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下台元首-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了。头几天,埃及军队几乎获得了全胜。他们突破了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的巴列夫防线,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正当埃及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支伪装成埃军的以色列部队乘着夜色渡过了大苦湖,绕到了驻守在运河东岸的埃及第3军团背后,并于10月23日完成合围,切断了它同后方的联系。战局开始变得对以色列有利,埃及的损失越来越大。
  萨达特终于发现,他其实是在同美国人作战。战争初期,以色列损失的飞机、坦克很快便从美国得到补充。美国还源源不断地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最新式的武器,其中包括被称为“聪明的能思索的”白星眼式炸弹和幼畜式炸弹。这两种能自动寻找目标的制导武器在以色列向苏伊士运河西岸进军时起了决定性作用。萨达特决心接受停火。他说,我不能同美国打仗,也无法承担再一次使我们的武装部队全军覆没的历史责任。
  10月末的一个早晨,埃及作战部长贾马西中将接到武装部队总司令艾哈迈德·伊斯梅尔的命令,要他立即着手去同以色列方面谈判双方军队脱离接触问题。
  当贾马西如期赶到双方约定的谈判地点时,联合国代表、芬兰的西拉斯沃将军会见了他,却不见以色列代表的影子。贾马西将军愤愤而回。后来才知道搞错了时间,因为埃及与纽约时间差7小时,贾马西应该半夜前往才是。谈判在以色列防线内10公里处进行。埃方代表到达的时候,以色列代表已在外面迎候。这是一个指挥中心,四周是用油布覆盖着的坦克、装甲车。谈判桌就放在蓬布下面。以方代表团由亚里夫等8位军官组成。双方代表坐下后,亚里夫示意给埃及代表送茶和咖啡,被埃及人谢绝了。
  “我是亚里夫将军,”以方代表团团长首先自我介绍说:“我想知道埃及代表团成员的名字。”
  “我是穆罕默德·阿卜杜奥尼将军。”
  贾马西有意不说真名。他知道坐在面前的这位是以军参谋长,他曾在情报部门提供的以军头目的照片里看到过他,不过贾马西发现这次他戴上了眼镜。
  亚里夫盯着贾马西的脸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说:“你不是贾马西将军吗?作战部长,10月战争中搞偷袭的策划者,为何不直说你的姓名呢?”贾马西冷静地回答道:“同西欧人的传统一样,我们埃及人对姓氏并不讲究。我也知道你亚里夫曾经是军事情报局局长,现在是总参谋长,果尔达·梅厄的政策顾问。”亚里夫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把话题一转,开始滔滔不绝地大谈起以色列的和平计划。贾马西阻止他说。“我不是来同你谈和平的,这是政治问题,留给政治。家去谈吧。我们是军人,我们的话题是军事。我要求以军撤回到10月22日的界线,·双方根据联合国决议实现军事脱离。”亚里夫把头一摆说:“你说的10月22日的界线在哪里?我们的分歧就在这里。这条界线是很难划定的。”会谈从早上8点一直进行到下午4点。在实质性问题上毫无进展。
  11月16日,基辛格飞抵开罗,向萨达特提出了包括埃以双方脱离接触、交换战俘、向被困的埃及第3军团提供给养等6点建议。双方就美国的这些建议继续谈判,最后虽然就交换战俘及允许埃及向第3军团提供给养等问题达成了协议,但在脱离接触问题上,双方仍然争论不休。以方提出双方军队回到10月战争以前的界线。这意味着埃及军队将从苏伊士运河的东岸退回到西岸去。贾马西立即反对说,以色列军队应该退回到巴勒斯但境内的国际界线去。谈判的道路几乎堵塞了。可是在一次会谈时,以色列的泰勒将军对贾马西说:“不要在界线问题上争论不休了,也许我们应该从运河东岸撤走。”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尽管泰勒告诉他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但贾马西还是把这个情况立即报告了萨达特。萨达特对此表示惊讶。
  1974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基辛格再度访问埃及。这时,贾马西已被提升为总参谋长,基辛格告诉贾马西,以色列已同意从东岸撤出。但要求埃及必须削减部署在东岸的部队,以军的坦克撤走后,埃及的坦克不能进入这一地区。贾马西不同意以色列的条件。基辛格对贾马西摊牌说:“埃及至多只能在东岸保持30辆坦克。”并以教训的口吻要贾马西从政治着眼,说这是整个和平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贾马西回答说:“我是军人,不谈政治。从军事上考虑,我不能答应这么做。”两人僵持不下,贾马西转身离席,走进盥洗室。他对基辛格只允许埃及在自己的国土上进驻30辆坦克感到屈辱,止不住泪流满面。但片刻后,他又坚定地回到房间里同基辛格继续会谈。当贾马西把美国提出的条件告诉伊斯梅尔后,伊斯梅尔也吃了一惊。然而他们不曾料到这是萨达特事先就同意了的条件,事后,萨达特召见了贾马西。听取了他的汇报,并赞扬了他的工作,说服他一切都要从和平利益出发,眼光要放远些。萨达特见贾马西似乎还有疑虑,便解释说:“有美国人作保,以色列人大概不会玩弄诡计吧!”贾马西同意了萨达特的意见。但他立即对东岸力量作了调整。增加了反坦克导弹,用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替换了原有的火炮,以防不测。
  埃以双方在101公里处经过几番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埃及谈判代表贾马西不无欣慰地对萨达特说:“谈判成功了。第3军团得救了。我们不但保住了东岸的所有阵地,并且在一些地方还向前推进了至少20公里,”萨达特对此也感到满意。他下一步打算是敦促召开由美、苏及有关各国参加的日内瓦和平会议。但由于以色列反对在会议上讨论巴勒斯但人民的合法权利问题,而阿拉伯国家内部则在究竟是组成一个统一的阿拉伯代表团还是各国独立组团以及由谁作为巴勒斯但代表的问题上争执不休,以致日内瓦和平会议迟迟开不起来。
  萨达特的和平进程遇到了阻碍,他开始酝酿一个更为积极的计划。能不能与以色列领导人直接会谈呢?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一想法,但却不止一次地对他的助手们说:“美国人和苏联人都不相信阿拉伯人会迈出第一步。我们一定要改变他们的这种偏见,就从我们做起罢。”
  1977年11月初,萨达特应齐奥塞斯库的邀请,在副总理兼外长法赫米陪同下访问了罗马尼亚。他们下榻在风景秀丽的西纳亚山间别墅。这是罗马尼亚领导人的渡假地,坐火车两个小时便可到达首都布加勒斯特。萨达特在这里同齐奥塞斯库总统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
  不久前以色列总理贝京刚访问过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向萨达特总统谈了贝京访问的情况,鼓励萨达特与贝京直接对话。他说:“贝京是真正希望和平的。尽管他非常保守,有时甚至很固执,但他却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他敢做其他人未必敢做的事。”齐奥塞斯库见萨达特很注意地听他讲话,便进一步说:“总之,你完全可以下这个决心。”
  齐奥塞斯库的这番话对早已有此打算的萨达特来说无疑是一支催化剂。第二天晚上9点,萨达特把法赫米叫来,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有一个可怕的念头,对你来说也许太不可思议。但我以为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动摇眼前的僵局。我准备直入虎穴,到耶路撤冷去面对以色列人宣布我们的和平条件。”萨达恃看着法赫米问:“你认为如何?”法赫米听后大惊失色。连声追问:“要去哪儿?你说是去以色列!”萨达特见他惊愕的样子,冷静地反问道:“为什么不呢?我们不会放弃阿拉伯人民的权利。我们这样做可以在全世界面前置以色列于困境,他们决不会回避和平。”惊魂未定的法赫米再一次问萨达特:“你说的是真话吗?你真要去以色列吗?”萨达特肯定地回答:“当然是。不过这是我的想法,现在请你拿出意见来。”
  法赫米见萨达特神态严肃,口气坚决,这才认真起来,急匆匆地去找几个外交顾问商量。他们都不同意萨达特的冒险行动。于是便连夜拟了一份新建议,即由萨达特提议召开由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以色列、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国首脑以及巴解领袖阿拉法特参加的高级会议。会议可以在耶路撒冷开,但要在联合国驻以机构里并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举行。如果以色列拒绝这项建议,必然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第二天一早,法赫米将建议呈交萨达特。萨达特看后表示可以一试,并立即转告美国总统卡特。
  就在萨达特从罗马尼亚启程回开罗的时候,卡特总统传来了回音,说是美国正在为召开日内瓦和平会议努力,而萨达特的新建议只会给这种努力增添麻烦。本来就对法赫米这一建议持怀疑态度的萨达特,此刻更坚定了访以的决心。
  回到开罗后,萨达特立即着手访以准备。他找来了自己的秘书摩萨·沙伯利,要他起草一份准备在人民议会上用的演讲稿。萨达特谈了若干发言要点后沉思了片刻,对沙伯利说:“我到时候可能要讲些出人意料的话,请你在讲稿中留点余地。”接着萨达特又到民族安全委员会去透风。他感慨地对委员们说:“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谋求第三者出面调停我们之间的争端,其结果怎么样?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只有我们当事者才有切肤之痛!”萨达特扫了委员们一眼,大声地说道:“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直接对话解决埃以之间的问题呢?我已经准备同他们在任何地点会谈,哪怕是去耶路撒冷!”
  第二天,萨达特在人民议会举行的会议上突然对全体议员宣布:他将于最近访问耶路撒冷。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出自萨达特之口。俄倾,全场哗然,议论纷纷。萨利姆总理、马雷议长等人事后议论道:他(萨达特)象施放了一个试验汽球似的投放了一枚政治炸弹,大家都给炸蒙了,而他却格外冷静。马雷议长当时首先想到的是防止这一消息扩散出去,他迅速跑到毗邻会场的总理府与全国各报纸的总编们联系,要求他们不要发这条消息。萨达特得知后、马上找到马雷对他说:“我不是在演戏。要知道这是平常严肃认真的事,这条消息一定要发!”
  一个外国记者得悉这一消息后,打电话向萨达特的新闻秘书证实。秘书不敢答复,向总统请示,萨达特接过电话明确地回答:“这是真的,我将出访以色列。”
  这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感到突然,但在萨达特的脑子里却是酝酿已久了。他是在充分考虑了现实后作出这一决定的。萨达特清楚地知道,埃及在以往的几次战争中已经牺牲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如果继续与以色列对峙下去,埃及的国力将消耗殆荆十月战争使萨达特认识到,单凭埃及的力量是无法与有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军事机器抗衡的。十月战争中曾是埃及战友的叙利亚也已无法经受一场新的战争。而一些远离战场的阿拉伯国家却一味地鼓动埃及与以色列作战。另一个令萨达特感到担忧的因素是:埃及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建在尼罗河上世界最大的阿斯旺水坝紧密相连。一旦以色列炸毁高坝,整个埃及都会被淹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