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
“无稽之谈。”赵顼虽是这么说着,却也觉得有几分符合了事实。
“官家。”另一位随行内侍李舜举走过来,“该去大次了。”
赵顼略一颔首,便站起身要举步离开寝殿。
“官家,那要不要将怀炉带着?”王中正跟在后面低声问道。
赵顼摇摇头,王中正是一片忠心,但却是不可能的。在朝廷大典上,一切都必须依照礼制。随身的饰品、器物,不可多,不可少,绝不能有半点差池。就算坐在玉辂,都不能在脚边放着,何谈随身携带怀炉。即便天子也行不得快意事。
大次,就是按设在祭天圜丘前的帐幕,供天子更衣休息所用。而重臣们所使用的帐幕,则成为小次。
不过赵顼是没有办法休息的。他要穿着绛纱袍,戴着通天冠离开行宫,然后在大次中换上祭天的衮冕。半个时辰的时间,往往就在整理衣物和装束的过程中,飞快过去。
帐幕外,乐声伴随着脚步声响起,这是陪祭的官员们开始站位。
赵顼此时已经身着十二章衣,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总计十二道图案,将天地万物穿戴在身上。头戴十二旒冕,十二条五色丝线串成的珠串,就垂在眼前。
赵顼深吸着气,平复心中纷乱的情绪。已经在坛所练习过多次,之前分别在熙宁元年和四年,也有过两次正式的郊祀。但他依然有些紧张,一次失误就是关系到之后的三年,更是会影响到他在国中朝中的威望,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听着熟悉的乐曲,赵顼判断着最后高潮的开始时间——还有半刻钟。
韩冈强忍住要打哈欠的冲动,但他还是有些困。昨夜抵达青城后,他根本就没有睡,也没有哪位臣子能安心的睡得下来。祭天大典是从子正之后就开始,那么一点点休息时间,最多也只能供官员们闭目养神而已。
他所在的房间,安安静静。六位左右正言,都在闭目养神。官员为了拉关系,为日后铺平道路,三五日不睡,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房中的韩冈却是个最大的问题。
韩冈一口气开罪了两位宰相,做足了孤臣的姿态。天子也许会喜欢,但他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出外。这样的情况下,没人敢跟他走得太近。如果没有几天前的事,韩冈在这群人中必然是众星捧月,但眼下,却是只有平平常常的几句寒暄——官场之上就是这么现实。
不过房内的寂静很快就被打破了,几名太仆寺中的吏员,一间间的开始请人出来。韩冈随着自己所属的队列,站到了预定的位置上。在今天的仪式上,主角是天子,配角、龙套是那些有职司在身的礼官,至于普通的官员,乐班,舞班,周围的士兵,都只能算是壁花。
圜丘被内外三重矮墙给,这三道围墙被称为壝。每道壝墙间隔二十五步。天子的大次就设在外壝。又有两排火炬,从大次一直延伸到圜丘前。
天时已至,百乐齐鸣,乐班齐声高歌:‘在国南方,时维就阳。以祈帝祉,式致民康。豆笾鼎俎,金石丝簧。礼行乐奏,皇祚无疆。’
随着歌声,赵顼手持白玉圭,从大次中走出来。一步,一步,走近上下四层的圜丘。
走到圜丘祭坛下,乐班高唱的歌曲又一变:‘步武舒迟,升坛肃祗。其容允若,于礼攸宜。’此是伴随天子登坛的《隆安》之歌。
踩着歌词和节拍,赵顼举步走上祭坛。
从昊天上帝,到众星星主,总共六百八十七位神祇,祂们的神位在圜丘上,按照层级高低上下排列。最上方的一层,有昊天上帝,有皇地祇,还有陪祀的太祖皇帝。下面则是五方天帝,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等神主。
圜丘正南方的这一级级台阶,在此时,只有赵顼的双脚能踏上去。
因为他是皇帝。
书曰:‘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传曰:‘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帝尧任命羲、和世代执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间与神明互不干扰,各守其序。自尧之后,天神无有降地,地只不至于天,明不相干,至中唯有人皇。
前有三皇,后有五帝。当始皇将皇、帝的称号融二者为一,理论上,其在人间的地位,就是唯一能够沟通天地的神明,亦是使人间不受天地干扰的至尊。
韩冈远远地望着圜丘祭坛,等待天子祭拜祭坛最上方三座神主。
尽管因为长达数月的准备,还有为时七日的典礼流程,使得从祭的官员、将校都是有些懈怠,也都从心底里感到疲惫。但到了天子踏上圜丘台阶的那一刻,懈怠和疲惫从围绕圜丘的数万人的脸上、身上顿时不见。
随着天子踏上圜丘,仿佛天地神明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此处。在这座祭天之所,多少人宁神静气,随着乐曲,轻轻动着嘴唇,一起默默的哼唱着大典韶乐。
这就是宗教仪式的感染力,除了极少数人,无人不沉浸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就连韩冈自己,也差一点沉没下去。
儒门道统敬鬼神而远之,但礼天地、敬祖先,就是华夏一脉的信仰,而将皇帝和上天联系起来,更是儒门的重要成分。
但凡天灾人祸,或是祥瑞吉兆,都是上天对天子和朝堂治政的评价。天人感应之说,虽然识者嗤之以鼻,但毕竟已经深入人心千多年。若是逢上大灾大疫,即便智者,也免不了会疑惑和动摇起来。
不击败——最少也要动摇——环绕在皇帝身周的光环,韩冈希望看到的一切,就绝不可能实现。
这是要跟着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风俗、惯例和人心来较量,韩冈孓然一身,却要想改变这一切,可谓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但他还是打算要去做,否则,他来到这个世界又是为了做什么?!做个优秀的宰相,侍奉天子,然后在青史中留下一个名字就算完事了?
韩冈可不会这么认为。
一个稳定的中枢是必要的,可一个被神圣光环笼罩的皇权却是不需要存在的。
只有摘下了天子身上的神秘面纱,去除了被加之于天子身上的神性,韩冈才有机会实现他的愿望。
双眼盯着天子在圜丘顶上的一举一动。不过,韩冈还无意上火刑架。
所以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将望远镜和显微镜给拿出来——尽管已经有了凸透镜,有了凹透镜,但他就是耐着性子等着天子或是其他某个人,在不经意的时候,将两片不同类型的镜片交叠在一起。
韩冈对此很有耐心,无论是放大用的凸透镜,还是作为近视镜片的凹透镜,都已经在官宦人家常见,民间的工匠也有人开始仿制——白水晶的价格虽然长了不少,但照样有人用得起——两种镜片开始普及,望远镜的出现是迟早的事。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对着天上日月星辰,拿起望远镜观察着。
接下里就算韩冈什么都不做,几百年后,天文学的发展也会将天子从神明一点点的拉到了凡尘中。
但这实在太慢了,韩冈依然有着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将皇权掘土断根的手段。
一切都会一步步过来,就像此时天子登上圜丘祭坛,一步步的来!




第43章 竹纸知何物(上)
纷纷扰扰的大典终于结束了。
当天天子起驾回宫,次日御大庆殿,颁大赦诏。
天下州县狱中,除大辟【死刑】及十恶重罪之外,其余过犯皆赦之。旧有被贬斥的官员,也在原赦之列。而群臣、军士都随之得到恩赏。在官、阶、勋、爵上,视品级、差遣来加以封赠。
韩冈当然也不例外。
但对于韩冈来说,散官、勋位的晋升,根本就是噱头。散官官阶升为从六品下的通直郎,勋位擢为正五品的上骑都尉,只不过是将身上官名拉长而已,全然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真要说起来,还是分到的胙肉更为实在一点。无论是什么祭祀,供奉在神主前的猪牛羊三牲,都是将脑袋放上去,剩下的肉就是参与者各自均分,郊天大典自也不例外。文武百官、上万军卒人人都有。韩冈分到手的胙肉有十几斤,就是一头猪的前腿,可比通直郎、上骑都尉什么的油水更足。
郊祀恩赏也就是这样,除了金帛之物以外,基本上全都是虚的。即便看上去好像有点实际的东西,可只要想想国中所有的官员都能得享恩泽,就该清楚如此封赏还不如直接给钱实惠。唯有一干高官显宦,能在郊祀之后,得到几个荫补子孙的名额,这才是他们参加郊祀的价值所在。
不过韩冈还有安置流民的赫赫功劳,隔了一天,韩冈又得到了一份制书。
本官从从七品右正言,特旨转迁正七品的起居舍人——理所当然的,这一官职仅仅是标定品级、俸禄的寄禄官,并不是说韩冈要跟在赵顼身后,记录天子的一言一行,这个工作由起居院中的修起居注和同修起居注来负责。
只是到了朝官之后,本官、品级,都不再重要,仅仅关系到俸禄的多寡。重要的是资序,另外就是馆职、贴职这类文学职名,这代表着朝廷的看重与否,以及在官场中的潜力。韩冈的资序在做过了府界提点之后,就是第一任知州一级。而职名也从集贤校理,晋升为直龙图阁,离着腰金带、跨狨座的侍制,只剩最后的一两步。一旦跨过去,那就是朝中高官显宦的一份子了。
听着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赵顼其实本有意直升韩冈为天章阁侍制,但给王珪给顶回去了。他说韩冈得中进士不过一载,便得任侍制,未免有骇物议,虽有功勋,亦不当开此先例。对于王珪此议,冯京附和,吕惠卿只帮着韩冈不疼不痒的说了两句,而韩绛则根本没开口,赵顼最终也只能作罢。
韩冈听说了之后,却是一点也没生气。走得太快不是好事,在朝堂上一个靠山都没有,也并不是坏事。
不亲附当朝宰辅,端正居朝。这样的姿态,落到赵顼眼中,就是最受皇帝欢迎的孤臣。对于以宰执为目标,本身又已经离侍制只差一步的韩冈来说,现在所谓的靠山根本就是个麻烦,狗屎一般,沾到手上,洗都来不及,绝不可能自己往上贴的。冯京、王珪跟自己过不去反而是件好事。
而为了补偿韩冈,赵顼给了他一个开国县男的封爵。但韩冈直接就给辞掉了,这等虚衔一点意义都没有。辞了两回,到最后,又改成了给韩冈二子加官,并给韩冈的两位亡兄赠官。
制书拿在手中,韩冈回头看着尚在吃奶的次子,还有在院子中与姐姐一起来回跑的大儿子。这样的小孩子,都能给个官身,自己却要千辛万苦才能挣来。勤学苦读十载,都不如投个好胎。
荫补子孙是如今通例,韩冈也不会故作清高到加以拒绝,而且前面已经辞了开国县男的爵位,现在再拒绝荫补儿子,就未免给人故邀清名的感觉。而且看着王旖、素心她们都为此而开心的样子,再想想乡中的父母听到两位兄长得以封赠的消息后的心情,韩冈也难以提起拒绝的心思。
“官人。”王旖提醒着韩冈,“得要给大哥、二哥起个大名了。”
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是上学之后才起大名,到了成人时,再起表字。不过现在两个小子有了官身,就必须将正式的姓名送上去。
韩冈也没多为此费神,依着这个时代的俗例:“为夫的名字出自玉出昆冈一句。玉乃石属,算是土行。五行土生金,大哥、二哥名字都从金字旁好了。”
不费什么事,长子韩钟,次子韩钲,两个大名就给定了下来。韩冈一边亲笔代写下三代家状,一边笑道:“日后老三、老四,可以叫韩锣,韩钵……”
四名妻妾一起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