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宅门-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真是让金秀玉疼都心尖子了,抬手就在她脸上拧了一把,笑道:“你个鬼灵精,倒也有懂事的时候。”

  正巧李越之从门外进来,见到人人都一串糖葫芦,个个嘴角沾着红色的糖衣,一眼就看见李婉婷手上的油纸包里还有几根,两步上前,抓了两根在手上,张嘴便咬下来一颗果子。

  那一串也是山楂的,却是李婉婷特意留给自己的,立时急的跺脚。

  金秀玉问道:“阿平不是跟你哥哥去吃年茶了,怎么就你一人回来,你哥哥呢?”

  李越之又咬了一颗果子放在嘴里嚼,酸酸甜甜果然好滋味,然后才回答道:“年茶是吃了,只是哥哥半路得了个信儿,去了长宁王座,叫我自个儿先回来。”

  提到长宁王府,金秀玉才想起个事儿来,忙问真儿道:“王府那边的年礼,可送了?”

  真儿笑道:“一大早就送了的,少奶奶放心。”

  金秀玉点点头。

  给长宁王府的年礼,还是李承之提的醒儿。

  李家如今与长宁王座交好,李承之又是跟着长宁王支持三皇子的,论理是该给王府送年礼的。金秀玉原本已经备下,也嘱咐过真儿,只是今儿早上起晚了,将这回事给忘了,幸亏真儿牢牢记着,一大早就派人送到王府去了。

  这会子还不是饭点,李越之一回来,李婉婷就有乐子多了,兄妹俩个一起做耍。

  乐乐呵呵到了晚饭时分,才见李承之回来。

  他脸色表面看着倒是没什么不同,一家人吃了团圆饭,饭后又做了一会耍,因金秀玉明儿要回娘家,因此早早便回明志院来安置了。

  及至这时候,金秀玉才问起李承之来。

  “我瞧你神色有些凝重,可是长宁王府那边出了事儿?”

  李承之点头道:“长宁王今儿启程回京去了。”

  金秀玉吃惊道:“今儿是大年初一,怎么这个时候回京?难道是……”

  李承之抚摸了一下她的头发,点点头。

  是啊,怎么能猜不到呢?有什么事儿能够让长宁王正月初一就出门赶路,自然是有关君位之事。

  难道说,大允朝的天,真的要变了?

第二卷 秋日胜春朝,佳期至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二是个好日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国家大事,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就想天上的浮云,看得见摸不着,与自己无干,只有每日的柴米油盐,才是真正让他们操心的事情。

  长宁王仓促上京的事情,对李承之和金秀玉来说也如同浮云一般,高不可攀,私底下猜测也罢了,却不影响他们照常过日子。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淮安当地,出嫁女儿回家探亲拜年的传统习俗。

  一大早,李府便忙着套马车,抬年礼,二门外一片忙乱。

  金秀玉和李承之穿戴整齐正在用早饭。

  “真儿,老太太那边今儿是什么安排?”

  真儿笑道:“老太太早有安排,请了南市有名的戏班子‘四季春’来唱堂会,今日一场,明日一场。今儿是解闷,明儿是招待亲朋,算的好着呢。”

  金秀玉点点头道:“早听说四季春两个台柱子,扮相唱功都是绝佳的,只是一直没机会去听一场,今儿也是赶不上了,明日倒要好好听一听。”

  真儿和春云都应了是。

  用罢早饭,小夫妻两个相携出了二门,上了马车后,离了李府。

  李家三辆马车,几十个婢仆,招摇过市,引得街面上那些三姑六婆又开始议论纷纷,再叹一次金家二老真是好福气,女儿嫁了这么个阔气的姑爷,连初二回娘家拜年的年礼都这样的丰厚,要装一大车呢。、

  豆腐放金玉巷,金家二老早就得了信儿,大清早的,两人就早早起了床,一个出门买菜,一个收拾里屋外院。虽说两家就在一个城里,但东市西市不同人情,若不是特意上门拜访,也是极少有见面的机会。

  自从金沐生上京去,金家只剩夫妻两个,着实有些阿孤单。今日女儿和姑爷来拜年,两人都是可着劲儿要热闹一天。

  金林氏正在厨下收拾鱼,听得外头车马辚辚,忙叫道:“他爹,是不是女儿姑爷到了?”

  金老六在外头应了一声,她立刻丢下刀子,撩起围裙一擦手,三步并作两步赶出门外。

  只见三辆马车一字排开,婢仆们正忙着下年礼,金秀玉和李承之正好躬着身子下马车。

  “娘。”

  “岳母。”

  小夫妻两个齐声一唤,金林氏的脸顿时跟春风拂过大地一般,瞬间就开了花儿。

  “来了呀!今儿怎么来的这样迟?”

  她拉住了金秀玉的手,略有埋怨。

  李承之笑道:“娘子自从怀孕之后,便有些嗜睡,早晨起的晚了,所以来的迟了些。”

  金林氏往下看了看金秀玉的肚子,本来就不大,又穿着厚衣服,愈发看不出来了。

  “三个月了是吧?”

  金秀玉点头应是。

  “胃口可好了一些?如今可吃得下饭?可还有孕吐头晕……”金林氏挽着她的手,絮絮叨叨问着,母女两个相携走进院去。

  李承之回头见众人已经将年礼都已经搬下来,正一样一样往里抬。

  他进了院子,见金秀玉正给金老六福身,忙也赶上两步,尊了声“岳父。”

  四人分宾主落座,左右斟茶倒水的事情都有真儿、春云等人效劳,不用金老六和金林氏这两个主人操心,四人便只管闲话家常。

  金老六知道年前李承之曾跟着长宁王赈灾,便问起城外如今情形如何,翁婿两个很是有些悲天悯人的模样,一面感叹城外灾民过不得好年,一面又谈起过了元宵,灾民就该分到粮食种子,天暖了就好下种。

  金林氏跟金秀玉两个女人家,说的自然是些宅院里头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听说,那个柳姑娘叫你给赶出门去了?”

  金林氏压着声音,神神秘秘地问了一句,金秀玉不由皱起眉头来。

  “她是犯了事儿,受了家规处置,送到家庙里头清修去了。怎的说是我赶走了她?”

  金林氏指了指门外道:“还不是那些个舌头长疮的婆娘们乱传,说是李家大少奶奶肚量狭小,见不得小妾受宠,使了法子将她给赶出门去了,好大一个妒名。”

  金秀玉有些愠怒,埋怨道:“嘴长在人家脸上,咱们管不着。娘怎么也信了她们?”

  金林氏忙正色道:“我哪里能信,你是我肚子里掉出来的,怎么个秉性我能不清楚!只不过……”

  她回头看了一眼李承之,见他跟金老六正说得高兴,料不曾注意这边,便捏紧了嗓子说道。

  “你如今正是要紧的时候,不可行房,姑爷他就没生出旁的心思去?”

  金秀玉顿时臊红了脸,深觉母亲粗鲁,皱眉道:“娘,你怎么说话还是这个样子!”

  “什么样子?我几十岁的人了,话粗理不粗,那些个大户人家不都是这样。做妻子的怀着身子,还得想着丈夫没个人贴心,还得给纳个姨娘。你们府里又是怎么说?老太太可有发话?是从外头纳一个,还是在丫头中间提拔?”

  金秀玉瞧着她问话的模样,不像是担心,倒像是听新闻。

  “要我说,外头人不好,还得是家里的知根知底。要从丫头中间提拔,你身边也就真儿和春云两个。真儿虽然看着也忠心,到底不是从前就跟着你的,况且她太聪明了些。倒不如春云,她是你娘家带过去的,自然跟你一条心,又没什么心眼儿,使不得坏,最好管教了。”

  金林氏兀自算的精明,金秀玉倒忍不住想提醒她一句,春云虽说是娘家带过去的,但她本身就是李承之买下来的,在金家也不过待了那么几天,不比真儿的时间长呢。

  她将脸一冷,说道:“娘,你就那么盼着你女婿纳妾呢?”

  这句话声音有些大了,金老六和李承之都听见,不由停下了谈话,望着这边。

  金林氏脸上顿时有些下不来,讪讪笑道:“什么话呢,咱们不是在说城里的新闻么,那些个大户人家的事情,我怎么晓得。”

  她嘿嘿笑着,胡乱搪塞,金秀玉也不戳破她,只从袖筒里拿出一只信封,对金老六道:“今儿早上就听到喜鹊叫,我原以为是什么喜事儿,原来竟是沐生的家信到了。”

  金老六和金林氏顿时都是一喜。

  春云拿了信封,递到金老六手里,他忙不迭地拆开。

  信纸只有薄薄一张,金老六却反复看了好几遍。

  话其实也没几句,沐生无非就是将京里过年前的景象说了一通,又说自个儿在将军府一切安好,尔盛将军和他师父尔辰东都对他极好的,请爹妈放心,等着他建功立业之后衣锦还乡云云。

  金老六哼了一声道:“屁大的孩子,等你建功立业,那得到猴年马月!”

  说罢,将信纸拍在桌上,金林氏一把抢过来,拿在手里看了半天,一个字儿也不认得,便急问道:“沐生在信里都说的什么?”

  金老六摆摆手道:“没什么事儿,报平安罢了,叫豆儿念给你听。”

  金林氏忙将信放到金秀玉手里,于是金秀玉便将信上所述念了一遍给她听。她这才心满意足,将信纸仔细地折好放回信封里,珍而重之地塞进袖筒里。

  每回金秀玉回娘家,做饭打点这些个事情,都用不着金林氏亲力亲为,真儿和春云自会领着小丫头办妥,今儿也不例外。

  吃过了午饭,小夫妻两个跟着金老六去走访了几家远亲近邻,都是平常百姓家,见了他们送的年礼,个个都受宠若惊,连赞金老六有福气。

  另一头,金林氏正带着春云和真儿清点这回的年礼,一面点,一面那嘴就快裂到耳根了。

  走访了亲戚,回到金家,李承之和金秀玉也就该动身回府了。

  金老六和金林氏很是不舍,但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难道还有留她在家住的道理不成,自然还是惜别了。

  李家一行人由西市回东市,到了碧玉巷,马车进府,就在二门外停下。

  李承之下了车,见二门外另停了一辆马车,小厮正要牵去安置。他瞧着那马车眼熟,便问道:“可是长宁王府的小世子来了?”

  下人应了是。

  金秀玉吃惊道:“不是说长宁王回京了,怎么小世子还在?”

  李承之道,原来长宁王回京是仓促之举,并没有带小世子同行。金秀玉暗想,这或者也是长宁王预料到京城将有一场大变,不想让小世子经历风险。

  只是,每回小世子来,总要跟李婉婷闹些幺蛾子出来,实在是天生的冤家一对。

  小夫妻两个进了二门,一路到了花园里,还没进月洞门,就已经听到丝弦管竹,女腔悠扬,依依呀呀,好不热闹。

  进了园子,果然见水榭上,门窗敞亮,老太太领着李越之和李婉婷,还有小世子杨麒君,并其他众多的仆妇丫鬟小厮,正一面吃着茶点一面听戏,很是惬意。

  李承之和金秀玉进了水榭,给老太太请安,又见过小世子。

  老太太便笑道:“长宁王回了京,小世子一人过年实在凄冷了些,今儿正巧过来,我便做了主,让他暂住在咱们家,一道过正月罢。”

  金秀玉顿时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去看李婉婷,果然见她鼓了一张脸,嘴巴翘得能够挂一个酱油瓶子。

  她不禁扶额暗叹,今儿还真是个好日子啊!

第二卷 秋日胜春朝,佳期至 第一百六十章 铎大奶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