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授的时间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也许在与你见面的前10分钟之内,他还要在电脑上完成并发出一两个工作函电。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去敲教授的门,就一定会打断他的思路。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早到了8分钟,教授就一边看表一边让我等到他干完手中的活儿,到正点时再和我谈。读者可能认为这样的教授有“怪癖”,但是在国外越好的大学,这样的怪癖教授越多。只有既“准时”又“正点”地按照约好的时间去与教授会面,才能够避免给这种怪癖教授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还要注意着装和衣帽的整洁。服装的端庄和整洁,也会帮你给教授留下一个好印象。很难想象,教授会认为一个袒胸露背、浓妆艳抹的女生和一个穿得像嬉皮士的男生是学术上认真进取的人。如果你穿得正式而洁净,这是对教授的尊敬。在商学院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服革履的青年,他们是那样的自信挺拔,真有一股未来商界领袖的气概。许多人都知道,人的打扮是他内在修养的表露。所以,在见教授之前,考虑一下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这一小节是不应忽视的。女儿一般是穿普通的学生装或者正式的西服套装去见教授的。
第四,还要注意身体卫生,不要带着浓烈的体味去见教授。我做教授时,就怕学生满身汗臭味儿,或刚吃过大蒜以后来见我。我想许多教授大概都和我一样,本来想和这位学生认真地讨论些问题,但是那难闻的气味儿会把人的兴趣和灵感全都赶跑了。因此,去见教授前,最好不要去做让你大汗淋漓的运动,或吃大葱、大蒜和韭菜等味道呛人的食物。
第五,与教授的交谈最好开门见山,抓住重点,目的明确。与教授见面后,如果是第一次拜访,你应主动向教授介绍你自己的情况,告诉教授你的名字、所学的专业、所在的年级和上他或她的哪门课程。由于教授的时间有限,不喜欢兜圈子,简单的介绍之后,你要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所要请教的问题。教授解释之后,你应该把其主要论点再复述一遍,让教授判断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在教授确认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之后,如果没有别的问题要请教,你应主动告辞,不要等教授讲出“今天的问题就讲到这里”时才离开。
喜爱优秀学生是教授的天性。那么,怎样才能让教授认为你是优秀生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内因,你的实力。要把你的才干展现给教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在见教授之前,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女儿告诉我,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区别在于,坏学生是把自己从来就没有搞懂的问题拿到教授面前去讨论,结果越讨论越糊涂,给教授留下来的印象也就越差。而好学生会在见教授之前,想方设法把问题搞明白,到教授那里是为了确认自己见解的正确性,以此表现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教授所教课程的极大兴趣。同时向教授展示,自己知道如何学习,如何管理学习时间,如何灵活地而不是死记硬背地掌握他所教的知识。这样的学生自然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绝好印象。
读者可能会问,在去请教教授之前如何把问题弄明白呢?女儿的窍门是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周围的学习资源。比如这些资源包括:与班上学习好的学生一起谈论;向和自己比较熟的高年级同学求教;科学地使用助教;同时,也不放过以前教过自己的教授,让他们做自己的导师。
作为一名学生,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都要努力建立一个伙伴群,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女儿告诉我,她学习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大多数都能够通过和同学讨论、交流得到解决。只有少数比较难的问题需要请教教授。但是,如果直截了当地去问教授,摸不着深浅,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当即理解教授的解释,很可能影响教授对她的印象。因此,遇到同学之间讨论解决不了的学术问题,女儿采取的方法是去问助教。
国外的大学,教授讲授课程都配有助教。一般情况下,30名学生会分配到一个助教。助教的职责就是帮助教授辅导学生,同时还帮助教授批改作业,评判考卷。教授会把助教的办公时间和地点告诉学生。学生在其办公时间内访问助教,不需要提前约定。女儿认为,和助教一起讨论课堂上和书本上还没有搞透彻的问题,可以作为向教授请教的前站。如果遇到水平高又热心的助教,可以学到许多的东西。同时,主动向助教求教,会使助教认为你学习认真,肯下功夫,判作业时的印象分也就会相对提高。因此,每当有占分数多的重要作业需要完成,女儿通常会请助教提前过目,提出修改意见。有的助教会毫无保留地指出她的文章该做哪些改动,才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当然,如果遇到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学生交流的助教,女儿也不会自找没趣。这时,助教资源就不能使用了。
有一次,女儿确实被一道习题难住了,助教又不愿意帮忙。她顺便问了身边一位以前教过自己同类课程的年轻教授。没想到,那位教授特别热情,认真地、一步一步地给她推导,使她不但知道该如何解那道题,而且还彻底弄懂了相关的原理。那位教授还主动说,以后女儿要是再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他来一起研究。后来,这位年轻教授确实帮助女儿解决了不少难题。女儿每次遇到没有把握的问题都去向他请教。那位教授还一边给她讲,一边做笔记。他对女儿说,这也是他积累教学经验的机会。因此,在从助教那里得不到有效帮助的情况下,向教过自己同类课程的年轻教授求教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
后来,女儿在学别的课程的时候,还主动请教了其他几位年轻教授。女儿发现,他们都很愿意提供帮助。女儿在与他们讨论之后,对教科书中的难点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请教给自己上课的老教授,心里就有底儿了,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让老教授认为是过于肤浅了。而且,当女儿问出与年轻教授讨论过的高难度问题时,她理解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会给老教授留下不寻常的印象。
这里,我们这么强调学生给教授的印象是因为在西方世界,干许多事情都需要推荐信。教授的推荐信是学生升学、就业和申请各种奖学金和财政援助必不可少的文件。上大学期间,学生申请奖学金,要提供教授的推荐信。大学毕业后,学生若想继续读研究生,一般需要3封名教授的推荐信;求职则需要3—5封,甚至更多。如果你拿不出强有力的推荐信,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许多情况下,招聘单位只需要你提供推荐人的姓名、职务、工作机构和联系电话,他们在决定是否聘用你以前,会以电话的方式与你的推荐人联系,了解你的情况。设想一下,一个教授一生中教过许多学生。如果教授对你没有深刻的印象,他又如何回答招聘机构向他了解的关于你的细节问题呢?而如果你的推荐人不能回答招聘单位的问题,你又怎能指望顺利地得到聘用呢?
聪明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有意识地物色几位既有名气又平易近人的教授,争取获得他们的赏识,把与他们的关系处得很亲近。除了在学术上表现得出类拔萃以外,课后还会经常拜访他们,主动向他们请教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就业选择等个人问题,希望取得教授的指导。有的学生还和健谈的教授一起讨论形势,参与学校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加深教授对你的印象。
再有,就是争取做课代表。在国外大学,课代表是联系教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授通常都会让学生们把自己对他讲课的意见和要求告诉课代表,由课代表集中起来反映给他。因此,如果你做了课代表,与教授直接接触的机会就会增多,让教授记住你的名字当然也就不难了。
依据女儿的经验,没有教授喜欢腼腆得张不开口的学生。大胆地与教授接触,大方地向教授求教,最终会找到愿意做你的推荐人的教授。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学生们会遇到许多性格不同的教授。当你尝试着接触一个教授,碰了钉子以后你不应气馁,更不能勉强一个教授做你的推荐人。同时,你还要确信,你找的教授是真心想帮助你,不会在推荐时有意无意地说你坏话。
我在加拿大读硕士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硕士毕业时,我们几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都想申请到北美的名校继续读博士。读博士需要3封教授的推荐信。有个上海同学多了一个心眼儿,找了6位教授写推荐信,他想从中选3封。结果他发现,有两位平时表现出对他很赏识的教授,在其推荐信中把他贬低得完全出乎大家意料。他在那两位教授的班上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考试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那两位教授却在推荐信中说,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在他身上却具有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通病。他们不认为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当那位同学把这两封推荐信出示给我们时,大家都气坏了。平时我们在这两位教授班上表现得都很出色。由于学数理统计,量化分析是我们中国学生的强项,我们解题的水平和考试的分数会把班上的洋人同学远远地甩在后头。我们满以为教授会赏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洋人教授会用高分低能来贬低我们。这分明是种族歧视!
因此,当你找寻推荐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试探你身边的教授,是否对中国学生有偏见,绝对不能使用这种具有种族歧视思想的教授。应该说,大多数教授都是公正热心的。但是确实有少数教授从骨子里就有种族歧视的偏见。平时他们会把这种偏见深藏起来,可是每到关键时刻,他们都会控制不住地表现出来。辨认出这种偏激的教授,远离他们,是你在和教授打交道时一定要牢记的。
考试得高分的秘诀
一个大学本科生最苦的事情可能就是不能不面对一次接一次的大考和小考了。在大学4年必须读完的40多门课程中,光期中和期末考试加起来至少就有80多次。其中许多课程会有两次期中考试,如果把这些多出来的期中考试也加进来,每人可能要经历上百次考试。考试如此之多,如果一个学生不能掌握考试技巧,他在大学里的罪可不好受。使我感到自豪和宽慰的是女儿从来就没有为考试发愁过。她还告诉我,她在考试时的发挥通常比她实际掌握的知识还深、还广。那么,女儿的考试秘诀在哪里呢?
她的第一个秘诀是在选课的时候,就从教授放到互联网上的课程大纲中弄清楚每门课程的考试类型。一般地说,考试类型分为多项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分析题、写短文、写论文、课堂闭卷考和做集体项目按小组给分等多种形式的考试。经过高考洗礼的女儿,知道自己适应哪种形式的考试。因此,在选课注册时,就有意避开那些含有自己不习惯,或不喜欢的考试类型的课程。
有的课程,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部是多项选择题。只要学生肯用功,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得到七八十分。女儿最不喜欢死记硬背,她喜欢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考试时也爱做活题。因此,她在注册时,就不会去选那些考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