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5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夫妻团聚,多生宝宝了吗?
冯垚衡量了半天,觉得这是个对蒲英最好的安排。
计划好了这一切,他终于有点困了。也就盖好被子,安心地睡了。
冯垚这时可不会想到,就睡了这么一觉,他的小娇妻就又给他出了新状况。
下午五点半,已经午睡醒来。正在眺望窗外园林风光的冯垚,被突然响起的电话声吓了一下。
电话是蒲英打来的,说是和苗苗逛得太高兴而忘了时间。她们俩正在忙着往酒店赶,但可能还是会迟到,所以蒲英让冯垚自己先去餐厅参加晚宴好了,不用等她了。
冯垚挂了电话,心里不禁又是一阵泛酸。
别人都是见色忘友,蒲英却是反过来,难道是自己和蒲英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她已经习惯了没有自己,也能过得很快乐吗?
冯垚不知对此现象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心里不是滋味得很。
他慢条斯理地穿上军装,整理了着装,又擦了擦皮鞋,上下检视一遍没有瑕疵,又看看时间差不多后,才开门走出了房间。
还差三四分钟的时候,冯垚步入了酒店的宴会大厅。
他发现厅内已经几乎坐满了人,都是昨天乘坐“韦尼泽洛斯”号撤回来的中国同胞。他们都是受到中国驻希腊的罗大使的邀请而来的。
罗大使考虑到昨天大家刚下船,旅途劳顿,也许没什么胃口,所以才定于今晚和昨天“韦尼泽洛斯”号上的中国侨民们共进晚餐,表示慰问。
冯垚走进餐厅的时候,还发现这个大厅是以希腊人最喜欢的蓝白两色为主色调,装饰得既华丽又浪漫。
天花板,四面墙壁,落地长窗,到处飘荡着柔曼的蓝白色轻纱。
厅内的大圆餐桌,都铺着镶着重重叠叠白色蕾丝的蔚蓝色桌布。每一桌的中央还放着一大束红色郁金香,温暖了大厅有些偏冷的色调。
一盏盏悬在天花板上的巨型水晶吊灯,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得整个大厅溢彩流光。
在大厅里面,还有一队乐队,正演奏着优美的轻音乐。
冯垚暗暗赞叹,这酒店的服务真是好,还没上菜呢,就已经给人很美的享受了。
“小冯,过来!过来!”
冯垚还在四下巡视的时候,罗大使从主桌上站起来,招手叫他。
“大使,您好!”冯垚急忙快步走过去,伸手问好。
“呵呵呵……”罗大使仔细打量了他几眼,笑着对周围几个人说:“好!这新郎官真精神,给他主持婚礼,我有面子!”
“什么?”冯垚完全愣住了。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希腊使馆的武官秘书小鲍和冯垚同船回来,已经比较熟了。他拿出一个红色的标有新郎字样的胸花,就要给冯垚别在胸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冯垚话是这么说,却也没有抗拒。因为他已经猜到了几分。
果然罗大使说道,蒲英下午的时候找到他,请他给自己和冯垚主持婚礼,他欣然答应了。
正好今晚本来就有晚宴。所有“韦尼泽洛斯”号上的中国同胞都会过来参加宴会,他们也就成了两人婚礼的观礼嘉宾。
冯垚根本来不及发表什么意见,六点正,婚礼就开始了。
伴随着乐队奏出的《婚礼进行曲》,蒲英身穿一件极普通的当地款式的白色连衣裙,头披着长长的婚纱,在苗苗和靳明夫妇的左右搀扶下,缓缓地步入了礼堂。
在她前面,穿着白色燕尾服、打扮得像个小绅士的轩轩,提着个小花篮。不停地向空中撒着花瓣。
宾客们在新娘子经过身边时,也向她抛洒着花瓣,以示祝福。
冯垚看到蒲英一直嘴角含笑、大方地对宾客们说着“谢谢”,脚下的步伐也是轻松又稳重,刚才心里还有的一丝“这么仓促办婚礼。不好吧?”的想法,也就一下子消散了。
只要蒲英高兴就好!
他也微笑着看着自己的新娘向自己走来,觉得这一刻真是一生最幸福的时候。
一切正看起来很美好的时候,一个童声突然响起——“花瓣没了!”
大家循声看去,原来是轩轩发现花篮中的花瓣被自己洒完了,正在用力的倒那个空篮子。
“轩轩——”苗苗刚叫了一声儿子,还没来得及发出指示。下一秒就看见儿子小碎步跑到了最近的一个餐桌旁边。
他伸着双手,指着桌子上的郁金香,着急地叫:“给我!给我!”
那桌边的宾客一时也糊涂了,见孩子这么着急,赶紧就从花瓶里抽出几支郁金香递给轩轩。
“都给我!”轩轩又叫。
客人马上把所有的花束都抽出来,放在轩轩怀里。
所有的人全看愣了。等着看轩轩要做什么。
只见轩轩抱着一捧花,又站到了蒲英前面,非常认真地从完好的郁金香上揪下几片花瓣,然后抛起来,再揪。再抛……
“扑哧!”“扑哧!”……
看呆的人们,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接一声的喷笑声。
“轩轩,你个小笨蛋……”苗苗已经觉得丢脸到无力了。
“别骂孩子!”蒲英拦住了她想上前阻止的脚步,笑着说:“轩轩这样,也挺可爱的!”
一个小插曲,反而让蒲英消除了多少都有的一点紧张,身心更加放松,笑容也更加灿烂了。
她知道冯垚对他们的婚礼和将来,都做了很多计划。
以前,她愿意听从他的安排,因为她知道那些已经经过了冯垚的深思熟虑,一定是最好的。
可是经过了这次战乱和撤侨,有想到几天之后又要和冯垚天各一方,蒲英忽然决定,不再按照冯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走完那些人生程序了。
有些东西,冯垚觉得对自己是最好的,可实际上,她想要的从来都很简单。
蒲英想及时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而不想在等待、计划中消磨光阴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意外,有很多不确定,不可能有完美的计划!
迎接挑战,喜欢冒险和刺激,这也是蒲英的天性!
所以,她导演了这么一出惊喜给冯垚!也在两人的关系中,又一次占据了主动!
事后,冯垚都不得不承认,她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他们在一起甜甜蜜蜜不出门的三天蜜月,虽然短暂,却成为了两人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幸福时光!
ps:
(^o^)~完婚了!

、071章 给于婕的信

5月,是苏丹达尔富尔最热的时候,晚上不开空调,根本睡不着觉。
可是这空调机已经至少有三批官兵用过了,所以毛病不小,一开起来就“轰隆隆”地响个不停,好像汽车经过的声音,还是让人难以入睡。
蒲英感觉内衣和枕巾又被汗水湿透了,便爬起来喝了一大杯水,然后坐在蚊帐里,拿出纸笔写起信来。
不是她喜欢用这种已经被现代人淘汰的通讯方式,而是因为天气太热,笔记本电脑开的时间长了就会死机,而这些信件是写给于婕的,不是可以在电话和短信里寥寥几句就可以概括表达的,所以干脆还是写信好了。
于婕回国后曾一家精神康复中心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记忆和智力,在家休养。
不过,她的身体虽然康复了,思想上却还有些疙瘩,常常通过电邮和电话向蒲英倾诉。
蒲英白天很忙,也就只有晚上抽空给她写写信,除了解答她的一些困惑,也会谈谈自己和战友们在非洲的生活。
“小婕,你好!
上次你说,你和同学朋友们说起两个月前的那些亲身经历,说起你和全船的人向着海军军舰一起高呼‘祖国万岁’,还有当你在北京下飞机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扑在地上亲吻祖国的土地。
你说起这些事情还会热泪盈眶,可是你的朋友们却哄堂大笑,笑你‘怎么那么雷人啊?’,说你‘怎么那么二啊?’,还说你是‘受骗上当了!’。
他们说,那不过是政府在作秀,你是被洗脑了。
为此,你很生气,也觉得有些悲哀。因为那些人并不是你已经绝交的、不再来往的小太妹,而是你的中学和大学同学,其中不乏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的人现在就是政府的公务员。
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嘲笑你?
你甚至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以为自己的病还没好,以为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事都是在幻觉。
你问我,那些是不是你的幻觉?
我会肯定地告诉你,你看的,都是真的!你所经历的,也都是真的!
你不要因为同学和朋友的观点,就否定了自己的感觉。
他们只是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国内太久,也有人出过国,但也都是像你一样走马观花地旅游一下就完了。所以他们觉得我们的国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国外却是什么都好。
我只能说,他们不知道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发达的国家其实是少数。而且。他们也忘记了那些发达国家,其实是靠着掠夺殖民地的资源才发的家。
况且,他们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我们国家才安心发展了六十多年。
可这六十年就已经赶上了别人几百年的发展进程。
当然,我们现在还是落后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这个差距已经比百年前小得多了。
可是,他们却只看到了差距。看不到我们的进步。
其实,如果这些人真正到了国外,就知道国外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好,国内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糟。
你也不必担心中国像他们那样的人太多了,你要相信,他们大多数人是会慢慢转变的。就像你和我说过的那位在回国包机上碰到的浙江商人。
你说,他和你聊天的时候说自己虽然年过四十,却是一名愤青。他平时可没有少骂*,和朋友们聚会时也经常大肆抨击社会的诸多弊端,特别是*现象。
可是这次亲身经历了国家的撤侨行动。特别是当他站在豪华邮轮的甲板上,看着班加西港码头上那些外籍侨民羡慕嫉妒的眼神时,他对我们的国家就再没有怨气了,只剩下了感恩!
你可以把这位浙江商人的话告诉你的同学和朋友,如果他们还是不相信,甚至说这个商人是你杜撰的话,我再给你发一个链接——那是一个名叫马丁。弗莱彻(her)的美国nbc记者,于3月3日在马耳他机场旁观中国撤侨行动后,发表在网上的一篇文章。
这位马丁记者过去在nbc可没少说中国的坏话,在这篇文章里也依然对我们说着酸溜溜的话,不过他还是没有完全抹杀了事实。
网上的原文是英文的,我简单翻译了一下,你可以将这译文和网址发给你的那些朋友,让他们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评价的吧?”
蒲英写到这儿,却又摇了摇头——没办法,对于有些崇洋媚外的人,只有“翻墙”看到的洋大人的话,才能打他们的脸。
她凭着记忆将网址写到信纸上;然后又拿出白天打印出来的那篇文章的英文原文,开始翻译了起来:
“这世界变化得太快了!
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时候,美国派出海军第七舰队帮助撤侨,中国只派出了一艘货轮。
现在,为了撤出在libya的工人,美国只租了一艘渡轮,但这船太小了,以至于不能渡过地中海狂暴的海面。
中国却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商船队伍,还有20架民航飞机,4架军用运输机。截止到星期三,中国就已经从libya撤出了35860名中国公民。根据中国外交部的说法,这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我在撤侨中转地之一的马耳他岛,一边等我的飞机,一边进行着比较和思考。
机场里,有数百名中国人戴着红色安全帽,在拿着红黄色中国国旗的女领队的指挥下,安静有序地排着长队——看上去就像在梵蒂冈旅游的旅游团一样。
他们按照指引,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被叫到时就向前移动。
这么一个有指挥的长单人纵队,穿过机场大厅时,就像一队不可阻挡的蚂蚁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