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青云:石剑春秋-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
               “令尊呢?”
               范瑶目中竟射出了恨芒,欲言又止。
               最后,他始沉声说道:“说来让仁兄见笑,家父十多年前弃家出走,没了下落,小弟母子迫于生计,从南方流浪到此地来”
               董卓英不由侧然,他的遭遇与自己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自己的身世无法告人,心念数转之后,道:“令堂患的是什么病?”
               范瑶喘了一口大气,道:“武林病。”
               董卓英困惑地问道:“什么武林病?”
               范瑶道:“运功走岔,伤了经脉,卧床不起,此病非一般医家所能为力,所以才找上‘神针医圣褚名远’,可恨对方重利轻义”
               董卓英静静一想,道:“这么着,区区陪范兄到府上去看看,也许也许能为力也说不定。”
               范瑶破颜为笑,惊喜的道:“好极了!只是蜗居简陋,不堪待客,委屈仁兄大驾,实在”
               “这一说便不够意思了!”
               “如此小弟带路。”
               绕了不少僻巷,来到城根脚一处瓦砾荒场,范瑶手指着一间倚着残垣而搭的木板小屋,讪讪的道:“这就是了!”
               丝丝昏黄的灯光,从板壁缝中射出,景况实在凄凉。
               两人走近屋前,里面传出一个微弱的妇人声音问道:“是瑶儿回来了么?”
               “是的,娘!”
               “那位褚老前辈请到了么?”
               “娘,褚老前辈被好几个病家缠着,没空,孩儿请了一位朋友来,他是内家高手,也精医道。”
               董卓英暗赞范瑶的纯孝,他不敢直话没钱请褚名远,怕会伤了母亲的心,这真是应了古语:“寒门出孝子”了。
               “啊!是你的朋友,怎没听你说过。”
               “是孩儿新结识的。”
               “别尽站在门外,快请客人进来呀!”
               范瑶轻轻推开了木扉,躬身肃客。
               董卓英一颔首,跨入屋中。
               只见四壁萧条,中间一张白木桌,点了一盏油灯,四个木凳,有两个是缺了腿的,中间用竹片子隔开,一明一暗。
               范瑶的母亲不用说是躺在暗间里。
               “仁兄请坐,篷荜陋室,实不堪待客!”
               董卓英朝暗间道:“伯母,小侄董卓英给您请安!”
               暗间里传出话声道:“哦!少侠姓董,恕老身不便,请随便坐吧!”一顿,又道:“瑶儿,你唉!连茶水都”
               董卓英朗声道:“不必费事,小侄此来是看看伯母的病势,是否能为力尚未可知,现在就”
               说着,目注范瑶,道:“区区现在就为伯母一探病情,方便么?”
               范瑶满脸俱是歉疚之色,感激地朝董卓英道:“可以,就劳烦仁兄为家母一诊吧!”说完,执起桌上油灯,道:“请进!”
               董卓英一脚踏入房中,鼻头一酸,几乎掉下泪来,但他强忍住了。
               这情景,与母亲临终卧病的情况完全一样,一张破木板床,一条破絮,裹着一个双目深陷的白发妇人,瘦骨嶙峋。
               “可怜未老头先白!”这是母亲常挂口边的一句话。
               母亲白头,是哀伤愁苦过甚,眼前这妇人看来也是如此,以范瑶的年龄来说,她不该白头的。
               范瑶期期地道:“仁兄,如何诊察?”
               那妇人失神的眼,只顾盯着董卓英。
               董卓英想了想,目注妇人,问道:“伯母,听范兄说,伯母是因为运功不慎,走岔了经脉?”
               “是的。”
               “但不知何经何脉不通?”
               “带脉八穴中,有两穴不通。”
               “哦!”
               董卓英心头不由一震。
               这可真巧到了家,记得母亲说,自己八岁那年的一跪,被一个蒙面人击伤“带脉”,命在须臾,庄主“一指擎天‘司徒业”不肯施救,母亲抱着自己准备去投河自尽,母子俩一块死算子。
               后来,巧逢黄山“孤独老人”路过,用“元阳指”救了自己,又收自己为徒,这种伤,除了“元阳指”和司徒业的“一指禅”之外,再好的岐黄圣手也无能为力。
               范瑶颤声道:“仁兄能为力么?”
               董卓英一点头道:“可以!”
               “啊!谢天谢地!”
               “恕我放肆,请揭开棉被。”
               范瑶一手执灯,一手揭开棉被,董卓英右手三指半曲,中指戟伸,运起神功,中指立呈血红之色,比平常涨大了一倍有余。
               妇人枯瘦的面上,绽开了笑容,挣扎着道:“瑶儿,为娘的有救了,这是‘元阳指’功少侠,你是黄山‘孤独老人’的弟子?”
               董卓英不由不佩服对方的江湖阅历,竟能一口便道了出来,当下一颔首道:“是的,伯母见闻广博”
               范瑶接口道:“小弟曾去过三次黄山,均未能找到令师‘孤独老人’前辈。”
               董卓英微一颔首,道:“他老人家业已仙逝,居处十分的隐秘,不易为外人找到。”
               说完,用中指在妇人腰际连点三指,然后向范瑶道:“范兄习过推穴过宫么?”
               “精通,但恐怕内力不足”
               “不要紧,令堂现在已可运用本身内元了,请速替令堂推穴过宫。”
               说完,董卓英走出明间。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范瑶持灯而出,放在桌上,只见他满头大汗,却掩不住那自内心发出的喜悦,朝董卓英纳头便拜。
               董卓英急忙挪开身躯,双手急急扶起范瑶,道:“范兄,这这如何使得,岂不折煞小弟。”
               范瑶笑逐颜开地道:“奉母命叩谢活命大恩!”
               “这如何敢当”
               “该当的,董兄圣手,起家母沉疴于一旦,大恩不敢言报,有生之日,皆感恩之时!”范瑶满脸感激欢愉的说。
               “范兄,适逢其会,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就在此刻,只见范瑶的母亲颤巍巍走了出来,虽然瘦骨嶙峋,但那无肉的面皮已现红润,双眸也有了神。
               董卓英忙起身道:“伯母,你该休息的!”
               妇人说道:“不,我几年不下床了,今晚天遣少侠来此,使我沉疴得救,我要与少侠谈谈!”
               范瑶忙把母亲扶坐在靠壁的木凳上。
               “瑶儿,你去沽酒,带些熟食回来!”
               董卓英急急摇手道:“伯母,不用,夜深了,小侄已在街上用过,此刻一点也不饿!”
               范夫人正色说道:“少侠如果一杯水酒也不肯接受,我母子如何过意得去,虽因家贫,无力款客,心意总要尽的!”
               董卓英无奈,只好道:“恭敬不如从命了!”
               范瑶道了声:“失陪!”兴冲冲地去了。
               范夫人似有什么话要说,口唇不停开合。
               董卓英见状,忍不住开口道:“伯母有什么见教么?”
               范夫人先笑了笑,才徐缓的说道:“瑶儿如何与少侠结识的?他一向不与任何人交往的”
               董卓英不敢说出实情,只好含糊地道:“是小侄见范瑶兄求医,词色诚恳,知他是个孝子,双方交谈起来,得知伯母病情,所以不揣冒昧,毛遂自荐!”
               “啊!这真的是缘法了,我已自忖不起!家徒四壁,只有瑶儿身世凄苦,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唉!五行有救!”
               “小侄斗胆,伯母昔年在武林中必有相当声名?”
               “嗳!少侠问及,我不能不说,我当年的名号叫‘绛衣仙子关宝珠’,少侠没听说过吧?”
               “小侄甫出江湖,见识浅薄”
               “这也难怪,这名号已二十年不用了!”
               说完,深深吁了一口气,眸中闪动着异样的光彩,似在回忆绚烂的过去,歇了半晌,幽地又道:“少侠愿听我的故事么?”
               董卓英有礼地道:“如果伯母肯赐告的话,令侄洗耳恭听。”
               范夫人幽幽叹了一口气,道:“那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我二十岁,在江湖中薄有微名“
               董卓英心头一震,从“绛衣仙子”这名号看来,她当年必是武林一美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白了头,与母亲的情形,完全是一样。
               “可怜未老头先白”,又是一个写照。
               范夫人略略一顿,接下去道:“有一天,在荆襄道上,邂逅了一个极负盛名的同道,他叫‘中原一秀范世瑶’”
               “哦!这名号小侄先师也曾提起过。”
               “唉!说起来徒乱人意,这故事埋在心底已二十年了,我一时无知,竟爱上了他,他当时已三十余岁,两人一见倾心,终于结成了夫妇,婚后一年,我生下了瑶儿”
               “哦!”董卓英吁了一口大气。
               “也就在那一年,瑶儿刚弥月,他说在家里闷得慌,要出江湖走走,从此便一去不归”
               说到这里,声音已变了调。
               眸中闪动着泪光,但也有恨意。
               平静了一下情绪之后,接下去道:“我带着瑶儿,坐吃山空,心里又惦着他的生死下落,度日如年。
               “第三年,我再也忍不住了,变卖了一些值钱的东西,母子俩人江湖流浪,探寻他的下落,竟如石沉大海”
               董卓英微喟了一声,无限同情地点点头。
               范夫人擦了擦眼睛,又道:“由于忧伤过度,我的头发白了,人也变了,谁也认不出当年的‘绛衣仙子’。
               “我们母子两个,这样东飘西荡,我不忍瑶儿小小的年纪,受这风霜之苦,于是,在此暂时定居”
               “这么说,伯母到此城不少年了?”
               “是的,十多年了。”
               ‘以后呢?“
               “我吃尽了苦,已死了这条心,不再找他了,他若遇了不测,以他的名头,江湖中必有传闻,但什么端倪也没有,只一个可能,他另结新欢,蓄意遗弃我母子”
               “这似乎不太可能!”
               “可能的,当年曾有不少江湖女子向他示爱,江湖另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风流剑客’”
               “啊!这总不致于销声匿迹吧?”
               “很难说,一个人如果着了迷,什么都会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