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流人物-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他站住脚了。他有钱了!

《上梁方言》的注释

哥生老四的气了。

在信上,哥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哥说,他再也不管他的事了……

是呀,表面上看,在冯氏五兄弟中,老四是最绵软、最文气的一个。可是,当老大冯家昌一连写了十二封信,那犹如“十二道金牌”,一次次催促他赶快出来的时候,他却断然拒绝了。小时候,他是兄弟之间最老实、最听话的一个。那时,哥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然而,到了大哥的宏伟计划将要实现的时候,到了弟兄们各把一方、可以遥相呼应的时候……他居然不听哥的招呼,执意留在了上梁村。

哥是真生气呀!为了他,哥花费了多少心血?!哥知道老四内向,人长得柴,也瘦弱,哥就没打算让他吃苦。哥把一切都给安排好了:先当兵,就在市里的军分区当兵,也就站站岗什么的,绝不让他受罪;当兵的第二年就让他上军校,这都联系好了,而后再转干……哥说,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其中所有的关节,哥都一一打通了,就等他坐享其成了。可是,这王八蛋不知中了什么邪,就是不肯出来。

接着,老二、老三、老五也分别给他写信……说老四,你不听哥的话,你傻呀!

到了后来,连爹也走了——老姑夫进城跟儿子享福去了。爹走的时候,还劝他说,老四啊,走吧。你还是走吧。那唾沫,淹人哪!可无论你说什么,他就那么耷蒙着眼皮……死拗着。

——连村里人都认为他傻!

对冯家,村里人本来就看不起,再加上老大、老二、老三、老五一个个全“曲线救国”了……他们一走,人们自然把心里的恶气全撒在了老四身上!他呢,无论人们说什么,都一声不吭,认了。本来,在冯家五兄弟中,他是学习最好的,就是不当兵,也完全可以考出去,可他死活不走。

在上梁,他有过一段极为狼狈的日子。

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他几乎活成了一个“鬼”。村里人都说,这人怎么一下子变得神神道道的,八成是得“想死病”了。在乡村里,这是一种很“流氓”、很“哈菜”的病。白日里还好说,白日里他老是捧着书看,倒也正正经经的。可一到晚上,他就像没魂儿了一样,一身的“鬼气”!他夜游……

每天夜里,他就在村子的四周游荡。有时候他就蹲在树下,有时候他藏在麦棵里,只要见一个穿月白或枣红布衫的,他就悄悄地“哨”着人家,跟很久很久,而后突然跳到人家前面,猛叫一声:“嫂……”吓人一跳!按说,喊也就喊了,可还没等人醒过神来,他扭头就走,偷儿一样的跑得风快!也不知究竟图个啥!一次,两次,村里人还不是太在乎,可次数一多,人家就反感了。黑灯瞎火的,一个妇道人家,正走呢,突然就跳出来个“他”,头发长长的,贼瘦,那样子就像鬼魂一样,吓死人!再后,就有女人当着面“呸”他,人人见了都“呸”他,一边“呸”一边还骂……就这么连着“呸”了几次,他的头再也抬不起来了。

没有人能说清楚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人瘦,脸也寡,可他脸上总是汪着两块潮红,两只眼也像血葫芦似的,看人痴痴的,走路闷闷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邪气。有时候,他捧着本闲书,就那么死读死读的;有的时候,他就蹲在地上,用一节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的,见有人来了,赶忙用脚蹭掉,也不知写了些什么;还有的时候,他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可走着走着,又突然拐回去了。吃饭呢,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瘦得不像个人,看那样子,一风就能刮倒!

在他最消沉的时候,有那么几天,他就一个人坐在河边上吹箫,一夜一夜地吹,既不吃也不喝……吹累了的时候,就在河堤上歪一会儿,等醒过劲儿来,再接着吹。那箫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一声声慢,一声声紧!就像是一个抖不开的线团儿,扑啦啦满地都是线头子,越抖越紧,越缠越乱,去抓哪一根好呢?又像是娘儿俩隔着帘儿在诉说心曲,心长话短,娓娓绵绵,一笸箩的熬煎。还像是用碾盘去推日子,一血一血的,磨的是时光,碾的可是情感……吹到后来,连月儿都蒙着脸儿去听!

箫声断断续续地从河上飘过来,吹得人心里发凉……有一天晚上,他像狼嗥一样大喊了三声,谁也没听见他究竟喊了什么!此后,他突然就沉寂下来。后来,不知是吃了些什么药,慢慢地,居然就正常些了,也不再夜游了。那时候,村小学里刚好缺了一名教师,急等着用人,于是,经村里安排,他就到小学里当民办教师去了,教的是语文。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再叫他“瓜蛋”了,在民办教师的工资册上,他也算有了自己的名字:冯家和。

在村办小学里,除了教课之外,他大多时间都是一个人猫在屋子里,样子神神怪怪的,很少出门……不久之后,学校的老师们惊异地发现,这个冯家和,他是在写书呢。他居然要写书!趁他不在的时候,人们偷偷地看过他写的一些草稿,那是一本他自己起名叫《上梁方言》的书……在他的草稿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很多“注释”,那“注释”是一条一条、一款一款的,记述的竟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

天:

注释一,此字,字典上解释为天空、天气、天然之意。普通话读音一声阴平。

注释二,此字在上梁,首先在读音上被“儿化”了,它读“天儿”。这字在读音上先先就被轻慢了,因为太遥远,也因为不可知……人们对这个自然界最大的字反而不尊重了。所以,在上梁,当人们说到“天儿”的时候,反而有了一层戏谑、调侃、辱谩之意。村里一个叫黑子的就常说:“你看那鸡巴天儿,热的!”

注释三,在此地,“天儿”还有钟表的意思,是时间的大约数,也叫“日月”。这里的时间是用“熬”和“磨”来表述的,是很缓的。这个“天儿”是要用宽宽的脊梁去“背”的。

注释四,在上梁,人们还是惧“天”的,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惧怕。从精神含意上说,引申为对权势、对不可预知的威力的恐惧。大权谓之“天”,小权谓之“地”,在这里,“地”是实实在在的,是眼看得见的。“天”却很遥远,很宏观,就是一个炸雷打下来,还有个“闪”的时候,让你躲避。所以,在上梁,人们是敢于戏“天”的。如村西有位二秃子,敢骂娘,也敢于日天。有一次,他红着脖子与人“抬杠”,喷着唾沫星子日骂上头的领导。那人说,你真有日天本事,告去呀?他说,屌!那人说,老天爷你也敢日吗?他说,屌个毛!那人一回头,说,咦,所长来了。他扭头就跑!

地:

注释一,此字,字典上为地球、陆地、地方、路程之意。普通话读音为重音去声。

注释二,在上梁,此字只读轻声,好像怕吓着什么似的,是极为亲切、私密的一种读法。这里边先有亲娘老子的含意,次有(自家的)床上女人的亲昵,还有破鞋底、烂席片、笤帚疙瘩儿、屎罐子、尿盆子一般的随意。

注释三,在上梁,“地”在人们眼里是很小的,叫“一亩三分地”。正因为这“小”,它才充满了爱意。那爱是贴骨贴肉的,与日子有着致命的粘连。正因为爱到了极处,也蔑视到了极处,苦在里边含着,恨在里边含着,有人恨得用脚跺它,有人把它捧在手里……包容的时候,它是海;渺小的时候,它是汗;背着它,太重;放下它,太轻;离开它,太空;走近它,太苦。绵绵长长的一个“地”呀,那真是欲说还休!

注释四,在上梁,这个“地”字又有无限的延伸:它是扛在肩上的日子,当“背”字讲;它是衣食的来源,当“吃”字讲;它又是一方的守护和弹压,当“权”字讲,那叫“土地爷”。在人们的意识里,“天”是形而上的,“地”是形而下的。“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天”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地”是绳索一样的近,它捆人哪。对于“地”,因为它太近,是人人想逃离的。生于斯,那是无奈,告老时才想起还乡,那叫做回归故里。“里”就是“地”呀,热辣辣的“地”呀!

人:

注释一,字典上说,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普通话的读音为二声阳平。

注释二,在上梁,这个字读“仁儿”,音是定要“儿化”的。说起来,是很自甘、很轻慢的。在本地,人们最常用的口语是,人(仁儿),草木之人(仁儿)。所以,在这里,人与草木是平齐的,是同样低贱的。这个“仁儿”是在包裹之中的,是硬壳里的一个核儿,它的活就是一种挣扎,或者叫做“钻挤”。“钻挤”是本地的常用土语,这里边的隐藏意是“逃”!

注释三,在这里,“仁儿”还有面具的意思,那是一种“伪装”,“脸”就是人的面具。“仁儿”是最难看透的,它隐藏着一层层的包裹。老蔫在村里活了七十年,“面”得不能再“面”了,老实得三脚跺不出一个屁来。“文革”中,由于出身不好,上学的小孩子给他脖子上插一黑旗,他就每天插着这黑旗走来走去……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就去省里开会去了,说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学生!

中:

注释一,此字原为居中意,为中间、中国之中。普通话的读音为一声阴平。

注释二,此字在上梁,应为口语化的地方应承语,也叫“点头话”。此地用两种声调,一为阳平,二为去声。如狗子说是一串“阳平”,麦囤说的是一炮“去声”。

注释三,历史上,此字曾有“天下第一”、“天下之中”、“天下归心”之含意,这“中”曾有十分傲意,喊出来底气是很足,是一览众山小,很阳壮的。登封的告城观星台曾有过记载,那是天下的中心呢!后来就很心酸地“出溜”下来了,一路遭贬,几经演变(?)怎么就成了这种样子:它成了上梁的“点头话”,成了实质上的“投降调”,成了“臣伏句”,成了狗子常挂在嘴边的无条件的服从:“中中中中中……”成了麦囤的表决心式的“中!”——为什么呢?待查。

受:

注释一,此字原为接受、遭受、承受之意。被动词。普通话读音为二声阳平。

注释二,此字在上梁,则是主动语,是很积极的词汇,是一种担当,是把土地扛在肩上行走,是“活”的同义,也是“劳作”的代名词。上梁读音略微,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村人们相互撞见了,如若不说那个“吃”字的时候,就会招呼说:“受哩?”对方的回答一准是:“受。”

注释三,在乡间,此字甚苦,这里边似乎包括着生命的全部内容。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有多少个烈日,就有多少个“受”,那就像是一种无始无终的劳作。在时光里,它还有扛、顶、支的意思,那“受”字的本身不就要一个站立的人用头来支天吗?!这个“受”是专门对“日月”来说的,它表述的是一种宽容与平和,是很大器的一种静。在上梁,这个“受”是有长度的,它以六十年为一个度量单位,那叫“花甲”。过了花甲,就到了“不中受”的年纪了,那是期望着能放一个响屁的年龄。

恶:

注释一,字典上解释为:很坏的行为,与“好”、“善”相对。读音为二声阴平。

注释二,此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