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上神兵-第5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苍生即我,我即苍生。”杨南微微一笑,身形毫不停留,直向洛阳中心宏伟皇城飞去,口中轻轻道:“化身千万,亦为众生,洛阳城如今这般繁荣太平,实令我心中欢喜。”
  化身隐世儒师不过三十余载,却让杨南将前世今生对儒门的精义融合为一,传承到每个弟子手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离他儒身逝世不过十数年,竟然有了这般威望声名……
  “郎君入世,功德无量,”妙源仙子回眸一眼,望着书积成山、人汇在洋的皇家书院,不禁微微感叹杨南的教化之功,一个道门祖师,不仅定鼎了大煌太平盛世,更宏传儒义经典,教化世人,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下书院多如牛毛,皇家书院不过只是其中之一,今次入凡化仙,郎君成道固然可喜,但最喜莫过于教化天下之一百零八弟子,难子之称,实是当称……”
  妙源仙子微微感叹之中,两人身化的那股仙风,已然吹到了宫禁森严、重楼玉殿的皇城之中!
  大煌皇宫,构驾大气磅礴,内中既有精致秀丽的后宫殿群,也有宏伟壮丽的政殿之群,东方设有俯瞰全城的祭天神坛,南方乃是太庙,无数巍峨壮丽的宫殿井然有序的纵横罗列,令人叹为观止、心生赞叹。
  皇宫禁卫森严无比,就连天空之中亦同样禁制隐隐,但这哪里能难得倒杨南?
  杨南与妙源使了一个隐身法,拢去一切形迹,在南方太庙内随意游览,这太庙中供奉的,正是大煌历代皇帝塑像。
  每一座塑像后皆悬挂着宫中画师亲手绘制的帝皇真容,塑像立在神坛之上,脚下罗列着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功过是非的玉版御书。
  七个皇帝,身后依然有彼朝杰出功臣之像敬陪身旁,以臣节能位列太庙者,无一不是天下功高莫比、德被天下的人物,七个皇帝像,身旁最多不过三个,最少不过一个功臣像,可见列身太庙之难,实不亚于他们生前治理天下。
  太庙正中神坛中,立的正是杨南身穿金丝儒袍法相,美玉雕成的杨南儒相,俊逸中隐带昂然正气、潇洒中露出勃勃英姿,纵然同陪殿中的其它皇帝、功臣像亦是人间俊杰,与之相比如萤火比之皓月,瞬间黯然失色。
  太庙宏大宽广,大殿两旁立着各式浮雕巨柱,描绘着九洲每一年的种种变化,皇帝年年祭告太庙,便要使工匠在巨柱上绘下一年变化,以祭告先祖皇帝九洲之状况。
  杨南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两百多年来,九洲各处发生的每一处变化,每一次天灾人祸。
  第三章  天坛!
  望着太庙大殿玉砖上镌刻着覆盖天下、无处不有的天下宏伟全图,杨南的目光变得越发幽然,妙源仙子却悠然自得的欣赏着满壁诗画歌赋,两百多年来,杨南身为大煌王朝立朝太祖仙皇,受尽了众生的赞誉,历代文人墨客、诗人画匠,无不是用他们心中最浪漫、最富想象力的华丽词藻来描绘传说中远在天界仙宫中的太祖仙皇。
  悬于太庙之中,不仅有太祖逍遥图、天宫玉阙卷等宏伟巨卷,也有灿若星辰、数不可数的灿烂诗篇。
  “嘻嘻,郎君你瞧,居然有人将你比之始祖盘羲,言十大功劳,不亚开天辟地、造物之功,咦,这一个更是厉害,居然将飘渺天界想成人间模样,将郎君你形容成至高无上的天帝……”
  妙源仙子随着杨南在人间多年,对诗书歌赋也略为粗通,她受杨南熏陶,眼力也算一等一的高明,能悬挂在太庙这等所在的诗画,自然是大有来头,每一幅、一每一首皆是历代杰出俊士创作,有些更是功臣、帝皇亲笔所为。
  杨南见她还是如小女孩般心性,不禁笑道:“妙源,我们来太庙,可不是游玩的。”
  妙源微微撅起粉唇,道:“你既是要安天下人之心,便在皇城之内现身就是了,来太庙作什么?”
  杨南如今可是大煌朝的始祖皇帝,就连南洲青冥山故居也列为皇家圣地,杨元、杨辅亦受追赠,号初祖、次祖皇帝,地位虽然比不上杨南,但列封三代、荣耀之极,此时只要杨南现身洛阳,对天下人是如何一种激励?
  “我乃世外之人,如无缘故,岂能轻易现身人前?”
  杨南微微苦笑,望着妙源仙子大是摇头,眼前这位风情万种的俏佳人固然冰雪聪明,却还是不太懂这些门道……
  他既是太祖先皇,若是到了人间帝皇面前,皇帝岂会真是喜意?
  再好的皇帝,也害怕手中权势失去……
  更何况,仙凡有别,仙人长生不灭,凡人百年轮回,多有接触,终是不妥。
  妙源微微一怔,绝美面庞上露出一丝思索之色,接着道:“那要如何才能在人间现身?”
  杨南微微一笑,指了指列在神坛之上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帝皇塑像,道:“
  只要煌和宗能与他们相提并论,我便是见上一见又如何?若是他德行不高、野心极大,那相见争如不见,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妙源微微点头赞同,两人遂在殿中自顾自的欣赏起各般装饰来,宏大的太庙之中,充斥着皇家的贵气,也包涵着帝皇那气吞天下的霸气,两人在殿中游玩许久,倒也不会生出闷气。
  过不多久,忽听太庙外一声鼓声响起,无数乐器声音随之传来,庄严肃穆的典乐之中,两队万人御林军身披大红披风,气势森然的拱卫着天子銮驾,缓缓向太庙开来。
  天子亲临太庙祭祖了!
  每月十五,必是天子祭天祷告之时,时值九洲灾患频生、真君庙弃归山野、天下人心浮动之际,煌和宗更是心中不安、归罪于己,这罪己诏,连连发了十二道!
  祭天乃是大事,先要到太庙中祭告列祖列宗皇帝,方能登上天坛,祷告天地。
  杨南拉着妙源隐去身形,避开御林军入殿搜寻,不过一刻工夫,检查过太庙状况的御林军便悄悄的退了出去,过了半柱香,身着九龙冠冕、足踏山河履的煌和宗带着几人缓缓步入殿中!
  杨南抬眸看去,自己这位八世孙的和宗皇帝年已六十,却精神勃发,他在位之日已久,身上那股威严帝皇气势自然而然令人感到畏惧,一身人皇冠冕衬托之下,更显天子威仪、皇家气派。
  皇帝长得一派儒雅,面色极是平和,一身帝皇重装之下虽然多有威严,但却极是令人感觉亲和。
  杨苛身后,立着几个朝庭重臣、大内护卫,每一个护卫皆有来历,杨南略略一看,便知他们的来历,除了昆仑派之外,冥河、魔门、儒家、佛家各有高手护卫,大煌天子得享四海,皇帝身系天下安危,各家各派自然不容许皇帝有任何闪失!
  眼前这一个个护卫修为最高不过尊者境界,岂能识破杨南行藏?
  妙源仙子见皇帝护卫修为如此低微,不禁讶然对杨南传过一缕仙音,道:“道家朝庭,杨氏子孙,郎君为何不多人手护着皇帝?我听闻六海之外异人无数,若是有了歹心……”
  杨南默然一笑,眸中满是自信之色,回应道:“妙源有所不知,九洲人皇,有人皇衣冠护卫,如今人间皇帝虽无人皇印相护,但也不是寻常人能伤得了的,诸派遣人护卫,不过是表一个姿态罢了,若是真有刺客,除非真是神仙下手,否则断然难以伤害皇帝。”
  杨南生平行事谨慎,人皇神印在他手中,人间帝皇手中的蟠龙仙印也是不弱,世间知名圣人有哪一个敢来洛阳刺杀皇帝?天界仙人岂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诛杀人界帝王?
  就算是圣人出手,人皇衣冠也可保皇帝全身而退!
  两人神念交谈之间,煌和宗己命人供上五牲大礼、鲜花金烛,杨苛率重臣、护卫跪伏于神坛之下,凝望着坛上杨南儒衣玉像,口中诚声道:
  “不肖孙杨苛谨拜太祖仙皇陛下座前:太祖定鼎,颇多艰难,大煌江山传至孙儿手中,如今却已呈颓象!
  方今天下,祸患连连,孙儿不知仙皇陛下为何撤去真君仙师,天下百姓,战战兢兢,终日诚惶诚恐,若是孙儿触怒苍天,愿俯首领罪,若是百姓怒天,孙儿愿以身相代!
  若太祖仙皇有灵,垂顾苍生万物,恳请降下凡间,告慰天下……”
  煌和宗三叩九拜,领着众臣施礼已毕,方才缓缓立起身来,眼中闪过浓浓黯然神伤之色,一旁一个红袍老者恭声道:“陛下不必忧急,太祖仙皇历来爱民如子,他若知晓百姓心意,定会亲临红尘人间,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煌和宗微微打量着神坛上俊美无双、仙气飘渺的仙皇像,低低叹息道:“元泽,你知道我每次见到太祖仙皇玉像,心中都在想什么吗?”
  红袍老者微微一怔,摇头道:“陛下心若深海,胸怀万物,老臣岂能得知?”
  煌和宗微微一笑,道:“天人永隔,仙凡有别,太祖仙皇相貌威仪,可谓古今稀有,似仙皇这等人物,只怕如今已飞入天界,往向大道了,世有太祖仙皇,天下遂安,若无仙皇庇护,百姓危矣、天下危矣……”
  大煌朝乃是杨氏皇朝,世人不知的种种秘闻,大内皇宫自有人传递消息,杨南入凡化仙、将成天道之事,对皇帝不算是一件秘密。
  撤去真君仙庙,还权于大煌朝庭,对凡人来说,更多的是惊惧,而非欣喜!
  没了仙师、神道守护,三灾六难谁人来挡?
  红袍老者连连点头道:“有道是仙耳听遍三界,陛下连番祷告,太祖仙皇必会垂慈相顾。”
  煌和宗面上闪过一丝毅然之色,道:“元泽,你命符宝郎即刻随御驾前往天坛,皇帝之宝本是昔日仙皇所赐,而今我要试借此宝之力,祷告太祖仙皇陛下。”
  帝皇之宝,无大事不可轻动,掌管皇帝印玺的官员,便名为‘符宝郎’,煌和宗要动用蟠龙仙印,在场众人皆面色默然的认可了这件事情。
  眼看道家朝庭渐落衰败迹象,不仅是煌和宗心中惶惶不安,在场每一个重臣,每一个各派高手亦是知道吃罪不起!
  仙人永生,大道无穷,若是通天教主、太祖仙皇怪罪下来,何人能担当得起?
  煌和宗摆驾自往天坛而去,杨南、妙源方才现出身来,妙源仙子点头叹息道:“看来,郎君这八世孙,还真是一个好皇帝……”
  杨南呵呵一笑,摇头道:“好皇帝倒是未必,不过,他想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罢了。”
  妙源仙子奇道:“这又是什么道理?”
  杨南微微一笑,道:“人间权势,如水无定势、云无定向,过个数百年便会变更,王朝再强,终有覆灭一天,制度再密,终有衰败之时,除却永恒天道,何物可保不变?”
  妙源仙子心领神会,点头笑道:“这么说来,郎君这道家朝庭重在制度,而不在人皇了?”
  “那是自然,靠一两个帝王之英明,不如靠天下人之智,有此制度,方才长盛不衰,不过,也不可能永恒罢了。”
  提到永恒,杨南不禁想起当日长安之战中,决定胜败最关键的龙神苍皎所问的古怪话题,他心生感触,终是洒然一笑,道:“煌和宗也算马马虎虎,既是如此,我们便见他一面吧。”
  撤去人间真君庙,原因极其复杂,杨南纵然不看在煌和宗的份上,也要看在天下百姓份上,定要出面解释一二,令他们心中安定。
  人界苍生动乱在即,此时由不得杨南多做逗留,人界命运如何,还要看三界合一,谁人做主了……
  巍巍天坛,耸立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