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想的北宋-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温仪拿这个便宜妹妹最没辙了,咬牙切齿的看了她半天,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我真是前世欠了你的。”
    来到了杭州,李想跟李三娘的关系便不似过去那么遮遮掩掩,当然,也不敢太过头,表现在面上,就是开胭脂作坊的李大官人十分倾慕李大家,所以借了宅子给清乐坊的女伎住。
    文人这种东西,嘴巴最贱不过,尤其是一干对清乐坊的小姐们眼馋的要死却苦于囊中羞涩的穷酸货,这会儿见清乐坊一干人等竟住到了一个丢了官的土财家里,心中十分不忿,不就是有几个臭钱么?你现成的官儿都给玩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有脑子活络点的,便私下里揣测:这位前工部郎中,该不是因为跟官家争风吃醋才被贬的吧?若说自古以来的红颜祸水,这位李大家可真算的上一号,哄得官家如此迷恋,竟让三个朝廷命官为她遭难。当然,这位李郎中也是色令智昏,也不成亲,整日跟个女伎厮混,能跟官家的相好勾搭上,实在是厉害,可若是因此丢了官,那就只能说是个蠢货了。
    类似的谣言穿来穿去,便传到了李清照的耳朵了,气的够呛,把李想叫来骂了一顿:“你若想娶她,便装的像些!她原本在杭州没几个人认识,这次过来,我看她也从未自个儿出去抛头露面,这不是挺好?偏你没事儿找事儿,见天的往她住处去,没事儿就带了她四处游玩,弄的谣言满天飞”
    李想微微一笑:“谣言止于智者。”
    李清照扶额道:“可这又不全是谣言,总有一半儿是真的,你难道不想娶她了?”
    李想道:“难不成为了娶她,便要让她一辈子遮遮掩掩么?这事儿早晚都要被捅出来的,再遮掩也没用,若还没结婚,就把她弄得像见不得人似的,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她要钱有钱要貌有貌,满开封倾慕她的人车载斗量,不为了堂堂正正的做正头娘子,干嘛稀罕我这个土财?我若也想拿她弄个金屋藏娇之类的事儿来,她早就把我轰出门了。”
    李清照摇摇头:“我总觉得你太性急了,阿弟,听我的,别太闹腾,以后带她出门,好歹也带个锥帽。等到靖——”李清照顿了顿,这件事儿她实在不忍提,便改口道:“等到大事已定,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你便是敲锣打鼓的满杭州的去喊你要娶李师师,也没人会跟你计较。”
    李想想了想,也觉得李清照说的有点道理,赵佶还当着皇帝呢!他还是安生点吧,只是不要弄得三娘心里不痛快就好。
    李三娘才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儿不痛快:“反正现在别人都知道你仰慕我,现在走得远点儿大家也只会觉得是我看不上你,又不要你了。对我没什么损失,等到大局定了再说,我正好歇歇,昨天跟你爬山,简直累死我了。”
    李想笑道:“虽然累,可是很畅快不是?”
    李师师道:“畅快是自然的,开封周围没什么大山,我过去从来没有离开过开封。长这么大,头次坐那么大的船,头次爬这么高的山。”
    李想微微一笑:“这还不好办,等到局面安定下来,咱们结婚了,我就带你走遍大宋的山山水水,要是大宋的还看不过瘾,我就带你去别的国家。”
    李三娘笑道:“别的国家就算了,人生这几十年,连大宋都逛不完呢,更别说别处了。”
    李清照好容易劝了李想安生下来,偏偏另一个弟弟又惹了麻烦。五月中,李清照得到消息,李迒被选作驸马了,订下的是莘王的同母弟弟顺德帝姬赵福金。两个弟弟的婚事一直都是李清照的心病,现在一下子都解决了,李清照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李想非要娶女伎,好吧,娶就娶吧,好歹人家也是大宋NO。1的女伎,反正李想高兴,她闹心一下也就算了。结果李迒竟然要当驸马,这下李清照怎么也淡定不起来了。当上了驸马,就跟赵家紧紧拴在了一起,想要外放的想法都没法实现了!谁听说过带着公主上任的县令?
    李清照闹心的要死,面对着跑到她家贺喜的各家的娘子,只能强撑了笑脸表示开心,私下愁的都要白了头发,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真正的好消息还是有的,小桃顺利的生下一个儿子,生产很顺利,来接生的妇人连连说很少见到官家娘子生孩子这么利索的,娘子的身体真好,孩子也健康。岳老爹跟姚娘子高兴的够呛,对两个儿子的思念也被这个小家伙的降生冲淡了几分。
    岳翻接到消息,一路快马跑回来见了小桃一面,说了一大堆肉麻情话,又写了李想照顾父母妻儿,跟父母问安,又看望了老师,一天的时间把能看的人看了一遍儿
    岳翻长得跟岳飞越来越不像了,他生就娃娃脸,怕人家觉得他不稳重,还留了两撇小胡子,看的李想手都痒痒,只想给他拔了去。岳翻第二天一早就快马加鞭的回富阳去了。没办法,身为富阳的县令,他能抽出两天时间就不错了
    有了这件事儿,李想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儿,看到李师师过来也跟她打趣:“什么时候,你也给我生个儿子?”
    李师师翻了个白眼:“你不觉得你该先考虑结婚的事儿么?”
    李想笑道:“三娘,你这是在跟我求婚么?”
    李三娘:“滚!”
    清乐坊众人在杭州呆了三个月,天气越来越热,在北方呆惯了的女孩子们便有些受不了了,直嚷嚷着玩够了,想回开封了。李师师便告诉她们如今是雨季,不适合船行,安全起见,最好还是等雨季过去好在没有后世的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杭州虽然热,但还是可以忍受的。这年月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大户人家的好房子都是墙壁很厚,晒都晒不透的。所以外面再热,屋里也荫凉,到了晚上,没有钢筋水泥的相对自然的自然环境里,温度很容易就降了下来。
    好歹把大家都安抚下来,李师师也有点闹心了,这么拖来拖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于是便扯了李想,让他讲一千年以后的事儿,又问他一千年以后,她这是时候,都有谁是出名的人物。李想重又体验了一把当初刚到大宋,坦白了来历之后被李清照问东问西问个不停的经历。
    对于当下的快乐,李想总有一种最后的狂欢的的感觉,或许是亡国的脚步越来越逼近的缘故?似乎又不全是这样,为什么会这么不安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想总是睡不着,思来想去,理不清头绪,只能归结于金人即将南下,所以他才如此不安。
    九月份的一天,李想跑到李清照家里带着囡囡,宝宝玩儿,三个人满院子的乱窜,却看见赵明诚的幕僚跌跌撞撞的冲进院子,李想把孩子交给女使看着,自己则赶紧跑到赵明诚的书房。
    “金人正式宣布伐宋,已经南下了”赵明诚闭着眼睛,轻轻地说。
                  
128 第一百三十章
    人心惶惶这四个字用在当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坏消息一条接着一条,不过两三个月的功夫,平州;易州相继陷落金人会师南下,净是很快就要打到黄河边上的样子了。
    开封那边传来的消息十分混乱;谣言渐渐多了起来,可是准确的消息却越来越少,甚至连朝廷的邸报都停发了。唯一还算能让大家有点安慰的就是,官家已经下旨让各地驻军入京勤王,包未开封,同时召请了不少当日被他贬谪的官员回京——包括岳飞的岳父李纲。
    李刚任职为太常寺少卿;很快有人推举他主管守城事宜。李纲向来是个直性子;屁股还没坐稳;便奏上“御戎”五策,又劝徽宗:“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
    赵佶把这个国家弄得个千疮百孔,可以说,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他失去了信心,这样的人,在皇位上多坐一天,就让百姓对朝廷的信心下降一份。赵佶自己也知道他失了民心,大敌当前,他也不想做亡国之君,故而他老老实实地,下了罪己诏,宣布要把皇位传给太子。
    如果放在其他时间,这或许算是个好消息,这个自即位以来就没干过正事儿的官家终于要卸任滚蛋了,大家终于有盼头了。可是放在这个时候,这算什么好消息?快亡国了所以吓得撂挑子不干了?对赵明诚等人而言,这更是个催命符一样的消息,新君年底继位,那么,次年就要改元了。
    靖康,到了。
    李三娘不用再哄着清乐坊的人们在杭州安心住着了,除非脑袋转筋,谁也不会想现在回开封的。只是演出少了很多,这个时候,谁有心情呢?好在清乐坊的小姐们各个有钱,倒是不担心没节目演了就出不上饭——不用出去就不用做太多的新衣裳,日常吃饭能花几个钱?李师师早把李婆婆大半辈子的积蓄都带来了,那可是清乐坊多少年来的盈余,她自己的私产也相当丰厚,所以也并不着急。
    “若有可能,我真宁愿把这清乐坊全都散了”李三娘悠悠道。
    “天底下又有几个李大郎?”于梦荷冷笑道:“阿姊是运气好,可我们这些人,便是带了万贯的家私,怕也只是做妾的命儿。你快不要胡思乱想了,各自有各自的造化!你哪里操心的完。”
    李三娘也知道自己是胡思乱想,可她心中实在憋闷,跟故土被敌人侵占相比,去想想身边的烦心事儿反而不那么难受了。
    虽李想早告诉了她日后要发生的事情,但她心里总有一丝侥幸,说不准,他记错了?或者说,好多东西都变了,比如岳飞都成了禁军将领了,搞不好这次开封真的不会沦陷呢?她见到李想的时候便开心,可只要离开他一会儿,便又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国破家亡在即,她自己的这点幸福,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过年。
    年三十那天,李想带着李师师回到自己的家,一起过了大年夜。
    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所以大年夜都各回各家,不过李想这边儿人还是很多的,岳家二老,小桃,杜十一娘,还有岳家三个小豆丁儿。李三娘跟小桃本来就认识,这阵子又没少串门儿,关系相当不错,岳家二老从来都是好说话的人,看李三娘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的一个小娘子,还是李想喜欢的,这不挺好的么?
    杜十一娘依然住在李想的宅子里。她其实私下里早就开始找房子了,可孤身一个的小娘子,总需要找个治安好的地方,偏那样的地方,一般都是殷实人家集中地地段,哪里有小房子?故而价格都不便宜。家中另外几人出嫁的时候李想都给过一大笔钱,所以买得起,可是杜十一娘又没出嫁,光靠她自己攒的钱,买了房子就没法过日子了。
    其实若只要搬出去单过,典房或者租房都可以,可是别人能这么做,杜十一娘不能,她孤身一个人,非要典房,租房住到外头,李想听了会怎么想?他的脾气肯定会自责,大家也都尴尬。唯有自己买房子,就说是为了将来招女婿所以才提前买房,买了房子空着太可惜,这才搬出去,理由也是合理的啊,好歹面子上过得去。而且房子不能买的太差了,差了依然会让大家各种担心。
    如今,杜十一娘却不尽恨死了自己的瞻前顾后,早知道便问大家借钱也要先买下个房子啊!本想着自己再攒个一年的钱,手头有点余钱再买。谁知道如今金人南下,北方好多富商提前就跑了,跑到南方,选择定居在杭州的人非常多,她略略犹豫的功夫,杭州的房价蹭的一下子就涨起来了,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