臧霸不理不睬。可是因为那句与梦境相关的话语,程立也没了想法子捣捣乱的心思。就算来袭的天平军数量不多,但在程立被俘的消息传开之后,东阿县中,上至县令,下至平民,立刻就丧失了抵抗突袭者的意志。
    当作为臧霸后援的于禁率领部下在黎明时分赶到时,臧霸正坐在县令的寺衙中,悠闲的喝着小米粥。
    此处的“寺”,在汉朝还是指的朝廷官员的官署。后来到了隋唐时期,“寺”的意思才逐步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这种佛寺的起源,也正在东汉时期。据说,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官府鉴于浮屠教信众日益增加,有些容纳不下,干脆就把“鸿胪寺”搬迁出去,将原来的官邸改建,重新取名为“白马寺”。有了如此演化的过程,后世才将佛教的布道场所,称之为佛寺。
    当然,此时的佛教,还被称为浮屠教,在大汉的传播并不广泛。真正使佛教在中国大地上普遍传播开来的时候,还要等到五胡乱华的那段不堪回首岁月。在建立了政权的五胡统治下,被称为“胡教”的佛教才真正取得了华夏大地的宗教优势。
    好了,话题扯远了。且将视线撤回到天平军身上。
    八月初七,当张狂率领天平军主力抵达东阿县城时,整个县城都被彻底控制住了。值得一提的是,程立的妻子,听说程立被天平军俘虏,毅然将两个儿子托付给成功逃出城外的薛房,自己回到东阿县城中,请求照料程立。
    等张狂料理好手头的事情,又将斥候队派出去,打探“卜己帅”与汉军交战的最新消息之后,终于得了空隙。出于对谋士的渴求,张狂强忍着疲惫,直接去探望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人肉程”。
    关押程立的地点,就在他被俘获的程氏大宅。由于张狂之前的暗示,程立只是被软禁,其余一应活动,都很自由。面对“一言可决其生死”的张狂,程立就像对待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子一样,略一行礼,便端坐在草席上。
    张狂细细打量,这位三国名人的相貌。
    程立虽然年已四十余岁,周身上下,却找不出一丝衰老的迹象。与普通的四十岁人相比,显得年轻得太多了。而出现在此人身上,最为吸引张狂目光的,不是那双深邃如海的眸子,也不是斧刻刀削般的面孔,却是一部长度足有三尺的青髯。
    ——美髯公?
    ——好一个黑长直
    当张狂面对着程立,在席子上跪坐下来之后,还没有张口,貌似安详的程立,却突然抢先发问:
    “张渠帅,可知天下大势?”
    张狂一愣,皱了皱眉头,回答道:
    “天下大势,当然在我太平道手中。”
    程立目光低垂,不动声色的再问:
    “如当今天下的黄巾战事,渠帅可见,胜算有几分?”
    张狂不假思索,张口便答:
    “不足一分!”
    “咦?”
    张狂这个回答,让程立小小的吃了一惊。他原以为,张狂身为黄巾渠帅,无论如何都会硬撑一番。却不料,对方的回答,竟然如此干脆。
    “原来渠帅已经有心”
    “足下何出此言?张狂身为‘大贤良师’族人,自然当为‘太平道’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程立嘿然不语。他这下,算是有些迷惑了。
    “程先生有疑惑?”
    “愿闻其详。”
    张狂心想,这位智者果然了得,面对问题,直指核心。看来想要说服这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
    “汉室虽衰,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黄巾代汉,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如今,汉室为了拯救危局,不得不饮鸩止渴,全力激发汉室的残存气运。我‘太平道’虽然顺天应人,迟早代汉,当前时刻,却也不得不暂避锋芒。
    我教‘大贤良师’固然是一代人杰,明了黄天代汉之大势。无奈‘当局者迷’,‘大贤良师’却不知,汉室之衰,非一日之事。
    我虽不才,已得‘南华老仙’指点,预知当今汉帝之性命,不过数年矣。待得当今汉帝崩殂,二子争位,天下必乱!那时,方才是我‘太平道’真正的大兴之际。
    只可惜‘大贤良师’未明天数,只恐数月之中,必被汉室气运反噬,重病而亡。然而小子我尚在,日后自能让‘太平之道’,加之于四海八荒!”
    张狂在这里说得慷慨激昂,程立只是用手捻着数根胡须,无动于衷。等张狂说完,程立才不紧不慢的插了一句:
    “这么说,渠帅也只是说说而已了。”
    “数年之内,必有验证!”
    “那却要仆【我】拭目以待吗?”
    张狂微微一笑,心中却有些气馁。这般有明智的谋士,果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可惜,他“点化”的能力,却又用不上。
    “先生为何不问,我是如何知道先生曾经做过的奇梦的?”
    程立依然不动声色,淡淡的说道:
    “此虚妄之事尔。一家数口的身家性命,系于区区一介幻梦,此事,非智者所为。”
    张狂心中暗想,若是没有揭出这个梦来,只怕这位,连话都不会与自己多说?程立不问,张狂却偏要回答。
    “其实,小子无知,怎知道这许多奇妙之理。然而,幸而承蒙‘南华老仙’不弃,这才多次于梦境之中,教导于小子。至于‘南华老仙’所说,是否虚无飘渺,先生只需有心,轻易便能从我军士卒中,寻得答案。”
    程立见对面的青年,眼神清澈,言之凿凿,心中自有计较。他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渠帅刚才曾言,贵道的‘大贤良师’,将在数月之中,重病”
    张狂面色沉重,轻轻的答道:
    “这些消息,尽皆为‘南华老仙’在梦境所断言。小子虽然不愿相信,可是‘南华老仙’此前,所言无不中,由不得小子不信!”
    ps:人物——程立
    程立是此人的原名。不过,这位堪称三国第一流谋士的智者,流传于后世的名字,却是另外一个。世人说起曹操手下的谋士,皆推崇郭嘉、贾羽、司马懿等人,却不知曹操手下最受重用的谋士,却是这位原名程立的智者。别的不说,这位智者于233年和夏侯惇、曹仁一起从祀于曹操庙庭,为外姓朝臣里被从祀于曹操的第一人,由此可见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又ps:看在笔者写作认真的份上,各位读者能不能帮忙宣传一下本书?本人性情木讷,不太会交际,在宣传上很不给力。看着一万两千多的点击,四百多一点儿的收藏,实在是打击人的积极性啊!
    拜托了!谢谢。



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
    张狂面色沉重,轻轻的答道:
    “这些消息,尽皆为‘南华老仙’在梦境所断言。小子虽然不愿相信,可是‘南华老仙’此前,所言无不中,由不得小子不信!”
    “根据老仙所言,由于汉室激发气运,全力反噬,不但‘大贤良师’将于数月之内,突然病亡。而且,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两位,也当在‘大贤良师’病亡后一月之内,相继败亡。我八州黄巾大起义,前后不足一年时间,就将一时倾覆!”
    程立震惊于眼前的黄巾军渠帅,居然对自己这个阶下之囚,说出这些堪称极为荒谬的话语。一时间,他竟没有注意到眼前的年轻人,表情是否悲泣。但是,内心之中,程立对眼前青年所说的“南华老仙”,已经多加了四、五分的信任。
    自古到今,凡是前来劝降的,从来都是夸大己方的优势,贬低对手的前景。程立还从来没有听闻过,有将自己的前景贬低得一钱不值,然后再来劝降的!
    更何况,如火如荼的黄巾大起义,到了现在,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时间。听对方所言,这次起义,最多还有数月,就会落下帷幕。用时间如此之近的事件来诱骗,那得是多么脑残的人才会做出的选择啊?
    这样一番推论下来,程立古怪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此人若是胡说,那就完全是起反效果。但是此人若没有胡说,却又完全起不到劝降的作用
    ——且看下文如何。
    这些想法,只是程立一个愣神的功夫。很自然的,程立再次发问道:
    “如此说来,渠帅可是想要向朝廷献降?”
    “献降?”
    张狂冷笑一声。
    “大好前途,我岂有自行献降之理?”
    “谨受教?”
    张狂长身而起,却又跪坐下,低声道:
    “黄巾军大火虽熄,然而薪火相传,不可断绝。数年之内,汉帝必崩殂,黄巾必再起!
    届时,有识之士,联络百万黄巾,割据一州之地,建立地上太平之国,观汉室诸臣自相残杀,自有成事之机。自行献降?嘿嘿”
    然而这些话语,明显没有迷惑住程立。张狂话音刚落,程立便直指张狂这番言论中的一个大漏洞,骤然发问:
    “渠帅既然对未来之事所知极多,何不上告‘天公将军’(张角)?‘天公将军’若是知道,岂不是可以未雨绸缪,镶补一二?”
    听到这番话,张狂不自觉的深吸一口气。
    ——终于来了!
    程立所说的,就是张狂那些神秘预言的一个最大漏洞。如果是突然被问及,他还真有可能,因为应对不当,而突然哑口无言。
    而且,这个问题,不但是一个现实问题,还是一个人品问题。在提倡孝道的汉朝,一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