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旆ò凑漳忝堑慕坦娼性咨薄5悄阋菜盗耍嬷魇侵辽浦链鹊模彩俏⒒乃榷抟夥缸锏摹K涑越铮辔拮锕
在她的劝说下,阿娜尔古丽虽然隐约猜到了这是什么,但还是吃下了战友们为她费尽心机弄来的食物。
对于几天都没吃到高热量东西的人来说,这一点肉。真是有救命的奇效。而且在没有看到原形的情况下,它的味道。确实称得上是美味了。
阿娜尔吃完了,抬起头看着围着自己的战友们,感激地笑了笑,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又恢复了些迷人的神采。
蒲英等人都松了口气。
虽然自己还饥肠辘辘的,但是看到阿娜尔能吃东西了,她们比自己吃了还高兴。
李琪又找出抗生素药片,递过去水壶,“再吃一道药,你的病就能好了。”
阿娜尔正要伸手去接,远处突然传来沉闷的两声枪响。
蒲英忙钻出去看,只见当初大家上岛的方向腾空而起两颗信号弹。
“哧——哧——”红色的信号弹坠落时和空气摩擦发出的声音,在这个只有风雨声、连鸟叫和虫鸣都没有的岛上,清晰可闻。
这是部队结束训练、向集结地集合的信号。
可是,生存训练明明应该到明天下午才结束啊?
“一定是出事了!”跟在蒲英后面出来的李琪看到信号后,立刻转身发令:“三班都有了,收拾装备,立刻向集结地开进!动作快点!”
紧赶慢赶,三班还是最后一个到达集结地。不是因为路最远,而是她们要背着阿娜尔古丽行进。
让她们奇怪的是,等候在岸边简易码头上的军官,不是营长教导员,也不是队里的任何一位教官,而是旅部联勤部的一位上尉助理。
他在清点了人数无误后,便让她们迅速登上最后一只冲锋舟,带着所有女兵向九里坡回撤。
上尉助理一边给女兵们分发盒装牛奶和面包,一边解释为何突然结束训练的原因。
由于近日来暴雨不断,白龙江上游的峡谷内早已是山洪暴发,水位也是频频升高。当地政府早就发出了多道防汛预警,并在昨日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也连夜组织山区和旅游景点的人员疏散。
但是,昨天半夜的这场区域性大暴雨,还是让大家措手不及。
因为这是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创下了历史的最高记录。有关部门通报,这三日的降雨累计达到了1105。9毫米,相当于一年降水量的总和。
老天爷在三天内下完了一年的雨量,它倒是爽了,老百姓可遭殃了。
今日凌晨时分,沿江上游多处山体发生大滑坡,十多个村庄和乡镇受到泥石流和洪水的袭击。人员和财产都遭受了严重损失。而且由于这一带的旅游景点和度假别墅区特别多,还有很多旅客被困在山上。
当地政府已经出动公安、消防、武警、水利等部门进行救灾,并向驻地集团军提出了救援请求。
集团军司令部已经命令下属各部队紧急出动,就近参与救灾。
特战旅内有两个营远在南海进行海训,留守营区的只有特战一营和四营,以及女兵集训队。
接到命令后,特侦分队立刻派出了无人侦察机,并乘坐直升机携带多种侦察摄像通信器材赶赴灾区,实施全方位的空中侦察和建立通信指挥渠道。
十分钟之后,男兵营全部出动。奔赴受灾最重的两个乡。孟志豪和肖勇、朱伟男、扎西等人作为老四营的人,都随队前往。
因为要准备急救物品,卫生队救护车的出动。略迟于作战部队。但梅骅骝和几位外科男医生,都跟着特战营首批出动了。
半小时后,旅部紧急救灾指挥中心根据前线发回的情况,命令停止训练在营区待命的女子集训队也立刻前往重灾区增援。
冯垚在带队出发前,特意托付机关后勤的留守人员。去将还在孤岛上训练的六十名女兵接回营地休整。
上尉助理说:“冯教导员说了,你们是最后上岛的,训练条件比前面的人都艰苦,虽然提前结束了,也算你们的这次生存训练考核全部合格。”
女兵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却都不太在意。甚至在吃着渴望了数天的食物时,也完全没有欣喜的感觉。
她们坐在舟上,默默地吃着东西。一个个表情凝重。
冲锋舟靠岸后,操舟的男兵们等上尉助理和女兵们一上岸,立刻驾着那几只冲锋舟又向着上游,劈波斩浪而去。
此时,雨势再次变得大起来。
由于旅里的军车几乎都开出去救灾了。女兵们只能在越下越大的雨中,拖着又饿又累又冷又湿的身子。从九里坡步行五六公里回营区。
沿途所见,青山还是那么郁郁苍苍,但是林间岩石上不时可见新生成的激流瀑布。由于这一带的植被很浓密,这些山洪水倒并不浑浊,还是一道道清亮的白练。
不过,冲到军用公路上的水流很大,都能漫过女兵们的脚背了。在坡度大的地方,水流还很湍急,女兵们淌水而过时都必须手牵着手行进,才不会被冲走或掉队。
当她们走回营区后,发现这里的某些低洼地带,水都已经漫到了膝盖。
旅内留守的后勤保障人员,正在忙着疏通地下管道,排除积水。
看到这场大雨把军营都给淹了,女兵们不禁更加为受灾的老乡们担心了。
但是,旅部的救灾指挥中心考虑到她们这六十人的身体状况,都没有安排她们前去救灾,而是让她们在卫生队休息待命。
中午时分,天空还是像捅了个窟窿一样,大雨如注。
史香玉、蒲英、郭亚军、李琪等人经过半天的休息,都自我感觉身体情况还可以。她们结队来到旅部的作战指挥中心,向旅首长请战。
留守的副政委让一名参谋出来告诉她们:“吃好休息好,就是你们现在的任务。”
可是,女兵们已经在门口看到了作战室内的大屏幕上显示的前方情况——一处处道路被滑坡的山崖阻断,一栋栋房屋被泥石流摧毁掩埋,村镇街道上的洪水都淹到了腰部。
农村留守的老人儿童们,很多都被困在房屋和山地高处,急等解困;前方的战友们在不停地奋战,排障、挖掘、救人,他们急需人手……
史香玉恳切地对那位参谋说:“让我们去吧!就算没有力气挖土,搬不动石头,我们也能帮着维持一下秩序,安置一下村民,也能分担一点战友们的辛苦!”
“是啊,就让我们去吧!”
女兵们坚定的请求声,让屋里的副政委也动容了。
他亲自过来劝解:“姑娘们,我理解你们的心情!可是,你们刚刚饿了五天啊,没有体力参与救灾嘛。听命令,回去好好休息,尽快把体力恢复了!有机会,一定让你们去救灾。”
蒲英上前一步,敬了一个军礼后,朗声说道:“谢谢首长的关心。可是,我们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目的,不就是要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体力,去完成作战任务吗?所以我觉得,生存训练不应该只是把我们丢在野外、学会吃老鼠吃蚯蚓就行了,而是应该在饿了几天后还能完成一次作战任务,这才符合实战要求。
现在,我们比正常的生存训练时间提前了两天结束,这样就算通过的话,水分太大了。所以,我请求首长考验我们,让我们参加今天的救灾,就当是继续我们的生存训练吧!”
史香玉等人也跟着一齐敬礼,好像宣誓似地大声呐喊:“请考验我们!”
副政委被感动了。
考虑到旅里的作战人手确实不够,前方的情况也比较吃紧,他终于同意了女兵们的请战要求。
*************
【再次感谢風華櫻櫻的打赏】
ps:
这个救灾的情节,原来早就设计好的,但现在刚好和现实的灾情重合了,这完全是巧合。
所以写到这儿,我的感觉很复杂,很微妙。(其实,上次写到高原试训时,我本来是想让主角们在路上遇到一次地震的,没想到那回真的发生芦山地震,吓得我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没想到,我的设定换成山洪泥石流了,又……哎,其实,前两天,我老爸老妈刚好在都江堰,正赶上大暴雨,还被紧急疏散了,路上还遇到两处塌方,被困。当时我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本来说是去彭州的,不知怎么又跑都江堰去了。还好没出什么事。……我这算不算“乌鸦笔”啊?

、015章 不辞苦累忙

副政委让史香玉临时挂衔,以少尉军官的身份,率领女兵中的志愿者前往支援。
一开始,六十名女兵人人都要上前线救灾。
并不是说她们每一个人的品德都达到了高尚无私的境界,而是在部队受了这么多年教育,基本的认识和觉悟还是有的。
人民危难的时候,就是子弟兵挺身而出的时候。就算是女兵,就算是心里害怕,也不能退缩——否则以后在部队,永远别想抬起头来。
不过,以她们目前的身体状况,却的确不是人人都可以在饥饿了五天后,还能再进行剧烈活动。
首先,像阿娜尔古丽这样正在生病发烧的人,就被史香玉直接排除在外了。
另外,还有不少女兵因为这两天吃了生冷的怪异的食物而发生腹泻,也显然不适宜去救灾。
剩下的,经过大家相互“揭发”排查,将这两天曾经出现过低血糖反应的人,也都排除了。
最后能够出发的女兵,只有三十多人,正好都是平日训练上的尖兵,也算是精兵了。
她们领了工兵锹和绳索,挎包里带了点干粮,就穿上雨衣,冒雨徒步出发了。
目的地是离驻地不远的、位于上游一个山谷里的小镇。那里的人口不太多,灾情情况传出来得比较晚,指挥中心接到通报时,还没有任何救援人员赶到,全靠灾民自救。
女兵们一路急行军,在九里坡岔路口处拐弯后,继续向上游走。
和她们同路的方向上,不时开过许多车辆。有部队军车,有消防武警等兄弟单位的车,也有地方救护车和运送救灾物资的卡车,还有新闻采访车以及普通百姓回乡寻人的私家车。
女兵们的运气有点不太好。一直没遇到一辆可以搭顺风车的空车。
而她们要沿着公路走十多公里再进山,如果全程徒步的话,体力消耗实在太大了,也耽误了救灾时间。
史香玉正打算再把女兵们分成只有三五人的小组,能搭多少就搭多少地分头行动时,身后的大路上开来了一门火炮。
虽然那绿色的炮身上还盖着毡布,女兵们也认出来,这是一门牵引式的152加榴炮。
这可不是集团军炮团的主力装备啊。
史香玉拦下车子后一打听,才知道是某预备役师炮团也来救灾了。
甭管是谁了,拉炮的大卡车上空荡荡的。除了几名炮兵之外就没人了。史香玉马上提出了搭车的请求。
带队的炮团杨参谋,得知女兵们也是去救灾之后,很爽快地让她们上了车。
史香玉坐在驾驶座的车厢内。和这位杨参谋聊了几句后,才搞清楚了他们出来救灾还把重炮也开出来的缘故。
原来,在白龙江上游的青峰峡中段,有一处山崖在暴雨的冲刷下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大量的土石树木滚落到峡谷,阻断了江水。很快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堰塞湖。
由于上游的山洪源源不断地流入湖中,还有不停下着的大雨,都使得这个堰塞湖的水位上涨得很快,随时有溃坝的风险。
一旦溃坝,对下游本来已经广泛受灾的沿江村镇来说,更是一场灭顶之灾。
所以必须迅速清理该处堵塞江水的土石方。对这个堰塞湖实施泄洪。但是,依靠人力和大型挖掘机清理,肯定是来不及了。
水利专家提出了一个方案:用火炮向堵塞部轰击。硬给它轰出一条泄洪通道。
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军地联合救灾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