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绳文集(1979-194)-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曾企图“用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

    (《列宁全集》第42卷,25页)。但这种尝试失败了。他们改而采取符合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特点的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列宁还曾考虑到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但走法不完全一样,会具有各自的特点。他考虑到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有可能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过一定的革命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他认为就是“在全世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以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别“还要保留一个很长很长的时期”

    ,因此就应当:要求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时,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

 46

    62胡绳文集

    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列宁全集》第39卷,71页)

    列宁的这些论述是很值得重视的。一切民族、国家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相同的,但“世界大同”还在遥远的将来。不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各国会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也会因国情的不同而有同有异,或者在大同中有小异。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仍然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在中国这得一个经过特殊的道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到社会主义的国家中,不能不特别注意这一点。

    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大大高过以前时代的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而且具备相应于这种生产力的发达的国民教育、国民文化、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等等。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一旦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里,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这一切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材料”。

    但是,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社会里虽然有资本主义,但很不发达。

    我们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我们从旧社会得到的“遗产”中,几乎完全没有资本主义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因此,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能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和特殊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认真地解决这些问题,学会别的民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学会的一切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东西。中国的社

 47

    胡绳文集72

    会主义道路必须考虑到这个实际,正如同民主革命必须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一样。

    也许有人说,既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特殊困难,为什么不先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呢?这个问题,是值得回答的。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如果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将只会继续沉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中,或者变成这一个或那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附属国。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国际条件)使中国没有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必须首先指出这一点:即使经过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是一条“近路”

    ,中国也没有条件走这条路。

    何况这决不是一条近路!

    经过资本主义,对于广大劳动人民说来,是经过一条漫长而痛苦的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既然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经过新民主主义而直接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怎么会由于害怕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而选择那条漫长而痛苦的路呢?

    中国没有能从封建社会转成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的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成为落后的国家,而且遭到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蹂躏,这是历史的不幸。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人民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又是历史的幸运,尽管这条道路上有许多注定要遇到的特殊困难。

    我们没有经过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固然形成一些特有的困难,但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些特点。经过长期的民族苦难和

 48

    82胡绳文集

    革命斗争,锻炼出了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团结和艰苦奋斗的传统,这是很突出的;我国工人阶级从来很少受社会改良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人贵族”阶层在我国是没有的;我国的农民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和合作化运动,同工人阶级结成亲密联盟,对共产党的领导有高度的信任;我国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虽然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但是一般的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们根据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实际生活经验,承认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我国的资产阶级分子在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是通过赎买方式和平地进行的)

    后,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地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自愿把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奉献于社会主义祖国,旧社会的其他社会上层分子也是类似的情况,等等。这些特点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又是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当然有助于我们克服那些弱点,但是我们如果不注意克服那些弱点,也不可能充分利用这些优点。

    一般说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艰难的事业。我们在进入社会主义时不能不面临的有些问题,又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转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所不会遇到的问题(在那些国家里也会有一些我们所没有的问题)。

    我们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是些什么呢?

    举例来说,就是在全社会,特别在广大农村,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很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文盲大量存在,国民教育很不普及,社会教育设施很少;科学技术落后,知识分子数量少,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分子更少;非常缺乏大生产和大商业的经验,因而经营管理方法很落后,如此等等。

 49

    胡绳文集92

    就政治上来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我国从来没有过。

    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制是以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为基础,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欺骗。但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在揭露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质时,同时又指出,它取代了封建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固然社会主义不能像从资本主义社会接受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各种文化教育设施等“遗产”

    (这些“遗产”几乎一转手就可为社会主义所用)那样地接受政治制度方面的“遗产”

    ,但是一个民族有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法制的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是很有关系的。

    在我们这里,是没有这种经验的。

    我们只有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在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内建立起来的民主传统,这种传统无疑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就全社会来说,我们必须从清除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废墟开始,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1956年8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今后全国人民的最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方针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而社会生产力仍处于落后状况的实际出发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除非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在转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也可能比别的某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但是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落后并不只是和外国相比而言。为了巩固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既有的社会生产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我国的特殊的历史条件造成的状况。一般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开

 50

    03胡绳文集

    始建立时,不可能已经是健全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当然更加不可能。因此,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还继续要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按照我国的国情完善起来。八大虽然没有全面地说明一切问题,但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当作中心任务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制度确实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发展。

    党中央1981年6月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建国32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指出,“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这样,我国的经济文化状况,和建国初年,和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时相比,显然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道路虽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左”倾错误经历了曲折,遭受过挫折,但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过程中之所以犯了“左”倾错误,以致造成“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这些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证。从这种“左”

    倾错误中应该得到的重要教训之一是,不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而只凭一些“公式”

    (这种“公式”往往是片面地解释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

    ,如同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一样,也决不能正确地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51

    胡绳文集13

    由于中国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学习的东西,所要做的工作,不免特别地繁多、复杂,需要用很长的时期。看不到这一点,以为很快地就能完成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甚至以为只要靠一两次群众运动就能解决问题,那当然会犯大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当然是对的。指出这一点,对于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毕竟只是最一般的规律。如果不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那就不可能准确地看出究竟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上有哪些东西需要改革。从“越大越公越好”之类的抽象观念出发去进行“改革”

    ,反而滋长吃“大锅饭”那样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现象。

    “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

    ,是人类有史以来以阶级剥削为基础的社会中的规律,把这个公式用到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起破坏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作用。

    “社会主义一定要和资产阶级斗”

    ,这个公式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灵魂。在这个公式下,既不区别向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