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春梦-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孙先生以为应该怎样才好呢?“
  ”我以为将来联合政府的外交政策,应该不卷入与中国无直接关系的纠纷,例如北大西洋公约与德国问题。我认为中共在未来的和谈中可能同意这一点。“
  ”孙先生有可靠的根据吗?“
  ”我说过,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孙先生认为国民党还能支持得下去吗?“
  孙科想了想:”我以为国民党残余的兵力更显得薄弱。“他一顿:”未来的新政府,我相信不论是谁来主持,都会比我的政府所遇到的困难更多。“
  ”这一次孙先生辞职,曾经向李宗仁先生推荐过继承人吗?“
  ”没有。“
  ”哪一天移交?“
  ”没定。“孙科道:”我将回广州去办移交。“
  ”你以为蒋介石先生引退后是在直接指挥政府机关吗?“
  孙科略一沉思,说:”我不以为是这样。“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是这样?“
  ”恐怕是他的亲信习惯这样做了。“
  ”孙先生,“一个洋记者再问,”你同蒋先生之间,感情还不错吧?“
  孙科苦笑道:”我想我不应该答复这个问题。“
  ”你以为张治中先生真的被扣了吗?“
  ”我不知道。“孙科又补充道:”我只知道张治中先生去溪口时,曾带了夏天服装,说明了他在那边的日子可能不会很短。按照刚才所获得的消息,张先生住在溪口蒋先生两幢私邸之间的远眺楼上。“
  ”何应钦先生组阁的事情已决定了吗?“
  ”我不清楚。“孙科透了口气:”我只知道,李宗仁已经接到他的电话,答应组阁,不过最后还待蒋先生批准。“
  ”蒋先生不是不过问这些事情了吗?“
  ”这个我不知道。“
  ”蒋先生不是对和谈有独特的看法吗?“
  ”这个我更不知道。“孙科笑了笑:”你们知道的很多了,何必再问我?“
  另一个美国记者问道:”听说这次有一位上海的和平代表,曾在石家庄问毛泽东:何以见得国民党没有诚意?请问有这回事吗?“
  孙科沉吟道:”好象听说过。“
  ”那么请孙先生给我们一些消息吧!“
  ”这倒难了。“孙科暗忖:”答也不好,不答也不好。“但众多的目光集于一身,不得不说:”不过,这是不能随便发消息的。“
  ”请说好了,一定遵命。“
  ”我听说,“孙科斟酌字句道:”毛先生答复这位代表道:’上海和平促进会的宣言就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国民党诚意不够。他们还不是CC御用的和平机关吗?他们说什么以保全国家民族独立自主为前提,这不是说我们这边不能独立自主吗?可是你们看看,谁不尊重国家民族的主权?美国兵、美国人,在你们那边多么猖狂?在这儿必须尊重中国的主权,并无一国可以例外,你们能找得出什么例外吗?‘“
  ”就是这些吗?“
  ”就这么多了。“孙科加一句:”请大家不必发表,真实性有多少很难说,我不能负责。“
  ”请问孙先生,“另一个美国记者试探道:”假定毛泽东说过这段话,你以为他的企图何在呢?“
  孙科道:”我不能答复。“
  ”没有关系嘛!又不发表!“
  孙科苦笑道:”那不过是毛泽东企图用这个来说明只有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以外,企图用’不遵守国家民族主权‘来打击中共之点,南京与溪口之间并无丝毫差别。“
  ”嗯,“美国记者笑道:”孙先生说得很好。“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孙科补充道:”这是好多人的看法,他们还认为:为什么表面看来似乎很矛盾的南京与溪口双方,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呢?只不过大家都有美国在支持。“
  ”那么孙先生以为美国的支持靠得住吗?“
  孙科见发言者是个美国人,心想你以为你很聪明,我也不笨。便笑而不答。再问再笑,仍然来个不言不语。于是记者们认为孙科在应付方面大有进步。另一个中国记者问:”请问孙先生,听说何应钦在最后接受组阁之前,曾与张治中、白崇禧、顾祝同及吴忠信等人作了彻夜商讨,有这事么?“
  ”请问孙先生,刘芦隐应李宗仁之邀已经到达南京,他来干什么?为什么李宗仁要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却没下文?为什么——“
  孙科厌烦道:”对不起得很,我对于这些事情全无头绪,你们去问蒋先生和李宗仁罢!“
  那边厢在溪口森林中舐血养创的蒋介石,显然已经透过气来正面打击李宗仁。他把孙科这个”牺牲球“丢得老远,同意何应钦组阁作最后一个回合的搏斗了。
  但在李宗仁这方面,认为政院返京,孙科垮台,一国三公的局面已去其一,紧接着的一局棋该是请蒋实践下野宣言,放弃幕后指挥。蒋的往日部属如翁文灏、邵力子、张治中等人也主张请蒋出国,让李宗仁试一试。最后在乱七八糟局面中,张治中同吴忠信便有溪口之行,准备当面请蒋考虑适当步骤,俾由李宗仁放手对中共的和平谈判。张、吴二人都认为这是难题,谁都知道蒋介石在溪口设立了总裁办公厅,成立了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在逐步收拾军权和经济等权,以加强幕后指挥。如今要他放手,岂非与虎谋皮?三月二日张、吴一到溪口,果然给蒋介石一顿臭骂,煤灰抹了一脸。
  正是:明知前山有老虎,何必自己送上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什锦拼盘 何应钦组阁 花样翻新 陈辞修”主台“
  话说张治中刚一开口,就碰了蒋介石的一鼻子灰。蒋介石用拍台拍凳来欢迎客人:”我现在已下野,身为平民,不该受到非法干涉;我下野是可以的,但亡命却不可能!“
  张治中只好苦笑道:”我们这次来,只是为了政府的和平代表团将有北平之行,特来请示。“
  蒋介石涨红着面孔道:”我不管什么和平不和平,“他显然针对着李宗仁:”你们应该知道我的个性,我是从来不受压迫的。比方我原定在今年元旦宣告下野,因为有人散布流言,加以威胁,我就故意留下来以示不屈。后来大家都不出声,我才悄悄地走开了。我现在出国并无困难,但不接受任何方面的压力。“
  张、吴二人见风色不对,只好转变话题。蒋介石却问;”敬之组阁,说要邀文白入阁,谈过了吗?“
  张治中道:”大不可能吧,我弄不来。“蒋介石再问:”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几位能入阁吗?敬之说已经分头同他们接洽了。“
  张治中心头好笑,心想这位自称平民的先生,既不通过任何手续直接逮捕了浙江省主席陈仪,又同意何应钦组阁并替他邀角,这种”平民“也太滑稽了。他答道:”详细情形不太清楚,不过邵、章二位曾经说过,他们是曾经去过北平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候入阁,极可能引起人家误会,以为他们所以肯往返奔走,原来是为了积蓄政治本钱,他们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入阁。“
  张治中等在溪口住了三夭,第四天见蒋情绪较好,便找到适当机会委婉说明来意,惟不便说出请蒋出国问题。只是说:”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家认为政府职权应该保持完整,方足以集中力量,应付危局,因此大家也希望总裁有所吩咐……“
  蒋介石闻言不语,冷冷一笑。
  空气凝冻起来。好久好久,蒋介石才恨恨、前后矛盾地说:”你们要知道,在这五年之中,我已决定不再过问政治,即今生今世不再过问政治。我今后只埋头整理党务,以求恢复党的革命精神,重建党的革命力量!“
  张治中愕然无语。
  ”我!“蒋介石重重地说:”我做参谋长是成功的,但做主管官只有一半的成功。我过去做过总理的参谋长,现在不妨做做李代总统的参谋长。李代总统的成功,也就是我的成功,也就是本党的成功,三民主义的成功。“
  ”成功成功成功!“张治中脑袋里塞满了苦味的糖果。目前分明摆满了失败的果实,但蒋介石却用不着边际、冠冕堂皇的高调,企图开出漂亮的花朵。
  那是不可能的。
  但如要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李宗仁之间权限的调整,那也是不可能的。
  ”这个,“张治中作最后的努力:”这个局势现在已经很清楚——“蒋介石不等他说完便截断道:”我们是不行,但比他们在延安时还好得多!太原守到如今还没给攻下,长江天堑你说该守多久!“
  张治中无言。
  ”西南呢?“蒋介石迈前一步:”海南岛呢?“他再迈前一步:”有这么大的地方还没完,我们凭什么不同他们干!“他的面孔几乎紧挨着张治中的鼻子:”何况南京还没完!“
  张治中连苦笑都不可能了。
  ”记住我的话!“蒋介石虚火上升,满脸暗红:”娘希匹什么叫做和谈?和谈就是拖!拖!拖到哪天是哪天,拖到哪年是哪年,拖到我们的新军练成,大举反攻。叫他们同我来和谈吧!“
  张治中一身大汗,鼓起勇气、嗫嚅而言道:”话是这样说,全国上下的那种和平气氛总得考虑考虑。“
  蒋介石大叫:”你也不相信我吗?文白!“
  张治中感到没什么可谈的了,也就顾左右而言他。不料有人对他说道:”文白兄,中华民国别断送在老兄手里才好!“
  张治中一怔,反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人道:”对共匪屈服,就是断送中华民国。“张治中淡淡一笑,再问,”如果不向对方屈服,我们也不必赞成和谈,老兄以为如何?“那人道:”是啊,可是我们不但不反对和谈,而且赞成和谈,拖它几个月,这就成了!“张治中浩叹道:”老兄以为对方会同意这样做吗?“——于是张治中溪口之行,也就不了而了。
  那边厢何应钦却在密锣紧鼓,积极组阁,并且随时报告溪口,不敢怠慢。十四日那天,陈光甫、钱新之、颜惠庆等到林森中路何家,答复询问,谢绝入阁。何应钦再去找章士钊和江庸,也都谢绝了。接见徐堪,探访孙科、张君劢。左舜生、李璜、林可巩、谷正纲、彭昭贤,一直找不到好办法,心中着急。当夜赶回南京,新闻记者们一拥上前,先贺他组阁,再把逐个问题一一盘问,这使何应钦汗流浃背,不知怎么答复才好。
  ”请问何院长,今后政府最大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稳定经济与争取和平两件事。“
  ”请问何院长,共军能否过江?“
  何应钦答道:”我想不出。“
  ”今后的整军问题怎样施行?“
  何应钦苦笑道:”这得等待和平实现之后,因为双方军队都得整编。“
  ”民、青两党答应入阁了吗?“
  ”已同张君劢、左舜生、李璜谈过,大致没问题。“
  另一个记者笑道:”问题还是有的,你给他们的位子多不多?现款够不够?“笑声中那记者再问:”政府是否迁回南京?“
  ”不不,“何应钦忙说:”暂时留在广州,因为往返损失太大了。“
  ”请问何院长,新阁成立后是否接受美援?“
  何应钦眼睛一亮,说:”任何国家的援助我都不反对,只要合我需要。“
  ”物价呢?这问题在今天是性命交关的啊!“
  ”对不起!还没有具体方案。“
  ”听何院长的口气,“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