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临天下-第8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不过当年的曹军,柴桑孤城尚可逆转,曹军强大一样败北,吴侯又何必妄自菲薄,自绝信心呢?”

    张昭一席话使孙权豁然醒悟,他拔出剑咬牙切齿道:“我宁可战至最后一刻,也绝不会不战而降!”

    尽管柴桑尚没有出兵,但战争之火却悄然在江东内部点燃,夜里两更时分,乌云笼罩着一望无际的太湖水面,水面上风急浪高,渔船也不敢入湖捕鱼。

    而这时,一支由三十艘千石战船和七十艘百石快船组成的船队正在波涛万顷的太湖中向东航行,风急浪高,船只剧烈起伏,但它们却没有被打翻的危险,船队顺风而行,行驶得异常快平稳,丝毫没有偏离航向。

    在为千石战船的船头,水军大将沈弥手执铁枪,目光坚毅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他是芜湖和濡须口的主将,率领五千士兵和三百艘战船驻守,在溧水的太湖河口,也有一千士兵和几十条战船,尽管驻兵不多,却牢牢控制着溧水和西太湖。

    就在昨天下午,沈弥接到了甘宁的命令,令他出兵摧毁江东的造船工场,江东在东太湖秘密建造战船,瞒不过汉军的耳目,沈弥了解造船工场的一举一动,知道江东已造出了三十余艘名为商船,实为战船的千石船只,就停泊在造船工场内。

    沈弥在接到命令后,便立刻率两千军出征,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他们已渐渐抵达了江东造船工场,造船工场位于东岸的一处湖湾内,湖湾名叫横湾,水面足有千顷,有一条深水河直通胥江。

    水湾外面有一座小岛,岛上驻扎有五百江东士兵,可以随时阻拦渔船进入水湾,同时也是岗哨,监视太湖水面,一旦有敌情,便可点燃烽火通知水湾内的船只撤退。

    汉军船队在三更时分抵达了横湾,此时湖面上愈加黑暗,在三百步外已看不清水湾外的小岛,只隐隐看见一个棱廓。

    “将军,紧贴着北侧航行,岛上看不见我们!”一名太湖渔夫小声地对沈弥道。

    沈弥点点头,他也看出小岛两边水道宽窄不等,北面要比南面宽得多,不过也只能快船进去,他们的千石战船进水道必然会被现。

    倒不是害怕小岛上驻军攻击,而是担心岛上点燃烽火,让水湾内的江东战船逃掉,沈弥立刻下令,“大船停航,快船靠北侧岸边航行!”

    船队向东北方向驶去,大船在远离小岛数里外抛锚停驻,七十艘百石快船则紧靠着北岸缓缓而行,北面水道宽三百步,在沉沉夜幕笼罩下,快船队在三百步外航行,小岛上的守军根本无法现。

    江东造船工场内灯火通明,四周插着数十支高达两丈的火炬,火光熊熊,将工场照如白昼,近千名各地征来的船匠正忙碌地打造战船,一队队士兵在四处巡逻,戒备森严。

    江东有丰富的造船经验,他们知道用一年的时间根本无法造船千石大船,仅准备龙骨就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半年时间,他们最多造一些百石小船,但靠百石小船是无法和汉军抗衡,只有千石战船才能和汉军一战。

    但江东自有办法,他们将数十艘大商船全部拆除,利用它的龙骨和船板重新建造,这样便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数十艘千石战船。

    这是江东水军最后的本钱,如果失去这数十艘战船,江东最大的水军优势将彻底消亡,为了保卫造船工场,孙权不惜派出五千军队驻扎在这里。

    步骘也在工场中巡视,他得到了吴侯的飞鸽传信,刘璟已经离开长安,战争即将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便命令工匠昼夜施工,务必在十天内造出一艘三千石的主船。

    这艘三千石的主船已经完工了七成,船体已完成,工匠们正在进行内部处理,以及准备桅杆和船帆,如果昼夜不停施工,最多五天他们便可完成这艘主船,说不定还能再造几十艘百石船。

    “大家都辛苦了,抓紧时间完成船只,我会加倍给工钱!”

    步骘不断地鼓励工匠们,给了他们丰厚的许诺,使工匠们更加卖力工作。

    就在这时,西面的水面上传来一片叫喊声,步骘一怔,问周围的士兵:“生了什么事?”

    士兵们都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生什么事,忽然,冲天火光腾空而起,鼓声、喊杀声大作,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奔来大喊道:“启禀长史,有敌军进来放火了。”

    步骘大吃一惊,急问道:“有多少敌军?”

    “具体不知,但全部是敌军的快船,可能有数千人。”

    步骘大急,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来了,他随即喝令道:“命令所有军队上去迎战!”

    五千江东军都没有休息,在步骘的命令下,江东军士兵纷纷向湖边杀去,他们虽然人数众人,可以阻止汉军登6,而他们却无法阻止大火的蔓延,大火越烧越猛,已吞没了半个造船工场,工场内一片混乱,千余船匠丢下活计没命地奔逃,江东士兵也纷纷逃回,向工场外面奔去。

    “长史,快撤!”

    几名亲卫架起步骘,向工场外面撤去,很快,火势冲天,浓烟滚滚,眼看已经完工的三千石主船也被大火吞没了,步骘忍不住长叹一声,可惜啊!还是晚了几天。

    但他并没有顿足捶胸,而是庆幸地了松了口气,就在他接到吴侯飞鸽传信后,他便立刻命令三十几艘千石战船撤入内河,防止汉军偷袭。

    步骘的判断并没有错,汉军果然来了,尽管烧毁了尚未完工的主船,令他深感遗憾,但他却保住了江东水军最后的本钱,这却是汉军的遗憾。

    。。。。。。。。。

江夏 第1016章 重要情报

    就在汉军偷袭造船工场未能成功的次日,一向安静的长江上也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建业城外的江面上出现了数百艘汉军战船,这是极为罕见的一幕。

    在汉军夺取长江北岸后,在长江以北沿岸部署了两万军队,并在芜湖、濡须口和广陵设立三座水寨,驻有五百余艘战船。

    尽管汉军距离建业已不足五十里,但在过去的半年内,汉军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和低调,战船也只在长江北部的半幅水面航行,在建业城头也只偶然看见一两艘巡哨小船,这便让建业感觉不到汉军已近在咫尺。

    但此时,汉军已撕掉了伪装的幕布,数百艘战船**裸地出现在建业人眼前,在建业城外的江面上耀武扬威,使守卫建业的军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建业城上空,六万江东军也早已部署完毕,其中两万人部署在吴郡,应对太湖和会稽郡方向的威胁,另外一万人部署在毗陵郡,也是应对汉军从太湖方向进攻毗陵郡。

    而最后的三万人则部署在丹阳郡的长江沿线,其中两万精锐主力严守建业城。

    汉军战船的大举压境并没有引起军队的恐慌,却引了秣陵县以及丹阳郡民众对战争的恐惧。

    秣陵县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已冷冷清清,看不见一个行人,只有一队队巡哨士兵在街上来回巡逻,严密监视可疑之人或者飞起的鸽子,城门处也早已严加管控,严格盘查每一个进城的人,任何来历不明的青壮男子都会被官府扣押审讯。

    汉军最早的情报点,喜氏酒馆早已荡然无存,酒馆在前年被一把火烧成白地,没有人知道酒馆的人去了哪里,江东军也几次搜捕汉军探子未果。

    但所有人都知道,汉军在秣陵县一定还有探子存在,只是他们神出鬼没,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住在哪里?

    在靠近南城门处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叫做三思巷,巷子口有一家不大不小的酒馆,叫士林酒馆,和秣陵城所有的酒馆一样,这家酒馆早在三个月前便停业了,掌柜和几名酒保都被强征去挖掘运河,酒馆里只住着掌柜娘子和两个年幼的孩童,以及一对老人。

    这家酒馆在三思巷内还租赁了一座小院,是掌柜一家的住处,并通过一扇小门和酒馆后院相连。

    入夜,大街小巷更加冷清了,家家户户都没有了灯火,由于物质短缺,连灯油也变得很珍贵,价格不菲,为了省钱,人们只能在夜间摸黑生活。

    在三思巷外,一个黑衣人正沿着墙根慢慢走着,四周格外安静,百步外的城门处点燃火把,可以清晰看见守城士兵在来回巡逻。

    因为靠城门太近的缘故,这里反而没有巡逻士兵,所以只要不被城门处的巡逻士兵现,就十分安全。

    黑衣人离三思巷越来越近,他忽然加快度,闪身进了小巷,黑影快步行走,不多时来到了一扇旧门前,他轻轻敲了敲门。

    片刻,院子有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问道:“谁呀!”

    “大姊,是我!”黑衣人压低声音,但听得是一个年轻男子。

    门吱嘎一声开了,露出一张苍白的脸庞,是一个面带菜色的年轻女人,她满脸惊喜,一把搂住黑衣男子,忍不住泣道:“阿庆,你怎么回来了?”

    这个黑衣男子名叫王庆,原是酒馆的一个伙计,也是年轻女人的兄弟,他和掌柜一起被强征去挖运河,却不知怎么出现在城内,令年轻女人又惊又喜,她急问道:“你姊夫呢,他回来没有?”

    “大姊,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进屋里说。”

    年轻女人连忙将兄弟拉进院子,关上院门,这时,两个孩子跑了出来,紧紧抱住男子,“舅舅回来!”

    男子从怀中摸出一只绑紧的荷叶包,笑着递给孩子们,“这是一点干饼,拿去吃吧!”

    两个孩子接过荷叶包,欢呼着跑回了房间,女人把兄弟领到厨房,抹着泪水道:“每天只配给一点点粮食,根本不够吃,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

    男子安慰她道:“大姊,汉军已经动对江东的战役了,再忍几天,很快就有会变化了。”

    “但愿吧!”

    女人叹息一声,又问道:“你姊夫呢,他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

    “现在看守士兵大大减少,我们都已逃出来了,姊夫和四顺他们就躲在城外,因为太危险,只有我一人翻城墙进了城。”

    女人惊呼一声,“翻城墙被抓住可是要被当场处斩的!”

    “那也没有办法,我必须要把情报搞出去。”

    汉军情报站在喜氏酒馆被烧毁后,由于被江东军严格搜查,便暂时撤离了建业,但在秣陵县还有两个情报点,士林酒馆是其中之一,林掌柜和小舅子王庆都是汉军的探子。

    这次王庆冒险返回秣陵,是为了从住在秣陵县的一名江东高官手中获得一份绝密情报,也就是江东军的部署图,情报已经到了王庆的手中,但怎么送出去,却是一件麻烦事。

    城内除了几千军队外,其余都是老人和妇孺,如果一个青壮男子出现在街头,一定会被当场抓起来。

    王庆一方面是来探望大姊,另一方面也是想让阿姊帮忙把情报送出去,他沉吟一下道:“我可能出不去了,但有一份重要的情报,大姊明天一早务帮我必送出去,姊夫在城外等着呢!”

    女人大喜,终于能见到丈夫了,她并不担心出城,妇孺和老人进出城一般都不会被盘查,她还带孩子出城去拾过柴禾,她送情报问题不大。

    她连忙接过装有情报的细竹筒,无限欢喜道:“我明天一早就出城!”

    王庆又从怀中摸出十几枚金钱,递给阿姊,“这些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