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春梦-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自称是“队长”的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樊正国答道:“俺是X纵XX师。你们是哪个部分?”
  那个“队长”透了口气道:“我是X纵XX师,我们正好同你们都是一个师的。”
  樊正国便问:“师长姓什么?”
  这个“队长”一怔,说:“我从后方才回来,师长命令我押送俘虏到后方去。师长姓名还不知道。”边说边指指他后面两手反绑的一个“俘虏”。
  “哦!”樊正国略一沉思,目击对方所穿的服装不象解放军,神情又很不自然,便一个箭步用枪顶住了那个“队长”的胸口,喝道:“缴枪不杀!”“队长”和后面那十二个人一听缴枪,都驯服地把四枝汤姆生、一支卡宾、三支快慢机、四支加拿大手枪一齐丢在地下。那当儿两手作反绑状的“俘虏”还站在那儿不动,脸色大变。但他身上也有一支快慢机,樊正国上去把他的械缴了。
  事情发展得很顺利。樊正国、崔雪云和一个连的战士便把这十四个人押回张老庄,转送某师政治部,这十四个人反而一句话也没有了。
  某师政治部主任姓陈,一见那“俘虏”凹鼻梁,唇上有着不整齐的须根,那种气派,尽管他穿着士兵的制服,但一望而知是个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再打量那十三个人,也绝非普通当兵的,他便看穿了这是一种手法:主角是那个“俘虏”,是他带领卫士企图漏网的,于是便钉住了这个“俘虏”审问: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十三兵团的军需。”
  “你们的兵团部有几大处?”
  “有六大处。”
  “六大处的处长叫什么名字?写给我看!”
  这俘虏拿笔在手,在纸上写了半天,却写不出一个字来。政治部主任见他神色惊慌,继续审讯道:“你到底是个什么官?老实说!”
  那人忙答:“我实在是一个军需,不是官。”
  “你到底是什么人?还是快点说出来吧!你隐瞒不住的,黄维、吴绍周不都查出来了吗?”
  那人闻言神色更惨,支支吾吾地哀求道:“我确实是个军需,你们以后会查得清的。”
  政治部主任宣布道:“好,现在休息,你多想想。”
  那“俘虏”随即行礼,对政治部主任说:“我的确是个军需,你们迟早会查得出的。”对方笑笑道:“我们正在查!希望你也能坦白。”说罢这位“军需”便给送到另外一间房中休息。解放军给他饭菜,他不吃,一个劲儿唉声叹气。过了一阵,故意自己碰破一点头皮,躺在地上,似乎昏厥一般。
  解放军方面正在搜索淮海大战结束时逃跑的国民党最高指挥官。他们怀疑这个“军需”就是杜聿明。但他不肯承认,最好的办法是对证。没多久一位解放军的战士在战利品中找到了一张杜聿明照片,喜孜孜送到政治部来,一对之下,完全一样,只是少了一小撮胡子。
  再过一阵,俘虏中有人自愿前往辨认,此人原是“徐州剿总”专管汽车的副官张印国。他入房验对,杜聿明给他个不理不睬。张印国出屋便说:“一点不错,他就是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杜聿明。杜副总司令从徐州一出来,就换上了士兵衣服;昨天他又把心爱的小胡子剃掉,可是到底还给你们捉住了。”
  在人证物证之前,杜聿明知道无法抵赖了,于是绝望地低下头去,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就是杜聿明。”
  “你这个该死的杜聿明!”蒋介石闻讯恨透。一恨他打不过人家,二恨他不以身殉国,假充俘虏真的做了俘虏。
  “平津怎么样啊!”蒋介石对傅作义也渺茫地寄予一线希望,而这种希望又给接二连三的电报打得粉碎:
  “报告领袖!毛泽东的声明发表以后,平津地区出现可疑动向,傅作义的几个副官和中共地下党接触频繁……”
  “报告领袖!毛泽东的声明在老百姓心里反响很大。京沪地区出现骚动……”
  “报告领袖!毛泽东的声明引起各方重视,孙科院长一字一句斟酌……”
  “告诉他们,”蒋介石生气地说,“对毛泽东的声明不必重视……”
  说也可怜,蒋介石不许部下重视毛泽东的声明,而美国却不许蒋介石再拖下去。蒋介石“引退”而不肯言明“下野”,美联社首先开炮,特地发播了一篇评论,揭穿他的把戏,指出他还想恋栈,还想东山再起。
  蒋介石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司徒雷登却在大使馆叹道:“瞧!白宫对这个不中用的东西,充满了厌恶之情,整个美国政界对这个人毫无好感。”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位隐名的“接近国务院的人士”发言,他说:“国务院方面认为蒋一旦下野,将更容易施展对华政策,国务院早已不相信蒋介石有能力采取国务院所认为聪明的步骤了。”另一个知名之士说:“蒋的引退多多少少符合了国务院的愿望。”这几句话颇堪回味。
  “聪明的步骤”是什么?美国虽未明说,蒋介石其实也知道,这不过是尽量保存中美反共实力,以渗入新的联合政府,组织一个“反对派”来破坏中国的民主事业,破坏有中共参加的、或由中共领导的中国而已。在这方面,美国众议员周以德却说得比较露骨,他说:“如果有任何可能在中国找到一个反共力量的小集团,那么我们仍然要尽力给他们以一切援助……”
  蒋介石痛苦极了。
  陶希圣、谷正纲等人无论“反共”反得怎样热闹,但实在无法为老蒋解忧。CC的气焰在蒋介石临走前忽地嚣张起来,死硬反共者也赞成老蒋不走,可是美国的态度已使老蒋不容再拖;而决定美国态度的主要因素是中共在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南京已在解放军掌握之中,朝不保夕。蒋介石五内如焚,渴望傅作义能给他一针兴奋剂,明知渺茫而热盼之,明知不可拖而拖之。蒋介石不独无法入睡,抑且饮食都可有可无了。
  傅作义的“兴奋刘”终于在几天以后从北平传来了。
  “报告领袖,”侍卫长报告道:“据军统局北平站秘密报告:平津局势不稳,经查实,傅已两次派人去共区洽谈。据内线密报,傅已打算交出北平……”
  “娘希匹!”蒋介石气得跳脚,“把徐永昌叫来!把郑介民叫来!他们两次飞平,都是吃白米干饭的!”
  “报告领袖!”徐永昌看了看郑介民道,“我和宜生深谈了好几个小时,他答应说不会中途撤火……”
  “你上当了!”
  “报告领袖!”郑介民看了看徐永昌道,“我的口气很硬,无奈这老家伙……”
  “都是饭捅!
  蒋介石指着两人的鼻子骂了半天。但骂山门又有何用?徐、郑走后,蒋介石只好把次子蒋纬国叫了进来。
  ”你立刻去北平!“蒋介石吩咐道:”带着我的亲笔信找一次傅宜生。话要说得好听一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好把老家伙说动了心……“
  正是:硬的不行来软的,软的不行来骗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十回 信口雌黄 胡适之颠倒黑白 困守孤城 傅作义举棋不定
  话分两头。却说淮海大战接近尾声,平津战局也己急转直下。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困守孤城,烦恼万分。前方消息一日三变,越变越险,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己经大军压境,自己的几十万人马竟被分割成几段,被围困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五个据点里。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共华北野战军包围了张家口,切断了平绥线,傅作义派他的嫡系部队,由他的心腹、三十五军军长郭秀山带领前往解围,在新保安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傅作义又派了他的嫡系部队一○四军再去增援,不料,没有几天功夫,一○四军和前次派去解围的郭秀山部均遭歼灭。傅作义闻讯,焦急万状,坐立不安。怎么办?就这么和共产党干下去?自己的嫡系部队才二十多万,能和共产党拼几天?嫡系部队一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能听你的?没有了部队,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完了。那么,跟着蒋介石走?接受蒋的任命,担任”东南战区司令长官“,把自己的六十万人马,由海、陆、空三路南运,为蒋据守江南半壁河山?不。蒋介石已经日暮途穷、夕阳西下,他违背军心、民心,早已腐败、没落,为什么自己要和他绑在一起,成为他的殉葬品?那么接受李任潮(李济深)派来的代表彭泽湘的建议,独树一帜,打出独立反蒋起义,又拒绝共方整编的所谓第三条路线?也不行。在中国这块地方,要走”第三条路线“,不合国情,不顺民心,无疑是条死胡同。奇怪的是,李任潮先生一向开明、稳健,他怎么会有这个主意?(后来查明,这个彭泽湘是个政治骗子,他冒充李济深的代表,想在平津地区制造事端)还有就是,为了不把六十万人的军权拱手让人,凭着自己当年曾经困守涿州和天镇的守城经验,依靠空援,死守北平,与北平城共存亡?但是,今日战争的性质大非昔比,北平既不是涿州和天镇,此刻包围平津地区的也不是当年的奉军和西北军,而是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解放军。只要北平的战局一开,不独文化古城要毁于一旦,千百万军民的生命财产也将遭受严重损失。北平这个千年文化古都,多年来的军阀战争都曾极力避免破坏,今日若毁于自己手中,岂不遭人千古唾骂一除此之外,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和对方”和谈“,然而,要”和谈“,问题又那么多——
  傅作义苦恼极了。他面临了最困难的抉择。
  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来访。他见傅作义烦恼,便不断打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宜生兄不必为这些小事烦恼。“
  傅作义问:”胡先生学识渊博,请问我们到底为何而战?如果反共深得人心,为何又如此不孚众望?“
  胡适道:”今日局势,将军千万不可相信表面现象,以为共产党可以得天下。不谈学说和理论,以言实力,请问苏联有原子弹吗?共产党有象样的武器与装备吗?他们有执政的经验吗?“胡适拼命摇头:”共产党是成不了大事的,一旦美国正式出面干涉,我保证他们一夜之间,后退千里!而且根据目前情势,以及蒋夫人在美国奔走的结果,美国的干涉也快来了。“
  傅作义摇头道:”美国的干涉来了有什么用?在中国这块地方,他们又能干些什么?前方节节败退,人心厌战,这场仗还怎么打下去?“
  胡适右手几根手指在桌上弹钢琴似的按着,微笑说:”我以为这场仗是能打下去的。只是看南京怎样应变。如果还是老样子,前途就很难说,我对他是悲观的。所以他几次三番要我组阁,我都婉谢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应变呢?“
  胡适道:”拿您来说,此刻的征兵的办法真不错;再加上美国的装备,新兵加新的武器,新的领导和新的战略,那不消半年,共产党至少要撤离东北与华北。“
  傅作义朝胡适瞅一眼,总感到他的话十分玄妙。他对蒋似乎不错,骨子里却在对他不满,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胡适的来访,并没有解除傅作义的烦恼。有一天,他参加会议回来,碰上了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傅作义喜道:”正想找你聊聊。你来得正好。“于是命人摆酒款待。两人就座,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