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剩女重生记-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骨肉至亲、血脉相连,怎么她的同胞弟弟,看不到她的处境艰难,动不动就疑心她将心比心,要是老爷子留给俞子皓什么东西,她会忌惮不喜,甚至怀疑吗?不会,绝对不会她只会为弟弟的快乐而快乐,为他的担忧而担忧,为他的进步而欢喜,为他的幸福而幸福。

怪不得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前世的俞子皓能在友人面前,抱怨名誉扫地的亲姐拖累了他,而不是想方设法帮助姐姐摆脱困境,就该知道,他的本性冷情薄幸。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指望他日后发达,照顾自己?真是缘木求鱼了。

重生后,似乎没改变什么,父母仍是见不到一面,弟弟又……这回,俞清瑶是灰了心,才缠绵病榻许久。

胡嬷嬷知道她的心事,找人暗地里点拨俞子皓——

为什么把那么多的书籍给姐姐,不给弟弟呢?这不简单?弟弟要考科举,那些书籍都是“杂书”,与科举无关,不是怕弟弟见了,浪费时间精力在上头?应该趁年纪小,记忆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早早考上了功名,回过头来再读这些杂书才是啊而姐姐是女孩,平时无聊看看书,打发时光,又因为细致耐心,能管好书籍不受损害。等弟弟考上了功名,难道姐姐会霸占着,不给弟弟吗?同胞骨肉、相依为命,姐姐不为弟弟操心考虑,为谁考虑去?

这样,总算解开了俞子皓的心结。

俞子皓连夜来道歉,还把张嬷嬷等一干爱嚼舌头的妇人,全部打发了,只留了两个模样老实的小厮侍弄笔墨,保证自己日后用功读书,再也不听别人撺掇了。这样,姐弟两仍复如旧。

只是……某些深刻伤痛的记忆一旦浮起,就不是那么容易遗忘了。

胡嬷嬷似乎也醒悟,五少爷并不如她想象的,是姑娘未来的坚强后盾。别说心性多疑的俞子皓能不能金榜题名,即便考上,也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姑娘早就出嫁生子了。现阶段的依靠,绝不可能是他。还要处处顾虑到他的心情,稍一疏忽,就可能产生隔阂。

“姑娘……多把自己看重些吧。原先在亳城老家,虽然日子难过,好歹彼此亲戚间,没这般无声无息的厮杀,不见刀光剑影的。侯爷夫人……嬷嬷看不懂。杜家是夫人的娘家,出了那档子事,不见一个大人出面,只让芳华小姐过来看了几次,算什么?还有临水轩,那日发了好大的火,说要赶母女三人离开,可才听说丽君姑娘病了,病得‘奄奄一息’,看意思短时期走不了,要在府里将养好身体。姑娘,可怜姑娘啊,再不能犯糊涂了,说一千到一万,只当自己是独身一个人,多为自己打算打算。”

回纹紫云锦帐里,俞清瑶靠在秋香色玫瑰花软枕上,松垮垮挽了一个纂儿,面色如雪。小四折嵌大理石万事顺心屏风后,竖着两盏落地绢纱灯,灯火透过缝隙影影绰绰的投过来,照的俞清瑶半面小脸如红晕黯淡,半面小脸藏在黑暗里,虚弱无力。

“咳、咳,嬷嬷……连亲弟弟都是如此,我还能信任谁?”

“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的人。听嬷嬷替你分析,吴登家的,自从知道姑娘的父亲是‘诗仙’,腰杆子也直了,对我这个乡下来的也有说有笑了,听她话里话外意思,只要一双儿女有个正经的出身,就心满意足。在姑娘这里,处处倚重,由她施展本事,可到郡王府她算什么,成天勾心斗角去,我料她愿意留在姑娘这里,效全力的。因此,目前她可以信任。”

“翡翠与玛瑙关系好,玛瑙不能留了,所有从亳城带来的丫鬟都不能留。姑娘手里有钱,何不自己买几个来历清白的小丫鬟,交给吴嬷嬷调、教。多买几个,日后留着有用,份例也不用从侯府里出。日后静书斋一应支出,都不要侯府的。”

“那……只能动用娘亲留下的嫁妆了?”

“是。姑娘这回可要跟子皓少爷先说一声了,免得误会。再与夫人开口——才发生杜家大姑娘陷害的事情,夫人无法拒绝的。也不需要动用太多,不过两件铺子的收益,一年不到一千两银子,姑娘只管说是自己房里吴嬷嬷有可靠的人手,想要管理铺子。赚与赔的,料想夫人不会多问。”

“旁的都在其次,姑娘身边的丫鬟,定要干干净净的。再发生翡翠的事情,嬷嬷怕受不住……”胡嬷嬷说着,滴下两滴泪来,又怕俞清瑶见了伤心,连忙止住,轻轻的捋了捋俞清瑶鬓角的发丝,“姑娘放心,不管怎样,嬷嬷永远在姑娘身边的……”

“嬷嬷”

拥抱着熟悉的怀抱,嗅着亲切的气息,俞清瑶眼眶湿润了,泪水不知不觉打湿了衣襟。

……

夜晚,毫无睡意的俞清瑶辗转难眠,忽然想起一物,披了外衣,起身到床头马蹄腿小三抽桌,拿出那日在报恩寺得来的红木匣子。匣子用一方精致的小铜锁锁上了,不过旁边用红线系了小指长的钥匙。用钥匙对准锁眼,轻轻一动,便开了。

里面约有十三四封信笺,是云游在外的景暄写给负情女赵玲玉的。字迹清俊,一如其人。信中,话虽不多,寥寥几笔介绍自己去了哪里,遇到什么人,纸面传出的情谊淡而隽永,那赵玲玉真是有眼无珠啊字里行间提到了景暄的身世。其实水月早提过了,长公主当年和亲东夷,保亲弟成为太子。没想到太子成为皇帝,第一件事情就是反过来派兵攻打东夷,使得姐姐成了寡妇,四个孩子死了仨,唯独剩下景暄的母亲。东夷成为大周版图的一部分,与皇帝是莫大功德,地位稳固,与东夷上下却是耻辱从景暄六岁第一次出现公众场合,每年都要遭到一二次刺杀。

对比人家,俞清瑶忽然觉得自己的万念俱恢,好没道理。

她弟弟子皓就是多疑了些,冷情了些,没日日想着取她的地位而代之吧?她父母都不在,可景暄的生母难产而亡,父亲偏心小儿子偏到没天理了俞家待她不公平,却没派人年年刺杀她吧?更别说,她身体健康,双目完好了果然要人比人,获得优越感的。

把匣子放在床头,她呼出一口气,脱去外衣,半睁着眼半闭着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一时想到景暄的处境比她还艰难,人家都没放弃,她也不该放弃希望,一时想日后该如何行事。

五更的时候,忽然惊醒

老天,广平光地喜怒无常、圣心难测,她怎么忘了那道影响深远的圣旨一四七章 护身符

一四七章 护身符

五更天,天还没亮。极远处天与地的边缘或许起了一丝橘红暗弱的光芒,但京城里仍是伸手不见五指,四下绝对安静,犬吠鸡鸣一声且不闻。乌黑乌黑的夜风里,俞清瑶紧紧裹着斗篷,亲手提着垂缨灯笼,摇曳的光芒照着东西两座书楼。迷蒙睁着眼,怀揣钥匙的大丫鬟纹绣、绘绣,去了西楼把门开了。

“姑娘……风大、夜凉,当心身子骨。”

对于俞清瑶的任性要求,纹绣绘绣无法说个不字——自打她们来,姑娘处处恭敬,不曾有一丝慢待,现在病中,脾气怪些也是常理,怎能为些许小事就毁了这些日子的印象?她们还指望日后放出去嫁个好人家呢。

俞清瑶唔了一声,无心理会,进了黑压压的书楼里。俞老爷子命人送来的三万余册书籍,泰半保存这里,少数清理好名单目录的,才放到东楼。亲手拂过装满了珍本、孤本的一个个箱子,俞清瑶深深吸了一口不知书本陈香,还是朽木书架的气息,站了一会儿,忽然呵呵的低笑起来。

不久,这笑声渐渐变大,压抑不住的大笑着。

纹绣、绘绣站在门外听了,都觉得怪异,可出自彼此心知的目的,两人眼神交汇,交流片刻,扭过头,装作没听见。

俞清瑶笑累了,挑了个高矮适当的箱子,坐了上去。心中,充满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荒谬与庆幸。

托俞子皓的福,她做了一个怪梦。梦里她被数不清的书籍压得喘不过气来,弟弟指责她抢走了属于他的东西,横眉竖目,意欲夺回;忽然从天而降一道圣旨,说要皇帝下令收集天下藏书,哪个不上缴,全部捆了俞子皓销声匿迹,脖子上了枷锁的她连忙对官兵大喊,我愿意我愿意……

就是这么一个梦,令俞清瑶忽然想到,广平皇帝自封“文治武功”,“千古一君”来着。武功么,大周扩充版图东夷,又牢牢克制蛮夷于国门外,在位三十八年来国泰民安,没有发生过大的叛乱,可以说的过去;至于文治,修撰了《广平大典》这部丛书,可了不得。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多种、七万余卷,装订成三万六千册,要建一座书楼来收藏它可算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丛书了。

俞清瑶记得,自己前世初来京城,就听闻皇帝下圣旨收集图书了,但许多王公贵族不大放在心上,各种敷衍塞责,心腹老臣各省的巡抚总督,也觉得耗财力物力修书,没什么意思。只有一个六部的小官上表分析厉害,总结这是有利于民、有利于教化,有利于大周千秋万代还与守旧的老臣子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辩论,这才把修撰《广平大典》的事情敲定了。

广平帝,深通帝王之术……可以骂他是暴君,但不能说他是昏君广平元年、广平十三年,广平二十九年,下了三次诏书,又耐心等了九年,终于等到凝聚无数人心血的《广平大典》面世。他晚年嗜杀,多疑且暴戾,亲生儿子也不放过,站错队的官员动辄抄家流放。唯独翰林院修撰《广平大典》的官员,认谁构陷也不曾被牵连平安顺遂的度过云波诡谲的危机,修撰成功后,广平帝大喜,称自己对得起列祖列宗,又一个个加官“文渊阁大学士”“文溯阁大学士”,新帝继位,对几位主编也是敬重有加,进封太师、太傅、少师、少傅,清贵的不能再清贵,又在史书上流芳百世。

可以说,跟编书连到一块,百害不侵啊换做以前,她不敢想,可有了这三万册珍本孤册,只要圣旨一下,她便响应进上,皇帝为了编撰《广平大典》,还不得下旨褒奖?

不,是肯定会下旨褒奖的为了让其他人也把珍藏的书籍进上。

淑慎性成,勤勉柔顺……圣旨上随便什么称赞,日后谁还敢指责她名誉有失?似林佩、杜芳龄这种事再发生,她都不用当面澄清了,否则,就是质疑皇帝俞清瑶笑得眯起眼,浑身轻快极了,觉得那种在船上颠簸,哪怕再努力也避免不了船沉落水的命运……远离她了。

今年广平二十九年,不是年中,就是年尾。

她只要静静的等待皇帝下旨,如是而已。

……

有了希望的曙光,俞清瑶风寒终于好了。听闻临水轩母女三人要离开,没多大感触——她最大的仇人,从来不是寄居在侯府的丽君姐妹。不愿相送,让纹绣送了一百两的程仪,到底是表姐妹,她们害她,先绝了亲戚情分,她送了银两,也算是一个了断。

听说丽姿气得不得了,一路骂骂咧咧,她,杜氏,沐薄言,甚至舅父沐天恩都成了坏人,全部对不起她们母女。至于丽君,纹绣回来说,病得瘦骨嶙峋,容色大减,换了个人似地,收了银两,态度谦卑,说是母亲生病,她需要钱,知道俞清瑶不希望看到她,就不过来亲自道谢、道歉了。

就这样,在侯府住了四年的丽君姐妹,离开了。她们的命运几乎与前世完全不同。再没有侯府做靠山,也没有侯府的拖累,好坏……都是她们自己的机缘与造化了。

少了妙龄的姐妹花,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