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剩女重生记-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疾奔,到了驿站便换马,风尘仆仆的俞家父子,带着二十多名护卫,只用了五天,终于到了俞家老宅。刚下马,就有家里老仆人上来,一把抱住俞锦熙,哭着叫“三少爷回来了,老太爷一直念叨你呢”,领着他进了大门。

此时的俞家,家里四房的人口差不多都到齐了,连出嫁的女儿婷瑶、雪瑶,都带着各自的孩子过来,足足八十多口人,把院子挤得水泄不通。大人们静默着,面色悲伤,孩子的无聊的探头探脑的,偶尔有一两句哭喊声,都被奶娘捂住嘴巴,大声凶恶的威吓着,唬得所有小孩都安安静静的。

俞清瑶的前世中,俞家老宅早在广平三十三年就被查抄了——皇帝还是念及师徒情分,所以在老爷子过世后才对俞家抄家,因此,老爷子本应该在三年前就撒手人寰,却不知因为什么事情,熬到油尽灯枯,迟迟不肯咽下最最后一口气。

钱氏的次子,雪瑶的父亲,含着眼泪对着俞锦熙,“三弟,你可算来了祖父等你等得心焦啊,你快过去看看吧”说罢,扯着俞锦熙,用力往台阶上推。

俞锦熙多年没有回家,可对俞家人什么禀性太了解了,知道这个二哥或许对垂危的老太爷有几分真感情,但这会子,说的这些话,多半是动了疑心——以为老爷子要把多少私产留给他呢若现在他立刻进了老爷子的屋子,怕是怎么也洗不清了。

天地良心,他真没打算接受俞青松的半分财产所以,他压根不打算单独见老太爷,下摆一撩,直挺挺跪下了,砰砰磕了三个响头,“祖父,锦熙回来了您老人家放心,您一生的基业和理想,孙儿一定会帮您实现。您老人家放心吧”

所有俞家的人都惊讶了起来,一双双夹杂着疑惑、猜忌、无知的眼睛关注着,俞锦熙并不在乎多少人的目光,仍是大声叫喊着,把帝师的生平一一到来——

少时家贫,为读书费尽心思,及至中了秀才,才勉强温饱,得以成家。熬到四十,方一举成名,进了翰林院。翰林院清苦,仍旧坚持不懈的读书,充实自身……

这个过程可以一笔概括,也可以大书特书。求学期间的小故事,中举后瞧不起的人都过来认错道歉……在俞锦熙的口中,变成了比传奇话本还要传奇的过程。他的口才极好,在场的俞家人因是关系自家长辈,都认真倾听着。某些很少亲眼见到帝师的俞家后辈,还觉得很新鲜,暗暗的想,原来曾祖父年轻时候读书那么辛苦。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成为宰相,成为帝师。如果按部就班,年过四十方才进入翰林院的俞青松,大概一辈子也就留在这个清水衙门,管理着前朝、今朝的书籍,本本分分的到老、致仕。可天才分两种,一是少年成才,其次便是大器晚成。俞青松明显属于后者,他是天才中的天才,后劲勃发,一无背景,二无靠山提携,竟然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堂堂帝师这期间,单凭学问能行吗?

还需要惊人的胆识,敏锐的目光,强大的手腕,以及某种……超出常人的东西。不然,隆正后期的官宦子弟、世家大族,多的是年少俊杰,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拥有最丰厚的背景,可他们怎么一一落马了。

俞轻松最强大的,除了他慧眼如炬,选定了还是郡王的广平,不离不弃,更因为,他是个有理想、有坚持的读书人。他做宰相做帝师的时候,不似隆正前朝的宰相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把宰相当成皇帝的应声虫,而是有自己的执政理念。他觉得,大周地广物博,民心可用,为什么总是受北狄、东夷等外患打击?武,有兵马大元帅齐国公,文,他打算进行影响深远的改革——盐业“祖父,您曾经说过,盐业不改,苦的是天下老百姓,发的是那些脑满肠肥的盐商,喂饱了贪赃枉法的禄蠹,吸的是大周的血您一生的目标,就是改革盐业,让天下老百姓都吃得起盐,再不受缺盐的苦。”

“锦熙发誓,一定帮您实现。陛下当年是出于各方面考量的缘故,并非觉得您的想法错误,迫您离开京城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年,世家的势力被削弱了很多,来之前,陛下还让锦熙转达一句话,当年他应允您的,一个字都没忘记过。”

“盐业之后,便是马匹,均田法、青苗法……”

俞锦熙一一背诵着,当年帝师老人家书写的万言书——且 不论其他,帝师为了大周的确呕心沥血,他的上书不似寻常书生士子,带着明显的呆气,每一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可以真正执行的。

这份万言书,最后成为帝师不得不离开京城的原因。因为世家容不下,当时力量不够强大的皇帝,也无从实施。

看着俞锦熙一句一哭,一字一啼血,俞子皓什么也不说,直接跪在后面,而其他在场的俞家人,也受到感召,都跪下了。

长房长孙的俞子轩,本该是跪在最先、最正中的位置,奈何被俞锦熙、俞子皓给占了,只能跪得稍微偏远一些——他的心中没有多少欢喜,而是充满了恐惧。改革,古往今来,有多少改革者是有好下场的?怎么他是长房长孙,未来要继承家业的,一点也不知道?这可如何是好?要怎么避免被抄家流放的命运啊?

而其他的俞家人则充满了自豪。老爷子不愧是老爷子,为民请命,难怪是帝师俞锦熙终于背完了“万言书”,含着眼泪,“祖父,您老人家放心。孙儿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这时,包括雪瑶那小心眼并贪财的母亲,二夫人,都不再眼巴巴盯着老爷子的私财了。大家心理都跟明镜似地,老爷子一走,将来撑梁柱的只有俞锦熙了,既然如此,不如让他多拿一点,将来有什么求到他头上不好拒绝。

不久后,里屋的侍人出来传话,让俞锦熙进去。俞锦熙不肯,说自己风尘仆仆,衣衫不洁,不便进去,须得先更衣。太医也出来,说老太爷的房间,须得保持绝对干净,所有人进入都得沐浴更衣,免得一不小心,带了病邪进去。

俞锦熙沐浴的时候,大约是太疲倦了,连续日夜奔驰,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在浴桶里就睡着了。等他清醒,已经是深夜了。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星辰的晚上。

曾经的帝师,老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俞青松笨重的呼吸着,每一次肺部的起伏,都带着浓浓的杂音。

“你、来了?”

三0三章 薨(中)

三0三章 薨(中)

清冷的月儿挂在天边,夜里,十分安静,除了丝丝入骨的夜风吹拂着,刮着乌黑的树枝发出哗哗的响声,便只有几盏灯火摇摇曳曳,多了几分人气。

此时俞家老宅,注定是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长房子嗣稀少,便只得俞子轩一个——他前几年娶了亲,生了三女一子,算是为人父母了,自然要为儿女考量。便不为儿女,他也要为自己前程着想啊改革一定会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世家是那么好撼动的吗?若早知道曾祖父是因改革而被驱赶出京城权力中枢,他恐怕早就明里暗里表示出政治上的不赞成,以免无端被牵连。所以这会子长房只有一个声音,尽早为老爷子办了丧事,而后分家,彻彻底底的分原先是老爷子关上家门,大致把家财分给子孙,外人未必知晓,一日不公开,就还是一家人;等老爷子一过世,分家没什么能阻拦的,势在必行从此后,就是四家各自独立了,他也不必带着母亲、妻儿担惊受怕至于二房,谁也没想到活了半辈子二夫人心胸‘’眼光、见识都寻常,今天有如神助似地,竟割舍一半的家财来,决定把宝都压在三叔身上她的丈夫,雪瑶的父亲,俞锦浩表示不大赞同。

“……你瞎捣鼓什么呢?把家底都翻出来了?啥,送给三弟?你疯了不是”

“我怎么瞎捣鼓了,还不是为你两个儿子他们哪里是读书的材料?我寻思着,以前是太蠢了,光是往家里搂钱,搂的再多又怎样?还不是乡下土财主一个不如儿子出息,比什么都强你可别给我扯后腿啊,今儿三叔回来,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喜事眼瞅着老爷子撑不了几天了,趁这几天赶紧的”

俞锦浩皱眉,烦闷的摆摆手,“要说情去你去我跟他不熟。”

“你傻了,他是你亲弟弟你吩咐他都是应该的,虽然他现在是朝廷的大官了,可改不了血缘是不是?你就为两个儿子说几句软话又怎地?”

父母的话,被躲在窗户后面的雪瑶听见,她鬓角带着白花,穿着素色的雪锻衣裳,完全不符合当年青春靓丽、飞扬跋扈的特征。她,是丈夫过世后,被家里人接回来的。

“娘,你想得也太天真了忘记当初是怎么对三丫头的?她不记恨我们母女就是好的,你还指望她在三叔面前说什么好话?说不定,恶言恶语说了一箩筐这会子爹去,不得碰一鼻子灰才怪”

二夫人准备做“诰命夫人”美梦被女儿一下子戳破了,恼羞成怒,“去去去,这里那是你说话的地儿闺女,你老实在屋子里呆着不成吗,成天东游西逛的,哪像一个守寡的为娘为你哥哥弟弟谋前程,你不出主意就算了,还尽过来捣乱”骂完了女儿,又指着俞锦浩的鼻子,“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子豪、子铭哪不是你亲生的?你得想想,三房、四房,做生意有的是钱,谁也不靠;长房把持着族里的产业,他俞子轩还是官身一样底气足。我们二房有什么?老太太还偏疼老五,对咱们不冷不热的。等老爷子蹬腿一去,我们能指望的除了三叔,还有谁”

“可,三弟毕竟在外多年,他跟以前不同了……”

“再不同,也是你弟弟啊”二夫人殷殷切切的望着丈夫,眼中强烈的炽热光芒,把俞锦浩的话憋在心理,说不出来…“可三弟也许不是母亲亲生的……”

算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三弟是以母亲所出才得以在俞家立足。或许……或许他可以利用这点做些什么?比如,要求三弟为他的两个儿子谋个一官半职?

他的要求真不高,只要七品芝麻官就够了……

三房和四房是锦焕、锦谦当家作主。他们常年在外,见识远超常人。虽然名义上是俞青松的螟蛉义子,可那是碍于清誉,实质上三房四房从来没有在实质上吃过亏,足以证明他们也是老爷子的子嗣后代。他们的想法就比俞子轩单纯畏惧“改革”的后果,以及二房俞锦浩紧紧巴着诗仙大人,准备索要点好处,要深得多。

简而言之,趋利避害。既要从改革中获得好处,又不希望被世家的反弹波及到。因此,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年少且已经有了县公爵位的俞子皓。

次日一大早,便请了俞子皓过去,畅谈一番,虽则说的都是关于老爷子身体状况,其实借以暗喻联合起来。俞锦熙不是要改革盐制吗,何必用外人,现成的自家人为何不用?

俞子皓是个人精,收到三房、四房释放的好意,忙不及的接受了——倒不是他失去了头脑,偶然被人一吹捧,就头脑发昏,而是他强忍着一路的风尘,不顾俞锦熙的难看脸色,强制要来俞家老宅。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他的身份板上钉钉老爷子去了,他跟所有俞家人一样斩衰、守孝后,谁还会怀疑他?

对他而言,世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身世被揭穿,那代表着他以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全部付之东流——来之前,他对端王直接明言:当初没有接我回府,现在回,我没脸,恐怕你们也没脸。所以,将错就错,让我以俞子皓的名字继续下去吧端王虽恨,可想想朝廷的风向,便暂时默认了。

俞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