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国关系的互不信任,和东海的紧张局势,势必让两*人彼此保持着敌意。
但是,蒲英从没有真正将日本视为对手,因为大家的实力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中国在世界上强大了几千年,现在正在重新恢复过去的地位。所以,中国人瞄准和追赶的目标,从来都是世界第一强国。
只要中国人自己勤奋努力,不头脑发热。达成这个目标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作为中*人,蒲英和她的同学们。也做好了为崛起不惜一战的思想准备。
所以在之后几天参观美*校和军事基地的行程中,他们才会不停地发问。就是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对美国和美军的一切都能有更多的了解。
有人说,你可以讨厌你的敌人,但你必须了解你的敌人,只有了解他,才能超越他并战胜他。
蒲英还记得冯垚对她说过的话——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当学员们来到华盛顿郊外的包林空军基地参观时。在角落里看到了一架飞机。
蒲英随口问了一声:“那是f105,‘雷公’式轰炸机吗?”
陪同参观的美军解说员却大吃一惊,连声追问:“你怎么知道?”
原来,这种飞机是一种设计不太成功的机型。美国空军只在越战时短期用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淘汰了。
这一点是蒲英平时常听陈然叨叨她那些军事杂志的内容,在她的熏陶下积累起来的知识,却在不经意之间让美国人对中国学生的“渊博”吃了一惊。
还有一次,在中国学员们参观五角大楼美军参联会办公室时。蒲英看到墙上挂了一幅美国前空军参谋长的照片,便对菲菲努了努嘴:“嘿,看那个帅大叔!知道吗?他不但帅,还挺有才华的,可惜因为丑闻被撤职了。”
菲菲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陪同参观的一名国防部官员十分惊讶地问:“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我读过他关于‘空天一体’作战理论的书。”蒲英轻描淡写地答道,心里却很感谢冯垚曾经给她开的那些小灶。
那名官员敬佩地说:“如果解放军未来的军官都对美*方这么了解,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战场上的敌人了。”
这话也许是他的礼貌之语,也许是出自他心底的真诚愿望。
不过,蒲英也能感觉得到,尽管这些年美国的一些政客和政府机构都一再渲染“中国威胁论”,并叫嚣着要制裁和遏制中国,但是其军方却坚持和解放军保持接触,还越来越密切,显示了和政府完全不同的态度。
美*人很清楚,政客决定战争,但是流血的还是他们,他们从心眼里都不想和中*人为敌。因为美军在二战后吃的两次亏,都是在亚洲,都是为了遏制中国。
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较量,美*人才会对来访的中*人表现出特殊的重视。
当汪文龙大校代表解放军理工大学,将一枚校徽和一枚军徽赠予西点军校图书馆收藏时,那馆长专门拿出一个小本子,问他校徽和军徽上都出现的“八一”这两个汉字代表什么意思?齿轮和麦穗又象征着什么?
在中*校学员访问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时,又遇到了几乎同样的情景。
所有对军徽的解释都被认真记录下来,并将和“八一”军徽一起放在大厅中央,让美军校所有的学员都能看到中国的军徽,并明了它的含义。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尊重“八一”军徽?
在西点军校纪念馆,蒲英等人找到了答案。
陪同他们参观的杰弗里斯上校,指着朝鲜战场“狙击岭(美方对上甘岭的称呼)”战斗沙盘上的两个著名的高地——537。7高地和597。9高地,感慨地说道:“教官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这个战例。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守卫,但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所以,这两个高地就作为难解之谜,摆在了军校纪念馆里。”
汪文龙带着学员们在这个沙盘前肃立良久后,神色悯然地说:“如果我告诉你,当时的志愿军战士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作战的话,你恐怕更不明白了!”
当大家在华盛顿美国国防大学,也听到陪同的美*人提到韩战时表示“美军拥有巨大的装备优势却把仗打成那样,就是失败!”,并将汪大校赠送的八一军徽珍重收藏,同学们再一次感到了美*人虽然不了解“八一”军徽的含义,却因为在战场上见过这个军徽,而知道它不可轻视。
晚上回到宾馆,蒲英脱下军帽,再看到帽墙上闪耀的军徽光芒时,她仿佛看到了上甘岭坑道中嗓子干渴得咽不下压缩饼干的战士们,看到了长津湖畔一把雪就一把炒面充饥的战士们,看到了冰天雪地之中穿着单衣单裤冲锋的战士们……解放军先烈们以惊人的牺牲,为后来者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地位,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抚摸八一军徽,蒲英也感到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自己这一代军人不能只吃老本,也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精神,在未来战场上以实力说话,为明日中*人的地位和尊严奠定坚实的根基。
ps:
【谢谢胧月夜.莉和大水哇哇的粉红支持】ps:“总评第三名,国际队第二名,总体表现金牌水平”是今年军理工桑赛的成绩。开文的时候,看到的首届参赛成绩是——第四名,也不错了。而且,首届的时候就如文中一样,一开始经历了惨败,后来一番拼搏才得到的第四名。咱的风格,就是写实中带点yy,美其名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o(n_n)o~

、099章 平地风波起

数日后,军理工的11名学员在汪主任的带领下,结束了对美**校的参观访问,回到了国内。
学校给全体队员放了三天假,并让他们临时住进了校招待所。
一来让他们好好放松、休息倒时差,也算是对他们的奖励;二来几个主要队员也要准备演讲稿,好在过两天的大会上给全校师生们汇报桑赛比赛的经历和美国之行的见闻。
蒲英自然也是很重要的报告人,所以她不能像梁菲菲那样——整天在宾馆房间里吃了睡、睡了吃,或是抱着电视看影视剧。
她只能羡慕地看着菲菲在旁边玩耍得很高兴,自己却苦逼地趴在电脑前写稿子。
好在美国之行让蒲英的感触也很多,演讲的素材几乎是信手拈来,所以她只用了一天半的闲暇时间就写好了初稿。
这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蒲英自己再修改了一遍后,将稿子发到了汪主任的邮箱。
巧合的是汪主任也没休息,正在改谢治平和陈远航的初稿。他回消息让蒲英等一会儿,他马上看一遍,然后把修改意见再发过来。
蒲英在等汪主任回信的时候,随意点开了几个网页浏览新闻。
忽然,她发现了这么一条娱乐新闻。
军事历史记录片《大江东去》火热播出后,因片中有为近代史上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翻案的嫌疑,遭到了有关专家的抨击,并已经在电视台停播,但其完整版本反而因此在网上广为流传。
蒲英心里不禁一沉:什么事这么严重?总政旗下拍摄的片子,也会被停播?
她赶紧查看起相关报道。慢慢地了解了一些大概情况。
冯垚作为撰稿人和解说者,参与拍摄的这部纪录片,总共有十集。在今年三月初完成了拍摄并经过后期剪辑制作后,于四月一号开始在央视的农业与军事频道每周播出两集。
片子一经播出,很快就以其大气磅礴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的解说词、新颖独特的视角观点,特别是首次披露了许多过去没有向外界公开的党内军内的绝密史料,引发了观众们的热议和追看。
但是冯垚在纪录片中的解说词。用了比实体原文更犀利的语言抨击了党内斗争的残酷,否定了过去对党内一些同志的不公正评价。
这些新奇的观点,不但在国内引起轰动,也引起了海峡对岸乃至华人华侨界的关注。
海外华人普遍认为,这部纪录片的风格与过去大陆拍摄的相似题材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历史观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它不但对**历史上几位著名的犯了“错误”的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博古、李立三等,都做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分析和命运解析,更是对很多国民党人物做出了较以前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就连过去一直被**视为死敌的老蒋先生。也得到了不少正面的评价。
特别是片中对国民党的陈诚先生,评价得相当高。
“这是一位忧国忧民,行伍一生只为拯救中国的人!”
看到这样的解说词,很多海外华人都难以相信,这会是当代的**员和解放军军人,对那名曾是国民党围剿苏区的急先锋、曾给红军带了巨大损失的陈诚先生。做出的评价。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全美发行量很大的几家中文报纸,纷纷以这样的标题。报道该部纪录片在当地华侨界受到追看和热议的盛况。
可是与此同时,大陆却有多家报纸,甚至是党内机关报上,出现了数篇文章,点名批评这部纪录片有哗众取宠,弯曲历史和**形象的嫌疑,颇有几分要追究纪录片主创人员政治态度和立场的意思。
蒲英赶紧从网上找到了片子的资源,专门查看那几个备受所谓党史专家们指责的地方。
那些地方也比较集中,几乎都在片子的尾声部分。
冯垚的解说词是这样的:
“你或许会抱怨,如今根本见不到这样的**员了。但你不能不叹服:我们曾经拥有过一批如此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清正廉洁的**人。”
“我们这些年犯了很多错误,一遍一遍地把历史颠过来,又一遍一遍地把历史倒过去。颠倒的次数多了。连我们自己也分不清正反了,于是很多人也不屑于分清。这不是不屑于分清者的责任,而是颠倒者的责任。”
“我们图解了历史,而历史是最不能被图解的。它的色彩,不可能用3色、6色、12色乃至24色概括出来。再丰富多彩的颜料,也难描尽历史的颜色。”
“这一段历史,充满了英雄和色彩。但是伽利略说过,需要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孟德斯鸠说过,历史苍白的国家是幸福的。他们的话内涵极大,值得我们安静下来,思索和品味一生。”
……
蒲英看完了这段,反而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些反思的话和冯垚原著中的表述一脉相承。
当初《大江东去》一版再版时,都是一片叫好声,没有谁说过书里的观点有什么不对的。怎么现在,一拍成纪录片,就有那么多人跳出来大放厥词?
蒲英真想立刻赶到冯垚那里,那样就可以好好问问他——这场风波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前途会不会受到影响?
可是现在……蒲英看了看表,时间已经很晚了。就算不晚,她也不能随便出校门,更别说上北京了。
至于打电话?也不是那么方便的。
蒲英只好按捺住了焦急的心情。
第二天,她被汪主任叫去,和谢治平、陈远航两人一起改稿,并相互试讲、提意见和修改,又忙了一天。
蒲英的心情,在一番忙碌之后,倒也比昨晚乍看到消息时,冷静了许多。
她想到了,如果冯垚现在有什么麻烦,自己也是帮不上忙的;倒不如不要去打扰他,让他好好想办法,应对这次危机吧!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两人毕竟已经“分手”,她不好意思就这么贸然地给他打电话。
蒲英决定再观望一下好了。
另外她也是觉得,冯垚的立场和态度,根本不是某些人批评的那样,是经得起别人的质疑和讨论的。
ps:
o(n_n)o~又到了月底一大波粉红来袭的节奏……谢谢fjscwyk、碧海凝波、媛翼(双)、7638卡卡龙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