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长嬴by繁朵-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新咏不喜孩童,他本来也有求死之意,即使知道跟前这两个孩子许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却也没有什么感激的念头,倒是觉得他们烦人得很。
然他试图出言驱赶时却发现,自己喉咙干得厉害,居然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于是那小儿与那女童一起同情的打量他片刻,继而那女童慢吞吞的说了一句——因为说得慢,卫新咏又聪慧,连估带猜的居然弄懂了这句话的意思,顿时面色一僵!
却是因为那女童说的是:“小哥,这人既然是个哑巴,我听雷伯伯讲过,哑巴天生就听不见,咱们想跟他打听有没有遇见过咱们阿爹,可是不成了。”
卫新咏:“……”
先前那小儿懊恼的说了一串话,他说的又快又急,卫新咏可没听明白几个字了。
倒是那女童继续不紧不慢的道:“阿爹他前些日子不是还打发人过来给咱们送柴米,说什么……卧县还是什么地方的那些人暂时不能待在那里了,要退走,有打算往咱们雍县那边退的。那些人人多势众,阿爹跟雷伯伯他们觉得抵挡不住。不然怎么会叫娘亲带咱们搬到这里来呢?”
那小儿又说了一番,那女童嘟嘴道:“我倒更喜欢柳家大哥,他认识字。阿爹若叫他来给咱们送柴米,得空,还能教我认几个字呢!”
接下来那小儿带笑说了几句话,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顿时惹得女童大怒,抬腿就踹了过去——难为她被惹急了,说话居然还慢吞吞的让卫新咏听得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懂不懂?你个长到现在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蠢材!就会下水摸鱼上树掏鸟蛋!活该你一辈子没出息!讨不到婆姨!”
“你叫余兰,那个兰字你不也是不会写【注】?”这会那小儿被打得不住躲闪,说话语速慢了,句子也不长,卫新咏倒是听懂了。
两个孩子自从“发现”卫新咏是个哑巴也是个聋子后就对他没了兴趣,当着他的面打打闹闹,一忽儿就跑到外头去,听声音是去远了。
被丢下来的卫新咏望着偶尔落下泥屑的屋顶发呆……
以他的城府,不难揣测
出经过——他是被这兄妹两个甚至包括他们的那位娘亲一起救了,这些人救他也不全是为了好心,却是以为自己可能晓得那兄妹两个的阿爹的行踪。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但这兄妹两个的阿爹,应该是一伙盗匪或流民的头领。
不过不管是盗匪还是流民,规模与实力应该不怎么样。
那名叫余兰的女童所言的“卧县”,卫新咏估计是因为乡音诘屈聱牙,她说的,应该是“豁县”。
由于帝都之变,天下士族纷纷派出私兵驰援京中。原本占据豁县的流民虽然发展规模庞大,却也不敢直面天下士族同心协力之下的锋芒——所以识趣的主动退走让路了。
当初卫新咏也是推断出这一点,让莫彬蔚放心的带三千精骑夜以继日的赶路。
莫彬蔚只有三千兵马,又急着赶到京畿接应,不会在豁县停留。
但在他之后驰援的青州军就不一样了。二十五万青州军不过是青州第一批驰援帝都、或者说进入中原的兵马。
出青州时,青州其实是三十二万。
为什么到京畿的只有二十五万?
因为数十万大军,又不是全是骑兵,还携带着辎重,哪里可能像莫彬蔚一行一样,除了必要的歇营外,呼啸而过,停都不停?
所以青州军经过豁县是这样的:大军抵达前数日,探马先一步赶到,探察方圆百里之内的动静;接着前军派出精锐,一路扫荡,平匪驱民,砍瓜切菜一样清洗了一遍豁县左近的势力;继而才收拢兵马去收拾豁县,修补城墙建筑工事,往四面八方撒出岗哨……确认安全了,中军也恰好赶到。
大军花了几日光景经过豁县,末了,六万步卒一万骑兵被留了下来。
这种主宰大魏南北的交通要道,青州军既然得了,肯让出去才怪!
……且不说青州军,且说原本占据豁县的那些流民。
他们惧怕士族兵锋,拱手让出豁县,总不可能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里从此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去了。当然是……另外去抢块地盘。
看来是有人觑中了救下卫新咏的这对兄妹及他们母亲原来住的地方——雍县。
而这对兄妹的父亲那伙人势微,自忖抵挡不得,就让家眷避其锋芒到了此处……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居然恰好救下了卫新咏。
推测完这番经过,卫新咏无奈长叹……这真是……天不亡他,他求一死都不可得吗? 

、第八十三章 兴平元年

第560节第八十三章 兴平元年
帝都与燕州既已收复,此番戎人进犯的统帅三王子业已自刎阵前,虽有少数戎人侥幸逃生。但因为北路被封,只得散入大魏腹地,苟延残喘。
戎人形貌大异魏人,即使如今国中混乱,他们只要一露头,立可辨认,想来剿灭他们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横竖这些人的人数是不可能干下夺城据县的事情的,沈藏锋等人一商议,决定让如莫彬蔚这样的士族私兵前去追杀,既是给莫彬蔚这些人一个攒功劳跟名声的机会,也是让边军在京畿附近休整一下。
毕竟无论是西凉军还是青州军都是仓促远来,辎重不全不说——这一西一南两支边军在帝都被围之后都有观望之意,其心叵测。
要不是苏秀茗与沈藏锋当机立断,放弃燕州亲自回去要兵,怕是此刻帝都还在戎人手里。
先前他们急于救人,各施手段把大军带了出来再说,留了一大堆明的暗的麻烦打算往后再收拾。现在两家本宗都在突围时遭逢大难,原本指望长辈出面稳定本宗地位,如今非但不可能,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地位都受到威胁了。这种时候,辎重当然要省着点用,讨伐戎人的事情也要晚点来,总之是先把后患解决了。
而燃藜堂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刘希寻父子虽然也都走了东门,却侥幸生还,并且在数日前忽然回到刘氏祖宅,拿出了威远侯生前期许他、几乎明着说要把燃藜堂传给他的几封书信,当众痛哭威远侯这样仁慈宽厚的长辈何以天不假年、以及他身为被威远侯视同嗣子一样栽培的后辈居然没能送威远侯最后一程……
刘伯照的能力平庸,本就是各方角力之下彼此妥协,念着他是威远侯之嫡长子才让他出面“主持”东胡。现在刘希寻这么一哭,俨然逼宫,再加上之前太尉那一派在东胡的族人从中煽风点火,燃藜堂里闹成了一团。
如此三大边军对于趁着戎人败退之际直指王帐都是有心无力,只得花大力气安抚人心,借口各家遭厄的长辈亲眷需要收殓及安葬,朝政也须重新立起,命大军驻扎京畿,暂缓北进。
帝都虽然像点样子的府邸都被戎人引火焚之,以至于幸存下来的女眷们都只能避去城外觅居,但好在皇宫尚且幸存。
众人索性暂时借住了几处偏殿,而从前举行朝会的正殿自是成为议事之处。
他们所要议的头一件就是新君——国不可一日无君么——原本在帝都的宗室人数还是很有些个的,但经过东门突围之后,仅仅活了三两人。
其中申博与皇长子申琅是最先被确认已经驾崩的,因为他突围时所乘坐的车驾在青州军赶到前,就被西凉军中的探马发现叫乱军践踏得不成样子,断裂破碎的马车中间流淌出泥浆也似的血肉,与四周雪土混为一物,其状惨不忍睹。
而且西凉军小心翼翼的在附近搜寻后,发现了好几片皇家衣袍的碎片、以及部分玉佩等物。
据宫中幸存的内侍确认,这些衣袍跟佩玉都是只有皇帝或皇子才能穿戴使用的、且正是申博父子出宫时所穿。
因为当时正是正月初一。虽然去年的除夕宫中不曾设宴,但作为皇帝与皇子同样需要祭拜大魏历代先皇——这是要穿正式衮服与皇子礼服的。
皇家仪式又繁琐,所以接到粮草被焚、西门告急的消息时,天家这对父子甚至还不及更换孝服。继而群臣扣宫门求见,君臣紧急商议突围一事。这样申博跟申琅都是仓促之间在皇家袍服外套了件掩人耳目的袍衫就登了车。
如此,人证物证都有了,大魏这位年轻且登基未久的圣上,便只得数截车轮、一抔泥血收拢入棺。而圣上与皇长子不幸双双罹难于戎人之手的消息,到此刻已经传遍了整个北方。
这位圣上驾崩之前,大魏的国祚经过僖宗以来的几代昏君折腾,已经日趋淡薄。
帝都之变后,皇室的影响力更是衰微到了几近于无。
然而这丝国祚却还有一口游丝般的气息……因为无论是流民还是盗匪,或者如今名义上代上位者主持天下政务的士族,都无人能够取代魏室登基称帝。
流民跟盗匪里这时候已经有些人颇具名头了。
比陆颢之起事还早的幽州曹建林、许宗文命却比陆颢之好,一直没有被歼灭,如今已经发展壮大,号称麾下二十万大军、有十万精骑。这军队人数虽然肯定有水份,而且不是一点水份。但这年头无论流民还是盗匪出战,有个普遍的招数,就是每每裹挟大批甚至于数倍手无寸铁的百姓冲阵。
虽然说三大边军都是见惯了血腥的人,杀起妇孺来亦未必会含糊,可架不住流民不值钱、就是几十上百个换一个全副武装、久经训练、身经百战的边军那也是他们赚了啊!
不只幽州,豁县赵乾;平州孙无定;衮州曲文;黎越山赵满;还有蒙山七郡结成的蒙山军里那几位已经自封大将军的主儿……
虽然都是混到举国皆知的人物了,但想要独占鳌头却是不够——这些人里最多也就是自封大将军,慢说称帝,称王的都没有一个。
比如说豁县的赵乾,起事许久都不承认是起事,死死咬定自己是不堪盗匪侵扰所以自组乡勇,只肯被人称一声赵员外。一直到占了豁县,发现朝廷都还没有大动静,这才胆子大了点,小心翼翼的打出游击将军的旗号——按照魏制,游击将军是从五品下。
当时赵乾麾下已经聚集了近四十万流民,虽然说内中的战力肯定要大大缩水,怎么说也算得上一方豪雄了。
但他还是再三强调这都是因为豁县之类的地方盗匪太多,朝廷如今吏治败坏没人管这样的事情,他也是看乡里乡亲的不容易,才带头出来组织点儿人手维持一下秩序……话说赵乾的家乡距离豁县足有两百多里,而且甚至不在一州……
而平州的孙无定年纪比较大,早年是专门干无本买卖的,胆气却比赵乾粗壮。然而孙无定至今也不过号称宁远将军……呃,这个是正五品下……
由于这位不受大魏承认的宁远将军孙无定的头衔比同样不受大魏承认的游击将军品级高,平州又离豁县不是很远,赵乾甚至跟孙无定打过几次,他认为孙无定是故意压着自己……
至于说曲文、赵满、蒙山那几位大将军之类,在他们起事那一片地方都还兴兴头头的,可要离了根基所在,如今都力有不逮。这也是先前士族纷纷驰援帝都,他们都非常识趣的一路放行的缘故。
要不然,傻子才会放过这种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这是底下,上面的士族,这种乱世,主修文治的卫、宋、端木肯定话语权要比沈、苏、刘弱。哪怕沈、苏、刘三家如今族内各有问题,三大边军放在那里,就是他们的分量!
不过问题也就在这里,边军有三支,三家都养成了私兵。
所以谁也别想趁这机会上位……
刘家与沈家、苏家的关系比较远一点,刘伯照跟刘希寻此刻还没决出胜负,两人连燃藜堂都没争到手,更不会去痴心妄想远在帝都的那张御座。而沈家苏家虽然是两代姻亲,如今主事之人还是嫡亲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