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人的议论没有影响到韩冈的诵读。好学,勤学,手不释卷,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韩冈的前身留给他一肚皮的经史,但记忆是会随着时间渐渐消退,必须时常温习。才学是根本,与士大夫们一起闲谈,总不能对经史典籍一窍不通,一个与论语、诗经有关的笑话说出来,别人哈哈大笑,自己却懵然不知,那自家就成笑话了。
韩冈身下的长椅刚刚打造好,还带着新木器特有的味道。椅身正对着南方,可以晒到冬日难得的阳光。这样的长椅,现在在伤病营中有十一条——半月光景,被改作伤病营的甘谷城东南的空营地,已完全变了一副模样。
自从前日张守约将这间空军营让给韩冈打理。韩冈并没有客气,将成纪县来的民伕全数转为护工,指派着城内的工匠和民伕,将伤病新营从内到外改头换面。
营地大门外,还挂着一个甘谷疗养院的牌子。疗养院这个名字是韩冈所起,而题字则是韩冈请张守约亲笔题写,字虽不周正,但此举却体现了韩冈对张守约这位都监兼知城的尊敬。
军营的宿舍,一例都是从一头通到另一头的通铺,只有军官才能例外睡个单人间。虽然时间不多,无法为伤病员打造单独的床榻,但韩冈还是在重新粉刷界地之后,设法用木板竖在通铺上,隔出了单间。十四间大小营房,除去护工的住所外外,总计可以容纳两百三十张床位。伤病员们按照疾病伤患的轻重和类别,被安排在不同的营房中。每一间营房都有数量不等的专职护工,其中重伤重症,甚至会有护工一对一来照料。
营房之外,还有一间濯洗房。濯洗房没有墙壁,只是个棚子,里面的几口大锅不停的冒着热汽,这是用来蒸煮伤病员换下来的床单和衣物,进行消毒。那些床单和衣物,先通过流水清洗掉上面的污物,再经过高温蒸煮,晒干后再发回使用。
所有在营中负责打扫洗濯的,都是伤病员们亲友,还有伤病员本人。韩冈通过教育和辅导——也可以说成是宣传和洗脑——让他们明白互助互利的好处。不用花一文钱,就连能走动的伤兵,都主动出来打扫,保持环境的整洁。
朝南的一面空地,就是韩冈让城内的工匠打造的一溜有靠背的长条椅,等日头好的时候,伤病员们可以坐着晒晒太阳。这之外,他还在营内留下了花坛的位置,准备到春天的时候,再移植些草木过来。同时在计划中,韩冈还打算将营地内的道路改成石子路,而不是一下雨就烂汤的黄土路,反正是伤病营,也不用担心石子路会崴伤战马的四蹄。还有要开挖下水道,用暗沟来排出污物,而不是现在的明沟。
还要做的事情很多,现在仅仅是开了个头。但这座伤病营,或者叫疗养院,已经博来了无数惊叹的目光,也为韩冈博来了一个从九品的武官官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读到这里,韩冈合上了书册。不经意间,他已把二十卷论语背了四分之一。
‘经书就是短啊!’
韩冈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经典本章传承自上古,字数通常很少,只占需要背诵领悟的很小一部分。但历代以来的注释却千百倍于此。经不通有传,传不通有注、注不通有疏,疏不通还有补注、补疏。要想将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章都背下来,再多一条命都不够。连他身体的原主,都只背下来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利用已经背下的文字和自己别出机杼的阐发,在学术水平普遍不高的西北边境,韩冈说不定还能混个贡生,去开封走一走。但如今的进士科举,又与这些经典关系不大,考得是诗词歌赋。没有半点诗才的韩冈,不可能有指望中个大奖。
读书读得累了,韩冈正要回营房巡视一圈,以作休息。一名护工脚步匆匆的小跑着过来,“韩官人,门外有个王大官要入营!”
“王大官?”韩冈愣了一下,心中计较,多半是王韶来了,他认识到王姓官员也就王韶一人。连忙道,“我这就过去。”
韩冈向营地大门走去,暗自冷笑。不管怎么想,王韶都不可能无事跑来甘谷,若是会有什么事,想必就是应该落在自家的身上。真得多谢张守约,他这一举荐,王韶就坐不住了,这买涨不买跌的股民心态,千年前倒也一样有!
不过这对韩冈他也是好事。两家相争,自己待价而沽,总能卖出个好价钱。原本还担心向宝暗中做些手脚,耽误了自家的前程,现在多了经略司管勾机宜文字——相当于后世军区参谋长的高官来举荐,韩冈也不必担心再会有什么波折了。
……………………
“这是伤病营?!”
站在营门门口,王韶有点楞。眼前的这座改名叫疗养院的伤病营,完全颠覆了他过往的认识。没有了普通伤病营中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也没了普通伤病营遍地的污秽。伤病们在营中四处走着坐着,互相谈笑。他们的伤口上都绑着干净的绷带,眼神中也不是如过去那般空洞无物,而是多了名为希望的神采。而一些臂上扎着蓝色布条的役夫,则略显匆忙的打扫庭院,搬运衣物。但看他们的神情,却也没有役夫脸上惯常见的麻木,而是日常生活中才有的平和笑容。
自从担任秦凤路机宜之后,王韶走过军营很多,见识不可谓不广。根据不同的时间,或是不同的将领,军营可以是喧闹的,可以是寂静的,也可以是悲伤的,还可以是愤怒的。但一座干净清爽,甚至带着一点家庭温馨的军营,他却从来没有见识过……
这还是一座聚集了所有伤病的军营吗?这个奇迹韩冈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韩冈……韩玉昆……’王韶默念着奇迹之手的名字,‘玉出昆冈。这块璞玉还真是不简单。’
王厚却没有自己的父亲想得那么深,看着脱胎换骨一般的伤病营,只是啧啧的赞了两下,便急急入内,连声的要找韩冈说话。
“不要急!”王韶唤住毛毛躁躁的儿子,眼望前方,“人已经来了!”
远远望着营地大门处王韶、王厚父子俩,以及围在左右的一队护卫,韩冈仍是不徐不急的走着。一派宠辱不惊的气象,将名门弟子的风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大概是来回奔忙的缘故,比前次见时,王韶貌似又黑瘦了一分。走到近前,韩冈行礼如仪:“学生韩冈见过机宜。”起身后,又和王厚行了平礼,打了个招呼。一套礼仪做的滴水不漏。
儒家尚礼,此时儿童开蒙入学,第一件事不是认字,而是学礼。吉礼、凶礼、宾礼、家礼,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其中的礼仪都是要仔细学习。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所适用的礼节也都不尽相同,错上一点,便是惹人议论。‘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这一句不是乱说的。而张载是儒学大家,对于礼法的认识和见解,自然无不精通。韩冈作为他的门生,当然浸淫甚深。平日里表现出来的气度,也是来自于此。
领着王韶父子入营,韩冈一边介绍着周围,一边漫不经意的问道:“机宜和处道兄此来,不知为得何事?”
ps:韩三气定神闲,稳坐钓鱼台,现在轮到王韶反过来求人了。
今天第三更,继续征集红票,收藏。




第26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
王韶四面顾盼,恍若未闻。却是王厚性急,直截了当道:“玉昆,你也别装佯了。愚兄和大人来此,为得甚事难道你还不清楚?”
韩冈笑而不答,反是王厚称呼王韶所用的‘大人’二字,让他听着感慨。
‘大人’这个词。韩冈穿越后只在王厚这里听过,因为此时尊称官吏,从来不会用到。大人一词可以用来称呼贤者,西汉的司马相如就曾经著有《大人先生传》。但最为常用的地方,还是用来尊称自己的父、祖。至于对官吏的称谓,高傲的汉人士大夫绝不会使用‘大人’,他们不愿也不会自贬为长官的儿孙。
就算到了后世的明代,甚至满清早期,对官员也不会有‘大人’之称——韩冈前世读过《西游记》和《儒林外史》,两部一个出自明代,一个出自前清的作品,都是证明了这一点——直到满清中期之后,汉人气节沦丧殆尽,大人一词才开始在官场上通用起来。
见韩冈若无其事的在前领路,并不回应自己。王厚心中焦躁起来,怎么一个个都是绕来绕去的脾气,他的老子是这样,连最为佩服的朋友也是这样。
王韶感觉着自己的儿子快要爆发了,抢先一步话出口:“韩贤侄,你这座伤病营看着就与他地不同。伤兵居于此处,当是不用多久就能痊愈。”
“机宜谬赞了,此事无他,不过是用心尔。”韩冈谦虚地说着,并不居功自傲。不过事实摆在眼前,功劳是丢不掉的,他越是谦逊,越是会为世人所尊重,“许多伤病,如果是在家里养着,有人悉心照料,根本不会恶化乃至丧命。院中如今的情况,并不是学生有什么功劳,而是这些护工们用心照料的结果。”
“贤侄太过自谦。”王韶笑说了一句,他看着几名护工就着流水,辛苦的清洗病号换下来的衣服,神色皆是认真专注的模样。又点了点头,道:“不过贤侄说得也对,不论做何事都要用心。若路中各城各寨的伤病营皆如此处,日后征战,也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机宜说得正是。”韩冈道:“学生如今正在整理一份有关军中伤病疗养的章程,在甘谷城已经做的,还有准备做的,都会包括进去。届时各地伤病营若能依着章程办,营中的病殁人数当可大大降低。”
王韶有些惊异的看了韩冈一眼:“这算是在立言了?”
儒门弟子行事,讲究三立——立功、立德、立言。韩冈在甘谷城做得这一切,立德、立功都有了,只差个立言。但只要他把所谓章程给整理出来,立言这一条也算圆满完成。
所以他点头:“如此才不枉学生一番辛苦。”又笑了笑,“张都监荐学生管勾路中伤病事务,不论成与不成,现在将章程定下,日后各处伤病营也可以参考一二,不至再沦入旧有的境况。”
“玉昆!”王厚猛的叫起,王韶和韩冈两人围着正题绕来绕去,让他实在烦透了,“你当真以为张守约荐举于你,是因为看着你伤病营打理得好的缘故?他是为了向宝啊!”
韩冈看着王厚,先是愣了一下,后又摇头轻叹,似是感慨万千,“我知道……我知道的。”
王厚要说什么,韩冈都知道,王韶的用心,张守约的用意,他怎么会不清楚?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他并没有生在相州韩家,不然凭着一个相三帝立二主的韩琦韩太师,莫说十八岁,就是八岁,也能身披官袍,领着俸禄。他也不是生在灵寿韩家,否则借助自仁宗朝的执政韩亿以下,八子皆为显官的荣耀,横行乡里也不在话下。他只不过是菜园韩家的幺子,想在秦州混出个名堂,先得找个好后台。
韩冈很清楚这一点,但后台他绝不会溜须拍马的去找,得让人自己送上门来。要想受人荐举,最重要的是名望,以及才能。韩冈把握住了出现在他面前的大部分机会,表现得足够出色,所以才引来了王韶和张守约的目光。
荐举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必须要给荐举人带来足够多的利益——这个利益可以是名声,可以是权位,也可以是财富——否则谁会浪费自己的笔墨和信用,还要为他人担上责任。任何荐章的最后,都有类似于‘甘当同罪’的一段话,这是荐举人在向朝廷表示对被荐举人的信心,也意味着荐举人将和被荐举人休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