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村里种地去-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村里都是按个人土地为单位,淡化了“亩”这个单位概念。根据此地域户籍人口多少来平均分配土地,没登记在册的土地,就是自留地,不在国家统计范围内,这个就看谁家下手快了。当然现在土地不用交税收,自留地的用处也不大,也就多收获点粮食而已,也不值几个钱。

等醪糟蛋一到,方文也大概了解到了老周家的现状,说吃不上饭这绝对是扯蛋的,但生活上来说绝对不怎么样,下有读高中的女儿,还有好未成婚的儿子。两口子又是五十多岁的年纪,除了种地养家畜,也就干队长每月三百块钱的工资,其余在无收入来源。

这等现状几乎很难改变,除非等儿子自己有出息,所以说农村孩子的压力真的很大,特别是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多少农村大学生过年根本不敢回家,也不敢跟家里叫苦叫累,更不敢谈到工作,因为怕惨淡的工作让家里的老人们失望……

现在大学生一毕业,又以农村孩子缺少见识阅历,还有经济拮据等原因在学校里可能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这一出大学校门。也只有销售工作最好找,单偏偏销售的起步底薪很低,低得可怕,温饱都难解决。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干销售工作。

说穿了。现在大学生不吃香了,好工作相当难找!

但在村里老人的想法里,娃儿一考上大学就出息了,就能有好工作,跟着就发达了,但现实呢……

记得在零九年,春节期间,有一篇名为:大学生写给老父亲的信!

不是这篇文章有多好。而是太过催人泪下,这是一篇某大学生在春节期间写给父亲的信,但又不敢真正让老父亲看见。

结果这封信一发网上就火了,此文章一出。迅速抢占了腾训转发率排行榜第一名。

————————————————

方文在心理叹息一声,拉回了思绪,摇了摇头,不在多想这个关于农村大学生的问题。

这时候醪糟蛋吃得也差不多了,味道说实话。不太好,估计是白糖放得有些久了,甜味有些不正宗,不过土鸡蛋真是不错。

一进门方文就发现老周家养的鸡都很瘦。怎么说他也是在畜牧站干过站长的,自然能看出这鸡的生活很困难啊。别说饲料,怕是粮食也很少喂。

等离开的时候。正见到狗在吃饭了,吃的东西就是米汤泡饭,里面没有一点油腥味,约莫也就小半碗饭,但是土狗却吃得津津有味,狗也很瘦,可见排骨!

心理平添了几分承重,到这儿方文实在忍不住说道:“老周,老金,咱们三儿沟村会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也是算是你们的直接领导了,要是有困难只管找我就成。”

说到这儿,又想到了自家的亲戚,从来没有人来找他借过钱啥的,稍后还得问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不正常啊,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以他现在的情况,居然无亲戚上们借钱,这实在太不正常了。

老周一听,就有些激动的说道:“方支书,您来了,咱们的日子就有奔头了。”

老金也附和道:“方支书您是不知道,当咱们听说您要当支书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坏了,都说您来了大家就都能跟着过上好日子了。”

方文心理越发沉重起来,起初那份当支书的不耐烦情绪也渐渐淡去,有的只是一份责任,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现在既然已经在支书这个位置上了,也确实应该多花点心思。

“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方文回应道,此时的心情也不适合多说空话啊。

三人继续上路,此时方文腿裤上已经有了泥泞,不过却丝毫不在意,这种感觉真的不错,乡间小道,路过一户户的村民家里,偶尔选一家进去小坐,下乡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美差啊。

“前面就是金家老房子,我家就在里面。”老金忽然出声道。

方文一听到金家老房子,忽然就想起了当初猴儿酒的狗血推广方案,关于猴儿和老战士的故事,自然是杜撰的,但也不是全部都是假的,至少里面的开篇还是真实情节。

金堂村就有这么一个老战士,读过黄浦军校,只是在过草地的时候遇到了斩马刀伤了腿,这独自回了村里,如今已有八十多岁,算得上村里唯一的大牌革命人士!

这村里因为太偏僻,打过鬼子的先辈们加起来都没超过了五个指头,这位金老爷子,也是方文唯一听说过的先辈!

想到这儿就出声道:“我听说金家老房子有一位打过鬼子的老前辈?”

金家老房子不是单单指一个房子,而是这一片基本都姓金,算是大一点的族群。

老金忽然兴奋的说道:“那是我爷爷!”

方文顿时一愣,惊讶的问道:“有金老爷子这层关系在,你怎么只当了个队长?”之所以惊讶也是有道理的,怎么说,作为打鬼子老前辈的孙子,怎么混得这么差,政府随便照顾一下,当个村长肯定跑不了啊。

老金苦笑道:“我爷爷有七个儿子,我父亲有六个儿子,早就开支散叶了。在加上我爷爷的思想你知道的,老革命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在村里,“老革命”这个三个字,绝对不是什么好话,指的是思想太过保守固化的意思。

ps:这封信的全名叫作:一在外漂泊80后应届大学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信。看着催泪,抵抗力强的书友可以在网络上搜来看下全篇内容,这里就不多写混字数了。

昨天有事没更新,今天会更一万五千字,晚上十二点前还有六千字。

第277章 修路

听老金这么一说,方文也就不好多问了,眼前就是金家老房子,之所以加一个老字,完全是这里的建筑颇为古老,除了土墙,还有竹制的阁楼,木板房等等。

和方家大院的情况差不多,这里也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至于什么大官隐居那就别想了,都是苦哈哈的农民辈!

这边约莫有二十户人家,聚集修建在一起,竹林环绕,景色到也别致,楼房也有几户,早些年修楼房确实不算贵,那时候的砖头按“分”这个单位算价,不过修得起的也不多。

等到了老金的家里,发现比老周也好不了多少,老金看起来显得老成,其实不过才四十多岁而已,膝下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方文不由邪恶的想到,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导致老金在家族里的地位不怎么高,没有引起金老太爷的关注。

至于金老太爷那里,方文到是没有冒昧去打扰,主要还是没准备礼品,显得不够正式!

不过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到老金家里,结果金老太爷就跟着过来了,辈分可谓高得吓人,又是八十多岁的高龄,方文自然不敢怠慢,赶紧上前见礼!

百岁是道槛,长命百岁一般都是嘱咐语,在农村活上百岁的仍然很少见,一但过百岁马上就会引起轰动,即便是镇政府也会去送礼沾沾喜气,记得那还是十年前的时候,镇政府给村里一个百岁老人都送了大彩电。还发了大红包。

金老太爷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大威严,反到是个子并不高,也比较瘦,不过身子骨却很硬朗。双眼虽然有些浑浊,却很有神。

到了堂屋落座后,老太爷开口就道:“小伙子你入党了吧!”

方文心想,没入党也干不了这个支书啊,不过想到老爷子的年纪,当即老实的回道:“入党了!”

“不错,入了党才有个干部的样子。”老太爷乐呵呵的说道,到是旁边的老金有些尴尬。因为他就没入党。

方文忽然有些担心老太爷说什么党的方针啥的,这些他一点都不知道,连入党申请书都是大胃英给代笔,他只是抄了一遍。什么党员的觉悟,那是半点没有,心想得找个话题给圆场了。

想到这里就出声道:“老太爷,我现在分配到三儿沟村当支书,您老有什么指示没有?”

“能有啥指示。你的事情我听闻得多了,是个能干事的人,放解放前也能算个好干部,发达了不忘本就是好干部……”老爷子乐呵呵的说道。

方文一听。得自己找话啊,当即就把一些发展村里的想法说了说。首先就说道:“老太爷,我看咱们外面的那条公路实在太烂了。我打算组织村民自己修缮,您觉得怎么样?”

“这是好事啊,那路早该修了,就是没有领头人。”老太爷接话道。

方文眼看这到中午吃饭还早,冷场显然不行,当即就干脆往这个话题聊,先是聊到公路,接着又说了不少想法,一时间到也热闹,跟着后来金家这边的长辈也都到了,过五十岁的就有几十号人。

方文是使出浑身灵光,总算在吃饭后就脱身了,本也打算和老太爷聊下以前打鬼子的事情,不过今儿这场面却不合适,也就只有另外在找个时间了。

饭后,还得继续上路,下面就是村子的中心地带三心桥了,到了哪里公路就分成了三个叉,一条就是这边通往公社,一条通往下一个乡镇,一条通往一个很长的山沟,那山沟里面才是最穷困的,通行进去的路也不叫公路,只有摩托车才能通行,全是泥巴,上面并没有铺上石籽!

在三心桥的位置有一个杂货店,另外有两栋楼房,这就是一个最简易的集市了,也是村民们唯一的聚集地。

到了这里,方文看了看天色也不打算在继续往里面走,接着老金有把专门收电费的老人给找了过来,交谈了一翻,老人姓陈,是里面山沟陈家坝子的,从三十岁收电费到现在,已经收了三十个年头,对村里的情况最是清楚。

最后半下午的时候又找了几户村民家里坐了坐,这次下乡也就结束,之后这走路回去显然不太现实,直接叫了辆摩托车,方文也先走了!

不过这一回去,到也没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公社,公社虽然破旧,但是房间多啊,他给专门分配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等打开门一看,好家伙,办公室桌这些是新的也就罢了,居然连电脑也给弄上了,而且还是崭新的,并且还有单独的电话。也不知道这是谁给弄上的,因为刚才经过杨支书的办公室时,从窗户口往里面看还是老样子,那套家具起码用了十几二十年了,这不是区别对待吗?

连忙打电话一问杨支书,结果这才知道是周先生给安排的,说是送他的上任礼,到让方文颇为感动,值不值钱是小事,关键是这事别人周先生给记在心上了。

正好,方文也有事要找周先生商谈,索性直接挂了个电话过去,好吧,用的自然是办公室的电话,不要话费啊,电话一接通后,先是对其感谢了一番,然后就进入正题说道:“周先生,我想问一下关于野果种植前期的资金到位了吗?”

“到位了,方老板你问这事是?”周先生疑惑的问道。

方文也就直接说道:“是这样的,我想问一下,关于前期给村民们的补助,也就是种植野果签定的收购合同等等,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事啊,都准备得差不多了,等这边酒厂的宣传一过,就直接村里签定合同,每一户前期是准备一千块钱,以后陆续在补助一部分,也就是肥料钱等补助……”

方文一想,这边金堂乡上口基数也大,一户一千,就是几百万了,现在酒厂资金并不宽裕,这个价也比较合理。

就出声道:“好的,我也就随便问问,对了,在市里的推广怎么样了?”

“情况很不错,不过后面跟着要去盐城估计有点情况,毕竟直接就和卢城接壤了。”周先生解释道。

随后又聊了几句,又提了如果后面去盐城,方文这边最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