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逼良为妃-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神色郁郁,只微微颔首,倒是太后叹了口气:“皇帝自小禀赋就弱,近来起居不宁,才不得已免了朝。哀家今日叫你们来,也没有别的意思,昨日恭王妃入觐,与哀家说了些外边的闲话,简直糊涂不可闻,又说是端王所言。端王年高,又是宗正,他的话哀家不敢不郑重以待,故此这一回便寻你等做个见证。”
    虽然说是对质,然而端王位尊,顾沅位卑,自然不能一对一的折辩,实则是单方面对顾沅的诸般考校,端看是否能审出破绽来。宗亲臣子们都聚齐了,太后命玉翠将候在偏殿里的顾沅引到座前,向着几位脸色各异的臣子一指:“就是她,哀家没什么好说的,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只管开口罢。”
    几人都早将元礼写的那份文书传阅过,又都城府颇深,并不轻易开口。端王垂着花白的眉毛仿佛入了定,郑鸾与林远心平气和地端着茶盏品茶,李恒和吴江更是不关己事不开口,殿内一时寂静下来,裕王左右看了看,捻着指头上的翡翠扳指开口:“这么让人干跪着能跪出什么来?这事儿跟臣也有些瓜葛,臣就第一个说吧!”
    他说着探身打量了顾沅几眼,大大咧咧道:“臣认得她,原本是要挑进经文厂里的,臣自尚仪局过,见她模样举动还算入眼,想着陛下正缺司寝,就提拔了她。她怎么进宫的,臣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宫里头文书白纸黑字写着的,传来看一看不就结了!”
    十几年的亲王做下来,傻子也磨成了人精,裕王想得明白:只要咬死了顾沅就是胡阮娘,她就再不能出宫回到遂王身边,也没人能追究自己选人失察的责任,又能给皇帝卖个好儿,这么一举三得的事,只需要得罪一个端王,可不是怎么看怎么划算么!
    “文书上的事,不能全当真。”端王轻咳一声,“此事乃是刑部侍郎许志玄与臣所言,且证据确凿,那许志玄也亲自审过顾沅,将他召来一问便知。”
    案子一开场便牵扯出一位朝臣来,李恒和吴江都有些坐不住,彼此忧心忡忡地对视一眼,李恒是不知就里,吴江想起那一日皇帝阅过顾沅供状后的冲冠一怒,心里早已明白了七八分,暗地里为许志玄的冥顽不灵苦笑:早说过让他辞官还乡,却还是这么不知死活地东奔西走,皇帝碍于宗亲情分,未必对端王如何,可这一次许志玄却是在劫难逃了。
    “此事臣也知道一些。”他朝太后一拱手,“顾沅先前因被人诬告结交匪人而被革去功名,后来陛下又自卷宗中为其平反。如今刑部案卷尚在,只要取来供状对一对笔迹,便知分晓。”
    既然是被皇帝看过,就有被置换过的嫌疑,端王道:“也不用去刑部,臣上次曾进了几篇顾沅写的文章给太后,如今就让此女当庭再写一遍,孰是孰非,岂不是就此明了?”
    太后早将那几篇文章看过,虽然不知道是许志玄自何处搜罗而来,却是顾沅亲笔无疑,闻言不由得略一犹豫,只是当着众人也只得硬着头皮点头,令人取了笔墨纸砚来,让顾沅当庭书写。
    顾沅向着太后叩了头,铺纸提笔,才写了几个字,裕王便是噗嗤一笑:“行了,行了,宫里头人多半都学王字,和那顾沅根本不是一路的。不必耽误时辰了!”
    朝臣们多一半是书法行家,吴江将那张字纸要过来看了看,也点头道:“总要些功夫才能练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众目睽睽之下做不得假,太后松了一口气,向着端王道:“端王可有什么要说的?”
    十拿九稳的把柄落了空,端王拈着胡须想了半晌:“那许志玄曾道,有几位顾沅的故人也在京里,不妨也召来一问?”
    “不可。”林远道,“此事事关陛下清誉,外人不宜牵涉过多。何况焉知那不是被人买通了的?胡阮娘在浣衣局多年,然而臣也一样一人未传,为的也是如此。”
    难道眼前人当真是胡阮娘,皇帝只是爱屋及乌地宠爱?端王本是个耳根软的人,此刻便彻底没了主意,良久方慢吞吞道:“几个字而已,也做不得准。”
    这话就近似强词夺理了,裕王又是嗤笑一声:“这样也不准,那样也不准,到底什么时候才准?”
    “奴婢斗胆,”顾沅向着太后叩头,“想要向端王殿下求教几句,求太后赏奴婢一个恩典。”
    端王这样死不承认实在惹人厌烦,太后爽快地点点头:“你问吧!只是不可失礼。”
    “奴婢斗胆,”顾沅向端王叩头道,“敢问殿下,殿下口口声声道有人替奴婢改了入宫履历文书,敢问这些文书是何处何人掌管?”
    “自然是内务府掌管。”端王道,“你既然是老宫人,怎么不知道这些?”
    “奴婢再敢问一句,宫人生亡籍册是何处掌管?”
    “也是内务府掌管。”端王有些不耐烦了,“你问这些何用?”
    “那内务府又是谁在掌管?”
    “自然是——”端王蓦地哑口无言,旁边林远微微一笑,“内务府如今是端王和裕王两位殿下揽总打理,下面各司其职,擅改入宫履历,不是一司一局就办得成的,总要有个人居中调派才成。”
    裕王推脱得干净利索:“我只知道眼前的便是胡阮娘,其他的一概不知。”
    既然不是裕王,那端王立时有了自说自话贼喊捉贼的嫌疑,他此刻是彻底没了底气:“臣,臣也不知,是那许志玄——”
    顾沅朝他矮身一礼:“奴婢没见过许大人,不敢妄言揣测。可按殿下刚才所言,那许大人是当日亲审过那位顾小娘子的,不知道奴婢说得可有错?”
    “正是,正是。”
    “这就奇了。奴婢听人说刑部问案都是明白无枉,必定是让那小娘子将来往之人相貌一五一十描述过的,许大人是堂堂一部侍郎,日日早朝都见得到小爷,审案时居然想不到那是小爷,给那小娘子定了结交匪类的罪名,可见为人有些糊涂大意。可等小爷查出来罚了他,许大人如何便精明起来,连小爷想法设法如何将那小娘子送进宫里这样的宫闱隐事都能查得一清二楚了?”
    这几句话委实厉害,轻轻巧巧将许志玄否定得干干净净,就算是他一力认定眼前人便是顾沅,也只能更添一层居心叵测诽谤天子的罪名,何况这样失了心性的人,万一再不怕死地咬出几个朝臣来,朝廷上岂不是又要平添一场风浪?李恒和吴江出了一身冷汗,双双离座跪倒道:“这位胡女史所言甚明,陛下当日对臣等提及顾沅时毫无避讳,足见坦荡,许志玄居心卑污不问可知,臣等以为也不必传他了,以免有污圣听,直接革职待罪就是。”
    端王颓然跪倒:“臣见识不明,误听奸人之言,请老娘娘和陛下明断。”
    “明断,什么明断?”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冷冷的,“朕自然知道朕的司寝是谁,可笑的是却有人连朕的话都不肯信,硬说是朕欺瞒天下,如今朕哪里还敢有什么决断?”
    如何处置端王还须斟酌,可如今这一位胡女史的真假已成定论,端王和皇帝的问答自裕王耳朵里一边出一边进没能留下半点印象,他安坐椅上,不动声色地打量几步外垂目长跪的顾沅——能几句话扳倒一个侍郎,足见不是个省油灯,可眼下这么低眉垂目的,又实在看不出来刚刚居然能说出那么胆大包天的问话来,这么样的心思胆量,要是放在府里,总能和那个母老虎一较高下了吧?皇帝一门心思政务,是个不解风情的冷人儿,如今这位女史举动俨然还是黄花闺女,白白担了两个月的司寝名头,恐怕日后也只是按规矩到了年限打发出宫了事,自己要是先把她要到手里,能不能和母老虎抗衡不说,单看着遂王吃瘪,不就是件挺有趣儿的事么?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周末临时有事没能更新,明后天再补上一更吧。

☆、第46章

在皇帝心中;端王这么卖力地上下活动图谋必定深远,结果却这么轻而易举地认了输。难道是故意示弱?可这样于端王一系也一样没什么好处。皇帝想不出来;干脆抬手虚扶一把端王;做出个骨肉一家的姿态:“王叔;何至于到这样地步?您是宗室长辈,又是宗正;听到了这样的事自然该出头。只是小人伎俩虽然可恨,王叔也不该不加甄别地听信;还是朕平日里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让王叔误会了?”
    她越是这样和颜悦色;端王越觉得惶恐。先帝仁善;即使把人骂得狗血淋头,也还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于宗室上更是慎重,能和光同尘地遮盖便遮盖过去,绝不像皇帝,话说得漂亮,内里意思还是寻根问底地追究。自己怎么就走了眼呢?他朝上叩头:“陛下平日里英明仁厚,是臣年老昏聩,听信小人谗言,只是那许志玄的话,臣原本也不甚信,只是有人送来了顾沅的文稿,又言之凿凿,臣就——”
    “王叔这件事,虽说朕不在意,但总要示天下以公心。”端王知趣,皇帝便不再相逼,止住端王请罪道,“王叔且回去闭门思过三月,也好好歇歇,将一干详细情形写个节略,直接送到鸾仪司,日后朕自有决断。”她说着又看向李恒和吴江,“许志玄一介小臣,却如此胆大妄为,诽谤朕躬,挑拨宗室情谊,朕深觉蹊跷。这一次奏折不经内阁,也是非常之时非常之举,卿等不必挂怀。只是朝中许志玄这样的小人还有多少,内阁为百官之首,眼看便是京察,还望替朕留心。”
    依旧是语气和风细雨,内里寻根究底,两人对视一眼,都没什么话好说,心里把许志玄恨到了十分:虽说因皇帝渐长有了主意,偶尔与臣子们有些个争执,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信重,如今皇帝眼看就要亲政,正是要小心谨慎的当口,许志玄闹出这么一档子事,皇帝对臣子起了疑心,要是不能洗刷清白,日后这样的不满对景儿爆发出来,鸾仪司不是就把内阁压过一头了么?
    如何将许志玄审问清楚是刑部的分内事,李桓把近来朝臣动向在心里过了一轮,立时把目标锁定在几个上书皇帝远酒色的御史身上:这样与端王口风如出一辙的谏章,难保不是线索。两人打定主意,朝皇帝叩头请罪,替群臣信誓旦旦表白一番,退出殿去。
    看内阁里的意思,也不像知情的样子。皇帝这一次是真的讶然了:宗室里布置得这么浮皮潦草,内阁里也没布下棋子,从没见过这么样图谋不轨的,难不成那幕后人的意思,竟然不是谋反夺位,只是纯粹是为了给皇帝添堵?
    这一次冬祀,只怕是有些小题大做了。皇帝有这样的预感,然而政事上讲究未雨绸缪,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她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先前的布置行事,旁的不说,顾沅毕竟还是身份尴尬,能让她多几重安全保障,皇帝也能更放心一些。
    御驾预定在十月二十八出巡,这一次御前女官没能全部随驾,朝班里的原样没动,御前伺候的只点了几人跟随,粗使活计太监们和鸾仪卫的女军户们担了起来,那些精细伺候的差使便是女官们彼此轮流承当。司饰冬莼年纪最长,兼了司浴的差使,司衣秋容兼了典设,顾沅没得挑拣,只得将司设的差使也兼了起来。
    说起来随扈听起来是个风光美差,其实颇有些辛苦。每日里坐在骡车里一递一递地赶路,骡车两边都安排了京卫护送,众目睽睽之下,偶尔掀帘向外看一眼还好,一直巴着窗户往外瞧,便是失仪丢脸了。
    秋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