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施艳史演义-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勾践自尝粪以后,常串口臭,范蠡知城北有山,出一种蔬菜,其名叫做“蕺菜”,食后口中微有气息。遂命人采取,举朝皆食蕺菜,以乱其气。后人因名这座山为蕺山。
  勾践急欲报仇,惟恐自逸,遂劳身焦思,夜以继日,目倦欲合,则攻之以蓼;足寒欲缩,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累薪为卧具,寝处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处,起居之时,必取尝其味,借以自励。每每中夜潜泣,泣罢复啸。“会稽”两字,时时念诵,不离于口。
  因值丧败之后,生齿亏减,命国中壮丁勿娶老妻,老人不娶少妇。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罪其父母;孕妇将产,申报官府,使医生加意看护,生男赏赐壶酒一犬,生女赏赐壶酒一豚,生子三人,官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民有死亡,亲往哭吊。每逢出游,常载饭菜于后车,遇见童子,即以赐之,问明姓名居处,遇农忙之时,亲自秉来,夫人自织,与人民共劳同苦,七年不收租税,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独有问候之使,每月必至吴国。又命妇女,人山采葛,造成黄丝细布,欲献吴王。
  尚未及进,吴王因勾践恭顺已极,命人加封越国东至句甬,西至携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纵横八百余里,完全皆归越国。
  勾践即治葛十万疋,甘蜜百坛,狐皮五双,晋竹十艘,以答封地之礼。
  夫差大悦,赐越王羽毛这饰,相国伍子胥闻知此事,遂称疾不朝。夫差见越已臣服不二,遂深信伯(喜否)之言。
  一日,问伯(喜否)道:“今日四境无事,寡人欲广宫室以自娱,何地相宜?”伯(喜否)奏道:“吴都之下,崇台胜境,莫若姑苏。但前王所筑,不可以称巨观。王何不将此台重行改建,使其高处,可以了望百里,宽广可容六千人,聚歌童舞女于其上,便可以极人间之乐矣。”
  夫差深以伯(喜否)之言为然。遂悬重赏,购求大木,以备改造姑苏台之用。
  吴王这里悬赏之榜,方才挂出,早有越国细作,打听了详细情由,飞奔回国,报知越王勾践。越王闻报,立刻召集群臣,计议事情。
  未知勾践计议何事,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章  造姑苏台
  话说越王勾践召集群臣,将吴王悬赏,购求大木,改建姑苏台之事,告知群臣。
  早有文种出班奏道:“臣闻高鸟之飞,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今大王志在报吴,必先投其所好,然后得制其命。”勾践道:“怎样见得投其所好,便可以制其死命呢?”
  文种答道:“臣破吴之术有七: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菽粟,以虚其积聚;三曰遗之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馈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去其谋臣以乱其谋;六曰间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乘其弊。”勾践道:“所言甚善。今日宜先用何术,愿大夫明以教孤。”文种道:“今吴王方欲改筑姑苏台,大王宜选名山神材献之,以投其所好。”
  勾践立即下令,命木工三千人,入山伐木。哪知采伐经年,良材竟不可得。工人久羁于外,历受了许多风霜辛苦,人人思归,尽起怨恨之心。每逢入山采木,经过崎岖难行之处,都随口歌唱,以舒疲劳。久而久之,竟作成木客吟一首,日夜歌唱起来。三千余名工人,此唱彼和,声调凄楚,煞是可听,其叹词道: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穷岩绝壑徒往复。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每值深夜,宵清月白,峰巅山麓,长歌之声,悠悠扬扬,不胜怨苦。人闻其声,觉得凄绝。
  忽有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一在山之阳,一生山之阴。工人中有识得此木的,说在山之阳的,其名为梓,在山之阴的,其名为楠,都是千载难逢的神木良材,不意一夜之间竟生出两样宝物,真是奇事。
  众工人听了此语,都惊得目瞪口呆,欢喜非常。一齐争先恐后,奔去报告越王。
  勾践闻信之下,不觉大喜,以手加额道:“此天赐孤成功也。”群臣一齐拜贺道:“这是大王精诚格天,是以天生神木,助王报吴。”
  勾践遂亲往祭奠,然后择定吉日,命工人采伐。又选巧匠百余人,加以琢削磨砻,用丹青绘画,雕成五采龙蛇交错之纹。
  制造成功,使文种浮江至吴,献于吴王道:“东海贱臣勾践,赖大王之力,窃为小殿,偶得巨材,不敢自用,敢因下吏,献于左右。”
  夫差见木料异常,不胜惊喜,相国伍子胥谏道:“昔桀起苑囿,纣起鹿台,穷竭民力,遂致灭亡。勾践意在害吴,故献此木,王以勿受为宜。”
  夫差道:“勾践得此良材,不敢自私,进献寡人,是其好意,若行拒绝,未免不近人情。况寡从欲改筑姑苏台,正忧缺乏良材,今勾践来献此木,正可应用,奈何逆之。”遂不听谏阻,即将所献之木,改建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方成。高三百丈,广八十四丈,登台眺览,可以望彻二百里。
  旧时,有九曲径,婉转达于山巅。至是益加推广,百姓昼夜做工,劳疲而死的不可胜数。后人有诗咏夫差建筑姑苏台道:千仞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
  威行海外三千里,霸占江南第一都。
  越王勾践知道夫差疲民逞欲,已将姑苏台改建成功,便对文种说道:“大夫所言馈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此术已行。今崇台之上,必选妙舞清歌,妖姬美女以充之,恐非国色天香,倾城倾国之貌,不足以移其心志,尚望大夫为寡人谋之。”文种答道:“兴亡之数,定于上天。既生神木,何患无美女。大王便精心挑选,自有绝色之姝,可以贡献吴宫,迷惑吴王。”
  勾践便欲下令国中,挨户搜求,选取绝色美女,进献吴国。
  文种忙阻止道:“不可。大王若下令搜求,恐动摇人心,使百姓怀疑,不得安居,是未损吴国,先行自扰矣。况当破亡之余,虽然休养生聚,已有数载,元气未能恢复,安可下令搜求美色,惊动闾阎,使人民不能安心呢?”
  勾践闻言,连连点首道:“大夫之言是也。但下令搜求,既恐惊动百姓,使之不安,若不去搜求,又安能有美貌女子,可以进献于吴王呢,这不是一件难事么?”
  于是君臣相向,踌躇良久,竟是无策可施。忽然班中闪出一人道:“大王不必忧虑,臣有一策,既可不扰民间,又可获得美女,进献吴王。”
  此人未知是谁,竟有这样妙策,赞助越王,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一章  苎萝访共
  话说越王勾践,欲访求美女,进献吴王,又恐过事搜求,惊扰阖闾。正在无计可施,忽有一人,出班奏道:“臣有一策,可以不扰民而得美女。”
  越王视之,乃相国范蠡也。急问道:“相国有何妙策,可以不事搜求,而得美女?”
  范蠡道:“臣愿得大王之近侍百余名,使善于观相的人,夹杂其中,遍游国内,如遇年轻女子,颜色美丽,娇艳动人者,即记其姓名住址,进献大王,听凭挑选,如此行去,不过数月,便可将国中女子的姓名住址,采访完全,而民间又不受搜求之扰,岂非极妙之事么。”
  勾践大喜,径从其计,命内侍百余人,相随范蠡前去私访,一切事情均听相国调度,不许违误。
  范蠡领了王命,谢恩退出,在国中访了半年。果然访得许多美貌女子,皆是妖艳动人,可以悦目的。范蠡心中,尚觉不甚满意,必欲得个绝色女子,方才遂愿。
  这日来到诸暨地方,也不去惊动官员,带领随从人等,在馆驿息下,心中想道:“诸暨乃是我国旧都,闾阎殷富,人物整齐,该有绝色女子。今日到此,须要用心访察。”
  自此日起,住在诸暨,明查暗访。哪知访了数日,只见些寻常女子,莫说倾国之容,绝世之姿,连姣艳的妇女,也不多见。
  范蠡不胜忧闷道:“城中既无美色,乡村之间,未知如何?
  待我前往郊外,游玩一番。或有所遇,亦未可知。“
  主意已定,也不带随从,独自一人,步出诸暨城来,信步而行。不觉行至一处地方,只见峰峦竞秀,万壑争流,云水周遭,溪山罨画。范蠡致身其间,如入仙乡。不禁心旷神怡道:“如此山清水秀,名区胜境,若无绝世佳人,必有倾国丽姝,吾若不仔细查访,空负此行矣。”
  一面寻思,一面观看风景。忽见一道清溪,细流曲折,从山脚下面回绕而来。沿溪望去,桃李成林,松柏苍翠,郁郁葱葱之中,似觉柴门隐约,竹篱依稀。
  范蠡喜道:“山之背面,却有村居,待我绕过山去,看玩一番。”
  遂即循着山麓,沿溪前进。行约数百步,一阵香风扑面吹来,范蠡闻了这股香气,大为惊异道:“此气似兰非兰,其中带有脂粉之香,芳泽之味,决非花香。”
  正在猜疑,忽闻水声咭咯,似有人在溪旁洗涤物件。范蠡急急看见,方知是一女子,在溪边浣纱,这阵香气,正是起在那里,被微风飘荡过来的。
  范蠡远远望去,觉得这女子丰神绰约,身材窈窕,却看不清究竟美丑如何。便抢步上前,留神细看。
  这一看之下,竟使范蠡心口俱呆,暗中惊异道:“不想尘世之间,居然有此丽妹,说什么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呢?恐怕娥皇、女英,也不能专美于前了。待我问她一声,休得错过机会。”
  遂迎面一揖道:“敢问小娘子,居住何方,姓甚名谁?此处是甚地名?”
  那女子见范蠡问他,停睛看了一看,绝无羞涩之态,将手中所浣之纱,徐徐放下,把身上这领布衫整了一整,回过身来,答了一礼道:“此处是诸暨县境,属越国所管。这山叫做苎萝山,因此,村名就叫做苎萝村。妾姓施,名叫夷光,祖居在苎萝山下,西村里面。西村所居的人家,都是施姓,因此又唤做西施。只因居处荒僻,家境清贫,常在这若耶溪边浣纱度日。
  未知客官尊姓大名,仙乡何处,因甚来此荒僻乡村?呼唤妾身有何事故?愿请明教。“
  范蠡道:“不敢相瞒,下官乃越国之相国范蠡是也。”
  西施听罢,失惊道:“原来是相国驾到,贱妾不知,失于回避,望乞恕罪。但久闻相国忠心事主,曾随越王,不惮辛苦,远适吴国。王之生命,越之社稷,皆赖相国之力,危而复安,倾而复存。如今王虽归国,大仇未报,强敌犹存,相国正宜在朝辅佐越王,重兴越国,方是正理,因何来到诸暨,游山玩水,空负时兴呢?难道越国已宁,仇人授首,相国大愿已偿,责任已卸,可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么?贱妾身居山村,性复愚昧,心有所疑,敢请相国明示,以释疑怀。”
  西施诘问了这番言语,低头拈带,立在溪边,等候回答。
  未知范蠡有何言语,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二章  溪边订约
  话说范蠡听了西施一番说话,知他言语之中,含着责备之意,不觉暗吃一惊道:“小小女子,生长乡村之间,听他所言,竟有绝大见识,并且抱着忠义之心。若得此女进往吴国,不但容貌美丽,足以倾动夫差;便是这般见识,和他那伶牙俐齿,能言善道,也足以添越国一臂之助。不知她可肯舍身报国,往吴一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