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色轻变,慕嫣然的眼中,隐有波澜怒意。
风雪愈烈,夹杂着呜咽的风声,显得愈发寒冽,慕嫣然斜倚在暖炕上发着呆,一想到如今都城里情势不明,而皇后更是心痛如斯,慕嫣然便跟着难受起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院子里珠儿和蕾儿的欢笑声由远及近,少顷的功夫,便听到两人俏皮的跺着脚,一边商量着下次去总督府的日子。
进了屋,见肇哥儿不在,珠儿和蕾儿便举着手里好玩的物件,朝右梢间去了,没一会儿,姐弟三人就你争我抢的在屋子里跑动起来。
及至贺启暄回来一家五口用罢午膳,又聊着天说了会儿话,哄着孩子们入睡后,慕嫣然回到内屋,看着贺启暄问道:“储君的事,你怎么看?”
脸上丝毫未显诧异,贺启暄掀开锦被示意慕嫣然上床,一边沉声说道:“我已经查过了,如今,除了那些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朝臣们没有上折子再就是和秦府关系好的几位大人依旧观望着,其他人,大都主动,抑或是被人劝说着联名上了折子,而这背后,有焕王的挑动。”
“焕王?”
惊讶的说着,慕嫣然低垂着头,凝神思忖起来。
从小平子口中听说储君一事的时候,慕嫣然的心中,首先浮起的就是朝堂稳定的想法。
毕竟大皇子早夭,如今民间各式各样的说法都有,实在不利于社稷的稳定是故,在这样一个不安稳的时候,朝臣们上书请景熙帝立太子,也是为了重振大梁朝纲,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可此刻,听到了贺启暄的说法,慕嫣然只觉得,脑海中似是有什么在渐渐的浮现出来。
“你说焕王会不会从一开始,就在酝酿这个天大的阴谋?”
抬眼看着贺启暄慕嫣然沉声问道。
似是在思忖慕嫣然所说的这种可能,贺启暄好半晌都没吭声可眸色,却渐渐的深沉下来,耳边,想起了慕嫣然分析一般的话语声:“焕王就藩以后没多久,长乐就被贬为庶人,离开了都城,之后,她便出现在了郓州,继而,有了乐园的成立。”
“也许,焕王一开始没这么想过,但是,随着乐园渐渐的成了吸金窟,而父皇也渐渐的老了,所以,他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接着慕嫣然的话往下说着,贺启暄的手,因为紧张,而渐渐的拳了起来,“没想到,他的异动,父皇尽数掌握,所以,还没等他有所行动,便被父皇镇压住了,紧接着皇上顺利登基。”
两人瞬间想到了一件事,顿时,四目相对,眼中,尽是彼此震惊的面孔。
似是有些紧张,慕嫣然颤声问道:“你说,宫里的事,是不是焕王操纵的?”
除了大皇子,后/宫之中再无人诞下皇子,而终于有了小皇子之后,大皇子却因为意外而坠马薨逝。
虽然一早就洞察了焕王的野心,可如今分析起来,贺启暄和慕嫣然却顿时觉得,若此事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局,那焕王此人,就着实有些可怕了。
“所以,如今虽没有证据,已经可以认定,乐夫手里的那两千万两白银,尽数都给了焕王,而焕王,也正是用这些钱,在大肆结交着各处军营里的武将,一旦来日他有需要,这些人,都会成为他背后的助力。”
慕嫣然沉声说道。
点了点头,贺启暄的薄唇,已经抿成了一条细线,“所以,如今,他只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
“理由?”
不解的看向贺启暄,慕嫣然低声问道。
“焕王的野心,如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可是,即便人人都知晓他梦寐以求的想登上皇位,可他却决然没有胆子谋逆的。所以,他需要一个理由……”
轻声解释着,贺启暄的眼中,风云骤起。
“皇上?”
两人同时震惊变色。
贺启暄和慕嫣然私下里都猜测着景熙帝的身体出了状况,否则,不可能登基这么多年,后/宫中还没有嫔妃诞下子嗣,哪怕是个公主。
如今,小皇子甫一出生,大皇子就身亡,那么,接下来,只要景熙帝出了什么问题,那小皇子即位,是唯一的选择。
而那时,朝中定然会有朝臣请旨,请几位王爷出面,或者是其中之一出面摄政,到了那时,焕王遍洒金银结交的朝臣,就到了发挥他们作用的时候了。
到了那时,身为摄政王焕王的身份,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是还在襁褓中的小皇子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早夭,那焕王登基为帝,恐怕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了。
如是想着,贺启暄和慕嫣然顿时像是参透了一个大秘密一般,紧张了起来。
“你说皇上……”
“不会,皇上不会有事的。”
未等慕嫣然猜度的话出口,贺启暄便果断的打断了她的话可虽这般说着,贺启暄仍旧觉得心里笼罩着巨大的不安和忐忑,心底深处,似是有一个黑洞在等着吞噬他因此而生出的无尽惧意。
“如今这些,都只是咱们的猜测,做不得准。但是,即便是真的,只要皇上一切无虞,那焕王的心思,终究都成不了真。”
沉声说着贺启暄长呼了口气道:“军中的事,是一刻都不能拖延的,调度的折子,如今定然已经在皇上手里了,是重新部署兵力,还是按兵不动,年前定有分晓。如今,咱们也只能静观其变·……”
点了点头,慕嫣然轻声叹了口气,再未多言。
一整夜两人都未闭眼,直到天色微曦,才假寐了一会儿。
到了平日该起身的时辰贺启暄便起身朝军营里去了,慕嫣然偎在锦被中打了会儿瞌睡,才起来梳洗,一边,让白薇去唤了小平子进来。
“宾州焕王府那边,吩咐下去盯紧了,另外,务必要比从前更加谨慎细微哪怕是撤回也不能让焕王府的人发现一丁点儿蛛丝马迹。另外,埋伏在遗珠园附近的人都尽数撤回来,也都分布在宾州各处的军营和驿站附近记住,谨慎为上……”
仔细的叮嘱着小平子,慕嫣然再三思忖了许久,见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了,才让小平子退下。
离大皇子薨逝,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皇宫里的哀色,丝毫不减,而百姓们的生活,已再度恢复如常。
腊月里,都城里渐渐的热络起来,虽不复往年的喧嚣,可到底比起前一个月来,已经热闹了许多。
毓秀宫里,一片沉寂,一身素服的皇后看着站在面前的小林子问道:“说吧,今儿还有那些大人上折子请求立小皇子为太子了?”
面显难色的迟疑了一下,小林子低声答道:“回娘娘的话,工部尚书,上书房内大臣刘大人,宾州参将王大人,还有……”
“够了……”
小林子还未说完,便被皇后震怒的喝止了。
粗喘着气,皇后平复着自己的怒气,低声说道:“退下吧。”
抬眼看了一眼站在皇后身侧的芙蓉,见她冲自己努了努嘴,小平子跪倒行了礼,转身退出了毓秀宫。
呆坐在凤座中,皇后的身子,似是一座雕像一般,一动不动,而身旁的宫婢,似是已经司空见惯,各自安静的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都退下……”
无力的说着,皇后站起身,步伐沉重的进了内殿,身后,芙蓉唤过了两个宫婢,让她们去御膳房取皇后平日里喝的汤过来,一边,跟在木槿身后进了内殿。
“如今,宫里,可有人传什么?”
皇后抬眼看着木槿问道。
迟疑了一下,木槿点了点头道:“和前些日子一般……”
唇边忽的溢开了一抹浅浅的笑容,皇后轻声说道:“那便让他们继续说吧。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前朝往事,可从来就没停歇过。本宫就不信,太皇太后和太后能坐视不理,任凭这皇室血脉被人混淆。乱吧,都乱起来吧,越乱越好,只有乱了,才会露出马脚,本宫才能寻到他们的错处,替霄儿报仇……”
皇后的话,让芙蓉和木槿的脸上,俱都显出了一抹担忧,可是,片刻的功夫,两人便都低下了头。
同一时刻,岚云宫里,如贵妃惬意的躺在暖炕上,抱着手里的暖炉,似是听故事一般,让云蕊挑拣着宫里的风言风语说给自己听。
及至听云蕊一一说完,如贵妃抬眼去看,见云蕊摇了摇头,脸上顿时浮起了一抹不以为然的笑意,仿若那些话都与自己母子二人无关。
“已经许久未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毓秀宫那儿,可有什么情况?”
如贵妃轻启朱唇问道。
“回娘娘的话,皇后娘娘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正华宫守着大皇子的灵位,并未有异常。”
云蕊回道。
捻起一颗腌渍梅子吃着,如贵妃满意的点了点头,莞尔笑道:“乱吧,越乱越好呢,乱世出英雄,戏文里不都是这样说的吗?”
第七百六十四章 痛斥
腊八粥的气息,带来了年节的欢庆。
早膳时,看着围坐在膳桌前的三个孩子,慕嫣然柔声哄道:“不许再缠着爹爹,等再过些时日爹爹处理完了军营里的事情,过年时好好陪着你们玩,好不好?”
珠儿和蕾儿,都已经是懂事的女孩儿了,听了慕嫣然的话,便乖巧的点了点头,唯有肇哥儿,看看慕嫣然,再回头看看坐在身边的贺启暄,灵动的眼珠滴溜溜的转着,口中却未答话,不一会儿,就惹得慕嫣然抬手捏了一下他的鼻子道:“听见了没有?爹爹在书房的时候,你不许去捣乱……”
俏皮的冲慕嫣然皱了皱鼻子,肇哥儿眼巴巴的看着贺启暄,“爹爹,骑大马,骑大马……”
“好,一会儿骑大马。”
扬声应着,贺启暄拍了拍肇哥儿的头,一转头,正对上慕嫣然摇头的苦笑。
用罢早膳,珠儿牵着蕾儿的手回了自己的院子,肇哥儿便眼巴巴的看着贺启暄,直到贺启暄更好了衣出来,肇哥儿忙不迭的松开乳母的手,一脸讨好的过去顺着他张开的手攀到了怀里。
父子二人有说有笑的朝外走去,慕嫣然推开窗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转而看起了炕几上厚厚的一摞账册。
对完了账本,又将各处送来的年前封赏的名录册对了一遍,慕嫣然提笔做了些改动,递回给紫月说道:“就按着这个,让各处的管事去账房领银子吧·管事们的封赏银子,等到了腊月二十九早上,一并发给大家伙儿。”
接过册子,紫月转身出去了,慕嫣然伸手揉了揉两鬓,正打算歪倒歇息会儿,便听见外头紫月低声呵斥着小平子,似是出什么事了。
“紫月……”
扬声唤了紫月进来,看了一眼跟在她身后的小平子一眼·慕嫣然问道:“怎么了?”
面上显出了一抹自责,小平子低声回话道:“主子,无尘庵来了位师太,回话说,胡府的那位苏姨娘,逃走了……”
“逃走了?”
眉头轻蹙,慕嫣然的脸上有些意外,“苏沫晴去无尘庵,只带了身边的一个丫鬟。两个大活人,就这么凭空没了?”
“回主子的话·苏姨娘的丫鬟做了掩护,让她逃出了无尘庵,而那丫鬟还在无尘庵,也是直到 第 760 章 的气氛日渐浓烈,众人愈发期望着景熙四年的阴霾能早些过去,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
皇宫里,除了正华宫依旧满眼缟素,其它各处,已经尽数撤下素白,恢复了平日里金碧辉煌的肃穆典雅,而大皇子的薨逝,也再未有人提及,似乎那只是丢进湖水中的一个细小石子,除了喜欢他的人仍旧饱含着深重的悲伤和悼念,其他人,已早早的将他忘却在了脑后。
朝堂上,依旧有大臣不断重提议立储君的事,景熙帝以小皇子年岁太小看不出聪慧为由尽数驳回。
尽管如此,朝臣们并未死心,而堆积在御案上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