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另有乾坤-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什么的,就有许多的赏赐。今天这是怎么了?
  这几个丫鬟早就人大心大,有了怀春的心思,她们恋着少爷人年青长得俊,家里的主母年纪大了照管不到这许多,平素就打扮得花红柳绿地故意刺他的眼睛,好勾搭的意思。
  却是第一次遭到主子的冷脸,于是老实了许多。
  胤禛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倒是好一付相貌,比之之前的自己还是胤禛的时候也不差什么。薛蟠名蟠,表字文龙,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家人对这独子的殷殷期望。若是从外表来说,也确实当得起“文龙”二字。这副躯体从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营养充足,养尊处优,故而身材比一般人更加高大修长,肤质也白皙细腻,加之眉毛乌黑飞扬,眼睛虽然没有妹妹薛宝钗那般大得夸张到像水杏,却是灵动有神,风采斐然。若是再轻裘宝带,策马扬鞭,游行于繁华街道,谁不赞一声“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胤禛很满意地甩了个响指,背着手,晃晃悠悠地出了房门。




☆、4最新

  午饭设在廊下的一个花厅里。 此时正是金秋时节,花厅的雕花窗全部打开,空气中都飘扬着桂花的甜香。
  胤禛依着礼节,给母亲请了安,才在椅子上坐下。
  薛王氏高兴得眉眼全部舒展开,喜滋滋地说:“娘儿俩,也这么多礼!快坐下,看看今儿个的菜式可合我儿的口味?”
  胤禛这才抬起眼,仔细看清楚了薛王氏的长相打扮。
  薛王氏长得颇有江南女子的温婉气质,稍稍发福的脸上一直带着好脾气的笑容,只是略略下垂的眉角暴露了她的守寡多年的愁苦境地。薛王氏身着一件秋香色凤穿牡丹的对襟长褙子,头上插着点翠嵌珠宝五凤钿子,耳饰珍珠吊环,显得富贵又不张扬。
  再看看妹妹薛宝钗,此时不过是不足十岁的少女。她穿着一件莲青色、襟口绣着弋尾花的对襟褙子,里着荔枝色中衣,头上仅仅插着一只赤金扁钗,朴素之极。胜在她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天生丽质,加上欺霜赛雪的雪白好肤色,算是个美人胚子。
  宝钗眨着一双带笑的眼睛,看了胤禛一会,转头对胤禛之母王氏说:“哥哥气色好多了。”
  王氏一脸慈祥的笑,说:“这都是你爹的神灵在天上保佑着咱们呢。”
  说起死去的薛父,母女两人都不禁黯然,王氏还拿起帕子不住地擦着眼睛。
  胤禛受不了这气氛,再说他对自己名义上的便宜老爹谈不上有什么感觉,就瞄了一眼饭桌上的菜肴,转移话题说:“今天的菜肴好丰盛啊,正好我饿了。娘和妹妹别光顾着说话了,小心一会儿被我一个人吃光了。”
  宝钗抿嘴笑道:“哥哥你就是大肚弥勒佛,也吃不了这许多菜肴。”
  一家子气氛融洽地开始吃饭。
  胤禛心里有个疑问,只是不好问。他记得吧,大清朝那会子大户人家的规矩严得很,按说就是吃饭,都要男女分席的。
  满人入关之后,仰慕汉人文化,不光学说汉话,连汉人的礼节规矩也学得十成十地像,对程朱理学也是推崇备至。对女人的要求尤其高,不光是三从四德,他的一位皇叔就老教训儿媳妇、孙媳妇说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是失节呢,不光是女子失贞,就是被男人偶尔轻薄了一下,也看做是女子自己行为不符合规矩,给了男人可乘之机。胤禛长期受这种思想的熏染,有一次带着当时还只是个身份低微的格格的钮咕禄氏出门,钮咕禄氏出于好奇,挑开轿帘往市埠繁华之处望了一眼,叫他看见,马上是训斥一通,回了贝勒府则是毫不留情的禁足三个月。
  另外,这个用餐礼节吧,皇宫的规矩大,自不用说。但是像其他的大官比如明珠啊索额图啊,家里的规矩也啰嗦得不得了。怎么这薛蟠家里,还号称是四大家族之一呢,在当地应该也算得上是个豪门,儿子女儿都是懂人事的年纪了,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呢?
  胤禛往后就会知道,这无非是因为他家只是商贾人家,就不像一般的官宦人家那么讲究,再说,他母亲王氏也是个讲实际的人,懒得一家子三口人还要分两处吃饭。就说平时吧,按说她一个寡妇人家,就应该清清静静在家里呆着,不好出去卖头卖脚地谈生意啊什么的。可惜如今薛家家道中落,王氏以前虽说也算得上是高门之女,现在竟全然顾不得这些礼教了,只管出门去,在外面也是伙计、账房、来往客贾,什么人都见。所以,这样实际主义的娘教出来的女儿自然也是一脑子的实际主义,小小年纪就想着飞上枝头变凤凰。
  少顷,饭毕。大家都漱了口,开始饮茶的时候,王氏说:“蟠儿,你如今既然好了,那家里的事情就多上点心,铺子里的生意这些日子都是为娘在照管,你要好了,就和张叔慢慢商量着料理清楚。再有,等把账目什么的弄明白了,咱们也该拾掇拾掇,准备进京了。”
  胤禛听见要理帐就心里不舒服,眉头微不可见地皱了一下,但是当他听到要去京城就又来了精神。要当官肯定得去天子脚下啊,在外围地带当什么官啊,没劲透顶,就算是累死累活做了很多功绩又有谁看得见呢?进京,必须的!
  薛蟠的身上背着胤禛的灵魂,到底是心思灵巧,一根肠子九回绕,他不动声色地问起王氏为何进京。
  王氏说:“咱们现在这圣上啊,最是个崇尚诗礼有文采的人。一般人家吧,都是儿子读书,女儿家做点针黹家计什么的。可是咱们这圣上不光是几个皇子都教育得文采斐然,就是公主郡主也是非同一般。圣上还怕她们只是几个女孩儿在宫中坐井观天又怕她们春闺寂寞,,降下圣旨来说,只要是世宦名家之女,都可以报名去参加部里的选拔。选上了,就是公主郡主的入学陪侍,立刻就被封为才人或赞善,你想想,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哦,原来是选秀女啊,胤禛没多大兴致,他从来都不是个爱恋女色的,所以以己之心推测这里的皇帝之意,觉得就算薛宝钗选上了,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机会,便有些懒洋洋地问道:“什么机会啊?”
  王氏“嗐”了一声,说:“我的儿,你可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你贾家姨母家的大女儿,当初可不就是借着什么给太后做女官的名义进宫的吗?她那个还不如你妹妹现今这个机会好。你想啊,皇上是愿意见太后的时候多,还是愿意见自己女儿的时间多?咱家宝丫头要真选上了,天天陪着公主一处坐着,见皇上的机会就太多了,凭着咱们宝丫头的人才品貌、心机手段,只要是叫皇上看上了,还愁笼络不着皇上的心吗?”
  一旁的宝钗咳嗽了一声,脸上一抹飞红。
  胤禛本来对宝钗无感,不过他现在既然是这具身体的主人,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必须为其家人谋划考虑。入宫为妃,那真是步步惊心,岂是这两个女人想得那么简单?再才貌双全又如何?只怕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有靠拢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位置就被人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捏死了。胤禛觉得对出身不高的宝钗来说,最好的就是嫁一户门第相当的人家,平安喜乐地过此一生就好。至于皇宫那个万人坑,让那些绕不开的人去跳吧?哪有自己凑上去跳坑的?真是傻到家了。
  于是,胤禛不以为然地说:“皇上都多大年纪了?听你们那么说,儿子都一大堆,怕是有四五十了吧?妹妹那么小,娘你也忍心把她往火坑里推?”
  王氏还没有答话,宝钗就脸红过耳,恼怒了起来,说:“哥哥说的什么话?能够侍奉皇上,是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怎么能是火坑呢?”
  这死女人居然敢顶撞自己?知不知道什么是“长兄为父”?胤禛眸中迅速滚过一丝怒气的火焰,他压制着自己的怒火,说:“不会吧?你还真愿意去呢?成天对着个脸皮皱得像菊花的老男人,还能是福气?”
  宝钗拉住王氏的衣袖,抽抽噎噎地哭起来,说:“妈妈听听哥哥这话!我们女儿家的婚事全凭父母做主,哪有我说话的份儿?只是妈妈既然让我去,我就去,死心塌地地侍奉皇帝,尽自己的本分!”
  看不出来,这丫头嘴巴还挺狡猾。她不说自己的心思,却把责任都推给母亲,还说是“本分”。要说“本分”,倒的确是本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的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有既蒙圣上青眼,就要博欢君主的自觉。胤禛给她一句话噎住,倒是不好说什么。他胤禛的灵魂穿到这人的身上,情况状况什么的现在还搞不清楚,这一大一小两个女人都是他的血脉至亲,随着自己嘴快惹她们伤心烦恼也不好。于是胤禛夹起菜盘里的一块鸡块,放在宝钗碗里,说:“大人说话,也是你们小孩子随意插嘴的,再说,这事儿也不该是你关心的,自有妈妈和哥哥为你做主。吃饭!别多嘴了。”
  宝钗撅着嘴坐下,胸口还一起一伏地,显然是在拼命压抑着怒气。王氏连忙安抚地摸着她的手背,说:“你哥哥说的在理。不过,我琢磨着宝丫头要真做了公主伴读,怕是除了皇上,还可以时时见到皇子们,若是……”
  宝钗顾不得再生气了,连忙制止道:“妈——别说了!”
  胤禛明白了,原来还有这后手呢!不过,皇子们的婚事,那是举国关注的大事,以他家目前的财势,要想一步登天,那是难上加难。薛宝钗就是能够被某个皇子看中,也只能是侍妾,做个侧妃就顶天了。
  胤禛心中不禁纳罕,看宝钗的一身打扮倒不像是追求浮华虚荣之人,怎么就心心念念要想入宫争荣夸耀呢?
  王氏又转头对宝钗说:“宝丫头先回屋去吧,我和你哥哥还有话要说。”
  宝钗很想听听母亲要背着自己和哥哥说什么,可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就算在这屋里有寡母宠着,想做什么事情也不敢有人拦,她自己却深知这是大家闺秀不应该的。宝钗自己又是个心性要强的,什么都不肯落人后,哪怕是在家里,哪怕只是做个样子,也断断不愿意落人口舌,少不得站起身来,扭着小手绢,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
  等宝钗走后,王氏说:“其实叫宝丫头听见也没什么,咱们家倒不讲究那些,只要她称心如意就好,只是你妹妹的脾气你也知道,你猜中她的心思却是不要说出来的好。她女孩儿家家地,面子薄,别说着说着又恼了,反而叫你做哥哥的难办。”
  胤禛心下大半明白,还是确认地问道:“什么事情?还是关系到妹妹的?”
  王氏悄声说:“你出了门去,请个人来对上这两句话来。”




☆、5最新

  说着,王氏便从衣袖里摸出一张纸来,递给胤禛。
  胤禛轻轻松松地就读了出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胤禛问:“这两句话从哪里来?听着倒是满吉利的。为何要特特地去对了下句来?”
  王氏便告诉他说:“我儿这一病,倒真是糊涂了,你忘记你贾家姨娘生的那个弟弟?这原是他落草时口中衔着的那块玉上刻着的字。就因为那块玉,他才取了宝玉这名儿。”
  对对子什么的对胤禛而言简直就是属于是启蒙教育,他情不自禁地就起了好胜的念头,一下子就接出了对句: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王氏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可惜祖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